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8/16 23:55:42瀏覽202|回應0|推薦1 | |
日本副教授的「歐洲去一體化」 郭都人 最近,有張姓日本副教授在南洋特殊中文網站,發表長篇雄文,暢論他所謂日益明顯的歐洲「去一體化」趨勢。 在全球金融危機衝擊下,歐盟有解體危險,這本來不是新鮮話題,不妨參考歐盟行將解體?。 如果歐洲「去一體化」是新的概念,哪麼,張姓日本副教授似乎並未作出解釋。他只做到提出一個與中文「解體」一詞對應的英文名詞。不妨按照《國際歌》的「英特納雄耐爾」成例,暫譯為「的思英特格瑞雄」,也許可以避免與「解體」混為一談。 張姓日本副教授沒有就(歐洲)「的思英特格瑞雄」,提出解說與定義,卻提出不少證據。 其一,對於救援某些歐元區成員國問題,歐洲顯得不果斷,不明確、缺緊迫感。 第二,歐盟排外性、保守性加強。 第三,歐洲貨幣統一的吸引力急劇下滑。 第四,歐盟本身的吸引力也在下滑。 要憑這些證據,考慮歐洲的前景,可以先討論歐洲以外的情況: 其一,「不果斷,不明確、缺少緊迫感」也是美國朝野、兩黨、白宮、國會的通病。可是,美國並無分崩析離的危險。 其二,美國社會的排外性、保守性也在加強。可是,美國能夠適應這種現象,依然接納大量合法、非法移民,結果是作為人口大國,美國不但沒有遭受什麼「的思英特格瑞雄」,而且還享有持續的人口多樣化、年輕化的優勢。 然後討論證據的可靠程度: 保守、排外與政府無能也是許多其他國家的通病,不必致命。至於第三項,即所謂歐元的吸引力問題,按照入盟協議,除了英國、丹麥兩國,現在所有歐盟成員國必須加入歐元區。 可是,歐盟成員國必須符合若干財政條件才能歐元區。 因此,加入加入歐元區與否不是問題,何時加入才是問題。瑞典就因為「尚未符合條件」為理由,仍然在歐元區之外。當然,歐盟成員國可以故意讓自己不合條件,暫時避開歐元區而不入。一切以國家利益為依歸,原是正常現象,不能作為「的思英特格瑞雄」的證據。等到有歐元區國家提出退出要求,再論「歐洲去一體化」未晚。 總之,張姓日本副教授提出的證據,要么不成立,要么不充分。 作 者 是 旅 居 北 美 的 業 餘 文 化 工 作 者 圖一,歐盟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