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雲水禪心 – 看似無名即有名
2015/01/21 17:35:37瀏覽5018|回應0|推薦2

【漢坊聽詩語】 舊愛新歡番外篇

作者:朱玉昌(漢光創藝總經理、元智大學中語系兼任助理教授)

這是一段塵封千年的往事,正確發生的時間點,已無從應證,只知大約在北宋期間,而故事的地點,就在成都府路境內的石景山上,當時山內有座小庵堂,名為浮萍庵」,住持師父為禪心師太

相傳,師太幼年為母還願,八歲盡孝,甘心庵內落髮為佛弟子,法號釋禪心。因天資聰穎,勤儉好學,甚得師父輩們疼惜,教導以琴棋書畫與佛理,悟性極高,師父仙歸後,便將衣缽庵事付托予他。

山中無日月,寒暑不知年。一日黃昏,庵堂來了一位掛單的道士,這位道士,原為汴京飽學之士,因好佛道,入觀修行,性喜遍歷雲山大川,四處周遊,自號雲水真人。是晚,與禪心住持共話禪機投緣,決意叨擾數日以便切磋精進,於是,兩人日間琢磨琴棋書畫,夜裡究研佛道天象,竟不覺中過了年餘。

庵堂說小不小,總有好事說嘴者,日子久了,閒話無中生有地甚囂塵上。礙於民風清規,雲水真人只得向禪心師太表達辭別之心,行前,贈以創作琴譜為念。禪心見譜首空白無名而疑問之,雲水應答:「鳴鳴鳥語,去去來來。悠悠白雲,散散聚聚。空白似無名,無名即有名。」臨行時刻,禪心折葉柳枝回贈,雲水則彈「無名」曲謝別,曲意明淨空靈中隱約透露著絲絲情分。

自雲水別後,禪心堅守戒律,全心維運庵堂香火,二人再無相見。春去春又回,歲月難待人,禪心圓寂之際,囑弟子備妥七弦琴與筆墨於床榻前,從枕袋中取出早已泛黃的琴譜,勉力正身撫奏,曲罷,提筆於譜首上寫下「雲水禪心」四字後垂手坐化。

這個故事是真是假,如同現在流傳的雲水禪心曲是否為真正宋代古曲,其實都不重要,人生際遇,有不少擦身的過客,緣淺緣深,在送往迎來間,倍嘗聚散離合,因緣流轉如飛雨落花,說空即空,不復重來,禪在雲水中;心就在雲水裡,如果說,雲水是夢境;禪心便是清靈,那麼寄禪心於雲水,無非是藉夢境來反襯出迷失於現實中的心靈。因此,該理解的是「心」。

詩人作家王晉(筆名:司馬青龍)根據故事雛形,為這首古琴曲填上淒美動人的唱詞:

 

空山鳥語兮,人與白雲棲,

潺潺清泉濯我心,潭深魚兒戲。

風吹山林兮,月照花影移,

紅塵如夢聚又離,多情多悲戚。

望一片幽冥兮,我與月相惜,

撫一曲遙相寄,難訴相思意。

我心如煙雲,當空舞長袖,

人在千里,魂夢常相依,

紅顏空自許。南柯一夢難醒,

空老山林。聽那清泉,

叮咚叮咚似無意,映我長夜清寂。

詞境靈秀飄逸;文字淺顯清麗,禪意感實足,雋永雅緻中亦不失濃郁的悲憫色彩,這首詞,無論為故事為琴曲都作了相對細膩、漂亮的密合。

六世達賴倉央嘉措曾作詩云:「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詩的潛在意思是說:「動了情,有負佛法;不動情,又逆了愛情,世界上,真有兩全其美的方法嗎?」答案似乎難解。所以,故事裡的當事人只能選擇離別,但離別就是真正的放下嗎?感情與名利,向來是人性中較深層次的牽絆,是一種剪不斷理還亂的欲望,想離執、想看透,何其容易!聽一曲雲水禪心,無限沉吟。

【註記】本文故事為作者依傳說改寫,轉載請註明出處。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anguang&aid=20355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