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菜根譚》在世出世,真空不空
2009/11/02 23:11:57瀏覽1172|回應0|推薦9

在世出世,真空不空

真空不空,執相非真,破相亦非真,問世尊如何發付?

在世出世。徇欲是苦,絕欲亦是苦。聽吾儕善自修持。

 佛教說真空而妙有。《般若心經》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天地萬物各種形相的歷然顯現,實在是因為諸種因緣而顯現的色相,原來本無實體。比方說,一間房屋是用土木竹石等物質構合而成。本來沒有所謂這「家」的實體,既無實體就不能不說是「空」了。我們的身體也是如此,人類的肉體本由地水火風和合而成了五尺之軀。地水火風一經分散,就立刻會滅亡。這豈不是空的跡象嗎?所以說:「色即是空。」然而另一方面,雖然說是空,但明明白白的眼前顯現了自身,怎能說那是空而無有呢?所以又說:「空即是色。」如此萬有莫不是空,空也即是萬有。明白這「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道理,就不可不把這空有圓融無礙的應用起來。

 「空」、「有」很容易偏於一端。所謂「真空」並非離開有的「空」,是色即是空的「空」,而不是像偏空,是什麼也沒有的虛無。執著於萬物的形相,而認為有其實體的,當然與真理不相契合;如果破形相而墮入虛無的偏空,也是違背了真理。要是偏於空與有任何一方面,都是違反真理的邪見。世尊怎樣解釋這個問題?那就是「在世而超世」,這就是佛教最上乘的教義。

 其次,放縱人欲是一件大苦惱,但完全絕棄人欲也未嘗不是苦惱。比方說觸著火焰會被燒死,但背棄了火也會凍死。因此,最好是不觸不背而善為運用。同樣的道理,縱人欲陷入於著相,絕棄人欲墮入到破相。都不免於苦惱,最好不執著也不破壞,善自修持,由微入漸而悟得其中妙處

<補註>

真空:佛教語。一切現象都只是概念所構成,沒有實體。

執相:佛教語。執著於色相。

破相:佛教語。謂破除一切妄相而直顯性體。

世尊:佛陀的尊號之一。

發付:發表見解。

徇欲:追逐物欲。徇,謀求。

吾儕:我輩。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umanconcern&aid=346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