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1/31 15:34:08瀏覽620|回應0|推薦6 | |
其實想想那本「地球是平的」一書所提到的:把握趨勢長期投資,正好與我們的國家政策相反。 在經濟上,所謂知識經濟已慢慢被產業外移、外包、物流等新趨勢取代,文化變成新興的重要產業,國際合作、網路、語言溝通、數理能力與創造力反而變成,作者一再強調美國人要急起直追的要務。 類固醇式的經濟活動或許是目前最流行的促銷手段,但其效用永遠僅能維持短暫時間。我們還要老調重談知識經濟嗎?談重大或重點投資嗎? 枉顧基礎建設與研究,我們還要被應用科技綁架多久? 哲學系沒人要念、連物理系、化學系、或數學系等也少有投資,所以我們永遠會受制於人,因為所有新材料與新觀點都是外來的。我們只會應用。不會創新。所以當產業外移後,我們甚至不知如何管制技術外移。我們除了Know-how買了很多外,也被偷了很多,我們的知識還留在台灣多少呢? 反觀教育乃百年樹人之志業。資金應用於基礎建設與研究發展,長期投入人力物,共用設備之軟硬體應由教育部投資研發,教材製作與研究設備均應集中共用,減少大學數量,以達資源共用,減少重複投資情形,始可能發展特色,在部份領域達到世界水準。 過多的國立與私立大學代表台灣任何學校永遠不會有世界水準之可能。 因為每一間大學都很小,台灣最大的大學較之國外名校,都僅是小學院吧了。試想以我們的國力與人口,何苦想要擁有所謂國際一流大學?任何小的組織都不該與對手比大小或數量。 小國寡民,但絕對不該是小國小民。我們要去掉不必要的自卑感,唯有自知才能自信。發展我們的長處,隱藏我們的短處。才可能在競爭中突圍而出。以有限之資,用於我們具有優勢的地方,才可能有所成就。 越急著想要有績效,越會浪費資源,如此會越缺乏競爭力,也就越沒績效。 短視近利者很快就會下台,又換上另一批更短視近利的政客。如此繼續浪費而已。 可是教育不是政治,我(們)還有理想與未來。而且我們一直在努力之中,我們永遠不妥協。這就是學術的可貴。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