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八田與一與嘉南大圳的研究──讀總統週記有感
2009/11/26 15:38:52瀏覽2724|回應17|推薦103

本來不打算寫在這裡的。

但是這篇在「總統週記」上的回覆文章,快寫好,竟被我自己刪掉了──又出現了這種讓自己瘋掉的事!──只好順手來自家網上,寫好再去貼囉‧‧‧

實在是怕又消失了,所以在兩地同時貼出吧‧‧‧

,,,,,,,,,,,,,,,,,,,,,,,,,,,,,,,,,,,,,,,,,,,,,,,,,,,,,,,,,,,,,,,,,,,,,,,,,,,,,,,,,,,,,,,,,,,,,,,,,,,,,,,,,,,,,,,,,,,,,,,,,,,,,,,,,,,,,,,,,

可敬的總統先生:

讀了您本週的總統週記。

在八八大水災後,知道您已在試圖深刻地思索台灣水利,甚至觸及了它的歷史問題,作為一個關心這次災情與我們社會前途的民眾的我,無疑地會感到相當的安慰。

文中您提及島上歷代都注重水利建設,歷數了一些工程,可說很明白地顯示了您有心自比於我們那些可敬的先人,造福於民眾;尤其,其中您還特別表示您的若干提法是根據史學家尹章義先生的觀點,您此舉對於學界專家所表示的尊重,我想這些都會是當前我們社會很好的典範。

然而,似頗遺憾的,尹先生雖確是一位廣泛受到尊重的台灣史學者,但他似乎並非水利專業,筆者不知您所引據為尹先生何書,然而,若是其說法,似也必須接受史實的檢證──因爲,就筆者的研究,您文中所稱的

「八田與一在台灣三十多年的時間,‧‧‧能夠在任內完成一個傳世的水利工程,造福南台灣的民眾,」

「嘉南大圳在1930年完工之後,嘉惠了15萬公頃的農田,使得許多旱田變成了水田,尤其是「三年輪作」的措施,使得當地除了生產稻米之外,其他的旱田作物也能順利地耕種,」

實在,與當年的日據下我台先民所遭遇的殘酷史實,有極大的出入,筆者不能想像您似乎竟想效法八田來「造福民眾」──以下,筆者將以個人研究所得,下分「動機」、「實際過程」與「所謂『造福民眾』」三部分,提供資料與數據,請您參考。

      一、時代動機與八田與一:

日本自1895年取得台灣後,根據開發的觀點,開始調查台灣各項資源,計畫其經濟掠奪;1898年,一切在奠定台灣殖民化基礎的後藤新平之著名規劃下,根據其所云:

「汝曹如欲求與三千年來盡忠誠於皇國的母國人,享受同等待遇者,應以今後80年為期努力同化於母國人,在此以前即被差別,亦勿鳴不平…

而展開了日本在我們島上的建設;至1918年,日本本土因工業化,稻米產量不足,日本本土發生嚴重的「米騷動」,1919年,韓國發生強烈反日的「三一事件」;其時,出身韓國總督的軍閥寺田正毅已榮升為日本首相;由韓國憲兵隊長出身,掌管韓國情治工作,「成績優良」的明石元二郎則被寺田擢升為台灣總督;爲了配合提攜者寺田首相,明石總督啟動了在台灣增產稻米的計畫。於是日據初期的糖業資本主義計畫,此時受到稻米增產的壓力。嘉南大圳是在此情況下開始其工程的。

明石總督時代提出嘉南大圳的整個工程設計,其理念是藉此新建工程達成對水利組合的控制,乃能把台灣規劃為南北兩塊,北種稻米,南種甘蔗;意圖在過去設計的糖業剝削之外,完成稻米增產的基礎;由於稻米可以成為主食,是民生必需品,人民種植的意願通常較高;甘蔗可說純為商品,其價格在理論上隨市場起落,其實因農民完全沒有官方支持,民間乃有所謂「種甘蔗,給會社磅,第一憨」與「三個保正八十斤」的哀詞,農民的蔗價總是居於極低價的狀況,使得日據下甘蔗產區的生活水準在本省最低下,日本學者矢內原忠雄稱之為「無產化」。

此外,很值得注意的,皇民化運動前,他似乎沒沒無聞,例如,在1936年日本官方印行的「台灣治績誌」中我們就找不到八田的名字,讓我們無法想像他的重要性;他的銅像是水庫完成時,數百日籍員工集資所鑄造;並不是當年我台人感功戴德的紀念物。

       二、實際過程──先後進行十年,其實際狀況是──

      為了發動民間的支持,官方放出美麗的說辭,製造未來「灌溉水充足」的假象,造成民間請願,要求進行嘉南大圳的工程建設〈見於「水利開發與清代嘉南平原的發展」,陳鴻圖著,國史館印行,244~245〉;要到逐漸完工才暴露出其實況。1896年曾經擔任台灣總督府扶持的「台灣新報」主筆、1924年又曾來台考察的田川大吉郎就曾指出其實際過程是──

「號稱世界唯一的大工程,因其本身的計畫過大,並以日月潭工程為基礎,故成水上樓閣。現在不得已,按照以三年輪作為目的給水計畫,進行工程。」〈轉引自「日本帝國主義下的台灣」,矢內原忠雄著,頁59〉

1930年11月1日我台人的「台灣新民報」上指摘該工程的三項報導「嘉南大圳區域內,地主七倒八苦」「因受嘉南大圳的強迫,貧困地主賣子納水租」「台灣二大工事,南圳水量不足,月潭電力有餘」,其中內容則可見下列的哀告──

自稱灌溉區域15萬甲,每年給水不及其三分之一,況且,給水定在南部雨期的六月至九月之間,故可謂農家年年白納水租,而三年還輪不得有用之水……

嘉南大圳的小水溝工事,排水自動水門的設置都失於糊塗計劃所致,山水的排水不良,海水反要流入的狀態;故此一般的試作全部都歸於失敗了

 1931年3月14日農民在「台灣新民報」所哀告的

大圳組合的創立,非我們組合員自發的要求,是藉官權壓迫強要的,而且因為前管理者與政府當局計劃失當,粗陋異常所致。……大圳組合的債務統共有2,000餘萬元,就中國庫的借入金的利息六分五厘或五分五厘,勸銀的借入金的利子八分一厘或六分五厘;這樣的高率利息哪裡能負擔的──」1 總會糾紛的新紀錄 嘉南大圳組合總會數次休憩到深更尚難通過」,台灣新民報,昭和六年三月14日,第二版。〉〈在史明的「台灣人四百年史」中稱之「政府低利資金」,顯然錯誤,蓬島文化公司版,頁347〉

 在這樣的情況下,所謂『造福民眾』之說,似乎不太適當吧‧‧‧

 三、關於工程的效果,是否真能「造福民眾」,下面分就資料和數據兩方面來討論:

       首先看史實的資料部分──引兩位有資格的兩位曾在日據下生活的長者,一位是王永慶先生,一位是呉濁流先生──

王永慶先生,日據下在南部從事碾米業,戰後成為我台大企業家,他曾對嘉南大圳的輪作,有如下的回憶。 

不管田地實際種植的是其他任何更為有利的作物,只要指定的輪作期一到,管區的製糖會社就會調派深耕犁過來,將田地犁深……一旦被強制輪作,使用深耕犁深耕者,必定對田戶造成相當的損失。可是……只能含淚屈從。」〈王永慶談話集,第三冊,台灣日報印行,170

記得在二次大戰結束以後,我們幾位友人聚在一起閒聊,大家想來想去,始終想不出有任何一個日本人曾經在台灣務過農。」〈王永慶談話集,第三冊,台灣日報印行,頁169 

吳濁流先生,是日據下的記者,戰事期間曾經任米穀納入公會的職員,他曾經指出:

「……南部深耕犁事件。這個事件是假借土地改良的名義,來實行榨取政策的。因為稻田若照命令,犁到所指定的深度,就不能栽種稻子……」〈「亞細亞的孤兒」,吳濁流著,遠景版,頁189 

    其次,看史實的數據部份──

首看嘉南大圳完工的1930年前後,台灣稻米的消費量資料; 

根據當時日本學者的計算,1929年總產量為926千噸,輸日量為330千噸;該年我台人口為4,549,000人,1937年總產量為1,319千噸,輸日量為692千噸,該年人口為5,609,000人;則他們自身的每人平均食米分配量由0.13公噸下降至0.11公噸;辛勤血汗下的我台先民在蓬萊米的光輝收穫量,原來竟是這樣的被掠奪,正是被前輩學者周憲文稱為「流血輸出」或「饑饉輸出」的史實。

 次看究竟「嘉南大圳」完工後,我們在當地的農民真正「受惠」了麼?──

換言之,雖然前及我台人在日人掠奪下,我台民顯然平均每人稻米的消費量已下降,但是,更不幸的,是我們來看當年日本官書「台灣治績誌」所提供的資料──中譯書名為「日據下的台政」──這是上述「饑饉輸出」之外的負擔──

借款攤還計畫如下:民國二十三年〈1934〉度末借款額22,654,677元……;因合作社經營困難,尚餘原本1,321,194元,利息2,215,323元,合計3,536,517元,未能償還。對此債務之償還辦法,決定課徵特別水租,預計於民國十九〈1930〉年度至民國三十七〈1948〉年度計十九年間,課徵特別水租,年額180萬元至375萬元〈每土地一甲課徵12元至23元〉。……」〈該書第三册,頁1304 

以及,不止於此的,是1935年,總督府又發佈第三次「地租修正案」,我們不僅在該「台灣治績誌」中可見其規定──

此次修正結果,收益或租賃價格,大見增加,地租激增。為緩和此項急激加重之負擔起見,凡各種土地地租,如超過從前兩倍時,其超過額,在該法令施行後三年間,予以免徵。」〈該書第三册,頁1147 

這則是我台農民在該工程完工後,又直接增加了另一「修正地租」的負擔:那是

地租負擔即從1935年的5,800萬元,遽增為1937年的8,200萬元,急增41%。

 由這一官方資料,我們可知不僅農民在負擔一般水租外,另外每甲還要課徵特別水租與增加的地租,而這是不計算在前及的平均農民稻米消費量中的!

因而,我嘉南地區農民實際獲得的稻米,應該是那日人表列的消費量要扣除其所提示的每甲最低的特別水租的負擔,與這增加的地租部份,才是農民實際的個人消費量:以下,根據日本學者川野重任在其名著「日據時代台灣米穀經濟論」第70表的資料──

台南州在嘉南大圳完工前後,平均每甲稻米產量的變遷,如下:1930年每甲為18.25公石,193819.92公石;增加量為1.67公石,因每公石為238斤,即238斤乘以1.67等於397.5斤,即平均每年每甲增加49.68斤,相對的,根據學者涂照彥在其名著「日本帝國主義下的台灣」第195表中所引的當年「台灣農業年報」資料,以1930年的米價,每斤0.07元計,該年所應扣除的特別水租12元,即需扣除171斤稻米,超過前及每年每甲的增產量;而如果特別水租是23元,即需扣除328.6斤,更是遠超過前及每甲的增產量;也就是經過扣除後,該工程所帶來的當年稻米增產量,並不足以償付當年官定特別水租的負擔。 

最後,請看涂氏曾研究表列的「農家負債戶數和平均每戶負債額」〈該書236表〉,根據當年農業金融調查:

1933年,調查37543戶,負債戶數32820戶,負債比率87.42,平均負債470元。

1940年,調查5995戶,負債戶數5271戶,負債比率87.92,平均負債733元。

在日據下這樣普遍的高負債現象下,我們當年嘉南平原的先民,真的能獨獨例外而受到造福麼?

另外,更請看嘉南大圳完工前後,在由1929年到1939年,我台人各年的平均死亡年齡,在稻米總產量大增加的情況下,有怎樣的變化?──下依年序排列──主要根據日本台灣總督府主計課長鹽見俊二所主持編成,在1946年底由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印行出版的「台灣省五十一年來統計提要」而來的──

23.822.821.522.923.522.423.423.123.223.222.7

這個與日據下稻米總產量增加的趨勢明顯相反的數據,即是正呼應了前及我台人被迫「流血輸出」或「饑餓輸出」的嚴酷史實。

在這樣的資料和數據下,該工程真可能「造福南台灣的民眾」麼?

我真的懷疑──尤其,當我不僅讀到1936年全台五州的主食米的平均每日消費量比較,嘉南平原的台南州明顯最低的資料──

「台北州,467公分;新竹州,461公分;台中州,452公分;台南州,336公分;高雄州,398公分;」的記錄〈可見於「張漢裕博士文集」〈一〉,頁272

 

並且,還更發現日據五十一年中,我台人歷年平均死亡年齡最高竟是在1908年的27.2歲之際,然後逐年下降盤旋的史實資料,我更是不能不認為您在這篇週記裡的論述是不太恰當的了── 

報告可敬的總統先生,以上是我拜讀了您的這篇週記以後,就我的研究提出的感想;不知您能夠考慮修改以上可能錯誤的週記內容,以免造成您眾多粉思吸收到可能錯誤的歷史資訊麼? 

當然,如果我的論述有錯誤的話,還請您賜教。

                                                                                             您週記的讀者泥土敬白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234567am&aid=3533702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yichu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靜水流深
2009/12/09 03:18
先生治學嚴謹,靜水流深,讀完且感且愧,向您致敬。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09-12-09 22:55 回覆:

歡迎光臨    感謝鼓勵

國事杇涅   泥人心焦而無能為焉

不免自問   讀聖賢書   所學何事

恰想起過往也曾下過的工夫

或可對治當前滅史亡國之症

抽取出來    也算略盡棉薄吧

眾志成城    需要大家一起來

泥土敬白

對不起   不知為何標點符號又消失了   只好如此空格處理

又及


閒雜人等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嘉南大圳成立的目的,原本就不是為了台灣人!
2009/12/05 16:00

---就是為日本軍隊,提供侵略中國的糧食!日本軍閥,海陸空部隊百萬,後勤補給,衣物糧食從何而來?當然是從台灣囉!第一.台灣氣候溫和,一年稻米有三穫.第二.台灣尚未工業化,農地都掌握在日本人手上.第三.台灣人非日人族類,即使欺侮他們,日本人也不會反對!

---台灣人紀念八田與一?是在紀念強盜怎麼欺負他們嗎?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09-12-06 17:02 回覆:

您應該讀我所回應的那篇原貼文,我無法回答您的問題。對不起。

台灣人在日本殖民者的高壓統治下,不能不那樣的生產;不是嗎‧‧‧

但是今人並不一定知道,只是看到那巨大的,有某種時間感的建物‧‧‧

似乎確曾撫育她們的事物‧‧‧想要紀念‧‧‧您會不會,如果是您‧‧‧

泥土敬白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09-12-08 14:16 回覆:

人類對於事情的判斷,不能只靠信念或感情,必須根據各種事實的資料‧‧‧不論多聰明的人‧‧‧

長久地缺乏正確的資料,只是聽說這個或者那個,怎能作正確的判斷;

知道嗎,在六十年前,二十歲的人,現在也已八十歲了,他們現在還能記得多少‧‧‧──除了大多數人的童年總是快樂的之外,更何況‧‧‧

在嚴密的殖民統治之下,在戰爭的消息封鎖下,六十年前的青年可能知道多少社會的真相‧‧‧因而,他們的印象多數難脫離教科書的文宣‧‧‧怎可能知道真相‧‧‧

泥土敬白


鈴聲(老老)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八田
2009/12/02 02:46
小林善紀的《台灣論》上提到後,就大紅特紅了。
那本書裡還特地把萬里長城拿來作比,說建造了長達萬里長城六倍以上的灌溉渠道。

真夠膨漲的。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09-12-02 19:12 回覆:

老老老兄

您說的是,整個工程被說得振振有詞,好像跟真的一樣──

其實,台灣位在地震帶上,以當年的工程條件言,灌溉渠道的保養極為困難;也因此本區農民在「巡田水」上,既是防止偷水,也在及早防止這種難以預防的自然漏水,這花掉了很大的勞動力成本〈不被計入生產成本中〉;但是已被鎖入了這個強制的水利體系後,不能不擔負這個工作;據所知,其他地區的農田水利當年不及台灣的理由之一,就是其他地區的農民不肯無償地承擔這樣的工作。

這也是在當年強調其長度時,極幼稚的一面。

泥土敬白


葉莎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佩服
2009/12/01 20:44
讀書 看報 做學問
泥土大哥的精神 總是讓人欽佩


一旦落入紅塵 
不管成為精靈或是塵土 
這肉身終究沒參悟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09-12-02 18:54 回覆:

謝謝您的鼓勵。

對我而言,生活是給自己過的,希望過得不會讓自己覺得遺憾;

年輕時候想的、做的;如果能夠繼續下去,就儘量以自己能夠接受的方式延續著;

不過,坦白地說,我這不是聰明的方式,因為年輕的時候就沒有成功,幸好,人生不只是爲了成功──因為有些事業,一個人可能努力一輩子還是不夠‧‧‧還要相當的運氣‧‧‧就像今天的中國,終於有成就了,但未來還是要靠些運氣‧‧‧

看看,這泥人就是不行,您捧他一下,他就糊塗地,說到哪裡去了‧‧‧

泥土敬白


紫气东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感谢先生的研究
2009/11/28 17:24

这是小弟完全不了解的历史!

实在是无言以对,历史的错乱到了这个地步。

老哥的资料是日本的还是台湾本岛的?!

有没有对比过日本的相关资料,特别是其中的经济资料呢?

人均低于30岁,这个比之大陆的当时人均还要低啊。不可思议!


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动如逞才,静如遂意。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09-11-29 20:37 回覆:

不客氣。

俗話說,一回生,兩回熟;事實勝於雄辯。

不知您有沒聽過財政學上的形容,抽稅就像「偷拔鵝毛」,統治者的手段就是,「如何能讓鵝被拔了毛,卻不叫」‧‧‧

日本統治下,早就佈下了天羅地網,統治台人五十一年,其大略的作為,您有興趣的話,可以讀我格子裡的「勵志台灣大哀詞」;詳細的內容,我另有一城市,有些荒廢了,最近可能整理,整理得差不多了會請您理解日據台灣史的詳情。

至於大陸的舊資料,泥人提過,讀來心痛,等我把台灣史弄完了,應當也會試著進行;目前應該不會有空。

泥土敬白


中州楚佩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这是真的???
2009/11/27 15:24
“歷年平均死亡年齡最高竟是在1908年的27.2歲之際”

是30岁之前???我没有看错吧??????

这太不可思议了。。。。

如果这是真的,难怪先生专攻台湾历史后还常常心痛了
我的家乡在远方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09-11-27 21:38 回覆:

謝謝您的關懷;

泥人所論述,可說句句有史實資料,不會看錯的‧‧‧

所以確是常常心痛的。

真沒想到,當初,怕讀中國近代史,就是心痛;怎知專讀台灣史,還是心痛‧‧‧

真是整個中國近代史,其心痛「無可逃於天地之間」‧‧‧

希望兩岸的心痛都能早日結束‧‧‧

泥土敬白


曾老師地理命理服務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敬佩有餘
2009/11/26 22:15
言之有物.可貴的史實資料不容忽視.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09-11-27 21:10 回覆:

謝謝您的稱許。

可惜在現實世界裡,複雜的政治問題永遠都會滲透進入各方面;

因而,雖然是史實也很容易被略過或者扭曲‧‧‧一切爲政治服務。

以這嘉南大圳的貢獻言,其實只有一點是研究時難以挑剔的,就是它把河流上游的水攔住,有著防洪的效果;所以讓可以利用的耕地增加了。

但是如上所述的,該工程的經費大多為民間資本,所取得的貸款竟是高利貸;以及當初的動人的說辭,那所謂的「充足的灌溉用水」,原來只是欺騙‧‧‧而從此日本官方藉著這個水利工程而把全台的公民營水利工程都化為公營的水利組合,藉著掌控「灌溉用水」而更能役使我台農民‧‧‧利用前及的特別水租與所謂地租修正等而剝削我農民‧‧‧

我覺得這些都是我們教科書上應該揭露史實‧‧‧看看先進國家的綿密的統治方式,是否可以有助於啟發我們如何確立我們真正造福民眾的政策‧‧‧聽說最好的政策是「拔毛」但鵝仍然能夠成長,絕不是如日人在我台灣居然使我台人五十年,壽命不增反減的設計啊‧‧‧

泥土敬白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