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再論「宇昌生技 」案
2011/12/14 08:30:52瀏覽21149|回應50|推薦15

宇昌生技是台灣生技發展中的一項指標案例,當中或許穿插生技產業極端高明的商業競爭,總體而言原是一群科學家苦心孤詣規劃生技戰略下的產物。這個戰略經歷了10年,至今仍然剛起步,現又因選舉悪鬥,隨時可能回到原點。 

台灣生技自2000年開始掀起一波熱潮,當時想投資生技業的創投基金如雨後春荀般成立,美國生技產業得以成功,創投資金的活絡扮演相當重要角色,但台灣並不是美國,台灣的創投規模都太小,10億元以上規模已經算極少數。 

2001年起,一群在美國關心生技發展的科學家們提議,台灣應該成立資金規模夠大的生技創投,至少是10億美元,而不是10億新台幣,希望以大筆資金介入國外生技公司董事會並取得主導權,將真正有國際競爭力的生物技術引到台灣。  

這項構想經過幾次醞釀,包括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前行政院副院長林信義都給予高度肯定,2002年行政院召開SRB會議時也曾提出討論;至2003年底,經濟部制定初步規劃,計劃以「台灣國際生技製藥投資開發公司」名義籌組公司,只是新公司將以什麼型態來管理10億美元資金,經過幾年討論仍未定調。


2005年元旦剛過不久,行政院科技顧問組就傳出,將評估成立10億美元生技Mega Fund  

依照科顧組想法,設立10億美元Mega Fund的必要性:一是技術扶育,以創投資金的功能,投資以及培育有商業潛力的創新技術;二是塑造成功投資案例,策略性透過國際合作及併購等方式,引進較成熟的生技公司;三是延攬及培育「生技產業經營及創業專才」。

此項Mega Fund的基本架構,將由政府出資49%,民間出資51%,為避免民間投資意願不高,也為了宣示政府促成Mega Fund的決心,在第一階段資金募集中,政府將出面扮演「主導投資人」。


科技顧問組的構想很美好,能否獲得國發基金的支持卻是大問題,扁政府執政八年期間,面對立法院朝小野大的壓力,國發基金對絕大多數送審的生技籌資案,一概拒絕扮演「主導投資人」角色,國發基金也絕少在投資案中占40%以上股權。 

對台灣許多有財力的民間企業來說,生技產業,尤其是新藥研發公司,是一個敬而遠之的領域,一批一批海內外生技專家成立新創公司,想回台尋找資金,大企業及大集團老板多半回應:「只要政府先出錢,我們才投資。」 

到底應該政府先出錢?還是民間先出錢?許多很好的生技投資案一再被蹉跎,台灣生技的競爭力也隨著政府低落的效率不斷流失,Mega Fund也面臨相同老問題而未開張過。 

唐南珊與張子文創立的Tanox生技是另一個典型的例子,這家公司發明一項抗哮喘新藥Xolair,早在1998年,唐南珊已向台灣提出興建蛋白質藥廠的計畫,多年來她總共提了三次建廠計畫,但從未在台灣實現過。 

唐南珊第三度在台灣提出建廠的時間,自200510月開始,依照建廠計畫,這座蛋白質藥廠共要投資2.5億美元。除了開發基金出資30%之外,民間第一家表態支持的是高育仁成立的歐華創投。開發基金不願意拍胸脯保證投資,讓唐南珊在台灣民間找錢找的很辛苦。 

和前兩次失敗的經驗一樣,民間投資人對蛋白質藥廠的疑慮之一,是廠房建好後訂單從那裡來?唐南珊提出,第一項藥物Xolair已交由美國第一大生技公司Genentech生產,Tanox還有第二項研發中新藥可在台灣生產,也就是今天宇昌生技發展的抗愛滋病新藥TNX-355 

200611月,Tanox在美國發布一項震撼消息,公司將被Genentech公司併購。唐南珊在台灣興建蛋白質工廠的夢想宣告破局,協助唐南珊推動建廠計畫的創投業人士分析,TanoxGenentech公司正式合併前,如果台灣仍有意願和Tanox合作興建蛋白質工廠,應轉向爭取Genentech公司的支持。

事後得知,國發基金為了審查唐南珊的建廠計畫,20068月起率領團隊前往美國Tanox公司總部參訪,其中一位專家是愛滋病權威何大一,之後團隊向國發基金回覆,TNX-355並不足以支持台灣建蛋白質藥廠。

20073月底,國內突然召開一場名為TaiMed公司的投資說明會,出席說明會的人,包括中研院院長翁啟惠、李遠哲、院士陳良博、經建會主委何美玥、國發基金代表及多家創投及藥廠代表。 

另外兩位意外出席的重量級人物,是何大一及Genentech公司代表,何大一並親自報告TaiMed公司的營運規劃。 

這場說明會的召開,重點項目就是TNX-355;半年後,以TNX-355為重心的宇昌生技,在重量級科學家、國發基金及Genentech的加持下,風光宣布成立。 

Tanox另一位創辦人張子文、高育仁而言,高端如生技產業,竟也充滿商業上爾虞我詐的疑雲,可想而知兩位當事人都相當憤怒;被激怒的還包括許多曾被國發基金高姿態否定的生技人。 

宇昌生技成立效率之快,被許多人視為不透明也不公平,當中合理性已不可能被100%釋懷,但曾參與規畫的投資界人士多認為,要在其中找到違法事端並不容易。翁啟惠近期聲明指出,蔡英文是在眾科學家邀請下,擔任宇昌董事長。 

成立宇昌生技的同一階段,另一家台懋生技創投也成立了,循著科學家們2001年起構思的大戰略,期許台懋生技創投扮演Mega Fund角色,宇昌生技將是Mega Fund投資架構下第一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生技公司。 

從台灣產業推動進程來看,宇昌生技比起Tanox公司,更拉近了與Genentech這家重量級公司的距離,Genentech在美國生技界的地位,相當於蘋果在電腦界的角色,何大一參與宇昌生技的運作,也協助TNX-355在美國順利進行臨床試驗,並獲得蓋茲基金會的高額研究補助。 

較可惜的是台懋生技創投的角色,隨著2008年總統大選民進黨落敗,國發基金原本承諾加碼的資金停擺,民間配合投資的資金也告中斷,之後蔡英文轉戰民進黨黨主席,潤泰集團陸續吃下台懋生技創投多數持股,台懋生技創投轉為單純的民間創投公司,不再背負Mega Fund任務。 

國民黨重回執政地位,劉兆玄擔任閣揆,Mega Fund2009年另起爐灶再度被提出,政府推動「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要成立600億元創投基金,歷經三年,今年6月國發基金終於核准張有德成立50億元TMF生技創投,但這與600億元的規模差距太大,為了發揮Mega Fund的功能,政府希望類似的創投基金能出現第二、三檔。 

TMF的成立,並沒有改變過去10年藍、綠兩政府對生技業頗為一致的態度,先是行政院長吳敦義主導下,對國發基金投資比例,由四成降到兩成,另外兩成雖然指示由台糖、中鋼、台鹽等泛國營事業投資,因為總統大選到來,泛國營事業的資金能否到位?生變的風險並非無可能,更遑論國發基金主動撥款,多數民間企業也不願意率先投資。 

Mega Fund第二檔、第三檔資金能否出現,原本已是政府推動生技產業的高度挑戰,對許多生技人來說,過去與政府資金牽扯在一起的不愉快經驗,隨著「宇昌生技案」繼續被操作,悪夢恐將變本加厲。 

曾經協助台灣的科學家們一個一個將被捲入選舉混戰,這場生技夢原本可以很豐富,而不是只有藍與綠,繼續悪鬥下去,Mega Fund的夢想歷經10年終究只能一場空。 

選戰過後,這群海內外生技人的熱誠是否成為絕響?尚待操作選舉的主事者儘早深思。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sieh1698&aid=5929290
 引用者清單(1)  
2011/12/14 19:59 【不平則鳴】 熱門寫手: 七葉膽說「宇昌生技 」案

 回應文章 頁/共 5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這和蔡趕在3月31日簽批公文應有關聯
2011/12/14 13:42

1. 行政院公文331日才由蔡趕在週日批准,何大一等同一天在台開說明會,難道何大一等籌備開說明會之前,事先就知此案政府會准,那行政院極機密公文就有洩秘之嫌。

2. 民進黨雖然出示819日在美國開的投資說明會文件,疑點還是重重,開一個這樣的國際投資說明會,有常識的人都知道準備時間要花1-2個月的時間,把時間倒推,這些成員在6月份就應已開始推動醞釀,剛好蔡英文5月份卸職,而且國發基金要入股40%、統一生技20%、永豐餘20%、偏偏剩下的20%說找不到民間資金,並且投資說明會在美國開,不是在台灣開,難道是要請美國人投資嗎? 主要4個成員刻意加上蔡英文,到後來獨獨蔡家可入股剩餘的20%,這種劇本與時間順序明眼人一看就懂了。


apoptosis
台灣根本不適合搞生技產業
2011/12/14 13:39
我就是在美國搞生技的研究人員, 我可以跟你們保證, 台灣根本不適合搞生技產業, 因為生產製造成本還是太高, 島內市場也太小, 若要專搞外銷, 價格打不過印度等國家, 技術水準與品質又拚不過美日, 最後一定賠錢了事! 歐美日自己本身也在大力扶持生技產業, 光是一個波士頓, 麻州州政府就提供許多創投基金, 你的藥物或試劑若是真正的好且有競爭力, 光美國資金就吃不完了, 會跑回台灣找錢都是次級人家不要或不看好的產品. 而且拿了政府資金後投進股市賺的錢還比搞研發還來的多, 這裡面太多黑幕了! 我實在不想洩我朋友們的底!

book12
等級:1
留言加入好友
順便獲利等同內線交易
2011/12/14 13:36
如題

fnc2011csc
XXXX
2011/12/14 13:35
看不懂。請不要擴大議題,無限上綱,徒然模糊焦點。

h4321u
自肥醜聞
2011/12/14 13:29

以總統的高位,握總統的權柄,若不能對利益迴避,後果如何?

 

選民檢驗的是小英的人格特質,小英不等於生技產業,也不是科學家,切莫以個人而綁架產業,或以科學家們來為其背書。

 

未作利益迴避,沒有違法,也不是弊案,卻是自肥醜聞。是否應在選舉期間釐清真相,以免選上醜聞纏身的總統。小英本身的態度很重要,只須清楚說明,而非放任發言人胡亂罵人。若連這樣的擔當都沒有,選上總統後,如何治國?


平心
蔡英文學陳水扁 靠「機密作業」躲全民監督
2011/12/14 13:23
退一步看:蔡英文等自稱不是陳水扁,卻比著陳水扁式「機密作業」的葫蘆畫瓢,倒是沒料到:大選檢驗政治人物之操守,卻牽絲攀藤地鉤出了粽子一般規避審查制度的夢想家們。

誰說豬小妹不能當夢想家?別問我:「誰是豬小妹?」──這是極機密。http://blog.chinatimes.com/storyteller/archive/2011/12/13/1078152.html

 回應: 轉貼專欄一篇────豬小妹也是夢想家 張大春漏掉了,蔡英文後來還用台懋生技創投的名義向國發基金申請10億元,得到8.75億元的核可,核可日其在大選前4天,最後在政權輪替後沒有撥款。
政府欲扶植生技業而成立生技創投Mega Fund並沒有錯,但應該要找專業人士,怎麼可以獨厚自己人蔡英文,況且蔡英文根本不事生技專業,讓人對民進黨政府管理政府資產的心態感到質疑!

2011-12-14 12:50 PK


平心
轉貼專欄一篇────豬小妹也是夢想家
2011/12/14 13:12
包括中研院長翁啟惠、院士何大一也都牽連在內的這一個案子,當然不會是從一開始就為了讓蔡英文「獲利了結」(雖然她的確獲利了結了);夙負盛望且在專業領域 有著傑出貢獻的台灣學者,當然也可以憂忡急切地為國家尋找、打造下一輪有價值的產業鏈──就像當年的尹仲容、李國鼎和趙耀東等前輩一樣。< 但是,以前引的摘要記事言之,這兩個「當然」還是包不住一些實在令人不明白的事:何美玥既然知道我國尋求合作的美方Genentech公司不只跟台灣接觸,怕消息曝光,才必須採取極機密的公文程序,跳過兩階段審查云云。可是,當時的宇昌生技公司根本還沒有成立呀?一個事關國家產業升級、要與其它國際廠商競爭的重大投資案,怎麼會匆匆簽委於尚未成立、連董事長還沒有產生的公司呢?

更讓人起疑的是翁啟惠。宇昌案經過立法委員揭露,國民黨的立委林益世引用翁啟惠的發言,表示:「連中研院長翁啟惠都認為『不適合在台灣生產』。」翁啟惠呢?他卻在第一時間發表談話,替蔡英文喊冤,說:「不應連累無辜。」

如果翁啟惠之於全案,只如他自己所聲稱:「就技術觀點代表政府,協助宇昌評估從美國Genentech生 技公司技轉引進愛滋新藥的可行性。」那麼,蔡英文之是否違反公務人員旋轉門條款自有公斷,豈容翁啟惠代為鳴冤?道理很清楚:政治人物的操守並不是「技術性 的觀點」所可解釋。此外,如果林益世所轉述的話出自翁啟惠之口──那才是真正的技術性問題──宇昌所投資開發的藥物「不適合在台生產」,那麼當年慶祝宇昌 成立,產官學界四人拉手合照之時,站在蔡英文左邊的又是甚麼人?

以國家最高學術研究單位的主管出面聲援一個明顯在行政程序上有可疑瑕疵的首長級人物,這和李遠哲說「選舉支票不一定要兌現」一樣可鄙。李遠哲師心自用,早就樹立了以學術光環掩飾政治偏見的惡例;http://tw.nextmedia.com/subapple/articleblog/art_id/33883341/IssueID/20111213#
http://blog.chinatimes.com/storyteller/archive/2011/12/13/1078152.html


彩色潛水艇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去除氯是恢復健康第一歩
2011/12/14 13:10

台灣並不是非藍即綠,

應該是非中道即綠。

 

因為綠把所有反對她的人都打為藍營的走狗,

所以才搞成非藍即綠。

 

只要應該先把綠幹掉,丟進歷史的灰燼中。

請綠的支持者,再去創造一個健康的新綠,來取代這個醜聞連連的舊綠,

所有的色彩,自然就會蓬勃鮮豔。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宇昌生技 」案 問題不在這群科學家
2011/12/14 13:10

「宇昌生技 」案 問題不在這群科學家

蔡主席如果純粹扮演生技科技產業催生的角色

即使決策過程有爭議

但無論此案成敗如何 都是值得肯定的美事

建議蔡主席應該主動出面解釋整個事件之真相

以避免讓社會大眾有圖利自肥之疑慮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長路漫漫!!
2011/12/14 13:04
感謝作者的用心!!

這篇有關台灣生技業的發展,著實令人憂心!
或許在現在政經局勢與政黨政治下,所有有關政府基金的運用與規劃, 就註定是場空!!
因為裡面包含太多政黨鬥爭的風險, 商場的爾虞我詐, 還有利益難以分配的問題!

回想在李國鼎時代, 為了扶植台灣的 IC 工業, 動用行政院預備金與成立工研院半導體實驗室,乃至於建立五吋晶圓廠, 與扶植台積電與聯電; 一路走來有著許多困難與波折,但也讓後代成千上萬的學子與工程人員, 在這個領域不斷成長與開花結果!!

這些都是前人的努力耕耘,才有後人所能享受的成果!!   或許人都有缺點,有立場,有私心,也有脾氣; 但聰明的人總希望能名流後世, 有能力的人總希望能照顧普世眾生, 造福人類!
錯人人都有, 都可能會犯!! 但若少了反省與修改錯誤的能力, 錯誤就一直在,而且會不斷長大,直到整個體系或人心離心離德而崩潰。

台灣人民選擇民主政治,也選擇政黨政治,是因為我們相信每個人民都能有自己的看法與判斷, 讓人民自己來選擇與決定自己的命運!! 所以不畏有人出言恐嚇,飛彈威脅,更不怕經濟封鎖,政治孤立, 勇敢選出自己支持的領導人與政黨。

但人民行使了權力,政黨是否就盡了它該有的責任與義務??  於是乎打貪腐打濫權,打倒了前朝貪官污吏,也打壞了一些敢承擔也願意做事的人, 讓政策斷了命脈, 讓一番良心善意成了貪腐之窟!!  怪東怪西怪前朝怪沒交接好, 犯了錯永遠是別人, 就讓錯誤永遠存在還一直蔓延!!   誰敢做事??  誰願意擔責任??  誰想官當完就換在牢裡蹲??

國家的決策體制與監督機制壞了根基, 政黨凌駕一切成了國家的主宰!!
今日的規劃決策成了明日貪腐頭條!
誰??   還敢說我願承擔??

李國鼎已遠嗎??  是的!  因為那時有穩定的政權給他靠! 現在只有藍與綠!!
現在的科技界人士,能靠誰??   
或許只有美國綠卡能靠吧!!

頁/共 5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