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3/05 00:29:22瀏覽1477|回應4|推薦5 | |
剛才,閱讀了"封從德二十一年心路歷程"。封從德是1989年北京學潮重要的學生組織領袖,曾任"北高聯"主席和天安門廣場副總指揮。曾出版《六四日記﹕廣場上的共和國》,載述89學運實況。在一個報導當中,他回憶六四屠殺後和柴玲逃亡十個月,及來到西方二十年的獨特經歷與感受。閱後,我比較了中國大陸和臺灣群衆事件處理手段的不同;對於蔣經國先生處理當時民進黨的示威遊行活動的理念與原則,產生深深地敬佩與感動。 1989年,臺灣,我們看六四天安門,一樣熱血沸騰。現在回顧六四,我得到一個總結:彼時威權體制下,中國大陸學生從來沒有在示威抗議活動發生後,如何劃下句點的經驗;20啷噹歲的年輕人實在也不知如何收尾。而中共的領導人更沒有處理示威抗議、集會遊行的經驗。最後,北京市的秩序嚴重失控,領導階層為了維護統治權運作以及首都失控情形的善後,採取了最血腥、最不人道的軍隊鎮壓─這和鄧小平出身軍旅經驗有絕對必然的關係。 台灣有段經常發生示威抗議的期間,當時處理的軍警稱為"群衆事件"。 話說,民進黨快成立的前後階段,台灣的集會遊行法尚未在立法院通過,群衆示威遊行沒有法律規範;但民進黨偏偏要示威、遊行兼抗議。當時的蔣經國總統,由於大陸上也經過那一段群衆暴動的慘痛教訓(盛傳,桃園中壢群衆事件發生時,蔣經國由隨扈人員在某處制高點觀看暴動現場情景;當時,他流下了眼淚!);經國先生對台灣的群衆事件處理,算是比較有經驗處理方式:猶記,彼時採取的原則是"不流血、不衝突、淡化處理",媒體只有一小則新聞,甚至不報導。大部分的經驗,群衆事件處理完後,回去看看報紙,有時連一個字的報導也看不到......呵,一點成就感都沒有! 那個時期的處理程序,大致是: ....現場由情治便衣人員監控(有時監控人員不小心被群衆發現了,會挨上一頓揍;姜某同學拿著相機裝記者就被揍過)。情治人員 最後,才出動大批優勢鎮暴部隊, 就這樣,台灣度過 .....你問說:姜六韜你怎知道那麼多群衆事件處理的內 附記: 又有人問我說,當時警察的位置和角色呢? 喔!姜某倒忘了提,當年警察分兩種: 第一是當地或管區警察;另外是保安警察(也就是保一總隊、保二總隊等等)。 第一聰明是地方警察:穿著制服在現場,看狀況不對,他也不頂抗,找旁邊熟識的民衆聊天(美其名是勸導)─其實也難為他們了,上級政策既要我"平和"處理,也不能動刀動槍的,我能怎麼辦?只好和平地找人聊天,樂得省事。 較不聰明是保警,因為當時保警裝備只有盾牌、警棍等輕裝沒有着防護盔甲較精密鎮暴裝備,被圍毆時會「傷很大」。他們大都成一線隊形,在鎮暴憲兵前方。但大量群衆瘋狂猛衝過來,他們還是受不了的。有一次在中部,姜某帶著鎮暴部隊支援,親眼看見群衆瘋狂衝撞,保警的一線隊形被衝出一個突破口;無線電也傳來聲音:有位保警小隊長因為盡忠職守堅不退讓,被四、五個「暴民」打進水溝,口鼻流血受傷,頓時姜某血脈賁張「是可忍,孰不可忍」也;此時部隊迅速集結以多層方陣踏步壓縮前進時刻,迎面衝來一部宣傳箱型車「打前鋒」。姜某部隊四、五個鎮暴憲兵不待命令、奮不顧身,抵著盾牌硬往箱型車擋風玻璃對衝過去。車輛駕駛嚇一跳,失去剛剛狠勁,不再前進;車後的遊行群衆也擋下來了! 最笨的公權力執法者,是國家合法暴力的最後象徵:「鎮暴憲兵」! 那一次,當部隊以方陣隊形壓縮群衆時,傳來一個訊息:前方路口有「暴民」設下陷阱:布滿大釘子的模板放在馬路的兩側,準備傷害鎮暴部隊。幸好,派人清除路障,繼續縮小包圍圈......壓迫出談判的籌碼......現在想想:當時有些不理性的人物,陰狠地出了很多傷人的怪招。現場的年輕軍官手中如果有槍的話,不出事才怪!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