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自性靈對答記錄029-031
2011/10/03 19:16:53瀏覽542|回應0|推薦18

029

弟子請示:「請問師尊,『夫妻相處之道』為何?」

師尊答曰

「夫妻是緣不是債,何以如此不自在,異位而處少自私,姻緣路上歡顏再。」

「不爆粗口相委過,未言之前己先作,莫道夫妻誰事忙,互體心意那會錯。」

「紅粉青衫不外找,自己何嘗把心繳,莫惜金口半句多,如友言歡萬語少。」

 

註:

紅粉青衫:紅粉知己,青衫之交,比喻男女異性知己。

 

030

弟子請示:「請問師尊,夫妻相處不睦如何化解?」

師尊答曰

「冰凍三尺已久寒,一時難將熱心還,七年之病三年艾,用心抽絲把情纏。」

「陳年怨懟莫再言,不掀舊事在人前,低頭無損丈夫志,細語可增嬌妻顏。」

「初識情愫思重拾,不減當年山盟時,今日再把衷情記,三生石上題新詩。」

「多年冰火恨難消,一言不合火更燒,各自過活怨消遣,偶爾再將溫息梢。」

「一旦緣盡難再續,莫覓新人演舊劇,己過未能深深思,錐心惡夢重盤踞。」

 

註:

 

孟子曰:「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比喻夫妻多年恩怨,無法一夕掃盡,必須彼此間慢慢和解,無法速成。

 

紅樓夢第五十二回:

「你太性急了!俗語說:『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又不是老君的仙丹,那有這樣靈藥!」

 

031

弟子請示:「請問師尊,夫妻離婚孩子怎麼辦?」

師尊答曰

「莫謂孩稚懵不知,聲聲刺心如針織,ㄧ籌莫展難排遣,半夜暗泣聲吱吱。」

「夫妻不再逞惡言,孩子自然少怨緣,彼此各將關懷獻,勝過強歡同屋簷。」

「縱然分手不同住,也要用心把孩顧,噓寒問暖心意傳,莫誤金錢可代父。」

「不在孩前互道短,分離只因不同款,名份雖異恩情存,兒手依然把親挽。」

032

弟子請示:「請問師尊,佛門修者視『神通』為洪水猛獸,不知師尊見解為何?」

師尊答曰

「明心見性神通現,不可視之為魔見,桃杏皆鬧春,豈獨芍藥一枝艷。」註1

十六觀經仔細閱,佛現慈光韋后悅,頂顯國土非神通,彌陀聖境是妄月。」註2

「昔人性純易掌握,唯恐神通將心惑,殷勤諄告弟子行,莫因譁眾把戒破。」註3

「今人多是自專徒,不顯神通難信服,細細思量用時計,利益眾生方正途。」註4

 

1:不可獨尊佛陀為「神通」,而視他人為「魔通」。

2:藉由「十六觀經」,說明佛陀度化眾生時,亦偶會顯現神通。

十六觀經」:即「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裡面敍述釋迦牟尼佛,引領韋提希王后,參觀阿彌陀佛淨土的故事。

「妄月」:如第二妄月,非是真月。喻指佛陀頂顯「十方國土」若非神通,「阿彌陀佛淨土」就是妄境。

3:因昔人心性單純,易被神通迷惑。佛陀告誡弟子,不可譁眾而犯戒行。

4:因今人自用自專,心中難信難服,唯有稍顯神通,才能引入修行之門。

 

033

弟子請示:「請問師尊,如何與佛門修者『談玄論道』?」

師尊答曰

「莫謂佛陀不知道,六師外道早學到,若想及時悟大道,佛道兩門互為盜。」

「聖人心中無常師,儒釋道理皆可師,佛經非全聖人智,千載訛傳亦有失。」

「修行若是已到地,必現銅牆與鐵壁,若要尋得開關機,不可頑心將玄避。」

「人間修者難過關,元靈本師天上觀,虔心悔過求師度,免將遺憾帶入棺。」

「輕輕數言解心縛,自性降靈與身符,豁然而悟何所似,萬片碎紙拼成圖。」 

 

註:

六師外道:指佛陀未出家前,亦曾從學於「六師外道」。

已到地:指修行己到「十地」之「難勝地」,意謂須以智慧克服一切困難。

十地:初地歡喜地,二地離垢地,三地發光地,四地焰慧地,五地難勝地,六地現前地,七地遠行地,八地不動地,九地善慧地,十地法雲地。

元靈本師:指「生從何來,死往何去?」之「主人翁」。

萬片碎紙拼成圖:指修行己入「現前地」,此時腦海智慧現前,一切疑雲豁然開朗,人生真相了然而悟。

 

034

弟子請示:「請問師尊,弟子『前世今生』因果為何?」

師尊答曰

緣起:

「我本無極一散仙,無端誤將情愛掀,謫貶紅塵數千載,何日重歸大羅天。」

 

前一世之一:

「高門互攀指腹婚,一心向道諾不遵,佳人莫解恨難減,魂牽夢縈誤終身。」

「今生重逢顏正芳,相思難釋無名慌,舊恨未了新愁現,羅敷再見心已荒。」

 

前一世之二:

「莘莘修學漢,稚女孩時伴,交語十年間,幼苗長成幹。」

「青青道子衫,佳人心上沾,一段無心過,兩情前世耽。」

「四年同窗誼,相友無猜疑,恐負青雲志,不肯道心儀。」

「一朝風雲變,再把傲心現,埋首書堆中,硬將柔情踐。」

「前世負心作,今生重演過,互換心中苦,方知己身錯。」

 

前一世之三:

「口若懸河修道郎,舌燦蓮花聲名揚,夫人助道恩義重,今生連理把情償。」

「師生情緣初識結,不掩心事兩情諧,常忘莽夫荒唐事,夫妻恩愛似鰜鰈。」

 

前一世之結語:

「修行並非求無過,不昧因果解心惑,件件須將後事思,智慧漸增少再錯。」

 

註:

不昧因果:清楚了然因果運作之法。

當年百丈禪師說法時,總會有位老人跟著一起聽法。 

百丈問道:「你是什麼人?」 

老人答:「我不是人,而是一隻野狐。過去古佛時,曾在此修行,後來因為有位雲遊僧問我:『大修行人還落因果嗎?』我回答:『不落因果!』因為此一答語,所以墮狐身五百世。請禪師代一轉語,希望能脫野狐之身!」 

百丈禪師聽完後,說道:「不昧因果!」老者言下大悟,作禮告辭。 

第二天,百丈禪師領徒眾到後山巖洞,果真發現一具野狐死屍,禪師囑咐徒眾依亡僧之禮,予以火葬。


035

弟子請示:「請問師尊,了解『前世今生』利弊為何?」

師尊答曰

「修道行者色塵了,今生前世自知曉,前事不忘後事師,不昧因果事事瞭。」

「非為解結勿探究,事情一過已是舊,前世縱然帝王身,難將此生事成就。」

「妄心如被前世住,譬若觀劇將情付,臺上作戲臺下癡,醒來依然在原處。」

 

036

弟子請示:「請問師尊,面對『前世今生』正確見解為何?」

師尊答曰

「修行若至羅漢身,累世因果可脫身,不問前世過去事,早日修道方是真。」

 

註:得阿羅漢果者,不再受生於三界五趣之中,即永入涅槃,不受生死之果報。


037

弟子請示:「請問師尊,佛曰『豪貴學道難』如何解?」

師尊答曰

「供佛萬貫財,難求一法來,捫心細細問,可曾用心懷。」

「外在莊嚴相,疑似佛陀樣,問道知是何,盲者摸巨象。」

「拈花事未經,百思旨難清,欲知佛真意,先學迦葉行。」

「慢慢捨世樂,漸漸思清澈,來日悟道時,一笑豈獨轍。」

 

註:

拈花一笑:「佛祖後記」裡記載了一則釋迦牟尼傳授心經的故事。

「梵王至靈山,以金色波羅花獻佛。捨身為床墊,請佛為眾生說法,世尊登座,拈花示眾,人天百萬,悉皆罔措,獨有金色頭陀,破顏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分付摩訶大迦葉。』禪,在拈花微笑中誕生了。」

迦葉行:大迦葉是十大弟子之首,少欲知足,常修苦行,故稱為「頭陀第一」。

 

038

弟子請示:「請問師尊,世人易將『福德與功德』混淆不清,二者之辨為何?」

師尊答曰

「福德與功德,世人莫知何,未辨真實義,菩提不可得。」

「福德重善心,不種怙惡因,往生天人報,時盡難再欣。」

「積福存資糧,修途少炎涼,沿路多助力,共將道帆揚。」

「功德重四攻,首先禪定通,直到智慧長,修行才見功。」

「繼之心量擴,能容眾生過,菩薩願力行,始現功德座。」

 

註:

福德之因:修善、斷惡。功德之因(四攻):即禪定、智慧、心量、願力四種工夫。

 

039

弟子請示:「請問師尊,『福慧雙修』是謂何義?」

師尊答曰

「重慧輕福苦行翁,羅漢托缽常是空,積福藐慧凡夫見,造罪猶在輪迴中。」

「福慧雙修兩足尊,佛陀讚歎眾人尊,福功兩德同兼顧,天鄉彼岸早日臻。」

 

註:

福慧雙修兩足尊:「兩足尊」,一個是福德圓滿,一個是智慧圓滿。



( 創作詩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old6515&aid=5699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