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1/09 12:51:10瀏覽422|回應2|推薦12 | |
旅行像閱讀,都需要「看」。「看」是「選擇」,在空間在時間的一種選擇。時間在走,空間在流轉,讀了這本,你也無法「同時」再讀另外一本了。因此,怎麼看?怎麼讀?便成了重要的事情。「我只能活一次,所以要看、該讀最好的」有人這麼說,沒人會反對。問題是,什麼是最好的? 藝術的起源是宗教,旅行的原始,大概也與「朝聖」分不開,有一天,某種無以名之的「召喚」,從你內心響起,日日召,夜夜喚,終於你像北地裡忍不住的春天,不得不走出家門、走向世界去尋找一個定位...最後,你來了,你看到了,你被征服了。然後抱著聖靈充滿的寧靜,你折返家門,繼續滿足過日子。 閱讀也是一樣,到了那時候,你非得在成千上萬本的書籍中找到屬於你的那本,找到讓你饜足、可以平靜的說法,安撫你騷動的靈魂。有人說,閱讀是尋求支持與強化認同;有人說,閱讀是航向自我的孤獨之旅。無論如何,閱讀是一種需要,一種鄉愁的渴望。 從另一個遊戲的角度來看,閱讀其實是一種「解碼」的過程,作者透過繁雜的心靈作用過程,將他的想法一一寫成文字,而讀者透過閱讀,憑著自己的『身世記憶』和『閱讀記憶』,去解讀還原作者的本意。由於不同讀者的『身世記憶』有多寡高低不同:人情練達、世事洞明與否,直接影響到解碼的角度;『閱讀記憶』同樣有深淺寬窄的差異,腹有詩書、讀書得間與否,同樣敲定了歧異的詮釋論調。 愛讀書的人未必有錢多金、未必功業彪炳、未必情場得意、未必家庭美滿人生幸福。然而每當橫逆來襲,挫折迎面之際,他們總比不讀書的人多了一份餘裕的迴旋空間和從容的應對姿態。這樣的人,古人說是《無欲乃積壽,有福方讀書》。 《我生學語即耽書,萬卷縱橫眼欲枯》,即使如此,自得其樂,九死不悔的人還是要說:讀書的人有福了,我們不需要獎賞! ~摘錄自 傅月庵《生涯一蠹魚》一書~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