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7/04 21:06:03瀏覽329|回應0|推薦0 | |
應病與藥﹙修正行為﹚ 問:「修行」白話之意為何解釋? 「隨根應病,授以法藥」又如何解釋較為恰當呢? 福報禪師答:修行,簡單說就是「修正行為」,佛教所謂的「行為」,不只是發乎於外的行住坐臥,即連言說、心念,凡能影響個人心志,能形成好惡習氣的,都是行為之一。 我人日常生活語默動靜,大扺依自我意志為中心,覺照不足者,容易以 自己的觀念、方式,套在每一個環扣,錯不自知;學佛之人則時時觀照 自己的言行心念,是否如法如儀,是,則繼續精進;否,則修正悔過。 好比容易生氣之人,時常因小事而與人爭執,不但不去探究為什麼生氣,反而怨怪別人老是不順己意;貪愛美色之人,時常貪戀於皮相,女人愛美、男人自戀、異性相互牽引,甚至負心忘義……此種種現象,因根器不同,而產生種種不同性格之人,不同性格又衍生種種不當的言行,這是所謂的「隨根應病」。 什麼樣的根器,容易產生什麼樣的毛病,這些不好的毛病,要能找到正確的方法來修正行為,這就是修行人要做的功課。 正確的方法?就是「法藥」,佛經說「佛是大醫王」 《雜阿含經》說佛陀能:「善知病、善知病源、善知對治疾病之法、善治 病已,令當來更不復發。」 佛陀善於教示煩惱眾生相應的修行法門,比如貪戀皮相之人教修不淨 觀,觀想人體不過一層皮包覆著生肝熟臟、膿涕穢水,今日英雄美人, 明日白骨一堆。 對於愛生氣的人,則教以慈悲觀,以慈眼視眾生,則能生起悲憫的同理心、設身處地的包容心,自然能漸漸改掉瞋恚的習氣…… 這就好比醫生看病開藥方,病人如 能按 醫師指示服用,即能藥到病除,因此說「授以法藥」。 重點是,有了藥而不服用,即使仙丹也醫不了病,這「服藥」即是一種修正自己毛病的實踐功夫,也就是「修行」。
|
|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