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村上春樹在台灣
2016/02/23 01:07:40瀏覽7015|回應0|推薦6

作者:朱玉昌(元智大學中語系兼任助理教授漢光教育基金會顧問) 

一如往常,余紀忠先生從辦公樓走了出來,不同的是,這回並沒有直接往家裡走去,而是彎進宅第一旁時報員工活動中心的報系員工書展場內。余先生仔細地打量著桌上的每一落書,當緩步走近了正在理書的同事,瞧著他問了一句話:「你是出版部的同仁?」員工恭敬地回應:「是的,董事長。」余先生又看了看他面前一片的人間叢書,接著問:「你知道出版部為什麼畫人間叢書嗎?」他回答:「因為我們有個〈人間副刊〉。」 

余先生略點了頭說道:「報館的責任不只是用良心報導新聞,介紹新知識,書籍出版就是把報導和新知識完整的供應給讀者,一來便於保存,再來容易查閱。這幾年出版部把時報書系重新整編為文學、文化、生活、財經、漫畫幾個系列的目的就在這裡,人間叢書不但是〈人間副刊〉的延伸,還要把全世界好的文學作品介紹給我們的讀者。」 

深信,余先生這個理念,為當時資訊並不發達的台灣社會開啟了新的出版視野。一九八六年人間叢書從本土作家李昂作品《暗夜》開始,大舉將東、西方小說、新詩、散文、戲劇、報導文學等文學領域作品注入人間寶庫之內。同年英國劇作大師格雷安.葛林的《沉靜的美國人》、《喜劇演員》,日本知名戰後「第三代」作家遠藤周作的《母親》、《影子》與獲谷崎潤郎賞的年輕作家村上春樹的《遇見百分之百的女孩》與《失落的彈珠玩具》等皆被引進。 

作品有逐漸升溫的趨勢 

那時,東洋文學作品國人普遍熟知的多半局限在川端康成、川龍之、三島由紀夫或夏目漱石等幾個重量級作家身上,在閱讀資訊有限下,讀者未必認得這些文學大師,遑論出道不久的年輕作家。當時,村上春樹兩本著作在台灣出版並未造成暢銷。一九八七年村上春樹自稱激烈、寂靜、哀傷的純愛小說《挪威的森林》在日本出版後狂銷,隔年,時報再次敲磚,推出他掄下講談社群像新人文學賞的處女之作《聽風的歌》,可惜讀者買單度依舊不高,銷售未達預期。 

一九八九年,故鄉出版社將《挪威的森林》分三冊在台灣出版,因動人的愛情故事,旋即引起校園學子回響,一九九一年,故鄉將《挪威的森林》合併為一冊,並趁勢推出《舞舞舞》上下兩冊,遠流出版公司則跟進出版了《迴轉木馬的終端》。經樂觀估量村上作品有逐漸升溫的趨勢,時報一口氣將已出版的三部作品重新改版,列入新開發的紅小說系列再戰市場,只是,銷量雖見平穩,卻未能有大幅起色。而此時《挪威的森林》一書銷售面向已顯出村上作品在台具備熱銷的條件,一九九二年,坊間再添可書坊翻譯的另一個《挪威的森林》版本分食大餅。 

十年磨一劍少量到上萬 

在一九九四年六月十二日台灣新著作權法規定的出版侵權終止大限日前,檯面下國外作品被默許自由翻譯出版販售,時報見智財權大勢所趨,一九九二年即正式向日本商洽版權事宜,歷經大半年書信往返,終於取得授權,並著手進行第三度改版計畫,一九九三年村上作品確定移置藍小說系列,獨立子系列以作品集經營,村上最新力作國境之南.太陽之西挑梁系列首發先鋒,而作品集序列第一號則刻意保留給稍晚才出版、但獲得一九八五年谷崎潤郎賞的代表性作品《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 

村上作品行文簡潔明朗、輕淡流暢,字面淺顯卻寓意抽象,手法喜作第一人稱敘事,拋棄社會化的氛圍,角色只有代號沒有名字,段落間常夾雜數字、資訊與物質,故事營造瀰漫著濃厚的「虛無」與「空白」,讀來令人迷醉深索和誘發矛盾猜疑。這種飄渺風格,等到了一九九五年「青春哀愁三部曲」終回《尋羊冒險記》出版,村上在台灣終於迅速被文青大量討論與接受。不久,連電視商品廣告都直接嵌書入鏡,無非抓上年輕潮流。 

從一九八六年到一九九五年,村上作品在台印刷量像倒吃甘蔗,銷售由少量到動輒數萬本,應驗了「十年磨一劍」這個道理。此外,藍小說版本的封面設計,當時日本出版社編輯轉來的消息,是村上本人最滿意的裝幀設計,且讓原本不在意台灣市場的村上放寬了原只肯授權小說在台灣出版的限制,截至目前,村上作品版權在日本仍然散居多家出版社,唯有時報版本集其大成,實踐真正一條龍的村上春樹作品集。 

村上春樹在台灣整整三十年,他的自傳性隨筆《身為職業小說家》中文版出版時報出版已能為他登高一呼,創造出從南到北、自西向東,由大批新世代作家領軍,串聯全台十餘家特色獨立書店共同號召讀者的活動,這種針對一位作家遍地開花式的全面解構,在台灣出版界實屬罕見。 

此刻,翻閱這本新書,除了感動之外,想起村上作品在台灣發展路上的兩位重要主編推手,一位是吳繼文,另一位是鄭栗兒,當年沒有他們兩位忠實粉絲的堅持,或許今天村上迷將無緣探究中文版作品完善的全貌。信手矯情走筆憶往,也為曾經有幸參與過程的自己留下一點點紀念。

( 時事評論媒體出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anguang&aid=47675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