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因為極度欣賞一位寫手,默不作聲蟄伏在她的私人部落格裡,已經潛水許多年了。
今年她為自己慶祝生日的方式,就是從生日那天開始執行她的365 Project。
這種計畫就是「一日一照片」,持續做完365天。其實網路上很多人都在做這種計畫。
好奇之下我持續觀察,日積月累了之後,不覺為這種深具文化特色的生活記錄、尤其再加上與世界各國友人的互動所產生的經驗分享和溫情關懷,每每叫我大開眼界,心底深深歎服。
而昨日,我度過星期日的方式就是把她們上星期的365 Project翻譯出來。
原本只是想給我家小孩「打開世界的窗」而已(實際上..叵測的居心是想誘發阿芬也從事她的365 Project),但既然已經翻譯了...不如也放一份在我這個鳥不生蛋的網誌,與此處神出鬼沒熱愛潛水的同好們分享。
下面第一位是 汪貝,她世居英格蘭的曼島,連老公都被她拐去當曼島人。她當然不會透露芳齡啦!不過她的女兒在讀大學,我想她的年紀至少也和我一樣吧。
第二位是 豆,她居住在美國北部。她的兒子都已經三十幾歲了,可知她的年紀更大。(我特別與年紀大的人能夠共鳴,大概是因為我們生活的經歷和感受體驗相近吧?)
說明~~
曼島(Isle of Man或是Mann,中國大陸譯作馬恩島,港澳譯作萌島,有時又會被錯誤地譯為人島,因為Man是曼島語Mannin的英語轉寫),是一個位在英格蘭與愛爾蘭間的海上島嶼,是英國的皇家屬地(參見:英國海外領土)。此島的自治政府有著長遠的歷史,他們在公元10世紀就已經有自己的國會,首府為道格拉斯(Douglas)。
對於國際場合來說,該島最著名的活動是毎年都會在這裡舉辦的環島機車耐久賽Manx T/T,是一種屬於世界超級機車錦標賽(World Superbike Championship,SBK)等級的公路機車賽。除此之外,無尾的曼島貓(Manx)也是另一種源於該島的知名生物,在原本應該長尾處只有一個凹痕,曼島貓的脊椎較短,是曼島特有的貓種,也引進到全球不同地區成為寵物貓。
以上轉貼自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9B%BC%E5%B3%B6
***
這又到了星期日...更新另一星期的照片。這星期的兩個主題似乎就是天氣、以及為聖誕節作準備;而海景不甘寂寞也似氣勢汹汹而來。這禮拜風起雲湧,我們擁有萬千氣象...
星期一的照片是在村底拍的,該處豎立著一座Steve Hislop的塑像,他是已故的摩托車神人,T.T.競賽的多項目贏家、並且榮獲英國重型摩托車冠軍。他定居在Onchan,一直生活到2003年因直昇機墜機身亡。塑像身著皮褲長靴,從他被收養成長的家鄉遠眺蘇格蘭邊境,望向他的出生之地。
直到我把這張照片放上螢幕之後,我才注意到基座上的那只兩光盒子...觀察力之差的...汪貝呀。而且,我也沒注意到雕像兩腳之間的那一朵紅花,我想,是不是獻花的人們也粗心獻上他們的餐盒啦?
﹝↑emma媽咪說明:汪貝的一位網友立刻便動手幫她修掉了那個兩光餐盒,這張照片瞬間就變完美啦。﹞
星期二,我動手製作杏仁餅和冰糕...郵寄蛋糕頗為曠日費時,這一點心裡有數啦!這是一個富含水果的蛋糕,正等著用杏仁餅將它包滿...杏仁餅即它後面攤在板子上桿開的那個。
到了星期三,天氣開始肆虐起畫面來啦...這是一個雨量為平時兩倍的暴雨,假設雨量不再增加的話...
於是到了星期四,我們就被一個風速60的十級暴風雨、以及高漲的怒海給圍攻了。氣勢如此磅礡的怒潮,我很喜歡去觀賞,但我千萬要小心不要太過於接近。好照片不可求...飛濺的浪花和滂沱的雨勢一直噴濺鏡頭呀!不過,這儘可提供給諸位嚐嚐這天氣的狠勁兒...拍攝於Fenella beach in Peel,大約下午3點。我想各位剛好能夠分辨出飛沫和浪花吧...
而星期五,氣象早已改觀了...我貼了一張這日陽光普照的照片,我正在海岸東張西望,看看暴風雨除了一大堆海草之外,還帶什麼來了。不知何處、不知何人,正苦尋不著那些個龍蝦好料哪...
昨日,是我北上去與母親團圓用餐、並帶她出門購物的日子。而天氣卻早已,變了個徹頭徹尾。緊跟在星期五燦爛陽光之後的這張照片,拍攝於星期六晌午剛剛過後。世間大霧四罩陰鬱憂沉,別無其他。
事實上天氣,是如此陰暗,暗到我們不得不在室內整天開著燈;此外,到了我抵達娘家那時刻,它又是那樣大雨如注,把街石與娘家前門之間注成一汪水塘,以至於我的,皮靴啊、雙腿呀,全都再度溼透啦!等我們用完了午餐那時,風勢又強勁起來了,這天氣真的不適合讓我媽出門去冒險,因此我將媽咪留下來保溫,然後出門去幫我們兩家的採購一併辦了。天氣真的毫無悔悟之意,跟天光,等量齊觀...它持續大雨傾盆、黑暗、強風不斷,到我回家時依然故我。
今天是令人振奮的禮拜天,是製作聖誕布丁的日子。但是,它是Advent期間第一個禮拜天的前一個星期日,所以,那些慶祝Advent Candle的頌詞和音樂,我必須把它們弄好,好將它們交給製作曲單的小姐、以及風琴手,為下星期做準備。並且還要為點蠟燭和唸頌詞的小朋友們編排出名冊來。(這個Advent花環,是善盡Sunday School的職責所在。)
最後,我必須保證我們讓這個花環為下星期的活動已經做好了準備。我原本就認為我們必須重做了...那些飾品都有點兒破爛了。但既然教堂的貯藏室重整之後,我們都沒辦法確切地把它找出來,我就著手從新製作了。所幸,一位老人家提供了一個四支蠟燭的花環可以充作備用品。我決定今年我們要使用銀色而非金色作為裝飾。老實說,那是因為我有一個銀色托盤,可以將它設置在上面...而我認為等它完工之後肯定是美不勝收的...各位以為呢?到了下星期,一定也會有些如假包換的、鮮綠欲滴的長春藤在裡面的啦。
也有幾支紅蠟燭哦,在旁邊呢,但我要等到把它拿去教堂時,才會將紅燭就放上去。
***
emma媽咪插話:
下面所譯的是豆的365計畫。其實,上下這兩位..也是網上相互欣賞的好友,她們這個計畫是彼此的一種交流學習。
***
除了第一張照片之外,其餘全部都是在戶外拍照的。居住在天寒地凍的北國之境,唯趁此時此刻,不然是絕無可能這樣大肆出門的。
11月17日~~我上次去雜貨店的時候,店門口處安置了一個新機器。那些語句對我而言毫無道理可言,但後來我卻碰到一大堆那玩意呢。
11月18日~~之前給你們見識過我一位鄰居裝飾在他家信箱上的所有萬聖節飾品。而這是一位鄰居為了感恩節,而精心打扮了那只醜不拉嘰的報紙箱。
11月19&20日~~相連的這兩張,是在隨後的幾日內,從我家車道盡頭拍的。我們這兒多霧的景象,從兩張照片的差異處可一覽無遺了。
11月21日~~我們也已經降霜了。我星期日散步的路上取得這張照片的。我並不知曉這是何許植物啦,只不過覺得它很美而已。
11月22日~~然後在星期日,我們漫步到一棟新建築矗立之處。他們有好幾個各不相同的廣告招牌,以將他們的「環保」本質加以招徠。給他們更有力的啦。
11月21日~~今天又是多雲的天氣然而,偶然平疇交遠風,恁是無晴也動人。
***
emma媽咪再打岔一下:
下面所譯的是豆與網友們的精采對話(的其中片段),這更是我不可錯過的部分。
達特和柏金 住在愛爾蘭、英國,波尼住美國(但她似乎是法國人,她也精通法語和德文)。這群人們全都因寫作而在網路上相識,欣賞與了解結成金蘭莫逆,甚至跨海去相聚,深厚的交契好令人羨慕。
***
達特:
感恩節是在這禮拜嗎?你們有做什麼好玩的事嗎?
豆:
感恩節在星期四。我們那天早上開車到兒子家,隔天回來。我家媳婦兒烤了火雞、做了我們那天確確實實掃進肚裡的其餘應景食物,恰恰符合古聖先哲所言一般無二。
達特:
聽起來令媳婦相當賢慧呀!於是乎,府上就舉家團桌圍坐,然後歌功頌德敘說千恩萬謝;抑或我電視看太多了? :-)
豆:
噁,才沒。我們都是憤世嫉俗的那款人。
達特:
啊噢!我現在油然而生世風日下之感了。
豆:
假如我提出那種建議,則這家子的所有成員一定會仔細端詳我,看我是不是認真的。接下來他們就會全體離席,一旁捧腹狂笑去也。
達特:
妳知道真正叫我感到奇怪的是什麼嗎?就是那一溜兒整排的房子,看起來每家每戶都不一樣。為什麼會那樣?
豆:
呵呵!那些房子大多是由一個各具風格建築師集聚成的單位為房屋主人量身建造的。我家房子是建造成"spec,"式的,那位建築師蓋房子的時候買主還沒出現。他也建造了這張照片左邊遠處的那幢房子,它外觀和我家極為神似,不過也並不全然相同啦。
我們搬到這地方時,遇到了一個問題,這問題害我們住進這幢大得荒謬的巨宅裡。那時候的稅法不一樣,你必須買一間房子...其價格要超過你原先賣掉的那一間,否則你就必須支付先前賣老房子所生的一切稅金。我們先時是從密西根一個郊區遷出來的,當時那地方的房價迅速飆漲,因此將我們的房子賣到一個叫我們暈眩的天價。好啊,然後我們必須在這裡買一間不能低於那個價格的房子,而這又是一個蕭條多了的偏鄉。因此我不斷地告訴房產經濟人「不行啊,不夠貴。你們沒有那麼貴的房子嗎?」這間房子就是我們所看的唯一符合那筆帳的房子。這事兒是不是很蠢?
達特:
那大概是我所聽過最古怪的事了。你一定誤認為,換屋理由千百種,而為了減省開支肯定是最平凡無奇的一個。
豆:
我們現在絕對是樂意換屋,而且稅法已經改了,所以我們大可以換。不過,當然啦,景氣這麼糟,想把我們所住的這頭白色巨象脫手,談何容易咧。
然後緊接而來,豆先生上哪兒去藏他那全部的廢物,別叫我礙眼呢?
柏金:
那真是最離奇的稅法。我倒是挺喜歡...一直窮逼猛趕地非得要更貴更貴的房子不可...這主意呢----它如此這般地彷彿乾坤顛倒了。多數人們都為了儉省而致力於浪費。
豆:
我料想它是為了建築工業而生的便宜行事啦。稅法如今不同了啦。
柏金:
天色不錯。
以及四位數門牌號碼的房子!妳很難在我這兒發現那情況呢,絕大多數的長路,在它們的門牌數字達到那麼大之前,路名已經換了。
再加上盛裝打扮的報紙箱。無不以為它要參加婚禮去了哩。
豆:
絕大多數的長路,在它們的門牌數字達到那麼大之前,路名已經換了。
我就百思不解。我是在一棟掛著五位數門牌號碼的房子裡長大的;非要把它熟記在心不可,對一個一年級小學生來說,這數字可浩瀚無垠得很:14321。這樣有比較好記嗎?
波尼:
絕大多數的長路,在它們的門牌數字達到那麼大之前,路名已經換了。
嗯嗯。是否那就是利物浦的大街隔不了幾個街區就改名換姓的原因?豈不恰恰讓可憐遲鈍的美國人暈頭轉向麼?
在芝加哥,大多數地方都有四位數門牌號碼,只有少數鬧區例外。這是由於芝加哥是以棋盤規劃的,門牌數字會告訴妳妳位於哪個街區,順便也告訴妳妳置身於這個街區的何處;因此妳對於自身之所在,就有了相對於原點的一個粗估方位。所謂原點,即Loop區的正中央。
柏金:
讓可憐遲鈍的美國人暈頭轉向恰恰是正中咱下懷!
大多數的道路,當它們還是鄉村小路時,就已經有名有姓了;然後村落聚集起來,合成了城市。也許那就是袖珍曲徑的意義所在,大概並不僅僅讓鄉村比較大,也在不同的道路之間作為區隔之用。
英國的城市並非人所設計出來。它們是自行發展渾然天成的。即使是1666年的倫敦大火,也不足以說服民眾都市計畫乃是可取之道呢。
*******
我並沒有把對話全部翻譯出來,只挑選了其中比較有趣的幾段而已。
我自己明明不曾踏出過國門,卻拜電腦網路科技之賜,藉由這些部落格,我好像每天都生活在不同國家似的,並且深入地了解其中一群人,熟悉到近乎像是家人一般。
這是我學了一輩子英語,唯一覺得英語有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