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人不可貌相
2010/07/04 20:48:29瀏覽59|回應0|推薦0

人不可貌相

春秋時代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一個名叫子羽。

子羽長得其貌不揚,當他第一次來拜見孔子的時候,孔子對他的印象不太好。

孔子看他長相愚鈍,言行笨拙,心想這個學生大概沒有甚麼出息。當時孔子有另外

一個學生,名叫宰我。宰我長得相貌堂堂,彬彬有禮,又能言善道。

孔子第一次和宰我交談的時候,就很欣賞這個學生,認為宰我以後一定能夠有作

為,是個難得的人才。

然而,結果卻和孔子料想的不一樣。子羽對求學問很有興趣,並且喜歡思考,他奮

發努力,孜孜不倦,終於成為一個著名的學者,後來還有許多年輕人來向他求教,

拜他為師。而宰我卻十分懶惰,也不好學,孔子雖然努力地教導,他的成績依舊毫

無進步,孔子三番兩次地勸導,宰我也無動於衷,孔子氣得把他比喻做腐朽無用處

的木頭,所謂「朽木不可雕也」!孔子當初對這二位弟子的儀表、言談,下了與實

際才能不相符合的判斷,因而感歎道:「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

之宰予。」

意思就是說:

如果以容貌來判斷一個人的好壞,就會像對子羽一樣,產生誤判;

如果以談吐來衡量一個人的才華,就會像對宰予一樣,產生誤判。

因為這件事,所以才衍生出「以貌取人,失之子羽。」這句話來。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