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莫迪里亞尼與高雄(3)-莫迪里亞尼
2011/08/07 18:45:14瀏覽400|回應0|推薦3
100.4.15-4.16


此次南下觀看莫迪里亞尼展,若不是高美館的謝館長以其生命與信譽擔保,努力籌措2年,我想在有生之年也不可能看到喜愛的畫家莫氏之畫及其一生。

更何其有幸,我選擇了4月15日這天,居然可以聽到謝館長親自為種子教師營花了整個下午時間,講述整個莫迪里亞尼生平、畫作歷程、生命觀、愛情。這是不同於一般志工導覽或是語音導覽,是謝館長以其對藝術熱忱的角度來看待莫氏生命體的角度詮釋。館長講述過程中穿插了許多莫氏的生動活潑的小故事,這中間包含家族成員、生長環境、學習畫作歷程、畫風的轉變,還有看待朋友與愛情的情境因素。

展覽以年代作為展覽軸線,展出100餘件作品,包含:

· 向法國、義大利、美國、瑞士、捷克等地借展之莫迪里亞尼油畫、素描、雕塑作品。
· 與莫迪影響相當深的友人作品,如畢卡索、奇斯林(Miose Kisling)、雅各(Max Jacob)、藤田嗣治等人,及啟蒙老師米蓋利(G.Micheli)和妻子珍妮的作品。
· 相關書信、文獻資料及照片。



幾個重點筆記記錄(字太醜了,後來都看不懂自己做的筆記)

莫迪里亞尼曾經說過:「我要的是短暫但完整的生命。」( what I want is a short but full life) ,35歲短暫的藝術生涯中,包含有啟蒙期米蓋利(Guglielmo Micheli)的畫室習畫,學習印象自然主義(Macchiaioli)的肖像、風景、靜物與裸體畫的技巧並學習藝術史。

當然在後來中南部的旅行中(羅馬、佛羅倫斯、威尼斯)對古典古典主義雕塑、印象派畫家及象徵主義畫家的作品也刺激開拓他的視野。儘管在佛羅倫斯美術學院時期,師法斑痕畫派大師喬凡尼.法多利(Giovanni Fattori)(斑痕畫派:追求光影之外,亦蘊藏擁抱庶民、人群、鄉土之強烈的社會意識情感),卻逐步內化為色彩濃烈以女性為主體的繪畫風格。

是不是所有的藝術家走到後來,都必定會前往巴黎的蒙馬特區(塞納河的右岸)朝聖啊!在巴黎時期的莫氏充分地運用不同的繪畫風格,嘗試各種實驗法在自己的創作上。尤其蒙帕納斯的蜂巢工作室裡的照片與畫作可窺探同時代和朋友間的互動關係。

在展覽會場上也包括了幾件雕塑作品,非洲部落面具和布朗庫西早期的雕塑啟發了莫迪里亞尼,創造出他瘦長的頭像系列雕塑。相較於繪畫,雕塑作品就顯得正常比例與角度呈現。

莫氏善長以優美弧形為特色的人物肖像畫,尤其細長臉拉長脖子的女人,以簡單線條勾勒五官,空洞但迷濛的眼睛,S型慵懶的坐姿。千萬不以為莫氏所畫皆是無眼珠的女人,其實深看是有其眼珠。透過館長解說帶領下觀察各種人物像的眼珠凝視,企圖尋找莫氏作畫的初衷。

或許後來的評論家會以吸毒、酒精、女人、放蕩生活等角度來評論,但不可否認地莫氏確實為他自己的畫作風格型塑出獨有的人物肖像畫。

聽說展期延至九月四日,有機會趕快去看。


車票.門票.手冊.明信片記錄著追尋莫氏的作畫身影

高美館的官網(資料已撤)
http://www.kmfa.gov.tw/home02.aspx?ID=$1003&IDK=2&EXEC=D&DATA=570

另見學習網
http://elearning.kmfa.gov.tw/modigliani/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http://yhlintpe.blogspot.com/2011/04/blog-post.html
http://tw.myblog.yahoo.com/neuron-neuron/article?mid=4315
https://city.udn.com/3581/1027372?tpno=29&cate_no=0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cliu1516&aid=5512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