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施明德-----浪漫的悲劇英雄
2010/03/19 05:39:26瀏覽638|回應0|推薦2

施明德

施明德是個浪漫的悲劇英雄。筆者過去對他的認識,僅及於當時的新聞媒體報導,並不深入,總以為他不過是個血氣方剛、有勇無謀

的草莽之士,其實不然。當我找到了有關他的資料細心閱讀後,曾幾次為他感動。他不但是個敢於捨己的英雄,也是個才智兼備、有遠見的政治家。只是「捨己」太多,「手段」太少,接近浪漫,最後出「劇」,成了悲劇英雄。

19451月出生於高雄市鹽埕區火車站前,父親施闊嘴是名中醫師。在他兩歲時親歷了二二八學生與政府軍抗爭的犧牲事件,就此烙下了深印。他在當地中正中學高中部畢業後,放棄普通大學,1959年考進入陸軍炮兵學校。因為他有個想法,將來要以兵變的方式去推翻蔣家政權。

1962年,炮兵學校畢業後,在小金門任炮兵軍官。就在同時,他和一群臺籍青年(都為陸軍官校及一般的大學生)私下組織了所謂的「臺獨聯盟」〈非後來的海外臺獨聯盟〉,自然旋即被捕,總共涉案三十人〈包括他的兩位兄長施明正與施明雄〉。後來非法羈押達十一個月,偵訊中慘遭刑求,導致牙齒全脫,脊椎受傷終身疼痛。終於在1964年以首謀叛亂罪判處無期徒刑,褫奪公權終生。

1970年左右,中華民國在聯合國代表權為中共取代,囚禁於台東

泰源監獄的政治犯乘機而起,失敗後悉數被判死刑槍决。當時施因犯罪較重,與另一名臺獨份子位被隔離囚禁,反而逃過一劫。

他服刑十二年後,原配妻子陳麗珠在第三者介入後要求離婚,施無奈成了單身。1975年蔣介石逝世,全台減刑,他終於在坐滿十五年牢後釋放,附帶條件是五年內不得觸犯兩個月以上的罪行,否則恢復終身監禁。但他却在兩年後,再度投入對抗威權體制的抗爭。

在台灣戒嚴的當時,不能集會、不得組黨、沒有出版言論自由。他不計再度入獄,奔走全臺,企圖成立一個「沒有黨名的黨」來突破黨禁。所謂「黨外」的台灣政治團體就此萌芽。

1978年發表「增設第四國會芻議」,批評三十年不改的萬年國會,強力抨擊蔣家獨裁政權。幸而迅即與美籍女子艾琳達結婚,以致促成美方介入,得保人身安全。197812月臺美斷交,「黨外」人士遭二十四小時監控。施在黨外大老余登發父子被捕後,發動台灣戰後第一次政治示威大遊行。19795月,與黨外人士創刊「美麗島」雜誌社,施任總經理,發行量一時達十四萬本。不久,各地服務處全被搗毁,被迫停刊。

197912月,黨外人士利用世界人權日在高雄舉行紀念大會,施明德任總指揮,發生警民流血衝突。最後他再次被捕,第二次被判無期徒刑,這就是轟動全島的「美麗島事件」。他在審判庭上笑傲自若,侃侃而談為政治奮鬥的理念:「台灣應該獨立,已經獨立三十多年〈暗示獨立於中國之外〉,現在的名字叫中華民國〈將來呢?有改國號之意!〉。主張解除「黨禁、報禁、戒嚴令、萬年國會」。可看出他的勇氣、捨己、智慧與務實。同年418日,被判處死刑、褫奪公權終生,後在國際壓力下改判無期徒刑。

施明德有多次絕食抗議,最長的一次是為江南案,絕食47個月,被強迫由鼻孔灌食3040次。1987715,台灣宣佈解除已實施38年多的戒嚴令。當時總统蔣經國先生原擬以減刑或假釋方式釋放施明德,但施明德宣稱自己無罪,為了尊嚴,拒絕減刑或假釋。1990年李登輝就總统職,對美麗島事件政治犯頒布特赦令,施明德撕毁特赦令,堅持無條件釋放。最後,他終於被囚二十五年半後,無罪釋放。他是一條可歌可泣的硬漢,出獄後的第一句話是:「忍耐是不夠的,還必須寬恕!」又是位富有基督精神的智者。他被釋當年已是494個月。但他出獄後仍不改本色,19934月與黃信介、許信良、林義雄等率數萬群眾大遊行,要求總统直選,因違反集遊法被拘勞役五十天,四年後終於完成台灣總统直選。

施於19941996年接任民進黨主席,申言「台灣已經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顯然是對抗中國大陸而言〉,民進黨執政不必也不會宣佈臺灣獨立。他不爭取法理台獨,這是他務實的態度。提出政治大聯合、社會大和解,這與以後執政的馬英九並無二致。

1996年台灣舉行第一次總统直選,民進黨推出彭明敏與謝長廷為總统候選人,結果失敗,施表示負責,辭黨主席。

1998年連任台北市立法委員,其間以三年時間獨立完成美麗島口述歷史60多萬字,獲當年金鼎獎。

2000年民進黨陳水扁當選總统,施明德致電祝賀林義雄〈當時林

為主席〉,並表示從少年時期以來,推翻國民黨政權的夢想已達成,有意離開民進黨,想必是因路線之爭--蠻幹、不能務實的深綠逐漸掌控决策之故。後獲林竭力慰留。三天後,陳水扁單獨接見施明德,要求他回任黨主席,並競選立法院院長,有意讓他將來接替辜振甫為海基會董事長;但都為他一一拒絕。陳水扁所為形同分贜,施則以理念為重。

陳水扁就職總统十天後,曾親臨施明德辦公室,徵詢他是否接受總统府資政一職,自然又被施明德婉拒。後來民進黨在立院佔少數的情勢下,陳水扁不聽施的建議--在立法院組多數執政聯盟;而堅持組成少數政府後,施明德遂退出民進黨。退黨後的施明德在歷次選舉中一一敗北,足見他在民進黨內的影響力日漸衰微。後來,他提出要求推動內閣制、不問藍綠只要黑白。在競選高雄市市長時,提出要建立高雄自由港成為台灣的阿姆斯特丹、與大陸重要港市直航等,終因曲高和寡,不被採納,競選失敗。

2003年,施明德應邀赴美,在喬治梅森大學任客座教授一年。曾提出「一中歐盟化」、內閣制憲改、終止政黨惡鬥和族群撕裂等主張。充份看出他的前瞻性與智慧、務實的精神。此時,民進黨早已非黨外時期之「黨外」,新進後輩越來越急進,以愛台為幌子,反中為前提,誰敢謾駡,甚至在國會施暴就是英雄。

 2006年8月9,施發表致陳水扁公開信,要陳作個強者,為了臺灣,勇敢認錯,鞠躬下臺。陳水扁相應不理。於是,就在8月12,列舉陳水扁罪狀,發動百萬紅衫軍進行「倒扁」運動;接着是9月910月10的紅衫軍圍城,参與者男女老少、不分藍綠,有一百五十萬之眾。施明德堅拒可能引發流血衝突的行動〈筆者偕友亦去現場聊表心意〉。當然,碰到皮厚像犀牛的「阿扁」,與昧了良知、利益相交的政客團隊時,最終只有和平收場。

施明德半生在牢房裏度過,受盡酷刑,只為了爭取臺灣人在政治上的平等自由。成功了,又不受政治分贜式的酬庸,不能落實他的理念寧可退出。最後,他真的退出了!使他心灰意懶的是,這由他這一類民進黨前輩們拋頭顱、灑熱血培栽出來的果實,剛一結成,就感染上病毒,令這位時代英雄走上末路,失去過去的意氣風發,消沉到以煙酒為伍。陳文茜說:「晚年時期的施明德,似乎只有在酒與淚中還能看到年輕時候的自己,與他一身所愛的土地。也只有在酒與淚中,他有足夠的能量去痛恨那些庸俗的事務、政客。」

無論如何,他是一位英雄;一位浪漫的悲劇英雄。自然有人批評他、攻擊他,駡他,連兩位前妻也來損他,有理無理也不必論斷〈引用李敖所說:世界上最可怕的人就是「前妻」〉。有幸的是,他目前的第三任妻子陳嘉君與兩個女兒,她們都了解他、愛他、一直支持着他。

( 時事評論人物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singjou18&aid=3866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