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經文 一章
2010/07/13 12:58:16瀏覽287|回應0|推薦0

經文  一章

主旨:

大學之道[本章書是孔子說明先王立身向學的方法,曾子拿來推演開去,使人曉得修身為學的次序。]

本文: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語譯:

大學所講的道理:在光大自己清明的德行,在使人們的精神日新又新地振作起來,在使明德和親民的功夫達到極好的地步為止。

能夠知道止於極好的境界,然後立志纔有一定的方向;立志有一定的方向,然後心纔不會妄動;心不妄動,然後所處纔能安穩;所處能安穩,然後思慮纔能精詳;思慮能精詳,然後纔能得到至善的境界。

凡物都有根本和枝末,凡事都有結局和開始;能夠明白這本末、先後的次序,就接近這大學所講的修己治人的道理了。

古時有想使天下人德行光大清明的人,一定先治好自己的國家;要想治好自己的國家,一定先整治好自己的家庭;要想整治好自己的家庭,一定先修養好自己的本身;要想修養好自己的本身,一定先要端正自己的心地;要想端正自己的心地,一定先要誠實自己的意念;要想誠實自己的意念,一定先要增廣自己的知識;要增廣自己的知識,就在於能窮究各種事物的道理。

各種事物的道理都窮究明白了,知識便無不到了極點;知識既都到了極點,然後意念就能誠實;心地也就隨著端正;心地既端正,本身也就隨著修養好了;本身既修養好了,家庭也就可以整治了;家既整治,國家也就可以治好了;國家治好,天下也就可以平治了。

從天子到平民,一切都要拿修身做根本。

如果不能修身,而想使國家治理好,那是不可能的。

對修身應該看作首要的反而看作次要,對治國平天下應該看作次要的反而看作首要,這樣要想被恩澤於天下,那是從來沒有的事啊!

我對原文的理解:

大學:是我國自古相傳做人、做事最根本的道理。

剛開始看這篇文的時候,並不覺得有什麼特異之處,只不過是一本教化人的書而已,但後來更深入鑽研後驚覺,發現這是一本教人如何修道的重要經典;傾聽前賢、古聖的心跡,你會發現聖人的用心良苦啊!

大者:無窮、無盡之意;

學者:研究、學習之意;

大學之道:

學習(修道)是一條永不終止的道路(志業);亦可引申為:學習、研究那無窮、無盡的修道之路。

「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教導我們窮理、正心、修己、治人,始能養成完善人格。

「明明德」

就是把人欲除去,讓本有的光明德行顯現出來;(這裡是否覺得和佛經所說相似呢?)

(延伸至:修道要修心,去貪、嗔、痴,戒殺、盜、淫等惡習)。

「在親民」

就是使人們能日新又新,進步不已。

「止於至善」

到達、停留在最好地步、最高境界、最終目的的意思。

我們修行人的「至善」是什麼?「佛」「覺者」不是嗎?

「知止……能得」五句:

言止於至善的程序及功效,在於定、靜、安、慮、得五個層次;

定,知至善的所在,則志有定向;

靜,謂心不亂動;

安,謂所處而安;

慮,謂處事精詳;

得,謂得其所止。

「物有……近道矣」言:

任何一件事,要看清本末,分別先後,依次而進,如此,則可近乎大學之道也。

「古之欲明明德……天下平。」

古時候的先聖先賢如想教人發揚自己光明的德行,一定是先從教化人心開始,讓人們的常識、知識都明白了,能分辨是非、對錯後,知道禮、義、廉、恥,懂得四維、八德後,意念就能誠實,人心就能保持端正,人心保持端正後,本身修養隨著好了,既然修養好了,家庭也就可以隨著和樂,每個家庭和樂,社會當然平靜,人人安和樂利國家當然興旺,推而廣之,世界不就大同了。

也有一說:「家庭」有兩種解釋

(一)在倫常上要父子有親,長幼有序,使家中親親愛愛、和和睦睦的,便是齊家;

(二)指家家戶戶的社會而言,要使社會上能平均齊一,無貧富懸殊、苦樂不均的缺憾,也叫做齊家。

「自天子以至……未之有也。」

指身既不修,而欲國家得治,是絕不可能的事;而應該重視的修身尚不能修,卻想澤披天下,更是沒有這回事啊!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