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2/14 08:30:52瀏覽21226|回應50|推薦15 | |
宇昌生技是台灣生技發展中的一項指標案例,當中或許穿插生技產業極端高明的商業競爭,總體而言原是一群科學家苦心孤詣規劃生技戰略下的產物。這個戰略經歷了10年,至今仍然剛起步,現又因選舉悪鬥,隨時可能回到原點。 台灣生技自2000年開始掀起一波熱潮,當時想投資生技業的創投基金如雨後春荀般成立,美國生技產業得以成功,創投資金的活絡扮演相當重要角色,但台灣並不是美國,台灣的創投規模都太小,10億元以上規模已經算極少數。 2001年起,一群在美國關心生技發展的科學家們提議,台灣應該成立資金規模夠大的生技創投,至少是10億美元,而不是10億新台幣,希望以大筆資金介入國外生技公司董事會並取得主導權,將真正有國際競爭力的生物技術引到台灣。 這項構想經過幾次醞釀,包括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前行政院副院長林信義都給予高度肯定,2002年行政院召開SRB會議時也曾提出討論;至2003年底,經濟部制定初步規劃,計劃以「台灣國際生技製藥投資開發公司」名義籌組公司,只是新公司將以什麼型態來管理10億美元資金,經過幾年討論仍未定調。 2005年元旦剛過不久,行政院科技顧問組就傳出,將評估成立10億美元生技Mega Fund。 依照科顧組想法,設立10億美元Mega Fund的必要性:一是技術扶育,以創投資金的功能,投資以及培育有商業潛力的創新技術;二是塑造成功投資案例,策略性透過國際合作及併購等方式,引進較成熟的生技公司;三是延攬及培育「生技產業經營及創業專才」。 科技顧問組的構想很美好,能否獲得國發基金的支持卻是大問題,扁政府執政八年期間,面對立法院朝小野大的壓力,國發基金對絕大多數送審的生技籌資案,一概拒絕扮演「主導投資人」角色,國發基金也絕少在投資案中占40%以上股權。 對台灣許多有財力的民間企業來說,生技產業,尤其是新藥研發公司,是一個敬而遠之的領域,一批一批海內外生技專家成立新創公司,想回台尋找資金,大企業及大集團老板多半回應:「只要政府先出錢,我們才投資。」 到底應該政府先出錢?還是民間先出錢?許多很好的生技投資案一再被蹉跎,台灣生技的競爭力也隨著政府低落的效率不斷流失,Mega Fund也面臨相同老問題而未開張過。 唐南珊與張子文創立的Tanox生技是另一個典型的例子,這家公司發明一項抗哮喘新藥Xolair,早在1998年,唐南珊已向台灣提出興建蛋白質藥廠的計畫,多年來她總共提了三次建廠計畫,但從未在台灣實現過。 唐南珊第三度在台灣提出建廠的時間,自2005年10月開始,依照建廠計畫,這座蛋白質藥廠共要投資2.5億美元。除了開發基金出資30%之外,民間第一家表態支持的是高育仁成立的歐華創投。開發基金不願意拍胸脯保證投資,讓唐南珊在台灣民間找錢找的很辛苦。 和前兩次失敗的經驗一樣,民間投資人對蛋白質藥廠的疑慮之一,是廠房建好後訂單從那裡來?唐南珊提出,第一項藥物Xolair已交由美國第一大生技公司Genentech生產,Tanox還有第二項研發中新藥可在台灣生產,也就是今天宇昌生技發展的抗愛滋病新藥TNX-355。 2006年11月,Tanox在美國發布一項震撼消息,公司將被Genentech公司併購。唐南珊在台灣興建蛋白質工廠的夢想宣告破局,協助唐南珊推動建廠計畫的創投業人士分析,Tanox和Genentech公司正式合併前,如果台灣仍有意願和Tanox合作興建蛋白質工廠,應轉向爭取Genentech公司的支持。 事後得知,國發基金為了審查唐南珊的建廠計畫,2006年8月起率領團隊前往美國Tanox公司總部參訪,其中一位專家是愛滋病權威何大一,之後團隊向國發基金回覆,TNX-355並不足以支持台灣建蛋白質藥廠。 2007年3月底,國內突然召開一場名為TaiMed公司的投資說明會,出席說明會的人,包括中研院院長翁啟惠、李遠哲、院士陳良博、經建會主委何美玥、國發基金代表及多家創投及藥廠代表。 另外兩位意外出席的重量級人物,是何大一及Genentech公司代表,何大一並親自報告TaiMed公司的營運規劃。 這場說明會的召開,重點項目就是TNX-355;半年後,以TNX-355為重心的宇昌生技,在重量級科學家、國發基金及Genentech的加持下,風光宣布成立。 對Tanox另一位創辦人張子文、高育仁而言,高端如生技產業,竟也充滿商業上爾虞我詐的疑雲,可想而知兩位當事人都相當憤怒;被激怒的還包括許多曾被國發基金高姿態否定的生技人。 宇昌生技成立效率之快,被許多人視為不透明也不公平,當中合理性已不可能被100%釋懷,但曾參與規畫的投資界人士多認為,要在其中找到違法事端並不容易。翁啟惠近期聲明指出,蔡英文是在眾科學家邀請下,擔任宇昌董事長。 成立宇昌生技的同一階段,另一家台懋生技創投也成立了,循著科學家們2001年起構思的大戰略,期許台懋生技創投扮演Mega Fund角色,宇昌生技將是Mega Fund投資架構下第一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生技公司。 從台灣產業推動進程來看,宇昌生技比起Tanox公司,更拉近了與Genentech這家重量級公司的距離,Genentech在美國生技界的地位,相當於蘋果在電腦界的角色,何大一參與宇昌生技的運作,也協助TNX-355在美國順利進行臨床試驗,並獲得蓋茲基金會的高額研究補助。 較可惜的是台懋生技創投的角色,隨著2008年總統大選民進黨落敗,國發基金原本承諾加碼的資金停擺,民間配合投資的資金也告中斷,之後蔡英文轉戰民進黨黨主席,潤泰集團陸續吃下台懋生技創投多數持股,台懋生技創投轉為單純的民間創投公司,不再背負Mega Fund任務。 國民黨重回執政地位,劉兆玄擔任閣揆,Mega Fund在2009年另起爐灶再度被提出,政府推動「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要成立600億元創投基金,歷經三年,今年6月國發基金終於核准張有德成立50億元TMF生技創投,但這與600億元的規模差距太大,為了發揮Mega Fund的功能,政府希望類似的創投基金能出現第二、三檔。 TMF的成立,並沒有改變過去10年藍、綠兩政府對生技業頗為一致的態度,先是行政院長吳敦義主導下,對國發基金投資比例,由四成降到兩成,另外兩成雖然指示由台糖、中鋼、台鹽等泛國營事業投資,因為總統大選到來,泛國營事業的資金能否到位?生變的風險並非無可能,更遑論國發基金主動撥款,多數民間企業也不願意率先投資。 Mega Fund第二檔、第三檔資金能否出現,原本已是政府推動生技產業的高度挑戰,對許多生技人來說,過去與政府資金牽扯在一起的不愉快經驗,隨著「宇昌生技案」繼續被操作,悪夢恐將變本加厲。 曾經協助台灣的科學家們一個一個將被捲入選舉混戰,這場生技夢原本可以很豐富,而不是只有藍與綠,繼續悪鬥下去,Mega Fund的夢想歷經10年終究只能一場空。 選戰過後,這群海內外生技人的熱誠是否成為絕響?尚待操作選舉的主事者儘早深思。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