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檳城喬治市冒險-3.7楊氏霞陽植德堂
2017/07/19 21:04:11瀏覽1564|回應0|推薦12

2017.3.30

騎著鐵馬小藍來到楊氏植德堂,鐵塑藝術品“僅限楊氏”(楊公司成立於1836年,以照顧從中國初到此地的楊氏新客及宗親族人的福利為宗旨。),就在柴路頭Gat Lebuh Chulla附近牆上。沿著圍牆來到了大門口,也不知是否可參觀,遠遠的拍了幾張照片,回家後整理資料時重大發現,決定記錄這個與孫中山革命相關事跡人物楊衢雲。

Men's Kitchen謝老闆有稍為聊到華人移民移居南洋以邱、謝、楊、陳、林(楊丞琳)五大姓氏最有財勢,他問看過龍山堂邱公司嗎(當時還沒)?,卻第一個遇見的是楊氏家族。而且在檳城說法叫公司,不像台灣都稱家族或祠堂之類。

查了相關資料整理:

早年華人移民移居南洋後,常會依祖籍、血緣等關係聚居而團結起來,成立姓氏宗祠組織。當中最有財勢的五大姓氏(邱、謝、楊、林和陳),會以祠堂、家廟為中心,建起外面築有圍牆、具防禦性質的公司建築。

檳榔嶼早期的五大姓氏家族,他們是龍山堂邱公司、石塘謝氏福侯公公司、霞陽植德堂楊公司、九龍堂林公司及穎川堂陳公司。舊時的“公司”,即宗祠組織,今或稱血緣姓會館。

五大姓公司以本頭公巷的大伯公廟(福德正神廟)為精神中心,互為鄰里;從喬治市牛幹冬街頭往南,沿著美芝街,形成一個閩南人的團結地帶。原來五大姓是具有共同的地緣關係,除了陳公司之外,邱、謝、楊、林的先民皆來自清代福建漳州府海澄縣的三都。(原來鐵塑藝術作品”遊行“「每逢虎年,本頭公巷寶福社舉行“大伯公香花車大遊行",以驅除霉運,為社稷祈福。」述說與五大姓氏家族有所關係)

查到楊家資料不多,僅看到簡單的楊氏霞陽植德堂 短短描述:

【楊氏霞陽植德堂 Har Yang Sit Teik Tong Yeoh Kongsi】

楊氏霞陽植德堂是由當時檳城華人五大姓之一的楊氏家族建立的公司。公司在這裡是指同新加坡華人宗祠一樣的組織,裡面的人都是同一個姓。

一進門,你就能看到澹粉色的美麗花朵。比較有意思的是在公司大堂二樓的四知堂。

這個堂是為了紀念楊家一個拒絕了訪客賄賂的楊家祖先而建立的。這裡的東西在二戰之後就沒有動過,最有利的證據就是匾額上沒有完成的鍍金葉子裝飾。

地址:No. 2, Chulia Street, 11200 George Town, Malaysia.

不過爬文中重大發現“楊衢雲的祖父楊福康走出霞陽到南洋檳城定居,之後這家族的一些人又都播遷到金門和台灣。因此現在楊氏後人不僅散佈在南洋、香港等地,在一水之隔的台灣、金門也有來自海滄霞陽的楊氏人和楊衢雲家族的親人。”

楊衢雲

楊衢雲是何許人?他就是孫中山革命事業夥伴之一,興中會第一任會長,但他的活動地域是在香港,最後被清政府派人刺殺,只能以無名墓碑編號6348埋葬,而沒有名字。

楊衢雲(1861年12月6日-1901年1月11日),名飛鴻,字肇春,別號衢雲,祖籍福建漳州。廣東東莞出生,中國近代革命家,1890年於香港創立最早的革命組織輔仁文社,與孫文興中會合併後成為會長(孫文為秘書),負責策劃廣州起義。1901年在香港遭清政府派人刺殺。

楊衢雲歷史想深瞭解可參看:http://www.bdcconline.net/zh-hant/stories/by-person/y/yang-quyun.php

1898年楊衢雲等人於日本的合照。(資料維基)

前排左起︰安永東之助、楊衢雲(興中會會長)、平山周、末永節、內田良平;

後排左起︰可兒長一、小山雄太郎、宮崎寅藏、孫中山(秘書)、清藤幸七郎、大原義剛。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cliu1516&aid=106565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