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1/18 13:48:23瀏覽1151|回應1|推薦7 | |
據說:『詩乃門窗乍乍開合時一笑相逢之偶爾』。 嘗言:「高僧修道不成,來世投胎就成了詩人。」若果前世今生,一端是詩,一端是佛,那支撐點就是植根殘缺現實,頗具悲劇性格的周夢蝶了。寄身紅塵濁流,甘於簡樸、涵泳於藝,澹泊世情、孤峭卓絕,巍然如一座山峰。 其人格行誼鮮明保持了讀書人久被遺忘的嶙峋風骨、傲岸情操,樹立起「有所不為」的風範。而其對藝術的尊重,對於詩的熱誠,堅持執著得令人仰望。作為一個詩人,已不單單是一則傳奇,更是時代文人的表徵,頗具標誌作用。 心靈既孤,精神亦獨。入世的沉哀,情感的歸屬,所有跋涉的酸甜苦辣,一一羽化為深邃幽遠的詩篇。周夢蝶既懷抱儒家入世之志、基督救贖之苦,亦嚮往佛家的解脫、莊子的超越;在詩人與哲人之間游移,在入世與出世之間徘徊,於生活可以安貧固窮,閒逸自在似野鶴;然生命則不免情愛糾葛,花魂蝶影,既癡且真。 詩之主題約有六種:「愛情的滄桑」、「生命的觀照」、「遙遠的思慕」、「雪火的矛盾」、「剎那與永恆」、「禪意與悟境」。 論其詩風可概括為三期:即(一)《孤獨國》時期的苦悶冥想,表現「寧靜孤絕」之美;(二)《還魂草》時期喜禪用典,特重意象,而持續一味「情苦」。此二期的詩意境多屬清幽、閑靜乃至蕭瑟,於其中體現著詩人的淡漠與孤獨的情緒。(三)《約會》時期至今,顯見詩人把禪境轉化為生命的悟境成熟,風格漸趨空靈飄逸,幽深靜謐,蘊含無窮趣味。 『詩人感物,連類不窮』(〈文心雕龍‧物色〉)。以曠達心胸,迎納自然,則空中白雲、林間飛鳥,春花秋月、勁竹隱菊,莫不感發詩人,成為情感投射的對象,此所以多詠物寫景之作:觀瀑、聽泉、讚蝸牛、頌飛鳥;詠竹、詠雀、詠早梅;惜落日、賦弦月;寫曇花、荊棘花、牽牛花.....,皆言詞簡淡、閒適自然,情景相生、雋永有味。 心境悠然,和山光水色諧和共鳴,渾然相應。何者為景?何者為我?不復細辨。有如幽人野士,於是可與風「鑑賞彼此」;能欣賞《兩隻紅胸鳥》:是不期而遇的「一漁一樵」,悠閒如隱士,高深如禪師,而牠們「多半聊一些昨日雨今日晴的舊事」。此與陶淵明的『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欣慰寧靜之樂,遙遙相寄。 夢蝶篤學悅靜,於寂靜中遺忘自身,企慕幽遠,頻生出塵之想。高蹈遠引、終老林泉,五柳先生的桃花源,王右丞的輞川閒情,遂成為顛倒夢想之境。詩中山水清音潺潺流洩,情深閑雅,大有繁華落盡見真醇的淡、清水出芙蓉的雅。實得陶、謝以至唐宋隱逸詩人之一瓣心香。 詩人獨坐《菩提樹下》,乍見草色凝碧,駐足《孤峰頂上》,頓悟『每一條路都指向最初!』了解到孤獨冷漠的價值與味道,有若冷泉千尺,醍醐般湧發。 據說:嚴寒地帶的橘柑最甜 而南北極冰雪的心跳 更猛於歡悅 冬天的腳印雖淺 而跫音不絕。 ~摘錄自《周夢蝶 世紀詩選》導論~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