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12/19 15:42:53瀏覽474|回應0|推薦0 | |
名家筆記觀思 03 荊公擇鄰好舍人 王安石(1021-1086年,江西臨川人),字介甫,號半山,宋仁宗慶曆二年(1042)進士及第,累擢任集賢院,知制誥代行中書舍人(草擬外制詔書)。仁宗嘉祐八年(1063),母病逝辭官回江寧(今南京)守喪,哀恆痛逾不臥床,陋睡於廳堂地板上。好友潘夙(1005-1075年)時知荊南府(屬荊湖北路,今湖北江陵),派人送急書到江寧去。信差入廳堂,見枯槁之人席地而坐,以為是家丁,喚他將書信送入內宅。王安石取信拆閱,信差怒問:「院子(僕役)可以拆舍人的信嗎?」旁人對說:「他就是舍人。」信差急忙退出,且唸道:「真是好舍人。」 治平四年(1067)英宗去世,神宗趙頊即位,起用王安石為江寧知府。神宗面對內憂外患,隔年詔其為翰林學士兼侍講,擬定治國之道。當年(熙寧元年,1068) 王萃(國子博士王昭素之後人)與閻詢仁參加禮部考試,在汴京相國寺遇到王雱(字元澤,王安石長子),問:「舍人奉詔為何還沒入京?」王雱答:「父親只因久病之故緩行,我這次不僅要來赴試,同時也銜命尋找住處。」詢仁說:「舍人既來,哪人不願出租,何須先來尋屋呢?」王雱答:「父親想找個靠近君實(司馬光)先生的地方,他常說:『擇鄰必須是司馬十二(司馬光排行十二),這人居家處世可以效法』,想讓孩子們有所觀摩學習。」 熙寧二年,任參知政事;次年,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拜相主持變法。因守舊派反對,於熙寧七年罷相。熙寧八年再起用,加封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熙寧九年(1076)旋即托病罷相,以鎮南軍節度使判(官品比職務高)江寧、同平章事,居於蔣山(今南京紫金山)。當時陳昇之(1011-1079,字暘叔,封秀國公)亦罷相,以鎮江軍節度使判揚州、同平章事,聽聞王安石病體好轉,便請示朝廷准予前往探望。他率著千人的船隊往江寧,沿途佈告吆喝百姓讓道,搞得民眾望嘆。王安石知道他要來,坐著兩人抬的鼠尾轎,到江邊去迎接他。大船要靠岸時,王安石在蘆葦叢裡休息,陳昇之望見極其羞愧,回程時令船隊不可再喝道。 (引自王銍《默記》卷下,王銍為王萃之子) 元豐二年(1079),命為左僕射、觀文殿大學士,改封荊國公。八年,神宗去世,子趙煦即位為哲宗,雖加其司空銜,但起用司馬光為相,盡廢新法。元祐元年(1086)四月病逝,贈太傅,葬於半山園(本為王安石宅第,後捐給佛門為半山寺,神宗賜名報寧寺,墓園於寺後。明朝修太祖孝陵時,將之遷回臨川月塘)。 淨域 2015.12.19
接下文 名家筆記觀思
04 名家筆下有好惡
http://blog.udn.com/huagong0501/40530977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