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是道則進非道則退
2009/08/27 15:56:42瀏覽26|回應0|推薦0

【原文】

是道勇往踐履,非道切勿胡行。

陰曹榜已注分明,報應昭昭有准。

鄧氏子孫昌熾,馮家後代無存。

休言造物有偏心,善惡憑君自審。   

【註解】

作惡有惡報,是讓人知道警惕戒備。

行善之開端是讓人知道勤奮鼓勵。

「道」和路一樣,「進」和行相同,「退」與避相似。

順天理,合人心,坦平正直就是「道」,應當勇往直前。逆天理,拂人心,荊棘險阻,就不是「道」,應當深惡痛絕,堅持禁止。「進」、「退」二字有毅然絕然之勢,無委靡遷延之意。

【故事】

山左人鄧善心,開了一家專賣糧食和酒的商店。雖然只是一個普通平民,出身卑賤,但一生忠厚正直,從來不奸詐欺人,也不自我欺騙,人們都以他為長者,很受人敬重。

善心經常告戒子弟說「我沒有念過詩書,不知道聖人賢人的道理。小時候曾經看過格言,知道了人不可存有行事上違背良心的事,也不可存有心上過不去的事。我遵奉這兩句話,時時警戒自己,因此不作虧心事,沒有犯下罪過。」同村有一個姓馮的人,也開個糧食和酒的店鋪。他常聽人講《三國演義》,書中有曹操一句話「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馮對這句詩很感興趣,說「處世為什麼不能象曹公說的那樣。」於是,逢人就說這兩句,自以為得意。有一天,他被鬼差捉到陰曹地府,看見一座衙門。衙門東、西廊掛著兩個榜文,東榜文為「行善之報」前列鄧善心名字,下邊注字為「不存事上行不去的心,不行心上過不去的事,子孫貴顯。」西榜文為「作惡之報」,前面列著他的名字,下注「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子孫絕滅。」過了一會,閻王昇帳,馮急忙為自己辯護說「我和鄧作一樣的事,彼此只是口頭話,為什麼報應懸殊兩樣。」閻王說【他「不存事上行不去的心」,就是《感應篇》中說的「是道則進」;「不行心上過不去的事」就是「非道則退」。鄧善心這樣的聖賢好人,怎麼不子孫貴顯?你聽三國之事,想學曹操,與《感應篇》完全相反,這是最可惡的人,怎麼會不受惡報?】。

說完,命令鬼差帶馮還陽世。後來,鄧善心的兒子發家致富,馮某人一生貧困無子。

摘自《太上感應篇白話解》(悌篇)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