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0/04 13:31:31瀏覽534|回應0|推薦1 | ||
單國璽樞機主教、昭慧法師、楊蓓、單德興對談師父身教 近四千聽眾共同聆聽師父最後一堂課
【梁金滿╱台北報導】帶著對聖嚴師父深深的思念,近四千位來自全台各地的聽眾,九月十三日齊聚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聆聽天主教單國璽樞機主教、玄奘大學宗教系系主任昭慧法師、台北大學社工系副教授楊蓓及中研院歐美研究所所長單德興,對談「無盡的身教──聖嚴法師最後的一堂課」,再次體會聖嚴師父身後的莊嚴佛事,留給大眾的啟發與影響。 這場由法鼓山佛教基金會與聖嚴教育基金會主辦的座談會,由資深媒體人葉樹姍主持,大會堂前方的講台上,聖嚴師父的身影靜靜矗立著,慈眉俯視著滿場聽眾,而背板上一圈一圈的年輪,代表著師父的生命足跡。
方丈和尚果東法師致詞時表示,聖嚴師父的生命是一場實踐佛法的歷程,在人生最後一程,師父更具體實踐佛法「空」的精神,尤其師父以身示範,植存在金山環保生命園區以後,帶動社會大眾起而效尤,目前已有七一七人植存在生命園區。而這,只是師父無盡的身教之一。 曾與師父進行六場生命對談的單國璽樞機主教,特別分享兩人同中存異的生死觀。「我們都重視生命的無價,對生老病死也非常坦然,我們也相信因果報應,人在世間所做的一切,功過是會留下來的。」樞機主教認為,師父把生命當作一種使命,要做社會的晨鐘暮鼓,用心靈環保的觀念改革社會,提昇倫理道德,這個心願需要大家共同完成。 為何聖嚴師父特別交代,身後事不是喪事,而是一場莊嚴的佛事?昭慧法師表示,這並非單純的名詞轉換,而是從觀念和儀軌上回歸佛法精神。法師表示,這場佛事是師父給大家最後的祝福,讓大家不再沉浸在哀傷的情緒裡,並把心念從對師父的憶念,轉向光明喜樂、福慧無量的佛陀,破除傳統喪禮「死者為大」的觀念,是「無我」的體現。 更高遠的境界表現在遺言中的「寂滅為樂」,昭慧法師認為,這是師父以身示範,告訴我們世間一切再堅固的事物都是無常,當我們洞穿了無常的真諦,明白一切有生者必趨於滅,這樣,不論面對順逆,皆可自在,無往而不自得。 身為弟子的楊蓓認為,師父用這場佛事,讓所有的人在心裡開始跟自己問起話頭,問自己原來所相信的是對的嗎?是真的嗎?讓我們開始深思生命的價值和生命的意義。楊蓓進一步表示:「佛法是依法不依人,聖嚴法師生前最常強調的就是:只要認同法鼓山理念,所做的事就是佛教徒該做的事。」因此,弟子們應該共同思考,如何將師父的理念內化成為行為準則,讓師父成為精神、思想上的典範,而非依賴的偶像。 師父英文書籍的重要譯者單德興,則針對法身舍利提出見解,「一○二冊《法鼓全集》的內容,簡單兩個字來說,就是佛法。」師父寫作的目的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分享佛法」,是站在讀者的立場,感受到讀者的需要,提供觀念與方法。單德興並幽默地以「精品」和「山寨版」作為比喻,點出師父交代圓寂後不再出書,是基於品管控制不願借手後人,避免讀者對佛法產生誤解。 聖嚴師父最後一堂課下課了,但師父無盡的身教,已深印在僧俗四眾弟子的心中,將持續在世間發揮影響,而師父「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悲願,也將無盡地傳承下去。 |
||
( 興趣嗜好|運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