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6/06/07 19:21:10瀏覽1248|回應0|推薦19 | |
2012.7.14 既然阿里山森鐵一遊,勾起2012年遊嘉義獄政博物館往事,就補寫遊記吧,陳封的照片上日期顯示著7.14,應該是自駕的日子,十點多出門,一個小時的車程應該中午就到。開車繞市區找了一下獄政博物館,忘了監獄並不是那麼隨性可看,每日固定於上午9:30、10:30和下午13:30、14:30有四場導覽,一般遊客只要在導覽時段前門口集合即可(20人以上、120人以下之團體遊客則須於15日前事先進行預約),入館和導覽服務皆是免費的。 離下午1:30導覽還有一段時間,找了附近一家像日式老屋的安南料理,點了涼拌的雞絲河粉吃,食材用雞肉、花生、生菜、九層塔搭配上紅白蘿蔔絲,拌上酸酸甜甜的醬,清爽開胃,河粉口感滑順入口。 回到嘉義獄政博物館,還好路旁空曠可停車,入口旁的監獄圍牆上印入眼簾的是,刻意設計攀牆越獄的假人,還挺幽默,看著他讓我想起橫條紋的越獄兔。 13:30的埸次,導覽人員準時抵達,介紹監獄的歷史和建物的特色,時過久遠我是不太記得當時解說的詳細內容了,大致只能憑印象加上網路資料拼湊輪廓。 【歷史脈絡】 獄政博物館原為嘉義舊監獄建於西元1919年,1922年完工啟用,日治時期為台南監獄嘉義支監、台南刑務所嘉義支所,光復後變成台灣第三監獄第一分監,直至1947年才正式稱為台灣嘉義監獄。最早規畫是分監規模,之後便面臨空間不敷使用和設備老舊的問題。1994年嘉義監獄移往鹿草鄉,這裡又再回復分監身分,後來便完全從獄界退休,現為重要的國定古蹟。 印象最深應該是號稱「賓夕凡尼亞式監獄」放射狀扇形設計吧,即舍房設中央台以最精簡的人力集中監控,採放射狀扇形,中央台一目瞭然,,嘉義舊監獄是採獨居和雜居混合式拘禁。 【場景】 解說員先從門口說起,中央白色門樓並非最早,最早門樓為紅磚造,可惜遭地震損毀。 穿過門樓後即能看到紅磚造、洗石子表面的行政辦公樓,左側規畫了典獄長辦公室,右側則是總務科。在行政辦公樓和中央台間設有特別接見處,空間中展示著戒護文物。 通過走廊可接中央台,亦即中央監視台。採中央台集中監控為舍房採放射狀扇,分監規模較小,僅有智、仁、勇三翼放射舍房。早期沒有監視系統的年代,監控收容人一舉一動就靠空中巡邏道,若遇收容人不安分,會從空中灑水警告。中央台這邊展示著戒護人員制服、收容人制服和仿日治時期的笞刑刑具。智、仁、勇舍房為男監,皆設有獨居房和雜居房,建築體使用是阿里山產的檜木、扁柏和杉木興建。早期照片顯示,牢門裡外被刷上綠色油漆,鮮亮的色彩可避免收容人情緒低落,卸下監獄身分後才恢復成原來的木色。 1922年興建的第一工場和第二工場位在側邊,屋頂可見太子樓,是幫助採光和通風的建築設計,內部屋頂可見複雜的內斜撐工法,作為抵抗強風和地震所造成的搖晃。仁舍後段設有病舍,但和仁舍分開,是1935年後才興建的獨立建物。病舍的採光良好,有助於生病的收容人恢復健康。舍房後方建有第三工場和第四工場,此2工場都是後來才增建,不要以為吃牢飯真的免錢,是必須辛苦作業來支付的,所以有受刑人作業的成品,創作的作品意境有些是蠻細膩。 70分鐘導覽也沒聽進多少。就當是一次踏入監獄的體驗。突然想起周潤發的監獄風雲的帥氣! 安南河粉 假人越獄 智、仁、勇舍房為男監,皆設有獨居房和雜居房, 因處嘉義,嘉義舊監獄大量使用阿里山產的檜木、扁柏和杉木興建。 走道中間有一香案,上方設有神龕,在建造時就已從日本迎來天照大神神靈供奉。 嘉義監獄搬遷時曾請示過神明搬遷意願,但皆未獲同意,就仍留在原地供奉。 中央台這邊展示著戒護人員制服、收容人制服和仿日治時期的笞刑刑具。 賓夕凡尼亞式監獄,即設中央台以最精簡的人力集中監控, 舍房以此為中心採放射狀扇形設計, 嘉義舊監獄是採獨居和雜居混合式拘禁。 嘉義舊監獄分監規模較小,僅有智、仁、勇三翼放射舍房。 門裡門外對拍 忘了,上下孔是讓空氣對流? 各種不同的勞房 長長走廊,左右分列勞房 智、仁、勇舍房為男監,皆設有獨居房和雜居房, 因處嘉義,嘉義舊監獄大量使用阿里山產的檜木、扁柏和杉木興建。 內部屋頂可見複雜的內斜撐工法,以抵抗強風和地震所造成的搖晃。 放風 有些勞房會貼上喜愛的名星照 露天澡房? 仁舍後段設有病舍,但和仁舍分開,是1935年後才興建的獨立建物。 病舍的採光良好,有助於生病的收容人恢復健康。 舍房後方建有第三工場和第四工場,都是後來才增建 手作各式木桶 文物展 許多燈會的優秀的燈籠作品都出自於矯正所 牙籤做的... ![]() 全台矯正所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