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8/25 19:52:38瀏覽628|回應2|推薦10 | |
故事 第一章 我走那條街 人行道上有個深洞 我掉進去 我迷路了 這不是我的錯 我永遠在找尋出口 第二章 我走在同一條街上 人行道上有個深洞 我假裝沒看見 我又掉進去 我不相信這是在某個地方 這不是我的錯 但是要花很長時間才能出去 第三章 我走同一條街 人行道上有個深洞 我看見它在那兒 我仍然掉進去 這是一種習慣 我張開眼睛 我知道我身在何處 這是我的錯 我立刻想法子出去 第四章 我走同一條街 人行道上有深洞 我走到旁邊去 第五章 我走另一條街 (完) 寓意
有多少次我們被蒙蔽了,認為只有一條街可以走或只有一種方式可以做事?退一步看看周遭,我們的生活會有全新的觀念。 (摘自:p153-p155) 心得:
看完這則小故事,我很渴,隨即走出圖書館到商店去買了一灌「多喝水」,邊走邊在腦子裡運轉著星期二的專案可以怎樣進行更好,還有什麼角度沒有想到,哪些點子可以更完備,我的手也沒有停,一直試著要撕開多喝水瓶蓋的塑膠套,結果一直撕不開,轉了一個圈,找到了那條可以輕鬆撕開標示黑線的地方。很順利的撕開。然後,我又陷入思考了,在短短的走路兩分鐘裡,我重覆轉了幾次礦泉水保特瓶?有幾個地方被我重覆摳,卻仍摳不開?想了一下,覺得自已真可笑,這種小問題也需要思索。結果,逕自發笑的我,坐在公園裡,想到了星期二在新竹X大的專案可以改進的解決力,隨著時間的壓力,反而要放慢心理的步調,盡可能讓一切思索細緻再精緻一點。 我總算又提振了一下解決力,也憶起了那天參與討論專案,不同科系的組員集思廣益時的樣子,挺好笑的。總是有人說不出"人話",都在講別人聽不懂的專業術語,然後又拼了命趕鴨子上架般的瘋狂解釋,硬是要將自已的專業像水泥車灌地基一樣,毫不猶豫的直接給它灌下去,一灌就是一段時間且單方面的。哈!那時真是有陷入困境的感受,特別是怕自已體會不深,那才是最嚴重的問題。愈是沒有體會,愈是等同於對整體目標的執行力將不彰。我該去把自已的新思維貢獻出來給組員們思辨、評斷了。哈!小行為,大靈感。 工作、生活中有多少事情是因為自已根深蒂固的價值觀而深陷其中,又或者被自我思維的框架綁住的?獨立思考與團隊合作同樣都非常重要,這是個大家知識水平都普遍高漲的時代,人人都應該自求進步與從他人身上學習求進步,以互惠為原則。
再者,心靈的脫困,是否也可以從這簡短的五章小故事中看出來呢?我想是可以的。正巧昨天碰到了一個大學女生同學的事情,讓我重覆思索…。
那個女生是與我有特殊關係的朋友,這只對我們兩人來說很特殊,但也有其特殊的封閉性與排他性。簡言之,就是彼此互吐苦水的朋友。我們之間,只會在有苦水想吐時,想到對方,其他諸如快樂、積極…等等情緒時,則很自然的想不到對方。這是種很奇怪的平衡,卻是我和她的共同支柱,說不重要,又很重要。我們也只會在線上用聊天程式complain.
例行介紹說完了,現在真正要開始進入事件個案,她的心境。她現在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在學校裡,交不到朋友,甚至以往在高中一起上私立科技大學且同班的馬吉,也跟她漸行漸遠(說到這裡,我又在自打嘴巴,說是封閉性的互吐苦水,卻又在這裡研究她的心理狀態,好在udn沒朋友知道=.=),在她們學校期末要選課時,她那天剛好蹺課,結果班上大部分同學都選了,就只有她沒選。我問:怎麼可能,有一段時間啊!她的回答是,班上同學在選課時間過期了,才有人跟她提到。 (此時我心想,這是她自已的事,她自已沒張羅,是她的問題。隨即,又馬上想到,台灣三百多所大專以上學校,除卻公私立有名大學之外,現下有許多私立技術學院和因為有點錢擴充設備通過教育部年度評鑑的私立科大,其學校內部制度並不完整。重點在於新興的私立科大(特別是中南部)大都沒有完善甚或只要有效就好的學生選課輔導、各類宣傳也是二二六六。當然啦!其重點還是學生自已本身。若自主性、獨立性不強的學生,人緣不佳,總是會吃虧的。)
回到她第一階段選課沒選到,心情只有一個字的部分,我繼續講。她覺得同班同學都不了解她,也都不太願意順她的意,因而她覺得跟那一圈小團體不好相處。可在我看來,那一圈小團體從來沒什麼惡意,也沒有排斥別人的舉止(因為我也曾待過私立科大,跟她同班過)。我很希望能協助她解開這個"她個人的困擾",只因為認識的緣份及存在彼此的特殊默契。我希望她可以將心情放開一些,試著去融入別人,不要一定要別人來融入妳。她不想迎合別人,她覺得那樣虛偽。
「可是,這個世界本來就很多真真假假,如果什麼都只真的話,哪來哲學家探討人、宇宙…等等的奧祕啊!大小作家不就都要去要飯了?試著把心放寬點,或許一開始跟別人聊天,聊的都是沒意義的話,或者恭維,或者吹捧,或者各種各樣的場面話,那又如何?在這些相互對談的包裝之下,你我才有可能見著對方真實的一面啊!這就是成人之後的世界。已經長大了,就不要再幻想著你自已沒有利用價值,還要別人來給你甜頭。」我是這麼現實的告訴她這些。
她卻只回應我,說我未成年時過的太難,我才有這樣的入世思維。讓我在電腦螢幕前險些生起氣來,可也讓我發現自已對待一個朋友的真誠,以及她的駝鳥心態。我靜下來思索著,或許她無法與其它人融入的最根本原因,是她從小就被父母嚴格管制行動、生活、言語所造成的,致使她變得跟一隻跳蚤一樣,(跳蚤若被某器具如杯子限制牠的彈跳高度一段時間,那就算將限制跳蚤高度的杯子拿掉,跳蚤最多也不會跳過那個被限制的高度,到死為止)她的"心"走不出去,無法自已主動結交朋友,可又無法面對寂寞,導致每天去學校覺得生活、學習很沒有意義。藉由醫院打工(在病歷室的工作),能幫助到病人,才取得一點點生活的成就感。
昨天,當我的思緒到這裡時,我發現到很關鍵的問題,就是她"害怕嘗試"。我用自已的邏輯去解釋,認為她因為從小到大都完全受制於父母,做什麼都怕錯、怕被罵、怕被限制,這個家庭因素便是她怕嘗試的成因之一。當然她自已本身的個性也是一個問題。在私立科大一年級,我認識她時,她很開朗無厘頭的搞笑,很愛周星馳的梗,人緣也不差。現在卻習慣當個孤傲外表的獨行俠。 我開始警惕自已,「害怕嘗試」是她的"包袱"。我不斷嘗試用不同的方式去激勵她的當中,同樣發現了自已也存在一些家庭、生長環境所給的包伏。受制的不是肉體,而是心靈、思想。難道我和她這種特殊的傾訴默契,就是因為我們是兩個作繭自縛的人同病相憐的互哀嗎?我發現了自已的開脫,也在往後更失敗,跌的更孤單的路上,體會到唯有自已,才能救自已。
我也發現了自已總是會三不五時將看專書的時間,分一小塊給看心靈勵志的書,那些勵志書,在我陷入心靈困境時,讓我覺得沒屁用極了!但是當我心情平常時去看,又覺得不可或缺,因為就算忘光了勵志書的隻字片語,可是藉由看書的潛移默化,我仍相信看那些書是有效的,只是自已不知道。那是種很微妙的心理狀態。但持續的閱讀、灌輸自已,也使我「跌倒->心靈低潮->平靜->振作」的過程愈縮愈短,振作的愈來愈快。這才是抗壓性的進步。
我也才體認到,當我曾為了生活下去,而在自已不符合年紀的工作上努力賺血汗錢時,為什麼抗壓性這麼高。原因是那青春的幾年壓力重,每天都要承受現實生活的壓力,而且也在用汗水和淚水努力著,於是努力與抗壓性取得了縝密的平衡,反而沒時間怨聲載道。而到大學年紀,人格比較成熟時,才在安逸的學習環境裡,不時的反芻自已的痛苦過去。那是不由自主的,並非自已理性意願的。坦白說挺難受,而且是個週期性的過程。特別是在沒打工賺錢的學期。我自已把它稱為生存傷害。
當然,後來我自已也體認到,「往事,只會愈提愈讓自已難堪」,既然現在還會時常忙了一整天,睡覺還做到以前苦痛和血淚(這是名詞,不是形容詞)的惡夢。我就要更拼命的為了自已的前程努力,先求將來溫飽,我才能安心。反而,對於一向抱持極大興趣的幻想、藝術的渴求,只能先擱在一旁,等將來生活穩定之後,才能去享受。
回到那位女同學,她自已的問題,我不是繫鈴人,卻讓她看見對她來說更難解的鈴,我知道這沒辦法讓她突破自已的問題-「勇於嘗試的勇氣」。但是也讓她看見了「誰敢比我慘哪!」的景象。(突然引用唐伯虎點秋香的情境,整個很黑色幽默,呵)終究,還是要靠自已體會。當然,沒有朋友也是不行的。正所謂心理狀態是一環扣著一環,環環相扣啊!
結語:
每個人都能從同一件事情裡,發現不同的角度以供思辯,至於要不要去感受體會或者嘗試,全看自已有沒有勇氣和意願了!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