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山東泰山、青島五日遊 D2 登泰山而小天下 (下)
2019/11/01 18:32:00瀏覽161|回應0|推薦2

Oct. 1, 2011, Saturday, Sunny

 

雲步橋這裡林木茂盛, 山谷深幽, 常為雲霧籠罩, 因此楊承訓題名「雲步橋」.

 

我們來到此處時陽光普照, 身上充滿汗臭味, 雖有山風襲來, 但無緣目睹雲霧遼繞的情景.

橋的北邊有大溝而面臨著斷崖, 石壁挺立如刀削一樣, 飛瀑直下, 景色絕佳.

<史記> 記載, 秦始皇登封泰山, 中途遇到下雨, 在一棵大樹下避雨, 因大樹護駕有功, 所以封該樹為「五大夫」爵位, 這就是五大夫松的由來.

東嶽廟為泰山神-東嶽大帝的正廟, 是供奉泰山神靈, 舉行祭祀的地方. 也是泰山延續時間最長, 規模最大, 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築群.

望人松, 是泰山標誌之一, 傲岸兀立於五松亭外的懸崖之上. 松高8公尺, 冠幅巨大. 有一長枝下垂, 伸向盤路, 猶如含情脈脈的少女揮動手臂向遊人致意, 表示歡迎, 故又稱為迎客松. 好像每座大山都要有這麼一棵迎客松.

萬丈碑, 刻于清乾隆十二年(1748), 為乾隆帝詩摩崖石刻俗稱. 25公尺, 13公尺, 字徑1公尺, 譽為泰山巨幅畫卷的印章.

十八盤一詞來自扛皇帝上山的轎夫們, 登頂過程中會受令停下十八次更人力. 皇帝封禪之路可謂是難如登天, 但有誠意的話怎麼不自己走呢? 真是累慘了一幫轎夫

登泰山最恐佈的就是十八盤這一段路, 簡直達到了痛苦極點. 這麼可怕的一段路郤被被譽為天梯, 全程不到1公里, 垂直高度郤有400, 傾角70-80. 自開山至龍門為「慢十八」, 再至昇仙坊為「不緊不慢又十八」, 又至南天門為「緊十八」, 總共1630餘級石階.

海拉原本每50階才休息一次, 隨著坡度愈高, 漸漸改為40階、30階、20, 最後, 每爬10階就得停下來喘, 還得邊爬邊拉著旁邊的欄桿使力.

每個階梯都相當窄小, 不到一個腳掌的寛度, 所以要側著走. 走到中間段時, 抬頭看看上面, 想著還要爬多久才會到啊! 雖然氣喘如牛, 但也不能走回頭路, 欲哭無淚啊!

網路上說登泰山沒有走過十八盤, 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遊覽過泰山. 十八盤路上有個拍攝全景的最佳位置, 遠遠看過去, 十八盤就像一條帶子懸掛於南天門下, 是泰山一大奇觀. 但我們沒有找到這個位置, 有興趣的人看看網友-禹涵拍的照片吧!

雖然海拉不是魚, 但依舊要躍過龍門, 不然到不了岱頂.

這裡海拔提升到1200公尺, 看看周圍的美景來撫慰身心吧!!

其實不想體驗十八盤, 可以從中天門坐索道到南天門, 但海拉完全沒做功課, 不知道可以這樣偷吃步, 傻傻的跟著想要挑戰的Anna & Sharon, 真是自作虐呀~~

躍過龍門後果然有種快要升天的感覺, 沒錯, 我們的確升天到了昇仙坊. 這裡山勢陡峻, 懸崖峭壁, 真得有飄然升仙的意境.

加油~~快到南天門了! 到了南天門也就走完恐佈的十八盤啦!

“門闢九霄仰步三天勝蹟,階崇萬級俯臨千嶂奇觀。”南天門兩側的對聯形容這一刻無比貼切, 門後就是天庭仙界了, 是不是很好奇呢?

南天門, 又稱三天門, 門口沒有二郎神楊戩看守, 也沒有飛蓬元帥擋路, 輕輕鬆鬆地通過, 還沒看出什麼風光美景, 映入眼簾的是滿滿的遊客啊!

 

南天門後方的「未了軒」供奉送子觀音, 香爐前掛滿信徒刻字鎖頭, 以表永結同心.

站在這裡像是從天界的邊境俯望著連綿不絕的齊魯山河, 難道這裡是登泰山而小天下的由來???

天街西起南天門, 東到碧霞祠, 全長六百公尺, 名符其實就像天上的街道, 街道上充滿了賓館, 飯店及商店, 在天庭裡買東西, 價格是天價為不足為奇.

當我們氣喘如牛的來到這裡時已經下午1:45, Anna找了個小店, 坐下來吃泡麵配可樂. 海拉跟Sharon都很佩服Anna可以快活的吃, 我們二人累得吃不下, 只是猛灌水.

從天街一路走向玉皇頂, 步道將青雲洞, 孔子廟, 北斗台, 碧霞祠, 玉皇廟依序串連, 開始踏上帝王封禪之路, 據說古代的皇帝從這裡才開始步行參拜.

 

隨著海拔升高, 山上秋意漸濃, 紅橙黃綠點綴著山頭, 形成一幅色彩活潑的如畫風景.

天街中段的升中坊”, 明代人題升中”, 意思為古代帝王祭天報告成功的地方. 現在的升中坊是2000年建的.

青雲洞, 相傳陰雨天時, 洞內若冒青煙與白雲洞的煙雲相遇就會遍雨天下.

望吳聖蹟牌坊後面是孔子廟, 傳說孔子在此處望見吳國都城外的白馬而得名.

回首看看來時路, 整個天街進入眼簾, 依稀可見最遠端的索道站.

天街的盡頭是西神門, 最後一段爬階梯的路段了, 過了西神門之後即到碧霞祠.

據說看守西天的門神會在此地守護他的領地, 從此門走過就會得到西天門神的保佑.

碧霞祠是有名的道教宮廟, 主祀碧霞元君, 每年三月會有廟會活動吸引眾多信徒. 這裡也是全真教的道場, 又來到金庸小說的江湖場景, 但海拉這時已經累得不想浪跡江湖了.

碧霞祠是個四方形建築群, 四邊各有一個神門. 南神門外是金藏庫, 俗稱火池, 專供香客焚燒香紙. 火池有照壁, 大書「萬代瞻仰」.

 

《望嶽》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曉筍。

蕩胸生層雲,決䀝入歸島。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站在此處更能體會這首詩的意境喔!

 

東神門建築結構為青石牆石砌拱門洞.

碧霞祠東北有一片大面積的石壁, 俗稱大觀峰”, 唐玄宗御刻《紀泰山銘》於峰壁之上, 又名唐摩崖碑”, 13.3公尺, 5.7公尺, 碑文24, 滿行51. 銘文詳細記錄開元十三年(725)唐玄宗封禪泰山的全過程, 且由玄宗李隆基親自撰文御書. 這麼多的石刻擺在一起, 有美嗎?

前往玉皇頂的路上可以看到最多最凌亂的摩崖石刻, 最早由秦始皇在此立下巨大的泰山石碑, 確立了天子與泰山的連結, 來拜泰山是一種君權神授的認證.

整座泰山石刻多達2000多處, 是中國景點中最壯觀也最豐富的一處, 但海拉個人不認為這是可取或可歌功頌德之處.

古人認為東方為萬物交替, 初春發生之地, 故東嶽泰山有「五嶽之長」、「五嶽獨尊」的稱譽.

歷經百年滄桑的「五嶽獨尊」四個字是正楷書體, 乃清光緒丁未年間(1907)由泰安府宗室玉構題書. 五嶽獨尊景觀石群位於泰山極頂-玉皇廟東南去往玉皇頂的必經之路上, 摩崖高210公分, 65公分, 大字徑55*42公分.

人民幣五元紙鈔背面印的玉皇頂、南天門及五嶽獨尊石刻, 所以大家都搶著跟石刻合照, 證明自己來過泰山. 等著拍照的人實在太多, 海拉放棄跟它合照. (上圖截取自維基百科)

海拔1540公尺處, 即將攀上巔峰.

天柱峰, 即玉皇頂為五嶽之首泰山的主峰之巔, 因峰頂有玉皇廟而(即太古清宮)得名.

玉皇頂由山門, 玉皇殿, 觀日亭, 望河亭, 東西道房組成. 始建年代無可考, 明代曾重修.

正殿供奉玉皇大帝, 殿前有「極頂石」, 刻著道教五嶽真形圖的符號跟「泰山極頂」, 並標刻了泰山海拔1545公尺. 石欄周圍掛滿信徒的祈福鎖頭, 香火鼎盛.

極頂石西北有「古登封台」碑刻, 說明了古代帝王封禪泰山就是在此祭天, 祈求百姓安康. 所謂封禪, 特指帝王在泰山所舉行的封以祭天、禪以禮地的祭祀大典, 是泰山崇拜的特殊形態.

「無字碑」碑高六公尺. 相傳是因為秦始皇焚書坑儒, 所以立碑時故意一字不留; 也有一說是漢武帝自認為功德蓋世, 文字無法盡載, 所以不立文字; 還有人認為石碑原本有字, 只是刻劃太淺已經消失不見.

繞著殿內走一圈可以把整個泰山的景色360度盡收眼底.

群山間綠意點點、枝繁葉盛, 金秋時節, 一眼看過去是深深淺淺的黄綠夾著深紅, 心裡想著若是整遍都變成紅色的應該更美吧! 真是貪心啊!

泰山氣象站是日觀峰的標誌性建築, 看這名字就知道這裡是看日出的最佳位置.

玉皇頂東側的日觀峰上, 有一巨石向北斜上橫出, 這個巨石就是拱北石. 又因形狀有如起身探海, 別名「探海石」. 石長10公尺, 3.2公尺, 1.5公尺, 是泰山著名標誌之一, 也是觀賞日出的好地方.

這一次的登泰山行程, 沒有包含日出, 日落及雲海等自然現象. 想要看這些美美的自然現象就得在山上住一晚, 還得看老天爺的心情, 我們沒有那麼多天的假.

離開玉皇頂後, 我們沒再去日觀峰或其他景點, 直接朝下山路線走, 路上看到天下第一山石碑.

原本想到北天門索道站搭後石塢索道, 但是聽說停駛. 若是步行下山需2-3小時, 因為已經下午三點了, 我們不想走回頭路, 只好步行前往桃花源索道站.

前往桃花源索道站途中風景優美, 視野開闊, 這裡遊客較少, 耳根子總算清靜許多.

下山的速度總是比較快速, 雖然階梯不多, 但雙腿已經開始批皮ㄘㄨㄚˋ.

來到桃花源索道站, 買了單程票, 依序排隊, 等著坐纜車下山.

下了纜車, 問了索道站的工作人員徒步下山要多久? 回覆要2小時左右, 如果不是大家都累了, 我其實很想走路下山, 這一段路屬於彩石溪景區, 森林覆蓋率達85%以上, 泰山森林博物館、泰山小江南之美譽. (下面這幾張照片翻拍自索道站的廣告圖片.)

徒步的話, 道路平坦且多是下坡路, 景色也很美

不過, 最後我們還是搭了景區專車到山下, 雖然在車上也是可以看到一些美麗的景色, 但都是驚鴻一瞥. 到了山下得再改搭公車回到市區.

從早上到下午吃得都是麵包、餅乾及水等冷食. 現在, 真得需要來個熱乎乎、鹹得且有湯的食物. 在通天坊走了一圈後, 最後決定吃雲南米線, 這麼大一鍋25. 服務生端上來我們三人都嚇了好大一跳, 三個人也沒法將它吃完.

晚上躺在青旅的床舖上, 想著今日的泰山行.

泰山是海拉在無錫當台勞期間爬的第三座大山, 從山下開始走上山, 完全靠雙腳走完全程, 也是爬的最累的一座山. 只在下山時搭了一小段纜車, 想想自己還真是厲害. 老實說, 在還沒去大陸工作前, 海拉對爬山這件事沒有多大興趣, 頂多偶爾去走走古道而已.

想跟海拉一樣從頭到尾的爬泰山的朋友們, 一定要做好功課, 備妥裝備. 別跟海拉一樣以為泰山就是個小山頭, 那可就大錯特錯.

泰山資訊:

景點級別:AAAAA

景點類型:古蹟遺址、自然風光

開放時間:天外村和紅門路24小時開放,桃花峪、天燭峰一年四季5:00am-5:00pm

                 二三季早上5:00am-7:00pm

費用說明:125(旺季), 100(淡季)

地址:泰安市紅門路45

電話:0538-8066114 ;8222606

傳真:0538-8221613

網址:http://www.mount-tai.com.cn

注意事項:(大陸景區門票時有調整, 以下只是參考, 請以實際遊玩日期為準.)

泰山索道:桃花源處上山索道80元、下山索道80元,往返140元;後石塢處上山索道20元、下山索道20元,往返40元;中天門處上山索道80元、下山索道80元,往返140.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erach03&aid=13052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