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8/11 16:30:57瀏覽3056|回應2|推薦10 | |
某日上指南宮步道,碰巧看到兩隻攀木蜥蜴打架。 攀蜥是很警覺的爬蟲,平常一看到人,立刻就會躲避,但是一旦兩雄相遇,為了爭奪地盤,就一切都不顧了,只管打個你死我活。 我在旁觀看、特近距離照相,而只管爭地盤的攀蜥完全置外敵於度外,卻把內鬥擺第一。 向高世寫的《台灣蜥蜴自然誌》(台北:大樹,2001),也許是台灣第一本蜥蝪專業書,書中雖然滿詳細地介紹了台灣各類蜥蜴的生態特徵,也提到蜥蜴會虛張聲勢,但卻沒有說到虛張聲勢之後,蜥蜴還會互咬。書中說:
書中還寫到,蜥蜴被逼急了,確實會咬人,但由於小型蜥蜴無大型牙齒,即使咬人也不容易造成傷害。(頁39)可惜作者沒有進一步指出,除了迫不得已而咬捕捉牠的人之外,攀木蜥蜴還會因為爭地盤而互咬,而這點應該是很重要的攀蜥行為。 就我觀察到的,兩隻雄性攀蜥相遇後,為了爭地盤,會先彼此繞圈圈,尋找對手的防衛空隙,繞了一圈又一圈,繞圈的同時,都有向高世書中所描述的「鬣麟豎起、喉囊撐開、做伏地挺身」等特有示威動作,但這些虛張聲勢的動作嚇不走對手時,牠們並沒有因此而「逃之夭夭」,反而積極地擺出戰鬥姿態。為了方便說明,以下照片中的兩隻攀蜥,體型較小、頭部較黑的暫名之為「小黑」,體型較大、體側「值星帶」(戲稱)呈白色的,就叫牠「大白」。 前景是小黑,後面是大白,正在繞圈圈。 大白出嘴,但沒咬住小黑尾巴。 雙方繞圈並做伏地挺身約一分鐘,大白猛然出嘴,但沒有咬住小黑尾巴,繼續繞圈,繞了約三分鐘,我正在想這圈圈不知還要繞多久時,小黑突然使出鎖喉功,咬中了大白的喉部,看起來大白被咬得很慘,眼睛都快翻白了,我心想,這下大白大概沒命了。沒想到,一瞬間,大白掙脫了(或者小黑咬累鬆口了),兩雄又開始繞圈圈。這算是第一回合吧。小黑咬了大白喉部一分多鐘,大白居然沒事,還有再戰之能。 繞圈圈,做伏地挺身。 換了位置 與上一張對照,可看到伏地挺身。 一邊繞圈,一邊往右移動,互相叫陣:「來呀!」 小黑突然出口,施展鎖喉功。 緊咬不放。 我咬我咬我咬! 大白這下大概沒命了...... 大白掙脫,還有再戰之能,進入第二回合。 第二回合又繞了三分多鐘的圈,大白咬中了小黑的上顎,但小黑嘴合著,看起來也像是咬了大白的下顎,還真難以分辨究竟誰佔了優勢。這次彼此互咬了一分多鐘,又鬆口了。 第二回合,又繞起圈來。 繞圈,找對手防守空隙。 第二回合咬中! 到底是誰咬了誰? 第三回合開始,隔了不到三分鐘,換小黑咬中了大白的上顎,而大白則咬住小黑的下顎。不久,大白有點不太想打,小黑似也沒興趣糾纏下去,兩雄終於分開,不再繞圈,分別跳上樹叢,各自離開。如果不是有我這麼個「異形」在場,不知牠們是否還會纏鬥下去? 第三回合咬中! 好累啊! 算一算,從我發現兩隻攀蜥對峙,開始拍照,到牠們互咬三回合後分開,歷時約14分鐘。我發現兩隻攀蜥之前,牠們已經對峙了多久,不知道。從三個回合過程來看,賽程似乎愈來愈緊湊,但兩雄也愈來愈顯疲態。 觀察這場精采的蜥蜴大戰後,給出一個新的歇後語:「蜥蜴咬蜥蜴—死不了。」(當然這裏說的蜥蜴是同種的)意思是說,外表看起來相鬥得很厲害,但由於都無法給對手致命的一擊,纏鬥了半天,終歸無事,只便宜了看熱鬧的人。 小黑頭部特寫 大白頭部特寫 大白體側特寫。一般常見攀蜥「值星帶」為草綠色,但現場這隻變為白色。 延伸閱讀: |
|
( 休閒生活|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