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陳師孟----可惜!
2010/02/16 14:59:50瀏覽4478|回應1|推薦4

陳師孟

這是一個有理想,也是惹人爭議的人物。先談他的出生背景。他是追隨老蔣達二十年之久的文膽陳布雷先生的長孫。陳布雷在1948年蔣介石最危難的時期自殺身亡〈自殺原因不明〉,當時陳師孟在美國出生剛滿一百天。陳師孟的本名為陳斯孟,是他祖父陳布雷為他取的,到台灣後才改了名。他的父親陳遲是布先生的長子,留學美國。學成歸國回上海,途中聞訊上海已失守,臨時折向台灣,在臺糖任職。蔣對陳的一家也一直十分照顧,住的是有別於一般「眷村」的「大眷村」。他臺灣大學經濟學系畢業後,又取得了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經濟學碩士;1978年繼續拿到該校本系的博士。

  1991 年李登輝執政時,已有三十年國民黨黨齡的他,突然轉而加入了民進黨。在國民黨執政期間,他曾出任過中研院三民主義研究所研究員與台灣大學教授。雖然如此,可是在他投入民進黨後,馬上在 1992  4月就攀上了民進黨中央黨部的秘書長。 1994年陳水扁當選臺北市市長時,他被邀任為副市長,然後一連串短命高官當的不少:在  2002  年前當過臺北市教育局局長、臺北市都市計劃主任委員、中央銀行副總裁、總統府秘書長、政府改造委員會委員、及改造委員會執行長,這些職位,有的只當了短短幾個月。 2008  年一度成為民進黨黨主席的熱門候選人,後因他拒繳黨費而被取消資格。看得出來他一入民進黨,就在黨內紅得發紫;可是也頗多衝撞、挫折。他的半生曲曲折折,分析原因,和家族的遭遇密不可分。

他在感情上的傷痕難消:祖父陳布雷曾任蔣介石的侍從室第二處主任,中央政治委員會秘書長,又為蔣對外文告的撰稿人。清高、淡泊,連目前大陸出版的陳布雷傳記,都有十分正面的評價,但結果却是自殺身亡,沒有家怨,不因健康,那為啥?是對半生仰望人的失望、從政的灰心與前途的絕望,該為理所當然了。不過蔣仍以「當代完人」給予褒揚。他在生前不許子女從政,而是勸勉他〈她〉們要務實學專業,這就可以證明。

祖父陳布雷、父親陳遲,都是一生追隨國民黨,是他們在那年代?對國共兩黨的選擇。而陳師孟的姑姑陳璉,因她的丈夫是早年中學時代的學運領袖,所以老早就参加了共產黨,可是却在江青的紅衛兵時期被逼自殺了。

由以上兩段家族史來看,陳師孟在感情上恨共產黨;但對國民黨也無好感。他曾親歷了國民黨兩蔣時代的專制統治、白色恐怖、與他童年長期與本地人相處,了解他們在政治上的不平等與感情的執著。摒棄中國、認同台灣,為建立一個屬於本島全民的民主共和國理想而奮鬥,是應給予同情的。

陳師孟長期留學美國,對美國的立國精神、輪替順暢的兩黨政治、三權憲法體制的運作、私有經濟資本主義社會的繁榮,都自然知之甚詳,而且一心嚮往,這也就是成了他的「新台灣共和國」藍圖。

那麼他為什麼與民進黨共同奮鬥十年後,又拒繳黨費形同脫黨了呢?他可能還記得祖父曾要他〈她〉們棄絕政治的原因。政治的理想與政治的運作往往是反向而行的,這也就是「不斷革命論」的立足依據。

 陳師孟學成歸國,違反了祖訓、抗拒了母命〈陳的父母都反對他入民進黨,陳母在臨終前還勸他趕快退出民進黨〉,但他不為所動。基於理念、秉於血性、放棄了既得利益,堅持投入!但他的從政之途却從不平坦,首遭國民黨的不諒解,外省人駡他叛徒;在民進黨黨內因他的毒〈獨〉性,與對陳水扁的支持,也曾經一路高升,但並不風順,有卡位之爭、更有路線之爭。當陳水扁為政八年全無建樹,反而集貪腐於一身時,他為了理念,為了民進黨的前途,亦曾投書親綠的自由時報,呼籲陳水扁要把個人的進退抉擇,置於以大局為重的前提下,自行引退。可是陳仍恬不知恥地置之不問。他灰心了!正似重蹈他祖父的覆轍。

可是在紅衫軍包圍總統府要求陳水扁下臺時,他還是挺身而出,修書大駡紅衫軍領導人施明德,〈見陳師孟的《剖視「倒扁」連續劇》。〉有人讚他文章優美、邏輯分明、鏗鏘有力、大義懍然。但,在我看是文辭普通、邏輯倒錯、鄉愿、胡塗、理智良知喪盡。他的論述多半是以台獨理念為經、挺扁為緯,避重就輕、移花接木所演繹出來的泛泛之論,不值得去閱讀,自也很難找到頭緒去辯駁。以下僅以較為具體的犖犖大者的讀者陳述:

一、文中有個較具體的論述,子目是呼籲:「依法進退, 避免民主退為民粹」。他說:「再看認同問題,不客氣地說,這是無知加三級。試想一個民主國家,國家認同重要,還是民主程序重要?多數民意是否就可以違背對國家的認同?人民可以用選票推翻政府,是否也有權出賣國家?……美國政府不會因為這是信念不同而予以寬待」。簡單地說,他不同意用多數決的民主程序,去否定對國家的認同。這在理論上是對的,否則就形同革命了。可是這段論述有兩點謬誤:1、他把貪瀆的陳水扁直接比之為國家,因而不認同陳水扁的就是不認同國家,連立法院都不能以民主程序去罷免總統。他似乎故意不提這本來就是憲法所賦予的權責〈在稍早立法院已通過了罷免總統提案--他稱之為「倒扁連續劇」〉。2、人民也不能以和平靜坐的民主程序去發動倒扁運動--紅衫軍等於不認同國家。那麼,他怎又會去支持民進黨動輒發動的街頭運動,與一次次要求台灣獨立公投的叫囂呢?這與他所謂的不認同國家何異?

 二、他說他看懂了兩個要「 阿扁」自動下台的理由:一是民主程序與國家認同已上述,另是有人指「阿扁挑撥族群代替反省」。他說:「不客氣地說,這是睜眼說瞎話:任何人了解兩蔣七任统治用人的邏輯……。」意思是,挑撥族群的元凶是兩蔣,不能要陳水扁去背黑鍋。問題是,縱然兩蔣是挑撥 族群的元凶,從犯就可赦免嗎?他又說:「難道一定要福佬族群也把90%的 選票投給藍營,綠營才能洗脫「族群意識」的駡名?」為什麼他把所稱綠營的90%投票與族群挑撥劃上等號?沒人看得懂。還是說「此地無銀三百兩」,民進黨90%的得票率,都是靠挑撥族群而得來的!

三、他痛批「紅衫軍倒扁」的發動者施明德:誰都知道紅衫軍倒扁不分藍綠,旨在反貪瀆,與國家認同毫不相干。陳的所說「六百四十萬合法選民選出的總统,是否應由一百萬不知有無投票權的捐款者來決定去留?」這種推理實在令人啼笑皆非。百萬選民〈陳說不知有無投票權的……這是論理,還是下三流的挖苦?〉訴求的是要陳水扁知恥知病、引咎辭職而已。陳師孟旋又以一句閑話,指責、影射施明德的私生活,並以此與假設性的議題掛鈎。既不合邏輯,也不道德,與潑婦駡街有何不同?〈原文請看60828月星期一,臺灣自由電子報www.libertytimes.com.tw

總體來說,陳師孟的錯,錯在不聽祖訓。他有正義感、有使命感,可是他並不懂政治。政治就像一灘污泥,只有極少數人能出汚泥全身而退。有許多令他心碎的,他不得不違背良知委曲求全。他的挺扁與最後民進黨補選黨主席時他力挺半生無所事事、七老八十的台奸後裔辜寬敏,只為了他們有着共同的「獨」。另一是他昧於國際情勢,懼中、恐中、將不可能的事執着為可能。民進黨的路線若不改,他就像「阿扁」一樣,一去無回。

( 時事評論人物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singjou18&aid=3781150

 回應文章

凉白开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不值得可怜与可惜!
2010/04/28 23:40
关键是其纠缠于个人的恩怨情仇,而没有认识到民族的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