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阿塱壹 / 阿朗壹 / 阿朗一 古道,那一個名稱纔正確?
2012/02/16 00:37:28瀏覽1914|回應0|推薦0



阿塱壹 / 阿朗壹 / 阿朗一 古道,
那一個名稱纔正確?

■一、瑯嶠卑南道

嚴格來說,都不正確。應該叫「瑯嶠─卑南古道」。亦有稱之為恆春
卑南道。
目前因為公路的切割和聚落的位置,以下兩段比較有名。

1.南佳古道 (九棚村南仁鼻─佳洛水)

  概況:目前全段無法車行(摩托車亦無法通行),僅能步行。全線
  沿海可行。

2.南田─旭海道 (訛稱或俗稱: 阿塱壹古道)

概況:
1.公路已由安朔溪橋,至臺東屏東縣界塔瓦溪北岸。
2.塔瓦溪以南部分在觀音鼻段需要高繞,沿海部分古道,在觀音鼻下
  方沒入海中難以通行。
3.觀音溪以南可通行摩托車,牡丹鼻以南可通行汽車。

因此,我們所爭論的阿塱壹古道,高繞路段其實不是古道。

原古道在觀音鼻史料上為寬10米沙灘,牛車可過。觀音鼻之後往塔
瓦溪口,亦是寬約100米的沙礫灘(民國80年仍是,是的,我親
眼所見。)古道在觀音鼻已在淹於海下,退潮時方能勉強跳石過關。

  

  

民國80年,當時是沙灘夾雜著石礫,遠處是觀音鼻底下的天涯海角。很辛苦,腳踏車會陷進去。您可以看出沙灘非常的寬,離海一大段距離,但是景色之純美,遠勝今日。夕陽在每一顆石頭形成斜照陰影,實在太美了。今(民國100年) 全成礫灘,沙子全部不見,石頭也被海逐次疊高形成海階。引用自: http://kiiali.cpatch.org/bike/910718chenshuhui/index.htm

  

  

而從觀音鼻的天涯海角到塔瓦溪口,全為礫灘,一個一個海階上的南
田石。大家感動於,石頭在此千年滾動海潮聲音,其實,只有二十年
而已。
原因是: (1) 侵蝕型海岸 (2) 海面上升 (3) 大武漁港建好之
後的堤阻效應,無法補充沙源。那個柔美的南田沙灘,纔是讓人難忘
,卻就此消失。

  

  

民國80年時的塔瓦溪口,水量極豐沛,又極乾淨。出口也不是沒口溪。至今民國100年,則是常常斷流。引用自: http://kiiali.cpatch.org/bike/910718chenshuhui/index.htm

  

阿塱壹/阿朗壹 古道,的確都是誤用。但大家用慣了,難改。

所以絕對不是什麼「千年古道」。就算認真的計較西拉雅族往臺灣
東部的的遷徙,就算追溯到道光元年 (1821年)算起,也不會超過
兩百年吧?

  

  

 
西拉雅族陸路遷徙路線圖2
引用潘朝成,《噶瑪蘭族:永不磨滅的尊嚴與記憶》(台北:原住民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頁226 
http://www3.nccu.edu.tw/~g1259501/maps/map_tw_xlymv-3.htm

  

  

■二、阿塱壹古道


荷蘭據台時期就存在的探金路線,俗稱阿塱衛越嶺古道,從西海岸的
南勢湖,向東經由內獅頭社到內文社,再向東進入麻里巴社地界,經
由中麻里巴社到內麻里巴社,越過中央山脈主脊,一直到位於東部阿
塱衛溪源頭的阿塱衛社。

真正的阿塱壹古道,這一條纔是。 (小弟也有去過,不過僅到內文社

  

  

上圖引用自: http://caqovoqovolj-project.tw/node/370 內文社的石牆堆砌遺址。屋頂已塌,牆壁已倒,主人早已離開。僅剩植物佔據。

  

  

  • 上圖引用自: http://caqovoqovolj-project.tw/node/370 蕃地地形圖,圖面右側為阿塱衛溪(今安朔溪)上游,阿塱衛社應該圖右黑直線所指位置。圖上似乎沒有明顯,可能要找比例更精細的圖來標示。有空格主再來把這張圖加工,會更清晰一些。

  • ■三、考據與建議

    包含「阿塱衛駐在所」「阿塱衛溪」「阿塱衛社」都是指日據時安
    朔溪上游的部落,「巴塱衛」則是另外一個訛用,用來指現在的
    大武。「巴塱衛山」離安朔則有距離。「阿塱衛社」民國 40 年左
    右搬到安朔溪中游了。無論清朝或是日本,都稱之阿塱衛。怪了,
    國語發音,怎麼跟當地的「 aljungic 」相差很大?

    您再用閩南語,唸看看「阿塱衛」a-long-wi ,和今天的 a-lu-yi
    ,是不是音很接近?

    同樣的,東海岸的「大鳥萬」今稱大鳥村、「虷仔崙」今稱金崙村,
    還有「姑子崙」等地名,要用閩南語唸才有正確發音。是的,雖然是
    指排灣族部落名稱。有此一說,安朔村在國府時代本來改名「安朗」
    ,不知何故錯別字訛為了「安朔」,就一直沿用至今。

    建議一:南田旭海道
    建議二:阿「塱」壹古道。

    雖然是翻譯的名稱,又是誤用,但如果一定要用,建議是文獻上出現
    的「塱」字。

    阿「朗」壹,實在不知道這個「朗」字如何得來,或許就只是少寫幾
    劃的後果。雖然只是音譯,「阿塱壹」是誤用,「阿朗壹」卻是訛用
    的再訛用,不是嗎?

    個人淺見:如實在非用不可,建議就用阿「塱」壹古道。

    ( 在地生活高屏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uard4alangyi&aid=6119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