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導師的一封信~2
2007/03/27 22:05:57瀏覽140|回應1|推薦7

親愛的JY老師您好,

收到這樣一封信,真令我心中無比感動,深深感激老師深切的用心和關心。

閱讀到信中提到「髮禁」的問題,剛開始我實在大惑難解,這是何等遠古時代的議題啊?到了這時候...竟然還在爭論這個問題嗎?於是我問了阿芬,才知道原來是班親會裡的某些家長...
唉!我深深了解老師的感慨。
「留什麼髮型並不是教育的核心,教育孩子有健康的審美觀,不是商業廣告形塑的造作美,不隨著資本主義的商業行銷操縱,而能獨立自主,清楚知道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豈不比管孩子的髮型而不斷對立更有意義?」→老師這一段說得太好啦!
我完全能夠了解老師的心意,甚至我個人還贊成廢除制服、徹底開放(當然我明白不可能辦到)。社會上許多病態的價值觀就是因為我們強制壓抑、規定,讓它們沉淪在黑暗裡去潛伏、滋長,因為它們無法浮出臺面讓我們正視它、在還來得及的時候去導正它,才會在社會上氾濫到回天乏術。然而我們不願在早期的時候去醫治,早已失去了挽救的契機了。

我也聽說竟還有家長希望設「聯絡簿」妄圖抓回孩子的監控權的...
這真是令人無言以對。
這樣的家長我也能體會他們的失落與徬徨,但是,親子關係的經營是機會失去了、便不會再回頭,我們可以用一條細線就輕易綁住風箏,但是如果它已經不是風箏了,我們如何能妄想換成鐵鍊就能拴住一架飛機呢?我們只能讓飛機去飛,只不要迷失了他自己的方向...並記得家中有人在惦念他的歸來。

我想,我國的家長需要成長的觀念太多了,但卻還在用一種自以為是的心態,在縱容著自己不長進,而孩子的心卻早已相距越來越遙遠...
哈!心已遠去,身軀卻記得回來...回來要錢、尋求庇護、做一條成年的寄生蟲。

時間管理、情緒管理、金錢管理,老師說得真是一針見血啊!
以上諸特質,在成年寄生蟲的身上司空見慣,正就是從小養成的積習難改,然而卻少有父母真正用心在這個地方。
甚至有時偶爾聽人在抱怨自家孩子有上述缺點時,我聽在耳裡,卻聽到的是另一種相反的訊息:彷彿在誇耀自己多能寵孩子呀!把孩子寵成了這般無法無天了!
....這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如何能使孩子自覺是關鍵。」....確實就是如此。牛不喝水強按頭...有用嗎?我
常常對阿芬說,「如果妳心裡不同意、不願意,我就算說破了嘴,也只是浪費唇舌而已。」我一直都是以「讓孩子了解自己的責任何在」來循循勸導,從孩子還在牙牙學語、年方尚幼不懂反抗的時候,早就直接把這種觀念烙印在他的腦海當中了。教育孩子是越早開始越省力(我說的是品格的奠定而不是提早學習),有了好的家庭教育作為根基,學校教育繼續往上建構才能開枝散葉。然而我明白大多數的家長都是找盡藉口來逃避,而不是想盡方法來解決。

專注、聆聽、閱讀。....令人舉起雙手贊成的好班訓!
我一直很高興阿芬有就讀SD的機會,在那樣幽靜的環境裡真的很容易專注,而且生活得很有規律。
我也很欣賞阿芬對於聆聽(讀取)大自然滿心喜悅的態度,從學校拍回來許多許多照片傾訴她真誠的禮讚。
而我更讚嘆老師對於一綱多本打破課本與課外書的界線...這樣的認識,而,學校裡有一座非常棒的圖書館,這是無上的禮物。

讀完老師的這封用心良苦的信,心中無限恩感,只有至上不知所云的文字一篇,表達感念之意。敬祝

平安

阿芬媽媽 敬上
Mar. 27, 2007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racestone&aid=850075

 回應文章

emma媽咪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老師的回應~
2007/04/15 12:26
今天早晨真令人驚訝,JY老師打電話到家裡來。
也沒什麼事兒,只是希望我提醒阿芬要讀那本她借給阿芬看的字音字形的書而已(阿芬下星期要代表參加字音字形比賽)。
我有點兒奇怪,這小小事件也要打電話到家裡叮嚀嗎?我猜想,老師很可能想要和我談談,藉此為問路之石罷了。
果然她向我提起了我寄給她的這封信,給她的鼓舞很大,她常常一讀再讀來給自己打氣。
哈,我相信她必定又讀了一次,於是忍不住撥了電話的吧?
所以,既然如此,我也就毫不吝惜地、大大地予以贊同和支持了。

她說了些近日校園裡發生的事件給她的許多感觸和打擊,說不出是怎樣的滋味。她真想休息一段時間來讓自己沉澱一下、增強力量。

我其實,非常了解她所說的情況,這就是,不管自己的力量有多麼薄弱,我都努力地願意盡一己之力去鼓勵好老師的原因。我很清楚這些隻言片語能夠激勵人的力量,尤其在當一個人覺得孤獨無力的時候。

然而,我總覺得,這逐漸黯淡無光的世界,那星星點點的微光,最後一顆光點會在哪裡熄滅呢?
就算是註定失敗的戰爭,我很高興自己能堅守到最後淪陷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