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月滿西樓 – 思念從別後開始
2013/09/24 16:16:47瀏覽3443|回應0|推薦2

【漢坊聽詩語】舊愛新歡‧之三

作者:朱玉昌(漢光創藝總經理、元智大學中語系兼任助理教授)

 

特別喜歡李清照的〈一剪梅〉想想,肯定是受了瓊瑤的影響。

那是剃著平頭的國中歲月,對於這闋詞裡傾吐出來的意境似懂非懂,總以為是一闕宋詞史上最唯美浪漫而幽怨纏綿力作,不然,如何能教一位愛情作家如此偏好,筆下小說借用了同一首詞的兩句做書名,成就《月滿西樓》和《卻上心頭》!

待智慧增長,爛漫理解逐漸被更多的現實體悟消融,一對心境始終處在燕爾新婚般的夫妻,極可能喜宴上那層酒意尚未從兩人心裡退散,即已分隔兩地,僅靠相思度日,這是何等地哀嘆鬱悶!人生,本就充滿了諸多不完美,過多地追求,或許便成奢求。幸好人生皆有懵懂年少階段,得以及時點綴心頭愁緒,否則,大量愛情詩篇將由誰來書寫與感悟。

 

紅藕香殘玉簟秋。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李清照這闋〈一剪梅別愁題作「別愁」,出自南宋黃昇編著之《花庵詞選》)詞,是寫給久居在外的夫婿趙明誠,表達內心孤寂與思念。作品起筆於時間軸上,構置出景象空間,將抽象情感概念,盡託外在物象,內涵移情於景;以景寓情;就情抒懷,風格清新,恬淡脫俗,尤重情愫釋放,讀之細膩動人,是一闕傾吐相思,道訴離愁的佳作。

 

紅藕香殘玉簟秋。窗外,荷塘裡滿布的紅荷在西風吹拂下,漸漸地枯萎凋零;房內,臥榻上鋪著那床精製竹蓆,順應秋期更顯涼意。開端這一句有破題效用,是為全闕詞靈魂之所繫,女詞人愁傷,從「涼秋」伊始,七個字,有外、有內;有景物、有心境,詞作功夫講究,得見一斑。「紅藕香殘」比喻正在凋謝中的紅粉系列荷花,是藉戶外自然景致變化,表現秋天已然降臨。「玉簟」是精美竹蓆,為室內場景。「秋」代表季節時點。「玉簟秋」則是詞人以體察竹蓆增生涼意的觸感來引現夫婿「人去蓆更冷」的秋境愁思。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當心底微微糾結著愁緒無處排遣時,勾起了與夫婿池中泛舟的甜美往事,於是,悄悄地來到池畔,輕輕撩起裙擺,登上木蘭小舟,獨自一人任風漂蕩於池間。「輕」有「悄然」兼「輕緩」的意思。「解」作解開、脫下,此處則作提起、撩起更為恰當。「裳」為裙類,是古代男女穿著的下衣,「羅裳」指用綢緞製成的裙子。「蘭舟」即小船的雅稱。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回到樓頭,倚欄眺望雲端,凝視著天邊橫空劃過的行列雁群,自古鴻雁就是傳遞訊息的信使!此刻,雁兒是否已稍來伊人的家書呢?神馳忘情間,不覺更深露重,待回神時,西斜後的銀白月光已覆滿整個樓頭。「雲中誰寄錦書來」與「雁字回時」兩句是倒裝句,意指雁群歸來,將捎回誰的書信?按理當指詞人翹首企盼自己夫婿能托雁傳遞尺素,無奈,這只是一種渴望,遂有雁兒空回,「誰寄」之嘆!收筆於「月滿西樓」四字,堪稱絕妙,具體圓滿上半闋「水面荷與舟,舟上愁腸人;天空雁與月,月下人倚欄。」,詞人入詞境的時空感,充分把文字魅力躍動紙上,並高度映現了美學意境。

 

花自飄零水自流。花謝花殘總是任風飄散,滔滔河水何曾停歇過東流的腳步。詞人係藉自然景物變化來慨歎年華易老、春光易逝,以「花落水流」引喻出 自君別後內心的寂寥與落寞。這點從「花」與「水」後銜接的兩個關鍵「自」字,可以讀出詞人苦惱那恰似花朵綻透般地青春正逐自空轉凋零,而川流不息的河水像極離家夫婿亦孤獨地遠行漂泊,由此遣懷夫妻不得共擁青春。

 

一種相思,兩處閒愁。這種離別相思之情,微妙地牽絆著身處兩地鴛侶的愁苦。文句由「種相思」推演到「處閒愁」的轉換鋪陳,字面淺層只是詞人藉異地兩人作著相同一事的感知揣想,實則體現雖逢時空分隔之「二」人卻合於「一」心的信念。此等思想上的二合一,闡明詞人對深居在外夫婿的信任感與兩情堅篤的高度把握,因為詞人相信,在遠方的夫婿心意如她,當下正心有靈犀地共嘗思念煎熬。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離別相思的苦澀,總是緊緊纏繞著心緒,儘管用盡各種方法,就是揮不去也褪散不了,方想,好不容易微舒開來的蹙額愁眉,未料,一忽兒又掠滿整個心頭。詞人將其苦澀反應點化為生動文字,「才下」、「卻上」兩組抽象形容動詞,配襯兩組具象的名詞「眉頭」與「心頭」,既具張力又備工整性,從文句對仗的相得益彰,直接感受到詞人內心的憂悶。「無計」是束手無策,完全沒有辦法的意思。

 

全闋詞,自筆落「紅藕香殘」起始,至「兩處閒愁」為止,句句環扣下含蓄鋪排的情與景,猶如電影蒙太奇手法般令人傾迷,文句脈絡始終維繫著詞人一派地幽雅澹然,恰似一位旁觀者平靜地書寫著鄰家少婦的心情故事,直至運筆「此情無計可消除」收尾三句,詞人終究按捺不住內心苦悶而直轉抒情,這等在敘事過程中頓然翻轉的筆法,好比幕後說書人一躍台頂,不再甘願默默當個影舞之人,原來詞人前敘托景寄情的伏筆,為著就是等待現身的這一刻,作品流露濃烈的美感,堪稱精妙入神。

 

關於這闋詞完成時間點,一說為詞人新婚不久之作;另則稱詞人中後期作品,遂有兩造爭議說法,肇因於元代作家伊世珍撰寫之小說《嫏嬛記》,多數文史家係根據該書中卷引〈外傳〉記述:「易安結縭未久,明誠即負笈遠遊,易安殊不忍別,覓錦帕,書〈一剪梅〉詞以送之。」認定乃詞人婚後即別之作,然又有學家批評《嫏嬛記》為傳奇小說不足採信,並考證詞人夫婿新婚期間身在汴京求學未曾分隔,直到婚後十餘載,方赴外任官,從而判斷作品出自詞人中後之期。距今,作品成稿久遠,此類公案不勝枚舉,歷史固然有其真相,但無論說法何者為真,深信,文字下留給人們情感的共鳴,才是最真實的。

 

【詞人簡介】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宋代齊州章丘人,為中國文學史上著名女詞人,亦有「千古第一才女」之雅譽。出生書香門第,年少即工詩善詞,十八歲出嫁,婚後潛心文學藝術與金石研究。北宋覆亡前,生活優渥,靖康難流落江南,接連遭逢夫歿;蒐藏書畫被竊;金石古卷散佚。受創未久再嫁,卻於數月後離異,生計遂陷困頓,晚景淒涼。一生歷經國破家亡,創作風格丕變,由天真明快轉為沉鬱悲愴。但對詩詞分界嚴謹,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主張作詞須尚文雅;協音律,鋪敘、典重與故實,將婉約詞派推進高峰,開創了「易安體」風格。其著作據《宋史‧藝文志》載,計有《易安居士文集》七卷、《易安詞》八卷,惜俱散失。現存《漱玉詞》輯本約四十五首及存疑十餘首。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anguang&aid=8675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