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繪本裡找性平元素
2016/11/27 12:23:17瀏覽1918|回應0|推薦0

                                        

陪伴孩子成長是很幸福的事,因此毅然辭掉主管的工作,成為全職媽媽。喜愛閱讀的我,到孩子學校擔任故事志工,開始進入繪本的世界。

 

繪本的面貌多元,是人生伴侶、家庭文化,有各種議題可以做延伸的思考與討論。除了適合家長做一個教養的媒材,與孩子共同進行觀念的探究、意義的釐清與信念的建立,也適合大人對理想生活方式的希冀,支持著人生的珍貴價值。

 

日本兒童文學家松居直說:「繪本是沒有藩籬、沒有設限的。年齡層從小孩到大人,對大家來說,那是可以用文字和圖來表現的、一個非常廣闊的自在世界。」

 

在閱讀繪本故事的過程裡,以個人的生命經驗與感受,去詮釋與解讀暗含在故事的情節脈落中,對閱讀者來說是有意義或可理解的寓意/隱喻線索;讓故事中的寓意,進入自己的生命,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

 

在此,列舉以下四個適合談性平議題有關的繪本故事,分享非教條式的進行性別角色的學習與突破,反思性別平等的意涵,從而接納自我性別特質與性別認同,以培養自尊自信的生活態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獨特性。 

 

《山丘上的石頭》 

 

用愛與瞭解 調適婚姻關係

 

《婚姻與家人關係》(p.56DuvallMiller(1985)將家庭生活發展分為八個階段,每一階段皆有發展任務,簡化為三個發展分期,家庭建立期、家庭擴展期、家庭收縮期。家庭建立期,屬於第一階段;發展任務包括以下4點:1、婚姻關係的適應與協調;2、家庭規則的建立,如家務分工;3、雙方親屬的認識與熟悉;4、準備為人父母。一個家庭的建立,夫妻的婚姻關係適應與協調是首要的基礎。

大衛‧麥基的《山丘的石頭》,讓我想到婚姻關係適應的課題。

 

故事大意是,裘先生和裘太太住在人人羨慕的山丘上,視野很好,方圓百里一覽無遺。大家都認為住在這兒「完美」極了,可惜每個人對完美的定義並不一樣,裘太太對屋後那顆大石頭很有意見,因為它擋住了廚房一半的窗景,認為,把石頭弄走,才是真正的完美。有一天,裘先生在太太的要求下,挖掉石頭外側的泥土,接著從另一邊推動石頭,石頭便這麼一路滾下山丘底下。裘太太樂壞了,有了完整的窗景。但沒想到,那天晚上......

 

這個故事就從討論怎樣才算「完美」開始,裘家夫妻是如何經歷一場奇妙幽默的「失去和得著」的旅程。

 

故事有鮮明的寓言故事味道,沒有叨唸式的說教,作者巧妙的將教導藏身在幽默中,寓教於樂。

 

作者是動漫的愛好者,把漫畫的分格效果應用在繪本中。當石頭移動的這一來一回,營造了極佳的戲劇張力,再加上畫面的分頁設計,更是效果加倍,增添閱讀的樂趣。

 

裘先生和裘太太,為了解決石頭帶來的生活困擾,所經歷的溝通與協調,讓我想到現實中的夫妻,雙方來自不同的原生家庭,對事情所賦予的價值觀不盡相同,對「完美」的詮釋當然也不同。在生活中,若遇到與自己的價值觀衝突的共同事件,一旦與自己預設的完美層級有落差,將會在內心形成障礙;就如山丘上的「石頭」。為了解決問題,需要不斷的溝通與協調,也是一場不斷的在經歷「失去」和「得著」歷程。

 

石頭隱喻的是生活中的難題,裘先生與裘太太對難題抱持不同的觀點,巧妙性的帶著讀者思考,同樣一件事情,男女有著不同的解讀。大腦,掌管我們情緒,男女生的建構不同,處理訊息的方式也不同,導致不同的知覺優先順序的設定及行為。

 

「承認男女有別,最大的好處是它可以使我們快樂一點。」(取自《腦內乾坤》作者:洪蘭),這段話,主要闡述的是,男女大不同,若夫妻能有所瞭解,是否可以給彼此多一些尊重,少一些爭執。

 

故事的安排,讓我們看到裘太太與裘先生對「石頭」障礙所因應的模式,也就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會因為兩性的角色分工、權力的關係、兩性的特質、行為態度、自我概念等,有所不同。

 

在故事中,我們看到裘太太對石頭擋住廚房風景,是抱怨的,情緒化的;裘先生則是心平氣和的找方法化解。

 

首先,裘先生引導裘太太不同的思考面向。裘先生說:「只要爬到石頭上,還可以看得更遠!」同時安慰太太,家有一半的窗景,就比別人家全部的景色漂亮。

 

但是,裘太太並不滿意,她仍抱怨著,認為,裘先生可以去上班,她卻只能待在家裡看著石頭擋住廚房的窗景。

 

裘先生為了撫平妻子的抱怨,他繼續想辦法處理。最後,想到最便捷的方法就是挖掉石頭外側的泥土,這樣,石頭就會一路滾到山丘底下。

 

大衛‧麥基創作故事的技巧,活力十足,意念清晰,話中有話的安排,極具創意,讓人印象非常深刻。

 

故事的進行出乎預料,山丘少了石頭,出現一個大洞,造成「消風」的問題。一天過一天,山丘有如汽球消風變平坦。可想而知,裘太太在廚房當然也看不到美麗的窗景。這段故事劇情,明顯表達出「得」與「失」是一體兩面的。

 

此時,隨著時間的流逝,房子仍不斷下陷,直到山谷最底的地方,彼時,石頭反而位在高處,終有一天,滾下山谷,竟然又卡回凹洞。裘太太很傷心,狀況更糟糕,因為,這回石頭是將整個窗景完全遮住了。

 

故事的起承到轉變,不禁感嘆,「裘先生若早知道就不要把石頭挖掉,至少還有半邊的風景可以欣賞。」不過,千金是難買早知道的。換個立場想,有時失去一些東西換來一個寶貴的經驗也不錯。這段故事的安排,似乎告訴我們,如果這個時候一直執著已失去的半邊風景,留戀過去,不願改變,不肯往前看,恐怕才真的是損失慘重。

 

石頭的一來一回,繪本的畫面,裘太太表情十足,對照裘先生在處理裘太太的要求,表情是自在的,整件事情上並沒有生氣或動怒。甚至在最後,為了安慰老婆別擔心,想到將風景畫在石頭上的另類方法,就這樣,讓廚房有一片風景了。

 

日子一天一天的過,房子又開始往上升,山丘回到原來的老樣子。

 

《家庭概論》(P.107)提到婚姻調適模式:「面臨問題時均會採取策略加引因應,經由雙方長期的互動,彼此會依據對方的反應調整自己的認知、情緒及行為,長期下來,夫妻間即形成較為穩定的互動模式。

 

夫妻在適應過程中所採用的策略並不相同,若將策略以『正、負向』、『個人內、外在』兩個向度加以劃分,妻子傾向以負向(抱怨、嘮叨)或個人內在(壓抑、自責)的方式來處理婚姻調適過程中的問題,先生則喜歡採取:安撫、道歉、身體接觸(如:擁抱)、暴力等方式來應對。」

夫妻雙方,在婚姻調適中,對婚姻所抱持的信念、態度、對彼此角色行為的期待,常引發各方面的問題,在雙方心裡形成障礙,需要協調、因應。要如何化解來自生活紛爭形塑的大小「石頭」,是需要靠雙方一起努力的。

 

《山丘上的石頭》故事,延伸討論婚姻關係的適應與協調課題,體悟家庭生命週期,每一發展階段皆有不同的任務,需不斷的學習與成長,雖然,男女天生不同,但是,所擔負的責任與義務,以及應享受的權利,是沒有不同的。

 

一個家庭的建立,夫妻的婚姻關係適應與協調是首要的基礎。瞭解彼此,才能相親相愛,才能漸近調適累積解決問題的能力,化解困境。在調適的歷程,學習抱持家庭正向信念系統,轉化心念,有時增添一些幽默,可以帶來生活情趣,進而開創新視野、新方法因應困境。

 

故事結局,看到裘太太愉悅的把客人引到廚房看先生畫給她的風景時,表示裘太太對石頭的憎惡已轉念,因為,她已經知道了自己所擁有的,不只是方圓百里最好的「視野」,還有,來自於裘先生對她滿滿的愛。 

《朱家故事》

 

家事是誰的事?

 

繪本第一頁,畫面是朱家爸爸與兩個兒子笑容滿面的站在他們引以為豪的房子、車子前面。

 

朱太太呢?畫面裡並沒有朱太太,原來「朱太太正在『房子裡』忙著。」

 

傳統「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觀念,讓家事順理成章變成女人的職責,這樣根深蒂固的想法一直延續著,即使現代有許多職業婦女和先生一樣賺錢養家,卻還是被要求必須在回家後包辦所有家事,為的是要照顧「辛苦工作的先生」以及「用功讀書的小孩」。

 

 「家事」對女人而言,彷彿是天職,而男人賺錢叫「養家活口」,女人賺錢卻叫「貼補家用」。好像這麼做,才是盡一位女主人的責任。

 

《朱家故事》中的朱太太,正是當今社會上女性被承襲觀念所要求的代表,朱太太是隸屬「朱先生(家)」的一部分。 

 

 朱太太離家後,朱家三個男人彷彿開始過豬的生活,衣物髒亂沒人洗,碗盤堆疊在洗碗槽……,無法好好的吃一頓像樣的飯,這才了解到朱太太平常是怎樣辛苦的「工作」,而朱太太又是多麼重要的一個人。 

 

當朱家父子三人終於體會到朱太太平日的辛勞,而她所做的工作對一個家庭是多麼的重要,當朱太太回家,他們主動分擔家務,不再讓朱太太自己一人承擔這麼多的家事。 

 

《朱家故事》的情節內容,引起內心共鳴。我也是有兩個兒子,為了照顧上班的老公與上學的小孩的生活起居,每天低著頭做家務,忙得團團轉。好不容易等到週末假日,覺得可以鬆口氣,希望父子三人能幫忙整理家務。但是,生長在傳統家庭,從小看媽媽每天也是整天忙家務,傳統刻板的「男主外、女主內」的性別分工下,會認為做家事是媽媽的事,我很難開口要求。再者,兩個兒子在學齡前,白天是褓姆幫忙照顧,耳濡目染下,他們也會認為家務是大人的事,是媽媽的事。

 

當我離開工作,兩兄弟已升上國小中年級,較自我的年齡。要教兒子做家事,變得很難教。據兒童心理發展研究,已錯過對學習做家事有興趣的年齡;單純要兒子幫忙洗碗、倒垃圾,不是拖拖拉拉,就是得三催四請,過程引發情緒起伏。

 

從時間可利用論的觀點來看,由於每個人擁有的時間是有限的。平日老公上班、孩子上學,我在家裡做家事也是在工作,週末假日,大家就應該分工不是嗎?

 

對此,我的內心常會引發不平之鳴,卻找不到方法改善。

 

有一次,記得是週五的傍晚,我將《朱家故事》刻意立放在電視櫃旁的長形桌上。兒子放學回來時,會看一下電視,當他看到繪本像擺設,封面是朱太太彎腰「揹負」先生和兩個兒子,一個與現實悖離的畫面,吸引兒子的目光,心生好奇的去翻閱。

 

很奇妙,當天吃完晚餐,兒子會主動幫忙洗碗,我的內心暗自竊喜;繪本的語言和畫完美契合,隱藏特別的膨脹效果,幫我一個大忙。

 

兒子可不想被「影射」為豬。當然,他也會在意自己的媽媽會不會像朱媽媽因為忍受不了家事沒人幫忙,留一張紙條離家……

 

事後,我找機會和兒子一起賞析《朱家故事》。舉幾個開放性、思考的問題,和兒子展開對話與討論。例如,最喜歡這本書哪一幅圖畫?滿意這個故事的結局嗎?想像接下來這個故事會有什麼情節等……。

 

透過對話,可以掌握文本大意、拆解書中寓意做深化學習。

 

從朱太太一人攬下所有的家務到全家分工,作者最終想表達的核心價值是所有女性要的不只是男性感激她們做家事辛苦,而是同理,甚至進一步重新定義男女的分工。 

 

最後,當朱爸爸帶著兩個兒子一起下廚,朱媽媽露出開心的笑容學開車,用行動證明,家事是不分男女性別的。

 

作者安東尼˙布朗十分擅長於畫面中安排一些小變化來暗示故事情節的發展,用極幽默的方式成功顛覆了傳統的男女分工。

 

《朱家故事》以生動有趣的文字及圖畫探討嚴肅的主題,在傳統刻板的「男主外,女主內」的性別分工下,協助孩子從小建立「家事是大家的事,應該團隊合作」的意識;也提醒大人,家事並非是女性的天職,是家中每一份子都有責任的事,應該分工合作,共同來完成。 

《愛花的牛》

 

專注的快樂 興趣不分性別

 

《愛花的牛》是一本黑白兩色繪本,在「簡單」中蘊涵豐富,有層次、動感和情緒。看似平凡的線條,卻生動勾勒出各角色不同的性格和每一頁情境中的感受。 

 

故事由西班牙一隻小公牛費迪南身上展開,牠不像其他同伴跑跑跳跳鬥來鬥去,只喜歡安靜的坐在最愛的橡樹下,聞一整天的花香。

 

牠的同伴們,每天就是鬥來鬥去,但是費迪南總是按著牠的步調過日子。費迪南的媽媽看了好擔心,牠怕費迪南和別人不同會很孤單。

 

有一天,當一群鬥牛士來挑選最兇猛的公牛時,費迪南認為沒有人會把牠帶走。於是,牠還是跑到牠的橡樹下,準備坐下來聞一聞花香。正準備坐在軟綿綿的草地上時,竟然有一隻大黃蜂停在那兒。當牠一屁股坐下去,被螫得又叫又跳,陰錯陽差被選上。到了競技場,當全場熱鬧的觀眾和鬥牛士都準備好要目睹激烈的對決時,卻看到費迪南緩緩走向場中,不管鬥牛士怎麼招惹牠,牠都不為所動,只對坐在場外的女士們頭上插滿了的花朵有興趣。於是,牠在場中靜靜坐著,努力聞著花香!最後,費迪南被送回家,每天坐在樹下聞著牠最喜歡的花香。

 

費迪南從花堆探出頭來、在空曠中獨行、背對讀者走向大樹、靜靜遠觀比鬥中的同伴,遠遠呈現孤獨、安靜、馴良的身影,卻沒有寂寞和淒涼。

 

費迪南的媽媽出現連續三頁,母子表情十足,畫面洋溢生動溫暖的情感,證明「牠是一個了解孩子的媽媽」,暗示了讓孩子安心的親子關係。

 

牛媽媽掛著標示「母親」的鈴鐺,是幽默的細節。但最逗趣的應是大黃蜂製造的四頁特效:黃蜂大禍臨頭的樣子、費迪南驚惶的臉部特寫、飛踢在半空中的後腿,最後是費迪南驚嚇中的全景:既被黃蜂螫到,又被誤選為最兇猛的牛。一個畫面兼顧前後兩件因果相連的事情,使畫面之間連續順暢。

 

對其他小公牛來說,也許變成一隻鬥牛是最重要的,但是對費迪南來說,能夠一直聞著最愛的花香卻是最重要的。所以,牠一直專注在牠所喜愛的事上,不管到哪裡,不管是誰,都不會影響牠。

 

經過這些事件,媽媽終於知道費迪南不會寂寞。從畫面看來,費迪南是一隻被媽媽瞭解的牛,可以自在的做想做的事,雖然牠不是英勇的公牛,卻是一隻快樂的公牛!

 

從《愛花的牛》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到作者刻意的安排,主角費迪南是一隻小公牛,喜歡靜靜的坐在樹下聞花香。牠喜歡做的事,完全違背大家認為公牛「應該」喜歡做的事。無疑就是要凸顯出費迪南的獨特性。故事的結局,強調費迪南是一隻快樂的公牛,牠的快樂,來自於媽媽的包容與接納。

 

《愛花的牛》讓我想到吳季剛的故事。

 

吳季剛的媽媽陳美雲受親子雜誌專訪時提到:「吳季剛從小就跟其他的小孩不一樣,他不太願意接受傳統的規範。……有很多跟人家不一樣的想法跟動作。比如他從小不玩小汽車,也不愛看卡通;他從小就愛玩娃娃,喜歡看平劇、時尚展。後來才知道,他喜歡看平劇是因為那些衣服很美,那些線條、佩飾他很喜歡。他很喜歡藝術,但對功課不會要求。那時候台灣的國中有放牛班,媽媽很擔心,跟爸爸講:『吳季剛(Jason)也沒這麼笨,他各種發展都不錯,如果到了中學,因為功課不好被編到放牛班,會影響他心理的成長。還是找機會出國,讓他們有機會去學習新的東西,在語言方面多一些能力,不一定只有念書的路。』……媽媽在孩子身上看到一個很大的特質,就是他很『堅持』。媽媽後來想通一件事:『孩子所學的東西,如果不是他喜歡的,他永遠不會快樂,就沒有成就感,那我是不是要揹他一輩子?與其這樣,不如讓他學他自己想做的,他舒服,我也舒服。』

陪著兒子一路走來,這榮耀的背後,有多少的努力與不為人知的辛酸。從小愛玩洋娃娃的吳季剛,曾因親友的嘲弄而傷心落淚;因為吳季剛的與眾不同,也曾帶給陳美雲許多壓力。別人說這母親真怪,男孩子玩娃娃,不但不禁止,還到處託人幫他蒐集。吳季剛不在乎讀書、考試,一心只想順著自己的興趣。媽媽雖盡力發展他的天賦,卻也在關鍵時刻堅持,要吳季剛把該有的教育完成,因為教育會讓人有新的知識、新的想法進來。如果都只在做一件事,思想就會空掉,不夠寬廣,陳美雲殷殷告誡兒子。」(參考《吳季剛母親:栽培他的天賦,也栽培他的視野》作者:許芳菊 2010-12 親子天下雜誌 19期)

 

當採訪記者問陳美雲,對吳季剛已是國際知名的服裝設計師有什麼想法,陳美雲欣慰的表示,吳季剛曾說一句讓她很感動的話,那就是:「謝謝你,媽媽,讓我可以做我自己。」

 

《愛花的牛》試圖打破兩性刻板印象,告訴讀者,不論男孩、女孩,都可以隨自己的個性、想法、喜好及所接觸的事物發展自己的獨特性。身為男孩,可以陽剛,也可以陰柔,可以喜歡玩籃球、玩汽車,也可以喜歡玩洋娃娃、聞花香;同樣的,身為女孩,可以玩芭比娃娃,以可以玩機器人、玩彈弓。讓男孩和女孩從小就能熟習自己和另一種性別的玩具與遊戲,如此才能真正培育出比較健全、完整的男人和女人,也才能締造比較合諧、平等的社會。

 

 

《愛花的牛》適合大小朋友賞析、討論,藉以打開兩性世界的新視野。同時讓家長省思,學習跨越性別的限制去發掘孩子的優勢,尊重孩子的興趣,給予協助與支持是很重要的教養態度。興趣的發展,對孩子的未來很重要。走「對路」比「好路」重要。依興趣而行的人,走的是「對路」;依他人指令、社會請求而行的人,則是走「好路」。但好路未必是對路,未來可能更崎嶇難行;興趣走通了,便是專業,如吳季剛的成就,專業將使人擁有大的一片天地。 

《紙袋公主》

 

公主的粹煉

 

《紙袋公主》的故事鋪陳,仍沿襲經典童話,公主、王子異性戀中,傳統的社會制度和現實道德權威的框架,以性別對象定義個體性別身份之認定模式,召喚出讀者對公主、王子故事的熟悉感,作為後續故事發展的對照。

 

依莉莎是一個美麗的公主,住在漂亮的大城堡裡。

 

「她就要和一位名叫雷諾王子結婚了。」圖像上呈現的是一個個的愛心愛意給一副高高在上、傲慢的王子。在圖文互動下,傳達著正處青春的公主,沒有任何確實可行的目標,只有對時間的消耗。她的青春,或多或少的掩飾下,在等待中消磨著。她在等待男人,因為,從此即將要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這是經典童話故事中,對公主的命定論。這樣的命定,來自現實的文化社會期待,也會是公主本身的期待。

 

沒想到來了一隻可怕的噴火龍,「呼」的一口氣就把城堡給燒掉了,還把雷諾王子給抓走了。依莉莎公主身上漂亮的衣服也被火龍吐出的火燒掉了。依莉莎只找到了一個紙袋,勉強穿在身上遮蔽身體。依莉莎決定跟著火龍留下來的足跡追去救王子。

 

依莉莎「穿上紙袋,追著火龍而去。」這個畫面,馬上打破公主該配華服、女性被物化的形象。在此情節中,外在困頓處境,並未擊垮依莉莎扮演的受害者角色,反而讓依莉莎轉化出個體生命的主動、能動性,活出一個真實的、有價值的女性生命;體現出依莉莎是具有個體性、主動的、積極的解決問題的動能和實踐力,進行對王子的救援。

 

《紙袋公主》的情節,提供故事新奇性的情節發展,顛覆過往公主美麗柔弱、王子堅強高大的印象。看待女性,從體能、力量角度,普遍上雖然遜於男性,但在科際資訊發達的現實下,體能、高大的具象身體,不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

 

另外,一般人對紙袋的印象,是易燃、會破、用來裝東西的「容器」。在《紙袋公主》的童話故事中,紙袋卻是經歷大火倖存,依莉莎公主被迫以紙袋當衣服穿,突破紙袋的慣性功能、展現另類功能。

 

我們不免好奇,依莉莎公主跟噴火龍比起來個子很小,全身上下又只有一個紙袋,她要怎麼打敗火龍呢?

 

依莉莎用的是她的機智和聰明。

 

她消耗完了火龍全身的力氣,救出了王子。

 

沒想到被公主救出來的王子一看到因為長途跋涉又只穿著一個紙袋的公主,竟然數落了依莉莎公主一頓,覺得她髒兮兮沒有公主的樣子。要依莉莎回去「打扮得像個真正的公主再來找他。」

 

看到這裡,一股慍火升起,認為雷諾王子簡直就是傳統權威的「大男人」。

 

在繪本的圖像,我們看到幾經波折的依莉莎,「大搖大擺的跨過火龍,打開門、走進山洞裡。」多麼鮮活的反諷出王子的無知、自大和自以為是!

 

在此反諷下,意味著依莉莎用一種自己認為對的方法、對的事,做為追求希望的原則,進行超越現存環境、現實道德權威時,必然受到的挑戰;同時,也隱喻著個人行為要超脫社會文化與道德責任的約束,必存在某些「困難」度。

 

那麼,依莉莎公主會對王子的批評如何反應呢?她對王子說:「你穿的衣服的確很華麗,……事實上,你卻是一個大爛人。」最後,公主當然沒有跟王子結婚囉!

 

《紙袋公主》的故事結局,顛覆了社會傳統價值觀上對於男女性別特質的觀念。依莉莎的表現,傳達出來的女性意識,隱然強調現實社會中,仍充斥父權意識,同時鼓勵女性要勇於冒險、探索,承擔、挑戰,強化自我維護意識,唯有經得起幾番來自外在與自我內在的試煉後,才能譜出屬於自我的、自由自在的生命故事。同時,也意謂著女性主義在現實範圍內,要獲得相對的實現,還有面臨價值觀的批判與選擇權的執行。

 

《紙袋公主》的故事,讓我想起推廣說故事的好夥伴絲絲。絲絲長期在學校、社區說故事,所投注的心力與養成的能力值得讚賞與肯定。有一年,所屬的服務團體推舉她出來當理事長。剛開始,絲絲以時間無法配合為由婉拒。後來,在夥伴的熱情相挺,並給予全力的支持,絲絲終於答應了。

事後得知,時間無法配合的背後原因是,她的老公是退休人士,十足的大男人,除了不喜歡她常常外出,還要求每天要「準時」吃飯。擔心若是接了理事長的職務,生活會變得更忙碌,若是無法準時開飯,被老公責怪,內心不好受。

《紙袋公主》故事,對絲絲發揮影響力。

 

絲絲告訴我們,決定理事長,她的內心經歷不小的煎熬。「故事的呼喚」聲聲喚醒她,要學習做自己,當理事長,是自我超越的一個機會。

一直以來,「說故事」是她熱愛的工作:透過說故事服務,絲絲找到自己的人生舞台,同時開創自我的成就與價值,最重要的是,找到生命的意義。

 

絲絲表示,兩個小孩都已長大,家庭責任可漸漸放下,最重要的是,她認清自己並非是老公的附屬物,她要勇敢做自己,要明白的告訴老公,她要為更多的人服務,所以要當理事長。若有事無法準時做晚餐,請老公自行打理。

 

絲絲很稱職,做了兩任理事長,從此,她在故事服務的領域更精進,是許多團體爭相邀約的故事老師。喜見絲絲勇敢做自己,她的生命寬度與看事情的廣度,已和從前大不相同。

 

《紙袋公主》是一本適合同儕或親子分享討論的書,讓彼此在尋尋覓覓的成長路上,可以學習從容的做自己。

結語:

兩性教育即為性別平等教育,「性別」(gender),其意為由生理的性衍生的差異,包括社會制度、文化所建構出的性別概念;而「平等」(equity/fairness)除了維護人性的基本尊嚴之外,更謀求建立公平、良性的社會對待。「兩性教育」的推動,即是希望透過「教育」的歷程和方法,使「兩性」都能站在公平的立足點上發展潛能,不因生理、心理、社會及文化上的性別因素而受到限制,更期望經由教育上的兩性平等,促進男女在社會上的機會均等,而在兩性平等互助的原則下,共同建立和諧的多元社會。(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性別教育中,我們教育學習者平等、判斷、自我決策、責任的價值及目標,強調兩性關係、角色、行為及發展的真正學理基礎,以減少社會文化影響帶來的性別刻板化印象及性別的階層化。(《家庭生活教育導論》p.77

 

所以,性別平等教育,應該從小開始。教育孩子瞭解並尊重性別的差異,破除性別觀念的迷思,並融入生活教育由小地方著手。

 

探索適合談性平議題的繪本、拆解故事中的隱喻智慧是很好的方式。經由互動式的分享,化為彼此成長的養分。不論是小孩或大人,皆可以在閱讀中建立「兩性平權」的觀念。

 

一本好的繪本,其文字的效果,乃大過了我們的肉眼所見。它不僅傳達出畫面的內容和「弦外之音」,也包含了語言所獨具的生命與內涵。因為故事中常暗含著一些具有深刻意涵的隱喻智慧,其中包括了思考技巧、生活信念以及行為處事的步驟與原則等等。

 

個人視繪本為人生的伴侶家庭文化。在終身學習的人生旅程,探尋繪本中的隱喻智慧,可依不同的發展階段不同的需要,提供不同的教育內涵,觸動心靈,輕撫靈魂,反映人生轉折的明鏡,培養能力去解決生活難題,給自己與生命真實對話的機會,找尋出自己的定位。 

參考資料:

1、《山丘上的石頭》文、圖:大衛‧麥基  譯:張淑瓊  (出版:道聲)

2、《朱家故事》文、圖:安東尼‧布朗   (譯出版:漢聲雜誌)

3、《愛花的牛》文:曼羅‧里夫  圖:羅伯特‧勞森  譯:林真美 (出版:遠流)

4、《紙袋公主》 文:羅伯特‧曼許  圖:邁克‧馬薛可 譯:蔡欣玶(出版:遠流)

5、《家庭概論》(出版:空大)

6、《婚姻與家人關係》(出版:空大)

7親子天下雜誌 19期《吳季剛母親:栽培他的天賦,也栽培他的視野》作者:許芳菊

    8、「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網路)

    9《腦內乾坤》(作者:洪蘭 出版:遠流)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jo4eji3y7&aid=83170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