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2/18 14:29:04瀏覽1861|回應4|推薦0 | |
本文只議文字,在做此探討之前暫抛開政治鬥爭.
泰山李斯小篆碑刻 而隸書是篆書的簡化,草書、行書又是隸書的簡化,簡體(俗體)正是楷書(正體)的簡化. 有人認爲簡體是共産黨的發明,其實不然.簡體早在南北朝(4-6世紀)的碑刻就已有,到隋唐時代簡化字逐漸增多,在民間相當普遍,被稱爲“俗體字”.唐代顔元孫著《幹祿字書》和王仁〔日句〕著《刊謬補缺切韻》,都收了極多的俗體字。簡體實際是源于正草書,主要參考來源是王羲之的《正草十七帖》 《正草十七帖》 也有部分從宋朝徽宗的行草千字文"天地玄皇,宇宙洪荒"中衍出. 宋真宗泰山題字"五岳之宗" 而像狂草是更簡化的字,並不在簡體之列. 今日中國大陸所使用的簡體字首倡者亦非共産黨. 1909年,陸費逵在《教育雜志》創刊號上發表論文《普通教育應當采用俗字》,這是曆史上第一次公開提倡使用簡體字.此時是清末. 1922年,錢玄同在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上提出《減省現行漢字的筆畫案》,得到陸基、黎錦熙、楊樹達的聯署.這是曆史上有關簡體字的第一個具體方案,主張把過去只在民間流行的簡體字作爲正體字應用于一切正規的書面語.它提出的八種簡化漢字的方法,實際上也就是現行簡體字的産生依據,影響深遠.此時是民國初年. 1928年,胡懷琛出版《簡易字說》,收簡體字300多個. 抗日戰爭爆發,簡體字運動才被迫停頓,而主要在共産黨占區繼續發展.中共取得政權後,立即著手繼續推行簡化漢字. 從上看出,簡體字並非共産黨發明,而是民間流傳,由他全面實施.這也是民衆對漢字發展的一種改革要求.而實際上簡體與繁體有很大一部分字是相同的. 其他的使用漢字的國家民間也流傳簡化字很長時間,隨著大陸正式推出. 新加坡:1969年公布第一批簡體字502個,除了67字(稱爲“異體簡化字”),均與大陸公布的簡化字相同。1974年,又公布《簡體字總表》,收簡體字2248個,包括大陸公布的所有簡化字,以及10個尚未簡化的,如“要”、“窗”。1976年5月,頒布《簡體字總表》修訂本,刪除這10個簡化字和異體簡體字,從而與大陸的《簡化字總表》完全一致。 日本:日本使用漢字已有近兩千年的曆史,在民間也長期流行一些簡體字。1946年日本內閣公布《當用漢字表》,收字1850個,其中有131個是簡體字,與大陸簡體字相同的有53個,差不多相同的有9個。 南韓:1983年《朝鮮日報》公布第一批簡體字90個,在《朝鮮日報》上使用,與大陸相同的有29個,差不多相同的有4個. 實際上簡體字代表了使用漢字的人口對書寫簡約,快捷,方便的一種要求.就連一嚮要去中國化的民進黨當今主席菜英文,她就經常寫簡體字. 菜英文的手書,通篇簡體(實際簡體差不多就是正草). 不過,繁體(正體)字在大陸也經常使用,並非滅絕.如書法作品大多用正體,一些招牌,春聯,門楹等等,其實也代表了民衆在方便快捷之余對藝術,美感的追求.因而,台灣要把繁體(正體)申請世界文化遺産,我覺得不如把漢字所有字體打包申遺,這樣更能保護漢字文化,避免南韓,日本之類反客爲主,搶先一步.大陸的文化遺産實在太多,而名額有限,想來樂見台灣去申遺來保護傳統文化.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