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北京親日專家大膽創新
2009/08/13 04:40:05瀏覽1169|回應0|推薦3

北京親日專家大膽創新

郭都人


親日專家向來缺少敬業精神,發言下筆,往往不負責任,海峽兩岸皆然

大陸親日專家另有特點:肆意發表謬論,不必向任何讀者受眾負責,也不覺得有更正謬論、向讀者受眾道歉的必要。

理由很簡單:一,他們的親日謬論越是怪誕,日方就越高興,絕對談不到向北京當局提出交涉,要求糾正;二,北京駐日本的歷任外交使節之中,絕少有人有充分的語文、歷史、法律知識,能夠當仁不讓,向北京揭發大陸親日專家們長期胡謅造成的災害。

據了解,紐約大學的熊玠教授,即慘遭大陸無知網站所妄稱為「美國學者詹姆斯﹒赫西昂(James C. Hsiung)」者,曾應大陸最高當局邀請,乘專列前往鄧小平所在地,作幾天的暢談。談到日本侵佔釣魚台列島時,熊玠教授建議將全案提交海牙國際法庭。他的建議雖然簡單易懂,鄧小平也從未表示反對,最終卻為北京親日專家所沮,延誤至今。

當然,海牙國際法庭並非最好的保釣手段。最有效的手段是先向土耳其、希臘學習、取經,看這些所謂「三流」「小國」如何各自運用否決權,屢次在國際舞台上,分別成功阻止已所不欲的事態發生。中國大陸如果善用聯合國賦予中華民族的國際法最高特權,宣布將日本侵略與其入常圖謀掛鉤:日本退出釣魚台海域之前,免談入常,哪麼,「釣魚台列島」這個名詞早已從新聞媒體消逝。

上述的國際法特權,無疑是兩岸的共同保釣王牌。大陸親日專家們因此夙夜匪懈,竭力減少百姓對這張保釣王牌的認識,不在話下。香港就有這類的原籍大陸的親日專家。他們的立場昭然若揭。

其中有一名所謂資深時事評論員更不斷發表諸如下列的言論:

「中日釣魚島溝通機制迫在眉睫」、「中日民間情緒如何走出怪圈?」、「為何須慎言“以日為師”?」、「曹剛川訪日與中日結構性矛盾」、「日本修憲在即,鄰國如何應對?」、「北京與美日同盟的微妙關系」、「溫家寶訪日:踏青還是探索?」、「如何應對日本防衛廳升格?」、「今年台海局勢中的美日動向」、「中國能否與美日合作防止“骨牌效應”?」、「中日應先在國際場合舉行峰會」、「靖國神社問題:中日均需新思維」、「中日關系:美國可發揮有限作用」,等等。

無一例外,這類言論為日本的國家利益服務,特別是二戰翻案運動,企圖掩飾日本的劣跡,造成日美平起平坐的假象。

事實上,面對許多這類親日專家的眾多署名文章,讀者只須看標題,便知作者的居心用意,正如(《四書》)《大學》所載,「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親日專家們固然肆無忌憚,處境卻十分淒涼。

更值得注意的是,這類親日作家有時還在文章題目上故弄玄虛。例如,有一篇題為「2008年:應有的冷靜與思考」的謬論,其作者就花了大幅版面,推崇日本的西化「維新」,使得讀者墮入日本的宣傳陷阱:近世兩次中日戰爭(一,甲午戰爭;二,九一八到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戰爭)都不是日本的錯,可能都是中國的錯。至於為何要在2008年思考日本的西化「維新」,盡在不言中矣。

又例如,一篇題為「日本再提『入常』,中國如何應對?」的文章,並非以討論「如何應對」為目的,而是為了宣揚許多原籍中國大陸的親日專家所堅持的怪誕謬論:非讓日本入常不可。文章完全不討論日本是否有入常的資格,也不討論日本一旦混進安理會常任國之列,對中、韓、俄三國的安全與領土完整可能造成的惡果。總之,對日方不利的事態、動向、論述,一概避而不談。

以上提到的所謂香港資深時事評論員,以及有代表性的親日宣傳品,都不是孤立的特例,而是北京(包括原籍中國大陸、移居境外的)親日專家的特征,可謂司空見慣。

這裡有必要特別指出:有一名親日專家,名字叫做高洪,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博士政治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兼中華日本學會秘書長、常務理事。這名高姓專家為了推廣他的親日宣傳,往往不惜誤導讀者受眾。

例如,日本因為篡改教科書,歪曲歷史,和所有鄰國發生爭執,俄國也不例外。去年七月十六日,東京政權變本加厲,竟發出新指令,規定教科書必須使得學生們認為日本享有對千島群島的主權。此舉引起廣大俄國民眾不滿,紛紛要求莫斯科予以反擊。

2008年七月十八日,俄國外交部發表聲明,指出日方行為既無益於俄日合作,也無助於兩國爭執的解決。俄方同時重申本國對千島群島的主權。可是,北京的高姓親日專卻罔顧事實,竟在今年五月硬說「日俄兩國關系一直處於不斷改善的過程中」云云。當然,高姓專家堅持稱千島南四島為「北方領土」,其一面倒親日立場十分明晰。

高姓親日專家還說:「我們沒有能力把過去的不幸歷史重新書寫一遍,只能正確看待它,讓它有一個正確的結論」云云。換言之,中國收復台、澎、東北四省;廢除國土上的一切日本租界;成為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國;擁有國際法特權足以讓任何己所不欲的聯合國修憲計劃流產,等等抗戰成果、 竟然淪為高姓親日專家筆下的「不幸歷史」、只能「正確看待」!

最令人嘆為觀止的是,高姓專家為了討好日本當局,竟然在北京駐日本大使館網站貼出「中日友好有大局、人間正道是滄桑」的署名文章,內容偏頗,不在話下。

他甚至不擇手段,偽托《四書》章句,說什麼:

「《禮記﹒中庸》裡有一段關於人與人相處的名言:博弈之交不終日,飲食之交不終月,勢力之交不終年,惟道義之交,可以終身。」

可惜,《禮記﹒中庸》並無這些章句。它們完全是大陸親日專家的大膽創新,目的似乎在愚弄讀者受眾。

中日友好有大局?恐怕「大局」兩字應該更正,「騙局」肯定更貼切:中日友好有騙局。

說到底,按中華文化傳統,偽造《四書》章句是滔天罪行,嚴重性遠超離經叛道,因為後者無固定標準,而前者卻是白紙黑字,無從抵賴。(《四書》)《大學》說得好:「有國者不可以不慎,辟則為天下戮矣」;北京領導人如果繼續縱容居心叵測的親日專家,將來難逃歷史的裁判。

作 者 是 旅 居 北 美 的 業 余 文 化 工 作 者

圖一:土疆獨與日本疆獨水谷尚子
圖二:日俄戰爭內幕
圖三:日俄戰爭宣傳品

《禮記﹒中庸》全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鮮能久矣。」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子曰:「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以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為舜乎!」

子曰:「人皆曰:『予知』,驅而納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擇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子曰,「回之為人也:擇乎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子曰,「天下國家,可均也;爵祿,可辭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子路問強。子曰,「南方之強與,北方之強與,抑而強與?寞柔以教,不報無道,南方之強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厭,北方之強也。而強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國有道,不變塞焉;強哉矯。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

子曰,「素隱行怪,後世有述焉:吾弗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塗而廢: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遯世不見知而不悔:唯聖者能之。」

君子之道,費而隱。夫婦之愚,可以與之焉,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婦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猶有所憾。故君子語大,天下莫能哉焉,語小,天下莫能破焉。《詩》云,「鳶飛戾天;魚躍於淵。」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子曰:「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詩》云,『伐柯伐柯,其則不遠。』執柯以伐柯,睨而視之。猶以為遠。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忠恕違道不遠。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謹;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餘,不敢盡。言顧行,行顧言。君子胡不慥慥爾。」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貴;數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於人。則無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辛。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

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詩》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樂且耽。宜爾室家,樂爾妻帑。」子曰:「父母其順矣乎!」

子曰:「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使天下之人,齊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詩》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顯。誠之不可揜,如此夫。」

子曰:「舜其大孝也與!德為聖人,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內。宗廟饗之,子孫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篤焉。故栽者培之,傾者覆之。《詩》曰:『嘉樂君子,憲憲令德,宜民宜人。受祿於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

子曰:「無憂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為父,以武王為子。父作之,子述之。武王纘大王、王季、文王之緒。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顯名。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內。宗廟饗之。子孫保之。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禮。斯禮也,達乎諸侯大夫,及士庶人。父為大夫,子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為士,子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期之喪,達乎大夫;三年之喪,達乎天子;父母之喪,無貴賤,一也。」

子曰,「武王、周公,其達孝矣乎。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春秋,修其祖廟,陳其宗器,設其裳衣,薦其時食。宗廟之禮,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貴賤也。序事,所以辨賢也。旅酬下為上,所以達賤也。燕毛所以序齒也。踐其位,行其禮,奏其樂,敬其所尊,愛其所親,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郊社之禮,所以事上帝也。宗廟之禮,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禮,禘嘗之義,治國其如示諸掌乎。」

哀公問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樹。夫政也者,蒲盧也。故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也。在下位,不獲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親。思事親,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天下之達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達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子曰:「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曰:修身也、尊賢也、親親也、敬大臣也、體群臣也、子庶民也、來百工也、柔遠人也、懷諸侯也。修身,則道立。尊賢,則不感。親親,則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則不眩。體群臣,則士之報體重。子庶民,則百姓勸。來百工,則財用足。柔遠人,則四方歸之。懷諸侯,則天下畏之。齊明盛服,非體不動:所以修身也。去讒遠色,賤貨而貴德,所以勸賢也。尊其位,重其祿,同其好惡,所以勸親親也。官盛任使,所以勸大臣也。忠信重祿,所以勸士也。時使薄斂,所以勸百姓也。日省月試,既稟稱事,所以勸百工也。送往迎來,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遠人也。繼絕世,舉廢國,治亂持危,朝聘以時,厚往而薄來,所以懷諸侯也。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所以行之者一也。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在下位不獲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獲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獲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順乎親,不信乎朋友矣。順乎親有道:反者身不誠,不順乎親矣。誠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誠乎身矣。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

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其次致曲。曲能友誠。誠則形。形則著。著則明。明則動。動則變。變則化。唯天下至誠為能化。

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見乎蓍龜,動乎四體。禍福將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誠如神。

誠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是故君子誠之為貴。誠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內之道也。故時措之宜也。

故至誠無息。不息則久,久則徵。徵則悠遠。悠遠,則博厚。博厚,則高明。博厚,所以載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無疆。如此者,不見而章,不動而變,無為而成。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無窮也,日月星辰系焉,萬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廣厚,載華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萬物載焉。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廣大,草木生之,禽獸居之,寶藏興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測,黿鼉、蛟龍、魚鱉生焉,貨財殖焉。《詩》云,「維天之命,於穆不已。」蓋曰,天之所以為天也。「於乎不顯,文王之德之純。」蓋曰,文王之所以為文也。純亦不已。

大哉聖人之道!洋洋乎,發育萬物,峻極於天。優優大哉,禮儀三百威儀三千。待其人而後行。故曰,「茍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溫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是故居上不驕,為下不倍。國有道,其言足以興;國無道,其默足以容。詩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謂與?

子曰:「愚而好自用,賤而好字專。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菑及其身者也。」非天子不議禮,不制度,不考文。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雖有其位,茍無其德,不敢作禮樂焉。雖有其德,茍無其位,亦不敢作禮樂焉。子曰,「吾說夏禮,杞不足徵也。吾學殷禮,有宋存焉。吾學周禮,今用之。吾從周。」

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過矣乎!上焉者雖善,無徵。無徵,不信。不信,民弗從。下焉者雖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從。故君子之道,本諸身,徵諸庶民。考諸三王而不繆,建諸天地而不悖。質諸鬼神而無疑。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感。質鬼神而無疑,知天也。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感,知人也。是故君子動而世為天下道,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下則。遠之,則有望;近之,則不厭。詩曰,「在彼無惡,在此無射;庶幾夙夜,以永終譽。」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有譽於天下者也。

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律天時,下襲水土。辟如天地之無不持載,無不覆幬。辟如四時之錯行,如日月之代明。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為大也。

唯天下至聖,為能聰、明、睿知、足以有臨也;寬、裕、溫、柔、足以有容也;發、強、剛、毅、足以有執也;齊、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別也。溥博,淵泉,而時出之。溥博如天;淵泉如淵。見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說。是以聲名洋溢乎中國,施及蠻貊。舟車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載,日月所照,霜露所隊:凡有血氣者莫不尊親。故曰,「配天」。

唯天下至誠,為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淵淵其淵!浩浩其天!茍不固聰明聖知,達天德者,其孰能知之?

詩曰,「衣錦尚絅,」惡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詩》云,「潛雖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內省不疚,無惡於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見乎。《詩》云,「相在爾室,尚不愧於屋漏。」故君子不動而敬,不言而信。詩曰,「奏假無言,時靡有爭。」是故君子不賞而民勸,不怒而民威於鈇鉞。詩曰,「不顯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篤恭而天下平。《詩》云,「予懷明德,不大聲以色。」子曰,「聲色之於以化民,末也。《詩》云,『德輶如毛。」毛猶有倫。「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至矣。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uoduren&aid=3218909
 引用者清單(1)  
2014/10/04 05:39 【udn】 比價後更省錢!傳統 富貴 有餘 魚躍比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