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愚禿鈔下
2011/03/04 20:49:37瀏覽456|回應0|推薦1

《大正藏》第83No.2648

愚禿鈔下

 聞賢者信    顯愚禿心

  賢者信      內賢外愚也

 愚禿心      內愚外賢也

 唐朝光明寺和尚觀經義雲

     先就上品上生位中(乃至)一從佛告阿難已下。即雙標二意。一明告命。二明辨定其位。此即修學大乘上善凡夫人也。三從若有衆生下至即便往生已來。正明總擧有生之類。即有其四。一明能信之人。二明求願往生。三明發心多少。四明得生之益。四從何等爲三下至必生彼國已來。正明辨定三心以爲正因。即有二。一明世尊隨機顯益意密難知。非佛自問自徵無由得解。二明如來還自答前三心之數。經雲。一者至誠心。至者眞。誠者實。欲明一切衆生身口意業所修解行。必須眞實心中作。不得外現賢善精進之相。內懷虛假。貪瞋邪僞姦詐百端。惡性難侵。事同蛇蠍。雖起三業。名爲雜毒之善。亦名虛假之行。不名眞實業也。若作如此安心起行者。縱使苦勵身心。日夜十二時。急走急作。如灸頭燃者。衆名雜毒之善。欲迴此雜毒之行求生彼佛淨土者。此必不可也。何以故。正由彼阿彌陀佛因中行菩薩行時。乃至一念一剎那。三業所修皆是眞實心中作。凡所施爲趣求亦皆眞實。又眞實有二種。一者自利眞實。二者利他眞實(文)。

 就利他眞實亦有二種

   一者凡所施爲趣求亦皆異實。二者不善三業必須眞實心中捨。又若起善三業者。必須眞實心中作。不簡內外明闇。皆須眞實故。名至誠心(文)。

言自利眞實者復有二種

     一者眞實心中制捨自他諸惡及穢國等。行住坐臥想同一切菩薩制捨諸惡。我亦如是也。二者眞實心中勤修自他凡聖等善。眞實心中口業讃嘆彼阿彌陀佛及依正二報。又眞實心中口業毀厭三界六道等自他依正二報苦惡之事。亦讃嘆シ一切衆生三業所爲善。若非善業者。敬而遠之。亦不隨喜也。又眞實心中身業合掌禮敬。四事等供養彼阿彌陀佛及依正二報。又眞實心中身業輕慢厭捨此生死三界等自他依正二報。又眞實心中意業思想觀察憶念彼阿彌陀佛及依正二報。如現目前。又眞實心中意業輕賤厭捨此生死三界等自他依正二報(文)。

  一者至誠心者。至者眞。誠者實。即眞實也。

眞實有二種

   一者自利眞實

  難行道。聖道門。

  竪超(即身是佛即身成佛)。自力也。竪出(自力中之漸教。歷劫修行也)。

  二者利他眞實

   易行道。淨土門。

  橫超(如來誓願。他力也)。橫出(他力中之自力。定散諸行也)。

就自利眞實復有二種

   一者厭離眞實

  聖道門。難行道。竪出。自力。

  竪出者難行道之教。以厭離爲本。自力之心故也。

  二者忻求眞實

   淨土門。易行道。橫出。他力。

  橫出者易行道之教。以忻求爲本。何以故。由願力令厭捨生死之故也。

又就橫出眞實復有三種

   一者口業忻求眞實。口業厭離眞實。

  二者身業忻求眞實。身業厭離眞實。

   三者意業忻求眞實。意業厭離眞實。

  按宗師釋文。從一者真實心中已下至自他凡聖等善者。厭離爲先忻求爲後。則是難行道自力竪出之義也。從眞實心中口業已下至自他依正二報者。則是易行道他力橫出之義也。二者深心。言深心者。即是深信之心也。亦有二種。一者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已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二者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衆生。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文)。

   今斯深信者。他力至極之金剛心。一乘無上之眞實信海也。

  按文意。就深信。有七深信。有六決定。

  七深信者

  第一深信。決定深信自身。即是自利信心也。

  第二深信。決定深信乘彼願力。即是利他信海也。

  第三決定深信觀經。

  第四決定深信彌陀經。

  第五唯信佛語決定依行。

  第六依此經深信。

  第七又深心深信者決定建立自心。

  六決定者(已上如次應知)

 就第五唯信佛語。有三遣·三隨順·三是名

    三遣者

  一佛遣捨者即捨。

  二佛遣行者即行。

  三佛遣去處即去。

  三隨順者

   一是名隨順佛教。

  二隨順佛意。

  三是名隨順佛願。

  三是名者

   一是名眞佛弟子。

  上是名與此合三是名也。

就第六依此經深信。有六即·三印·三無·六正·二了

   六即者

  一若稱佛意。即印可言如是如是。

  二若不可佛意者即言汝等所說是義不如是。

   三不印者即同無記無利無益之語。四佛印可者即隨順佛之正教。

   五若佛所有言說即是正教。六若佛所說即是了教。

  三印者

   一即印可。二不印。三佛印可(三印者有上六即文中)。

  三無者

   一無記。二無利。三無益(三無者有六即文中)。

  六正者

   一正教。二正義。三正行。四正解。五正業。六正智。

  二了者

   一若佛所說即是了教。

  二菩薩等說盡名不了教也。應知。

就第七又深心深信者。決定建立自心。有二別·三異·一問答

   二別者

  一別解。二別行。

  三異者

   一異學。二異見。三異執。

  一問答中有四別·四信

    四別者

  一處別。二時別。三對機別。四利益別。

  四信者

   一往生信心(凡夫疑難也)。

  二清淨信心(地前菩薩羅漢辟支佛等疑難也)。

  三上上信心(初地已上十地已來疑難也)。

  四畢竟不起一念疑退之心也(報佛化佛疑難也)。

就上上信心有五實·二異

   五實者

  一眞實決了義。二實知。三實解。四實見。五實證。

  二異者

   一異見。二異解。

就報化二佛疑難。引彌陀經勸信。有二專·四同·二所化·六惡·二同·三所

   二專者

  一專念。二專修(五種也)。

  四同者

   一同讃。二同勸。三同證。四同體。

  二所化者

   一一佛所化即是一切佛化。

  二一切佛所化即是一佛化。

  六惡者

   一惡時。二惡世界。三惡衆生。四惡見。

  五惡煩惱。六惡邪無信盛時也。

  二同者

   一十方佛等同心。二同時各出舌相。

  三所者

   一所說。二所讃。三所證。

  一佛所說即一切佛同證誠其事也。此名就人立信也。應知。

次就行立信者。然行有二種

   一者正行。二者雜行。

  就正行有五正行·六一心·六專修

   五正行者

  一一心專讀誦。

  二一心專觀察。

  三一心專禮佛。

  四一心專稱佛名。

  五一心專讃嘆供養。

  又就此正中復有二種

  一者一心專念彌陀名號。是名正定之業。

  二者若依禮誦等。即名爲助業。

  六一心者(如次一心也)

  六專修者(如次專修也)

又復就正雜二行復有二行

   一者定行。二者散行也。

又復就正雜復有二種

   一念佛。二觀佛。

  又就念佛復有二種

   一彌陀念佛。二諸佛念佛。

  法身報身應身化身。

又復就彌陀念佛有二種

   一正行定心念佛。

  二正行散心念佛。

  彌陀定散念佛。是曰淨土眞門。亦名一向專修也。應知。

又復就諸佛念佛有二種

   一雜行定心念佛。

  二雜行散心念佛。

  諸佛定散念佛是雜中之專行也。應知。

又復就觀佛復有二種

   一正之觀佛。二雜之觀佛。

  又復就正觀佛復有二種

   一眞觀。二假觀。

又復就眞假有十三觀想

   日想。水想。地想。寶樹想。寶池。

  寶樓。華座。像想。眞觀。

  觀音。勢至。普觀。雜觀。

又復就正散行有四種

   讀誦。禮拜。讃嘆。供養。

  上來定散六種兼行故曰雜修。是名助業。名爲方便假門。亦名淨土要門也。應知。

又復就雜觀佛有二種(又有眞假)

    一無想離念。二立相住心。

又復就雜散行有三福

   一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二受持三歸。具足衆戒。不犯威儀。

  三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上來一切定散諸善悉名雜行。對六種正應有六種雜。雜行之言。人天菩薩等解行雜故曰雜也。自元來非淨土業因。是名發願行。亦名迴心行。故名淨土雜行。是名淨土方便假門。亦名淨土要門也。凡聖道淨土正雜定散。皆是迴心之行也。應知。

   三者迴向發願心者。言迴向發願心者有二種

   一過去今生自他所作善根。皆眞實深信心中迴向願生彼國。

  二迴向發願生者。必須決定眞實心中迴向願作得生想。

就迴向發願生者有信心

   信心者

  作得生想。此心深信由若金剛。

就此深信。有一譬喩·二異·二別·一問答·二迴向

   一譬喩者

  此心深信由若金剛。

  二異者

   一異見。二異學。

  二別者

   一別解。二別行。

  就一問答。有七惡·六譬·二門·四有緣·二所求·二所愛·二欲學·二必

   七惡者

  一十惡。二五逆。三四重。

  四破戒。五破見。六謗法。七闡提。

  六譬者

  一明能破闇。二空能含有。

  三地能載養。四水能生潤。

  五火能成壞。六二河(水河火河)。

  二門者

  一隨出一門。即出一煩惱門也。

  二隨入一門。即入一解脫智慧門也。

  四有緣者

  一汝何以乃將非有緣之要行。障惑於我。

  二然我之所愛即是我有緣之行。即非汝所求。

  三汝之所愛即是汝有緣之行。亦非我所求。是故各隨所樂而修其行者。必疾得解脫也。

  四若欲學行者。必藉有緣之法。少用功勞多得益(文)。

  二所求者(如上文)

  二所愛者(如上文)

  二欲學者

  一行者當知。若欲學解。從凡至聖乃至佛果。一切無礙皆得學也。

  二若欲學行者。必藉有緣之法(乃至)。

  二必者(如上文)

   就此深信中。二迴向者

   一常作此想常作此解故。名迴向發願心。

  二又言迴向者。生彼國已。還起大悲迴入生死教化衆生。亦名迴向也。

就二河中。說一譬喩守護信心。以防外邪異見之難。

   此道從東岸至西岸亦長百步(文)

  百步者

  譬人壽百歲也。

  群賊惡獸者

   群賊者。別解別行異見異執惡見邪心定散自力之心也。

  惡獸者。六根六識六塵五陰四大也。

  常隨惡友者

   惡友者對善友。雜毒虛假之人也。

  言無人空逈澤者

   惡友也。不値眞善知識也。眞言對假對僞。善知識者對惡知識也。

  眞善知識。正善知識。

  實善知識。是善知識。

  善善知識。善性人也。

  惡知識者。假善知識。

  僞善知識。邪善知識。

  虛善知識。非善知識。

  惡善知識。惡性人也。

  言白道四五寸者

   白道者。白言對黑。道言對路。白者則是六度萬行定散也。斯則自力小善路也。黑者則是六趣四生二十五有十二類生黑惡道也。

  四五寸者。四言譬四大毒蛇也。五言喩五陰惡獸也。

  言能生清淨願往生心者

   發起無上信心金剛眞心也。斯如來迴向之信樂也。

  言或行一分二分者

   喩年歲時節也。

  言惡見人等者

   憍慢懈怠邪見疑心之人也。

  言又西岸上有人喚言。汝一心正念直來。我能護者。西岸上有人喚言者。阿彌陀如來誓願也。汝言行者也。斯則名必定菩薩。龍樹大士十住毘婆沙論曰即時入必定。曇鸞菩薩論曰入正定聚之數。善導和尚言希有人也。最勝人也。妙好人也。好人也。上上人也。眞佛弟子也。一心言眞實信心也。正念言選擇攝取本願也。又第一希有行也。金剛不壞心也。直言對迴對迂也。又直言捨方便假門歸如來大願他力。欲使顯諸佛出世之直說也。來言對去對往也。又欲令還來報土也。我言盡十方無礙光如來也。不可思議光佛也。能言對不堪也。疑心之人也。護言顯阿彌陀佛果成之正意也。亦形攝取不捨之貌也。則是現生護念也。念道言念他力白道也。慶樂者。慶言印可之言也。獲得之言也。樂言悅喜之言也。歡喜踴躍也。

   仰蒙釋迦發遣指向西方者順也。又藉彌陀悲心招喚者信也。今信順二尊之意不顧水火二河。唸唸無遺乘彼願力之道。

就至誠心。難易對。彼此對。去來對。毒藥對。內外對

   難易對

  難者三業修善不眞實之心也。

  易者如來願力迴向之心也。

  彼此對

   彼者淨邦也。此者穢國也。

  去來對

   去者釋迦佛也。來者彌陀也。

  毒藥對

   毒者善惡雜心也。藥者純一專心也。

  內外對

   內外道外佛教。內聖道外淨土。

  內疑情外信心。內惡性外善性。

  內邪外正。內虛外實。

  內非外是。內僞外眞。

  內雜外專。內愚外賢。

  內假外眞。內退外進。

  內疎外親。內遠外近。

  內迂外直。內違外隨。

  內逆外順。內輕外重。

  內淺外深。內苦外樂。

  內毒外藥。內怯弱外強剛。

  內懈怠外勇猛。內間斷外無間。

  內自力。外他力。

凡就心有二種三心

   一者自利三心。二者利他三信。

又有二種往生

   一者即往生。二者便往生。

  竊按觀經三心往生者。是則諸機自力各別之三心也。爲歸大經三信也。勸誘諸機欲使通入三信也。三信者。斯則金剛眞心不可思議信心海也。亦即往生者。斯則難思議往生眞報土也。便往生者。即是諸機各別業因果成土。胎宮邊地懈慢界雙樹林下往生。亦難思往生也。應知。

   (本書)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ratitude329&aid=4946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