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1/20 21:00:41瀏覽424|回應0|推薦1 | |
觀照是歸於中心的技巧。我們已經討論過歸於中心,說到人有兩種過生活的方式,不是活在表層就是活在核心。表層屬於自我,而核心屬於本質(being),如果你活在自我當中,你永遠會和別人牽扯不清,因為表層和別人有關。
你的動作不是行動,你的動作永遠只是反應,也就是基於別人對你做出的事情,你所做出的反應。活在表層中不會有行動產生,一切都是反應,沒有什麼是從你的核心出來的。就某個角度來說,你是外境的奴隸,因為你什麼事都沒辦法做,只有不斷地被迫行事。 從核心出發卻是迥然不同的風貌:你的行動來自你的核心,於是你不再當附屬品,從此擁有你的自主性。 有一回,佛陀行經一個村莊,有些人對佛陀的教誨相當不以為然,他們對他惡言相向,佛陀靜靜聽著,然後他說:「假如你們已經說完了,請讓我繼續往前走,我必須到下一個村子,那裏的人們正在等候我。如果你們還有什麼想講的沒講完,我回來的時候會再經過這裏,到時候你們再把話說完。」 那些人說:「我們對你出言不遜,如此冒犯你,難道你不打算對此說些什麼?」 佛陀說:「現在我對這種事情不會再有反應。你所做的事是你自己的決定,現在的我不會再反應,你無法拿任何事情強迫我。你可以辱駡我,那是你的事,但我不是個奴隸,我已經是一個自由的人。我的行動來自於我的核心,而不是表層,你的辱駡只能構及表層,到不了我的核心,我的核心保持不為所動。」 你會被觸動不是因為你的核心被觸動,而是因為你根本沒有核心。你只是活在表層、與表層認同,而表層鐵定會被任何事情所影響,任何發生的事情。你的界限就只到表層,所以無論發生什麼,你不能不受到影響,因為你沒有自己的核心。 一旦有一個核心,你就可以對所有事情保持著一定的距離,也就是從核心到表層有著一定的距離。別人可以侵犯到表層,但無法侵犯到你,你保持超然、不涉入,你和你的「自己」是有著距離的。換句話說,在「表層的你」和「核心的你」之間有一段距離,那個距離是任何人都無法打破的,因為沒有人能穿了核心,外在的世界唯一能觸及到你的只有在表層。 所以佛陀說:「現在的我歸於自己的中心,十年前或許不是這樣,如果你那時對我口出惡言,我可能早就反彈出去,可是現在我只是基於自己在行動。」 仔細去瞭解「反應」(reaction)與「行動」(action)之間的差別。你愛某個人是因為他愛你;佛陀也愛你,可是他不是因為你愛他,他才愛你,你愛不愛她並不造成相關,他愛你是因為她的愛是一種行動,而不是反應。當你的愛來自於你,不受他人的影響,這才叫行動,反應是一種被迫。歸於中心的意義在於,你從此基於自己產生行動。 還有另一個重點要記住:當你行動的時候,那個行為一定是全然的。當你反應的時候,你的行為不可能全然,一定是局部、片段的,因為你的出發點在表層。也就是說,當你反應的時候,由於你並沒有其的置身其中,你的行為不可能是全然的,在只有表層涉入的情況下,你的行為不會是全然的。 所以如果你的愛來自表層,那麼你不會是全心全意的,你的愛一定是片面的,這件事情意義很重大,因為如果你的愛只囿限於局部,其餘的空間將會由恨給填補;如果你的仁慈只是局部的話,剩下的空間將會由殘酷去填補,如果你的善是局部的話,那麼剩下的空間將會由什麼來取代?如果你的神是局部的話,你將會需要撒旦來填補剩餘的位子。 那意謂著局部的行為一定會自相矛盾。現代的心理學說愛恨是同時存在的現象,這兩樣都在你的頭腦裏,對同一個對象你既愛又恨。假如愛與恨兩者都在,那一定會產生迷惘,這份迷惘是有毒的,致使你的仁慈當中夾帶著殘忍,你的施捨中夾帶著偷竊,你的祈禱中夾帶著暴力。即使你試圖在表層做個聖人,你聖人的品質必定是帶著罪惡的,凡是在表層的一切都會自相矛盾。 只有當你從核心行動時,你的行為才會全然,全然的行為本身會有獨到的美。當你在全然中行動,就是活在當下;當你在全然中行動,你將不會活在記憶裏,因為你並不需要!唯有半調子的行為才會一直處在進行式的狀態。你正在吃東西,如果你沒有專心在吃的話,當你吃完時,你的頭腦會繼續吃,因為這個動作還沒有完成。 只有全然的事情能夠有結尾和起始,半調子的事只是一個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的持續動作。你明明人待在家裏,可是你還在惦記店裏的事情;當你人在店裏時,你又在想家裏的事。你從來沒有、也永遠不可能完整地處在一個片刻當中,因為你攜帶的許多事情一直在打轉,這是沉重的包袱,對你的頭腦、對你內心的一項沉重負擔。 一個全然的行動會有始有終,像是顆原子彈,而不是連續不斷的過程,這一刻它會在那裏,然後下一刻就不在了,你完全自由自在地踏入未知,不受到捆綁。通常的狀況是,你一再走入老舊的模式當中,頭腦陷入固定的軌道裏,總是在繞同一個圈圈、經歷同一個惡性循環,因為你的過去從未了結,它會來到當下,也會去到未來。 OSHO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