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獨故我在的辜寬敏
2010/02/16 06:23:44瀏覽2387|回應0|推薦3

辜寬敏

他的父親辜顯榮是日據時代鹿港的一位浪人〈當過轎夫〉,繼而

混跡於當時的台北。當日本入侵時,引領五萬日軍不損一兵一卒進入台北,繼而恊助日軍大殺自己同胞中的愛國志士。辜顯榮的第六房妻子是日本人岩瀨芳子之子,所以辜寬敏原本就也是半個日本人。出生於1926年,靠父輩投敵求榮以致發迹,他繼承財富,一直在日本浪跡二十五年,後靠買賣台灣紅糖為生,1947年台灣二二八事件後,與旅日臺籍人士在日本成立台獨聯盟而遭政府通緝,因而長期流亡海外。循理來說,辜寬敏只是個台籍日本人。他曾唸過臺灣大學政治系〈肄業〉。年輕時,他風流倜儻,一表人才,加上家產萬貫,曾多次結婚。最後一任(第四任)夫人是小他三十年的美女記者王美琇女士,白髮紅顏傳為佳話。一生多福的辜寬敏,為何要傾半生之力於訴求台灣獨立的「假議題」〈李登輝曾說過:台獨不過是個假議題〉?他也自嘆:「我主張臺灣獨立四十多年了,臺灣還是沒有獨立。我已經八十一歲,大概看不到那一天了。

在辜寬敏的心底,他本是個日籍台灣人,已於上述,那來中國意識?日本戰敗投降,台灣回歸中國後,對他而言,可能有如喪國之痛。既不能為日本子民,追求台灣獨立,自然成了他唯一可掠取名利與權勢的目標。但這本是個不可能達成的目標,經過為台獨運動四十年的努力,他已逐漸明白:這不過是個永遠不能實現的夢想。那麼他還在民進黨內聲嘶力竭,指手劃腳地指導;也曾想挺身而出競選黨主席又是為了什麼?道理很簡單,看他有感而發所寫的一篇《我獨故我在》的自述,就可明白。這是一篇十分坦白的「明志」之作,也正好自證了他力倡臺獨的虛偽性。

十六世紀法國大哲學家笛卡爾,曾提出一個深沈的、唯心論的哲學命題--「我思故我在」。簡略地說,就是「因我思,所以才意識到我自己的存在」。聰明的台獨辜老將這句名言改了一個字,成了「我獨故我在」,就此轉變成了唯物論,是實用主義的政治議題,亦成了極有操作性的政治策略。他並以此自豪地去曉諭陳水扁:目前只有緊抱台獨的大纛,才有你存在的空間。意謂你陳水扁為政八年,既無政績,也失去了廉潔,除了錢以外〈因身繫囹圄也享受不到〉已一無所有,只有抱住「獨」字不放,才有鹹魚翻身的機會。這怎不令陳佩服、徹悟,並感激涕零?可是對他自己呢?也是一樣;獨是假議題,可是仍有它的市場,他可以用以蠱惑群眾、創造時勢,並提升自己,以達掠取名望與權勢之目的。在他有生不多之年,不也可自揚自娛一番?他打原始就無真誠純潔的動機。

其實,在2002年,他曾被陳水扁在立法院當眾指為「賣臺家族」,後要求道歉被拒一事,他似乎忘了。他也十分狂妄地批評了不少同路人。批李-是個「投機主義者」;批謝-「笨得要死」〈謝主張企業投資大陸以40%為上限〉;批扁-執政八年來「却沒有一項叫人感動」;批呂-「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啊」。所以,他縱使在民進黨內的臺獨陣營,也不會太得人望。他不但沒有赤子之心,還是個吊兒郎當、玩世不  恭的人物。

( 時事評論人物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singjou18&aid=378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