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5/09/30 10:22:33瀏覽627|回應3|推薦4 | |
埋首藏經燈燭光,袈裟六尺法弘揚。 流連教史方尋悟,盛世太平須典章。 許多研究佛學的人,都認為佛法可以救世。然而人類歷史上有什麼朝代是光憑佛法治世的呢?中國和印度的歷史,當佛法廣被的時候,究竟是朝代興盛還是衰落? 印度最信佛法的帝王,可能是阿育王;中國最信佛法的帝王,可能是梁武帝。人類的歷史竟然是那麼地類似。 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阿育王,曾經殘暴地統治他的人民,殺戮無數的叛亂者,最後皈依佛門,實施素食,禁止殺生,然而孔雀王朝卻因對僧侶供養過多,由盛而衰。阿育王的晚年是在他的子孫合謀下失去王權,孔雀王朝也幾乎崩潰。 中國的梁武帝早年篡奪王位,殘酷殺人,後來皈依佛法,實施素食,待人仁厚,但王朝因建廟供佛過多,國勢由盛而衰,最後居然失去王權,餓死宮中,他的王朝也因此崩潰。 為什麼梁武帝無法記取歷史的教訓?為什麼阿育王和梁武帝都是雄才大略之主,卻不能了悟佛法的本質是自力因緣的,而不是他力因緣的?奢侈的供佛供僧,只為滿足自我福德的虛榮,造成僧侶的生活腐化和戒律敗壞,是龍樹的《大智度論》所說的「不淨布施」,這將造成一種惡的共業。 國家治亂的因緣,是來自行為符合歷史法則,而不是行為符合宗教法則。身為帝王,只有按照歷史法則尋求治國的智慧,以典章制度立國,才是真正的菩薩道,才是佛弟子應有的菩薩行。 佛陀滅度後,供佛齋僧,只是「依人不依法」的他力因緣實踐,是未行佛之教法。未求歷史之治亂法則,未建立典章制度,不問蒼生問神佛,是未依佛陀教法「上求菩提,下渡眾生」。未依法而依人,未依自力因緣的佛法真正行菩薩道,卒而亡國亡朝,徒使眾生流離苦難,淪入劫海。 阿育王與梁武帝,均生為帝王,然未解佛法,愚痴若是,夫復何言! 唐朝詩人杜牧在「江南春」詩中,吟道: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知識份子,尤其是研習法政者,與其終生埋首經藏,弘揚古代經藏佛法普渡眾生,不如尋求國法和典章制度的健全,把國法的典章制度當作真正的基本佛法,以弘揚國法普渡眾生。當然,這裏所謂國法,不僅指國民行為的規範,尚包括使國家繁榮治世的一切原理原則。 一個治世能臣,就是菩薩。一個能為國家、世界建立長治久安制度的法學家,就是佛。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