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閂山野營 (百岳8)
2023/09/11 18:14:50瀏覽65|回應0|推薦4

7/15/2023 (Sat.) 陽光明媚

2018年底開始登山健行以來, 海拉從來沒想過要到山上野營過夜. 每每在山徑上看到山友揹著大大的後背包重裝上陣, 眼中透露的是百分百的佩服, 心中直歎他們真強.

沒想過在山上過夜最大的主因是山上缺乏水資源, 無法好好盥洗, 走了幾個小時到營地肯定全身汗臭, 沒梳洗實在太難受了. 再加上海拉不是個隨遇而安, 可以倒頭就睡的人, 在山上鐵定也睡不好, 沒睡好隔天會沒精神及體力繼續行程, 也很容易引發高山症. 對於山友們所描述的山居歲月及山林生活, 對海拉來說並沒有很大的吸引力. 雖然, 海拉也想看看百岳的明媚風光, 看看無光害的星空及銀河, 也想偶遇長鬃山羊或水鹿, 但這些都還只是想想而已.

那為什麼會有這次的野營行程呢? 實在是盛情難郤啊!! 在山友如如的一再邀約之下答應了此次行程, 既然答應了就得好好的做準備. 第一次的野營初體驗, 不確定之後是否還會有這樣的行程, 所以便不花錢擴充裝備. 帳篷、睡墊、睡袋及登山包都跟如如借. 裝備可以借, 但體力就得自己練了. 因此, 先前的幾趟中級山行程都有做負重練習, 也儘量多走幾趟超過十公里的行程, 因為從登山口到營地就要走13.3K, 再加上當天還要攻頂閂山.

日子很快地來到7/14這天, 下班後先回家梳洗, 八點在台北車站西三門集合. 此行成員共九大一小, 林大哥, 如如及果子下午就出發了, 剩下七位包車前往王小明民宿. 抵達民宿時已經接近凌晨一點, 大家放好行李, 趕緊上床睡覺.

7/15 起床時天色未亮, 快速地梳洗並簡單地吃了早餐, 五點出發前往位於730林道11.7K的登山口.

730林道入口位於清泉橋旁, 11.7K柵欄旁沒有停車空間, 且路面崎嶇不平, 建議自駕山友到了當地後找接駁車或換四輪傳動車. 我們包的得利卡座位不是很舒適, 顛簸了一個小時左右, 於六點半左右抵達11.7K的柵欄, 大家先拍張合照, 紀念這趟野營初體驗, 其實只有小霖跟海拉沒有野營過

730林道在秋天相當適合賞楓, 我們來的季節是滿眼的綠. 林道沿途相當平緩好走, 基本上沒什麼難度. 但才走沒多久便遇到崩塌路段, 小心行走即可通過.

除了果子外大家都重裝海拉今天揹了十公斤這只是個人部份帳篷及公糧都由男性山友分擔肩上揹著有始以來最重的包雙腳也像綁了鉛塊一樣走起來相當吃力.

7:50來到16K廢棄機車處, 山友們必拍的網美景點, 我們當然也要好好地拍幾張

除了拍照外, 大家在休息時, 嘴裡吃著行動糧, 手中不停的滑呀滑, 難得這裡有訊號, 過了之後就真的與世隔絕了.

繼續踏上林道, 後面的路還長著呢. 又走了一小時, 8:50來到林道18K的閂山之門, 巨大的倒木, 橫亙在林道, 真的就像個山門, 此處亦是來往山友必拍位置之一.

接下來的路段及林相都差不多, 林道兩旁都是濃密的樹林, 有台灣紅榨槭、青楓等紅葉植物, 有時還搭配著比人高的箭竹林, 平緩的林道雖然好走, 但走久了也很厭世.

走著走著, 其他人都早已離我們遠去, 剩下Chris, 小霖, 果子跟海拉, 小霖跟果子邊走邊玩成語接龍, 增加行走樂趣.

二個小時後, 時間來到10:54, 路旁的林間有了個缺口, 呈現在眼前的壯闊美景, 藍天白雲、青山綠樹趕走了我們的瞌睡蟲, 也振奮了我們的身心.

果子傲視群峰.

當我們沈醉在欣賞美景之時, 聽到前方有人在喊著我們的名字, 發生了什麼事嗎? 沒多久, 林大哥跟如如出現了. 原來, 我們沒有回覆他們的對講機呼喚, 怕我們出事而回頭來找我們. 檢查了下對講機才發現Chris身上那隻對講機收訊不太好, 距離太遠更是收不到. 看來我們邊走邊玩, 跟他們的距離拉太遠啦!! 得意

閂山有二個登山口, 大部份的人會選擇從位於林道23.2K的第一登山口起登, 其入口在一堆箭竹林旁, 不仔細看的話很容易錯過. 登山口旁邊有一處空地, 是搭營的好地方, 有些人會把裝備卸在這裡, 輕裝上陣. 第二登山口則位於25K工寮附近的金明真路.

原本我們也是預計從第一登山口上閂山, 但我們想要找個離水源處較近的地方搭營, 因此, 讓男山友們先行去搶營地, 小霖, 果子跟海拉則留在23.2K這裡等大家來會合再一同前往閂山.

等著等著肚子餓了, 原本就講好午餐自理, 拿出麵包及乾糧啃, 趁著等人時先啃吧. 麵包啃完了, 郤只等到晃晃一人前來, 他說如如讓大家先回營地.

當我們走到營地時, 其他人已經把帳蓬都搭好了, 十個人搭了七頂帳. 而如如正在燒熱水泡麵中, 不是說好了午餐自理嗎? 已經下午了, 吃泡麵真的很浪費時間, 應該要把握時間早點上閂山, 以免太晚上去白牆.

就這樣大家拖到下午一點半才出發, 而且不是從原本預定的第一登山口上閂山, 改從第二登山口金明真路上去, 因為這裡離我們的營地比較近. 晃晃說從這裡上去很快, 來回不用二小時. 於是, 大家都輕裝上陣

金明真路雖然距離較短, 但一路陡上到稜線, 路徑狹窄且泥濘濕滑, 一點也不好走. 海拉先前爬文時看到的綿延和緩的山坡, 視野遼闊的草原, 還有充滿秘境氛圍的竹林通通無緣得見.

走了一個半小時左右, 15:06 來到金明真路與從23.2K上來的叉路, 晃晃說的來回不用二小時已成為天方夜譚. 此時, 大家還未意識到另一個問題.

結束了穿梭在樹林間的陡上之後眼前是一片層層疊疊的高山草原而我們要攻頂的閂山在雲深不知處.

即將再次接受箭竹林的洗禮, 箭竹長得特別高大又茂密, 瘋狂地幫我們洗臉, 使我們不得不將雙臂舉起, 保護臉和眼睛受到摧殘. 攻頂之路沿線都有鐵牌指引, 已經來到009, 三角點編號010, 看來快要達陣了.

15:44 接回閂山稜線, 終於看見美麗的草原, 但此時已疲憊不堪, 問了迎面而來的山友, 才發現閂山還有幾個假山頭要翻, 忍不住先翻起了白眼. 聽路過的山友說23.2K上來的路滿好走的, 真心建議大家從第一登山口23.2K處起登, 健腳再走金明真路.

幸好這幾個假山頭還不難走, 計伯哥, Chris跟海拉在15:54來到閂山三角點, 白牆已在此等候多時. 海拉的第八座百岳, 得來不易呀!

閂山海拔3,168公尺, 山頂腹地不大, 三面都是樹林, 有一顆二等三角點, 編號: 1467. 我們三人先排隊等拍照, 也順便等其他隊友. 16:09 大家都到齊了, 這時有點藍天出現了, 開心地拍張大合照.

大家輪流地拍獨照, 又過了快十分鐘, 雲散了一些, 藍天更加冒出頭, 大家趕緊地又拍了好幾張. 然後, 便趁著天還亮著時趕緊下山.

大家都以為像晃晃說的來回二小時, 所以有的人只帶了一小瓶水, 有的人沒帶外套, 更多的人沒帶頭燈. 來時陡上, 回去變成陡下, 還是得加快腳步, 以免摸黑下山.

18:20左右回到金明真路登山口, 走回營地的途中看到別團的協作已經開始大展身手在煮大鍋飯了, 好香啊!

我們快七點才開始弄晚餐, 開了三個爐, 林大哥先用了生菜沙拉讓大家墊肚子, 然後開始煮蛤蜊絲瓜跟義大利麵, 如如負責煎雞腿排, 而海拉顧著麻酒雞.

飯後幫二位七月壽星慶生, 為了這秘密慶生會, 辛苦晃晃跟林大哥了, 到營地的路途中, 只要停下來休息, 他們都必須小心地上下背包, 深怕包裡的蛋糕變形. 雖然, 晚上拿出來時也是有點變形, 但再整整還是美美的蛋糕.

7/16凌晨三點, 林大哥在外面喊著, 三點了, 怎麼都沒人出來? 天啊! 好冷喔! 不想起床, 繼續睡吧! 最後, 只有林大哥, 計伯哥跟如如帶著果子, 共四人出發前往鈴鳴山.

其他的人睡到早上七八點才起床, 悠閒地煮早餐, 泡咖啡. 慢條斯理的吃早餐, 然後收帳. 收的差不多時, 晃晃讓我們四個腳程慢的人先走, 大家約好在廢棄機車處會合, 他跟Leo倆人留下來把營地恢復原狀.

鐘大哥, 小霖, Chris跟海拉腳程還真是慢, 才走到閂山之門就被晃晃及Leo追上. 他們倆人又先行到16K的廢棄機車處, 那裡手機才有訊號可以連絡司機來接我們.

14:27 我們四人回到11.7K柵欄處時司機晃晃及Leo已在那兒等候多時我們又再等了半小時計伯哥也回來了為了不讓我們等太久他攻頂鈴鳴山之後就先下山快馬加鞭地回登山口於是我們包車的七人便先離開了林大哥如如及果子他們三人自駕會再連絡王小明的接駁車來接他們回民宿再自行開車回台北.

回程司機建議我們先找地方用餐再回台北, 因為上國道五號會塞很久, 等我們回到台北會很晚. 於是, 我們先去鰻宴晚餐, 這頓慶功宴海拉吃的有點心虛. 原本要走閂山跟鈴鳴山, 但是偷懶只拿下閂山.

這二天一夜的高山野營讓海拉體驗了在山上用餐及過夜的不便, 至於會不會有下次呢? 目前不會, 之後很難說, 畢竟世事多變吶~~

以下預定行程是一開始主揪如如給的資料, 但實際上完全沒照著來, 所以海拉也沒認真記錄實際行走的路線及時間.

預定行程

D0 7/14, 接駁或自駕到王小民民宿報到

D1 7/15, AM5:00王小民民宿接駁→AM6:00 林道11.7K柵欄→AM9:00 17.5K耳無溪登山口叉路→AM11:30 23.2K閂山登山口→PM12:30 25K工寮→PM14:30閂山山頂→PM16:30 25K工寮(宿) (上河550分鐘)

D2 7/16, AM3:00 25K工寮→AM4:30 27.5K登山口→AM7:00鈴鳴山山頂→AM9:00 27.5K登山口→AM10:30 25K工寮→AM11:30 23.2K閂山登山口→PM14:00 17.5K耳無溪登山口叉路→PM16:00 730林道11.7K柵欄 (上河745分鐘)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erach03&aid=179848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