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聖杯血脈 / 解析耶穌的家族譜系
2017/08/27 18:10:33瀏覽1906|回應0|推薦1

 

 

聖杯血脈–解析耶穌的家族譜系

基督徒在全世界人口中只占四分之一,
其餘的四分之三的人口則信仰猶太教、
穆斯林教、佛教、印度教等其它宗教。
按基督教的定義,世界四分之三的人,
全都是背棄神的異端份子。

長期以來,心術不正的基督教教會當權派,
利用人們對用未知的恐懼,控制人類社會。
在我們追尋聖杯的過程中就越來越能夠瞭解到,
為什麼當教會宣佈聖杯傳說是異端邪說的時候,
而社會大眾卻認為聖杯是徹頭徹尾的基督教遺跡!

謎團在本質上總是引人入勝,歷史研究則會啟發民眾。
除非謎團的解答或歷史學家的發現有適合當代的應用,
它們才能像醫學和科學一樣,開創人類更美好的未來。
歷史是前人記錄下來的經歷,且通常是勝利者的經歷。

現代人普遍認同我們要從過去的經驗中學習。
更確切地說,歷史是人類在道德、文化、政治的經驗,
也是社會邁向未來的關鍵。
聖杯就是這種脈絡支持它作為救世主象徵的習俗。

耶穌在最後的晚餐為門徒們洗腳。
這是耶穌親自設立的儀式,啟示基督徒要給予和接納服事。
啟示所有位高權重的人,應該永遠牢記自己是社會的代表;
有責任服事社會,而不是用權力統治社會。

聖杯規章是民主政府必備的思想典籍。
聖杯規章認為一個政府必須是民治和民享的政府。
缺少規章的制約,我們都很清楚純粹民有的政府,
會變成什麼模樣,那樣的政府不算是民主政府。

我們會從不同的觀點去看待這趟追尋聖杯的旅程,
我們會探討許多大家無比熟悉的話題,要說的事,
只是過去的既得利益者所隱瞞的事實。
我們必須先打破刻意隱瞞的歷史黑幕,
才能成功找到聖杯。

《聖杯血脈》向來被當作是救世主的族譜,
書本還有「解析神秘的耶穌家族譜系」的副標題。
這暗示了耶穌不僅是有結婚的,而且還育有子嗣。
如果真的都有,有人曉得他的後代們怎麼樣了嗎?
現代還有耶穌的後人嗎?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

我們會仔細探究這家族的秘辛;穿越數百年時空,
認識一個百折不撓的皇室血脈:耶穌的後代。
他們不辭辛勞,用盡全力守護聖杯的救世主計劃。

聖杯到底是什麼?聖杯和耶穌的子嗣有什麼關聯?
耶穌有後代的事實可能讓某些人吃驚。
在中世紀英國人和歐洲人多半知道耶穌有子孫了。

彌賽亞的血脈在中世紀的字彙是法文的 Sangreal,
這個字彙源自兩個單字:Sang 和 Real。
Sang Real 是皇室血脈,源自猶大王國的皇室家族:
從大衛王傳承至耶穌乃至於耶穌的後人。
後來 Sangreal 翻成英文變成 San Graal。
正式書寫體是 Saint Grail,Saint 是神聖的意思。
隨著英語的演變 Saint Grail 就變成聖杯 Holy Grail。

中世紀,英國和歐洲有幾個追隨彌賽亞皇家血脈的騎士團,
這些騎士團中聲望最高的是聖杯騎士團
Sovereign Order of the Sangreal,
由蘇格蘭斯圖亞特王室創立的騎士團。

聖杯經常被描繪成裝有耶穌血液的杯子、一串葡萄
葡萄酒。葡萄酒和酒杯構成了聖餐禮的主體,
在聖餐禮中代表杯子盛著耶穌的永恆寶血。
而大多數人從未探尋酒杯和葡萄酒所代表的意涵,
都單純相信聖餐禮源自福音書記載的最後晚餐。

耶穌的寶血為何重要?如何能永存不朽?
耶穌的血液透過家族世代的傳承得以永遠流傳。
既然如此,教會為何故意忽略聖餐禮所象徵的血脈?
為何教會甚至把聖杯傳說和聖杯的符號都斥為異端? 

所有的教會都只會宣揚對自己最為有利的歷史和教條,
社會大眾知道的知識都是經過過濾和刪減的內容。
我們被特定團體教導希望我們知道的,
我們知道的世界是他們希望我們相信的世界。
大多數民眾透過國家和宗教的宣傳機器認識歷史,
這些歷史會變成絕對的教條;
因為掌權人士害怕群眾報復,
不容許任何人挑戰歷史的內容。

考量到教會對聖餐禮的態度,
顯然教會扭曲了聖餐禮的原始意義。
聖餐禮本代表耶穌與一位女性結為連理並且育有子嗣。

被篩選的福音
聖餐禮並非唯一被曲解的儀式,
福音書也被竄改成羅馬教會的宣傳工具。
這個男權專制的羅馬教會就像是電影的剪輯人員,
他們調整和挑選不同的片段來達到他們想要的結果。

我們都知道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路加福音和約翰福音,
但你聽過湯瑪斯福音、瑪利亞福音、抹大拉瑪利亞福音、
腓力福音嗎?為何教會不採納這些福音書和使徒書?

新約聖經其實有兩條遴選準則。
現存的福音書最早是由亞他那修主教準備清單,
接著在 397 年的迦太基會議中決定新約聖經為 27 卷,
最後在文藝復興時代成為正典。

遴選準則 1:新約的福音必須以耶穌使徒的名義來撰寫。
馬太和約翰都是耶穌的使徒,但馬可和路加並不是;
他們都是初代教宗–保羅的同事。但另一方面,
初代 12 使徒之一的湯瑪斯明明著有多瑪福音,
可是新約卻沒有收錄多瑪福音。無獨有偶,
許多沒有收錄於正典的文本都被銷毀了,
不少正典之外的書籍在 5 世紀被埋放或藏匿到地中海地區。
1,500 年後這些古老文本在 1945 年於埃及的拿戈瑪第出土。
這些文本一直到上個世紀才重返世間,
不過早期的基督徒卻可以公開使用這些文本。

那麼,為何沒有收錄這些福音書及其他使徒寫的福音書?
因為第 2 條遴選準則,才是聖經收錄典籍的核心重點。
其實像克萊曼特、愛任紐主教和奧利振的早期神職人員,
他們在 2 世紀的著作也曾提及這些古代文本,
包括其他使徒的福音書、真理福音 the Gospel of Truth、
埃及人的福音書 the Gospel of the Egyptians 和其他典籍。

問題的癥結在於:
任何可以提升女性在教會內乃至整體社會地位的事物,
都會被這充斥性別歧視的教會規範查禁。

重男輕女的教會
《使徒律令》就是充斥性別歧視的書籍:
吾等不允許女性教課,女性只能祈禱並聽從講師的話語。
我主派遣 12 使徒,其中無一是女性。
男人是女人的頭,而身體不得主宰頭部。

這種寡鮮廉恥的教義根本就沒有客觀的事實根據,
但數十本福音書就因為這個教義而被屏除在外。
這些福音書提到耶穌有許多活躍的女門徒,例如:
抹大拉馬利亞、瑪莎、喬安娜、
海蓮娜沙樂美、瑪莉約伯革流巴。

當時不僅有女性成為耶穌的門徒,
有些還是拿撒勒人的女祭司。
她們負責管理拿撒勒的敬拜模範學校。
保羅在羅馬書中很具體地提及他的女性助手:
菲碧是教會的姊妹;普莉西菈是可為使命犧牲奉獻的人。
耶穌的女門徒也經歷過編寫福音書的年代,
但教會卻刻意完全無視她們的存在。
當年教會在教會戒律中加上這一條:
女性不得在教堂內發言,亦不得宣稱自己擔當男性的工作。

羅馬教會非常害怕女人,害怕到去規定神父必須守貞,
這條規定在 1138 年成為法令並延續至今。
這項規定並非表面看來那麼單純,
因為教會從來不會介意性行為,
真正介意的是神父和女性之間親暱關係。為什麼呢?
因女人成為妻子和母親,母性是讓血脈流傳的關鍵。
這種天生的特質使女性成為教會的眼中釘。
母性是教會不擇手段也要剷除的禁忌,
因為教會不容許母親和耶穌的形象有任何關聯。

不過事實卻和教會的規定相反,
聖經根本沒禁止神職人員結婚。事實上,
保羅在提摩太前書提過:主教應該結婚並生兒育女,
因為有家庭觀念的男人更有能力管理教會。
即便羅馬教會聲稱他們非常支持保羅的教誨,
仍然為了私利,而刻意無視如此直白的示訓。
如此一來,他們便可以忽略耶穌已婚的事實。

1547 年特倫托會議宣佈:
傳遞耶穌婚姻的真相是應受責罰的異端邪說。
儘管教會宣稱耶穌是單身而且終身未婚,
這種形象並不符合福音書時代其它作品的描述。
社會大眾也一度公開反對耶穌是獨身的說法。

教會也對舊約進行類似的竄改。約書亞記和撒母耳記,
都提過內容更重要、年代更久遠的雅煞珥書。
但是舊約卻沒有收錄雅煞珥書和其他同樣重要的文本!

被和諧的福音書
那雅煞珥書現在還在嗎?當然還在。
這宗 9 呎長的希伯來捲軸曾是查理曼大帝的傳國寶物。
雅煞珥書的譯本更是巴黎大學在 800 年得以創校的主因,
而現在熟悉的舊約聖經版本是再 100 年之後才完成編修。

雅煞珥是摩西的護仗使者。關於他生平的書籍非常重要,
因為這些文本,同時也記載以色列人在埃及的生活寫照,
以及以色列人移居到迦南地的歷史。
這些文本和我們現在知道的版本相差甚遠。
根據這些文本,摩西既不是部落的精神領袖;
也不是他帶領眾人跨越紅海前往西奈山;
真正主角是摩西的姐姐–女先知米利桉 Miryam。

摩西曾為了打造一個男權獨霸的新社會,
囚禁了會阻撓他的米利桉。後來以色列人群起反抗摩西,
成功營救米利桉。雅煞珥書有記載這段故事,聖經沒有。

還原聖誕的真相
若我們知道從神父和繪本學到多少不符合聖經文本的東西,
肯定會大吃一驚。四福音書沒有一本說耶穌誕生在馬廄裡。
馬可福音和約翰福音完全沒提到耶穌的出生,
馬太福音僅僅描述占星者在屋內參拜剛出生的耶穌。

這個馬廄是從哪冒出來的?
其實這是出自對路加福音的誤解。路加福音提到,
耶穌被放在馬槽內,而不是在馬槽誕生。
更何況,馬槽只是個放動物飼料的木槽。
以前的人常把馬槽拿進室內充當臨時的搖籃。

路加福音的英文譯本:「當時的客棧沒有空房了。」
但是路加福音的原始版本並沒有這段文字。
事實上,當時的伯利恆地區根本沒有客棧。
當時的旅人習慣借住親友或好心人的住家。
伯利恆在耶穌出生的年代根本就不會有馬廄。
馬廄 Stable 指養馬的地方,但是西元前猶地亞
Judea (巴勒斯坦南部) 除少數羅馬官員會騎馬,
大多數民眾都是騎騾或牛。
民眾會把騾或牛牽進庫房,而不是馬廄。
按照路加福音的正確翻譯,
就明白耶穌剛出生時是躺在屋內的馬槽裡。

猶太人的兩個生日
兩個生日其實分別代表耶穌的兩種生日:
第一個是耶穌降臨人間的日期,
第二個是耶穌經由重生儀式融入社區生活的時間點。
當時的男童在滿 12 歲的時候過社群生日,
眾人為他舉辦儀式,象徵他再度出生。

根據路加福音,知道耶穌在公元 6 年滿 12 歲。
他應當在西元前 7 年出生。西元前 7 年是希律王統治晚期,
因而符合馬太福音的記載。不過,福音書還有另一個疑點。

路加福音記載,瑪利亞和約瑟在耶穌滿 12 歲的那年,
帶他到耶路撒冷過逾越節,逾越節過後回家。
他們走了一整天才發現耶穌還留在耶路撒冷。
當他們回到耶路撒冷的時候,
發現耶穌在神殿和講師們討論生意。

話說回來,天下哪有父母親在沙漠裡走了一整天,
卻沒發現 12 歲的兒子沒跟上他們?
其實是英譯本沒有掌握到重點:實歲12歲的兒子,
跟融入社區12年的兒子是完全不一樣的。

一旦猶太男子完成 12 歲的重生儀式,
他在社區生活裡的年紀就是 1 歲 (實歲為 13 歲)。
這就是猶太成年禮的由來。在社區年齡滿 9 歲,
就是實歲 21 歲接受社區的成年禮 (21 歲特權的由來)。
他會在後續幾年接受更高層的社區儀禮,
並在社區年齡滿 12 歲/實歲滿 24 歲之際完成主要的考驗。

按照以上的說明,
我們就知道留在神殿的耶穌不是 12 歲的小男孩。
當時的耶穌已經是社區年齡滿 12 歲,是 24 歲青年。
他和講師之間的討論則攸關他進階到下一級的考驗,
當時的耶穌就是要和講師們討論宗教導師的生意。
耶穌的宗教導師是艾賽尼派的西緬,
就是路加福音中「公義又虔誠」的西緬。
西緬也按照法律承認耶穌的法律地位。

回溯福音的翻譯
我們真的能信任福音書嗎?答案是肯定的。
但不能盲目相信福音書中自相矛盾且被曲解的內容。 
癥結點在於聖經只有教會拉丁語的版本,
全教會就只有主教才看得懂與解讀聖經,
教會就可以隨心所欲地佈道和授課。
反之,若有民眾可以自行閱讀的聖經譯本,
教會的講道內容,無疑會遭到各界的質疑。

目前的英文版聖經多半是基於詹姆士國王的欽定版聖經,
不過這個 17 世紀的欽定版並非直接翻譯單一語言的作品。
欽定版聖經採納的原稿大多是希臘文,有些則是拉丁文,
甚直有些內容取自過去不被承認的翻譯版本。

翻譯的種種阻礙
當時的天主教會認為翻譯家們是新教的人馬,
天主教教徒曾試圖炸死前往國會的詹姆士國王,
(著名的火藥陰謀)。
另一方面新教徒相信國王依然偏袒天主教。
翻譯家們不僅得滿足兩造的教派,
還得符合我們今天常說的「政治正確」。

舉個例子:
翻譯家將一群人直譯為「天堂的士兵 heavenly soldiers」,
但這種譯文會被劃掉。即便改成「天堂的軍隊 heavenly army」
仍會被退件,因為當時的人們還沒辦法接受武裝單位的概念。
因而譯文要再改成「天堂之主 heavenly host」。
這種譯法又衍伸出新問題–沒有人能確切明白「主」的意思。
經過幾世紀的模稜兩可後,在後世字典多了一條籠統的註釋:
一大群人。翻譯家為符合政治正確的欽定版聖經,
而生出這麼多模糊的詞彙,令人感到不可思議。

其它版本英文聖經,現代英文欽定版、標準版、
校定標準版、新英文版、好消息版等等的內容,
都嚴重失真,都參雜有心人士的企圖。
因而都不適合用來做嚴謹的研究。

翻譯的技術困難
根據英譯福音書,基督徒被灌輸耶穌的父親約瑟是樵夫。
但是原版福音書卻不是這麼回事。約瑟是一名工匠大師。
而木匠只是當時翻譯者對於工匠的理解。
「工藝」的真正涵義,跟木工根本無關。
約瑟按照聖經的正確描述是一位學富五車的大學者,
而他擅長的工藝是跟現代冶金學有關的技術。
 
我們被福音書的英文翻譯誤導了。教會的當權派,
無所不用其極地否定福音書記載的女性日常生活。
新約中的重要女性都被描述成處女、娼妓或寡婦。
不會記載某人的女朋友、妻子或母親的日常生活,
更不可能出現女祭司或修女。

福音書反覆說耶穌透過約瑟傳承大衛王的皇室血脈,
就連保羅的希伯來書也解釋過這一點。
基督徒從過去到現在都被灌輸耶穌的父親是平庸的木匠;
母親是一名處女,但是原版聖經從未出現這兩種描述。

如果想了解福音書的真正意涵,必須閱讀原版聖經,
而不是經由教會教條和現代語言解釋的版本。
只是沒人可以確定四福音書具體的成書時間,
只知道它們是在公元 50 年前後分批出版。

公元 1 世紀的猶太編年史以及使徒行傳也都證實:
耶穌的親哥哥–詹姆斯和聖保羅是拿撒勒派的領袖。

亦人亦地的拿撒勒
拿撒勒的定義對聖杯故事而言至關重要,
因為聖經的錯誤解釋使人誤以為耶穌來自拿撒勒。

過去 400 年以來,英文版福音書一直以訛傳訛,
把拿撒勒派的耶穌誤譯成拿撒勒人耶穌。事實上,
拿撒勒城和拿撒勒派,在歷史上沒有任何的關聯。
拿撒勒的屯墾地建立於公元 60--70 年之間,
它的成立時間在耶穌被釘十字架過後 30 年。
耶穌的早年生活不可能在拿撒勒渡過,
因為當時拿撒勒地方根本就沒人居住!

拿撒勒派是反對法利賽和撒都該嚴苛統治的猶太宗派。
拿撒勒派的文化和語言深受古希臘哲學家的影響。
這些哲學家們生活的社區也支持男女平等的觀念。
當時記載的不是拿撒勒鎮,而是拿撒勒派的社區。
女祭司在拿撒勒派社區內享有跟祭司一樣的地位。

耶穌是拿撒勒宗派的人。
基督教是其他人想起自己的使命而成立的宗教運動。
「基督徒」最早的紀錄出現在公元 44 年的安提阿
(敘利亞的古城) 。基督徒完整的定義是 Nazara
ha-Brit 意指守護保管聖約的人。

在耶穌的時代拿撒勒派生活在加利利。
雖然加利利在聖經的記載中是一塊神祕的蠻荒之地,
但是實際上它是非常明確的地方。
是從庫姆蘭屯墾地周圍一路延伸到墨爾德 Mird,
和其他鄰近死海的地區。
死海古卷就是 1948 年在庫姆蘭出土的。
耶穌被釘十字架之後,彼得和保羅前往安提阿,
並旅行到羅馬,開始促成基督教的運動。

耶穌和他的胞弟詹姆斯及多數使徒,
繼續傳遞拿撒勒派的教導,並逐漸旅行到歐洲。
在歐洲和凱爾特教會結為盟友。
凱爾特教會在公元 37 年就被立為耶穌的教會,
而羅馬教會還要再過 300 年後才成立。
傳承拿撒勒派文化的凱爾特教會,
數百年來都遭到羅馬教會的直接打壓。

兩個教會主要的差別在於:
凱爾特教會的信仰來自耶穌親傳的教導、規範和儀式。
羅馬教會捨棄耶穌的教導,把耶穌變成宗教崇拜偶像,
創造一個為鞏固羅馬皇帝和教皇權力的混種宗教帝國。
羅馬教會的信仰說穿了不是基督教而是羅馬帝國神教。

被竄改的福音書
教會版的福音書除了明顯的誤解、錯誤詮釋和錯誤翻譯,
還有很多刻意竄改的事。耶穌進入耶路撒冷的原始故事,
就遭到竄改或刪除,甚至教會還捏造不存在的入城故事。
這些編修和竄改,主要發生在公元 4 世紀,
當時的聖經正從希臘文和閃語的原稿翻譯成拉丁文。

早在公元 195 年,亞力山卓的克萊曼特主教就修訂福音書,
這是歷史上有記載的。他刪除了馬可福音中大部分的內容,
還在一封信中為自己的行為辯護:就算這些內容蘊含真理,
鍾愛真理的人也不應該認同這些內容。
因為並非所有真理都應當向全人類公開。
至今馬可福音遭克萊曼特主教刪除的篇章依然不見天日。
即便有刪減,現代版馬可福音卻因各種無中生有的內容,
以至於內文竟然比原版還多。

馬可福音 16:1-12:耶穌被釘十字架後復活之前的描述,
經由學者考證,全都是後人加油添醋的故事。
是教會的抄經僧侶在公元 4 世紀後期加入的。

克萊曼特主教到底刪除了原版馬可福音中哪些經文?
這些被刪除的經文攸關拉撒路復活的真相。
根據原版的馬可福音,拉撒路是被褫奪公權不是肉體死亡。
從當時民間和法律的角度看,被釘在十字架上就等同死亡。
在上十字架前經歷譴責和鞭笞,由祭司判褫奪公權(死亡)。
下十字架後三天內被當成病人,在第四天褫奪公權(死亡)。

原版的馬可福音甚至還記載,拉撒路和耶穌在墓室開啟前,
就曾互相呼喚對方。這種經文想當然會違背主教們的計謀,
因他們想把拉撒路的復活描述成神蹟,而非單純恢復教籍。
重要的是原版馬可福音的經文鋪陳耶穌被釘十字架的故事。
拉撒路的三日復活被套用在耶穌從精神死亡中復活的經過。
耶穌在法定的第三天藉由諭令從死亡中復活。
至於拉撒路,耶穌無視當時律法的規定,
將他從三天象徵性的重病中救活。

當年水源被截流到耶路撒冷流向羅馬的渠道,
因而拉撒路領導民眾發起保衛公共水源的激烈抗爭。
抗爭結束後,猶太最高評議會長老判拉撒路褫奪公權終身,
拉撒路被裹上粗麻布扔進墓室。拉撒路復活的特別處在於,
耶穌是在不具備任何神職頭銜的情況下解救他的。
後來,加利利的希律安提帕斯強迫耶路撒冷大祭司
承認這件史無前例的事件。

馬可福音被刪除的經文還記載更重要的真相:
馬可非常清楚表明耶穌和抹大拉瑪利亞是夫妻。

關於耶穌結婚的線索
拉撒路的復活故事如今只出現在約翰福音,
但是事情發生的順序卻很奇怪。約翰福音 11:20:
大聽見耶穌來了就出去迎接他,瑪利亞卻仍坐在家裡。
一直到耶穌叫她,她才出門。根據馬可福音原始的記載,
卻不一樣。瑪利亞跟大一同走出屋子,卻被使徒責罵,
要她在屋內等耶穌的吩咐。當時的猶太法律規定,
服喪的妻子除非經過丈夫同意,否則不能離開屋子。

聖經以外有非常多的的線索可以證實:
耶穌和抹大拉瑪利亞是結為連理的夫妻。
現代版福音書是否還有相關但還沒被發現的線索?當然有。

福音書一共有 7 份名單,記載長年伴隨耶穌旅行的女性。
7 份名單都有聖母瑪利亞。
抹大拉瑪利亞在 6 份名單中,都是排名第一位。
抹大拉瑪利亞無疑就是彌賽亞之后,耶穌的夫人。

那麼福音書有詳述過他們的婚姻嗎?事實上是有的。
許多人認為耶穌和抹大拉瑪利亞在迦南舉行婚禮。
其實那嚴格來講不是婚禮,而只是文定禮。

耶穌和抹大拉瑪利亞的真正婚禮是在伯大尼舉行。
瑪利亞要在兩年半內舉辦耶穌的膏抹儀禮,
公元 1 世紀的讀者都清楚,
這皇室繼承人的兩階段神聖婚禮。耶穌的名號是彌賽亞。
彌賽亞原本的意思很簡單:受膏抹的人 Anointed One。
所有受膏抹的高等祭司和大衛王朝的歷任國王都是彌賽亞。
耶穌不是唯一的個案。雖然耶穌不是正式的神職人員,
大衛王的皇室血統讓他有資格取得彌賽亞的頭銜。

抹大拉瑪利亞是女祭司。耶穌和抹大拉瑪利亞結婚之後,
抹大拉瑪利亞用高等婚禮女祭司權柄為耶穌行膏抹儀式,
讓耶穌正式成為彌賽亞。
經文還具體指出瑪利亞用的香膏就是婚禮用的甘松油膏。
瑪利亞用香膏塗抹耶穌之後,用她的頭髮擦拭耶穌的腳。
她在儀式的第一階段哭了。代表耶穌以皇室繼承人身份,
接受婚禮的膏抹儀式。

舉凡加冕典禮或成為資深祭司,彌賽亞的膏抹儀式,
都是由男性大祭司主持。香膏是摻肉桂等香料的橄欖油,
甘松油膏是彌賽亞新娘專用,代表新娘是神聖教團成員。
耶穌的母親和妻子都是利亞。瑪利亞是她們的名銜。

彌賽亞的婚禮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路加福音記載的,
象徵對婚姻的法律承諾。第二階段是馬太、馬可、約翰,
三本福音寫的後續膏抹儀式,象徵兩人的婚約正式成立。

對於耶穌和利亞來說,第二階段的膏抹儀式特別重要。
弗拉維奧約瑟夫斯在公元 1 世紀的猶太古籍中提到:
第二階段的膏抹必須要等到妻子懷孕 3 個月才能舉行。
身為王室繼承人的耶穌當然需要有人接續他的血脈。
婚姻是耶穌必經的人生道路,
猶太宗法禁止君主和不孕或經常流產的女性結婚。

懷孕 3 個月後的膏抹就是猶太宗法設下的婚姻保障機制。
女性懷孕 3 個月後通常不會流產,她身體足以完成婚約。

彌賽亞新娘在第二階段的膏抹儀式要準備丈夫將來的葬禮,
福音書也有佐證。膏抹儀式完後將一小瓶甘松油膏掛胸口,
等丈夫下葬那天再拿來使用。抹大拉利亞是耶穌的妻子,
才會在耶穌被釘十字架後的安息日前往耶穌的墳墓。

耶穌和抹大拉利亞在伯大尼完成第二次膏抹儀式之後,
耶穌對門徒們說:普天之下無論在什麼地方傳福音,
也要述說這女人所行的以作紀念。

但是基督教會的掌權人士們有敬重過抹大拉利亞,
並且訴說她膏抹耶穌的故事來紀念她嗎?從來沒有。
他們徹底忽視耶穌的教誨,還將利亞汙衊成娼妓。

對於神秘聖杯教會和聖殿騎士團而言,
抹大拉利亞一直是他們信奉的聖人。
雖然利亞至今仍備受打壓,但是這裡有個有趣的事情:
利亞是葡萄農的主保聖人。她是葡萄藤的守護者。
換句話說,她就是神聖聖杯血脈的守護者。

被加密的聖經
福音書還隱藏許多內幕,但沒人深入探討經文蘊含的知識。
所幸可借助死海古卷和 Barbara Thiering 博士的傑出研究,
來深入探討福音書。

死海古卷不僅解釋以色列彌賽亞的政府組織架構,
還提到 12 使徒組成代表委員會受命執掌政府機關,
及負責主持宗教儀式,讓我們深入了解使徒職責,
和在社區中扮演的角色。

福音書用許多比喻,而後人多半不懂比喻的真正意涵。
施洗牧師叫漁師 fishers,漁師的助手叫漁人 fishermen,
受洗的對象稱為魚。詹姆斯和約翰受命擔任漁師,
彼得和安德烈兄弟可真的是靠打漁為生的漁人。
耶穌賦予兩兄弟聖職時就承諾:
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

福音書時代有些特殊的行話,當時的讀者才看得懂。
但至今真正的意涵卻因後人的翻譯而失傳。舉例來說,
窮人 the poor、痲瘋病患 the lepers、盲人 the blind、
許多 the multitude 都不是我們現在理解的意思。
雲、羔羊、魚、麵包等字指的都是人。

福音書在公元 1 世紀成書後,讀者多半生活在羅馬的領土。
因此福音書必須用隱晦的方式寫,好規避羅馬帝國的審查。
由於所記載的常跟政治有關,因此內容必須經過加密。
有加密的內容,會讀到一條關鍵句––有耳的就應當聽,
知道加密模式的讀者就會懂內文的意涵。

歷史上所有遭受打壓的團體都會使用加密當作溝通管道,
1930-1940 年代在德國的猶太人就會使用加密的文件。
由抄寫密碼的知識,可用極高的精準度破譯時間和地點。
我們也發覺當中隱含的寓意,用全新的角度來解讀神蹟。

破譯福音書絕對不是要否認耶穌可能擁有超能力的事實,
而是要說明福音書記載的神蹟其實都不是超自然現象。
神蹟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耶穌在當時的主流政治環境,
成功利用這些史無前例的事蹟規避當時律法的限制。

沒有神職頭銜的耶穌之後成為施洗牧師,
在晉封神職人員的儀式中,主持儀式的利未派聖所牧師,
會派遣五餅二魚給受封神職的新進成員。
猶太宗法嚴格規定:受過割禮的猶太人才可成為神職人員。
非猶太人或未受割禮的撒利亞人不可能擁有這種特權。
四福音書都記載耶穌餵飽五千人的神蹟。
我們就明白這個神蹟的真相:
耶穌在尚未獲得神職頭銜之前就已經打破傳統,
以「五餅二魚」的神蹟舉辦非神職人員主持的講道集會。

世人經常稱他為耶穌基督。基督 Christ 源於希臘文 Khristos,
意思是王。福音書和聖保羅的書信多次提到耶穌的王者身份。
當我們禱告時說:奉耶穌基督的名,就是呼喚大衛王的後裔,
猶大王國的國王–耶穌。耶穌的後代都可以繼承國王的頭銜,
這個繼承權就是聖杯血脈必須延續的最大原因。

約翰福音記載迦拿婚禮,耶穌在婚宴中把水變成酒。
基督徒常聽到版本是婚宴原先準備的酒已經喝完了,
但約翰福音的原文是婚宴沒有準備酒
When they wanted wine, the mother of Jesus said, They have no wine.
按照當時的習俗只有祭司和單身的猶太人可以喝酒。
而已婚男子、見習祭司及其他人則被認定不夠聖潔,
所以不能喝酒,只能喝象徵潔淨的水。

耶穌的母親顯然不喜歡這種差別待遇,因為她對耶穌說:
「他們沒有酒喝」方才訂婚的耶穌還沒有彌賽亞的頭銜,
因而他回答:「我的時候還沒有到。」
但因瑪利亞堅持要讓眾人喝酒,耶穌便跳脫傳統習俗,
備酒招待所有的賓客。
管筵席的人不在乎水變酒到底是不是奇蹟,
他們只是訝異佣人竟然會在眾人飲水淨身的時候端酒上桌。

許多人認為迦拿的婚宴是耶穌自己的婚禮,
畢竟一般賓客不會在婚宴會場裡使喚佣人。
婚宴的時間是在公元 30 年的夏季,換算成現代的曆法則是 6 月。
猶太人會固定在贖罪月 (現代的 9 月) 舉辦第一場婚禮,
而文定宴則是在第一場婚禮的前三個月舉辦。依照這個習俗,
推斷抹大拉瑪利亞在公元 30 年 9 月為耶穌舉辦第一次膏抹儀式,
而三個月前的迦拿婚禮就是他們的文定宴。

雖然四福音書沒有吻合,我們可以從其他典籍找到相關的記載。
例如:羅馬帝國紀年史就有記載耶穌受審和上十字架。
耶穌在公元 33 年 3 月的逾越節被釘十字架,
而他和抹大拉瑪利亞在一周前才在伯大尼完成第二次婚禮。
抹大拉瑪利亞在當時就已經懷有三個月的身孕。
換句話說,她的預產期就是公元 33 年 9 月。

用福音書作者的觀點閱讀,耶穌就是領導自由運動的王室成員。
當時猶地亞如同二戰時期遭德國占領的法國。
耶穌在生前四處奔走,領導眾人對抗羅馬帝國的壓迫。
羅馬軍隊控制猶地亞的政府,而抵抗運動是民眾的日常生活。
耶穌是當地人引頸期盼的領袖,他隨後成為受膏抹的彌賽亞。

耶穌在猶太古籍中的評價是一名智者、老師和國王。
值得注意的是,猶太古籍根本沒提到耶穌的神性,
後來羅馬帝國神教反倒大肆著墨。

根據死海古卷彌賽亞是以色列的最高軍事統帥,
使徒們有佩帶武器。耶穌徵召門徒時會檢查他們是否佩劍。
耶穌被拘捕的時候,彼得就拔劍砍殺大祭司的僕人。
耶穌本人也說:我來並不是叫地上太平而是叫地上動刀兵。

當時許多耶路撒冷的上流猶太人甘願在羅馬政府擔任官員。
希伯來人分許多宗派,都不願和其他民族共同信奉耶和華,
阿拉伯人和非猶太人不能融入他們的信仰。
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認為猶太人是神的選民,神只眷顧猶太人。
有些拿撒勒派和艾賽尼派猶太人相信比較開明的西化信仰。
耶穌當時沒辦法凝聚猶太民族的向心力,
因為宗派之間存在無法彌補的嫌隙,這種裂痕至今依然存在。

還原復活的真相
在彼拉多判耶穌有罪之前,耶穌就被猶太最高評議會長老褫奪公權了。
彼拉多當時慣於拷問反對的群眾運動領袖,猶太最高評議會羅織罪名,
以便讓彼拉多正式審判耶穌。以色列的大法官和法務部長最近證實,
猶太最高評議會在踰越節期間不得在夜間開會或活動。
因而必須把耶穌交由羅馬法庭審理。

耶穌被釘十字架的故事其實是受精神層面的死刑,而非肉體的致命傷。
公元 1 世紀的民眾都很清楚釘十字架的三日規則是怎麼回事。
耶穌在第四天被關進墓室,但他可以在前三天內復活。
只有大祭司或猶太社區的男性長老可以復活被褫奪公權的人。
大祭司就是涉嫌陷害耶穌的該亞法,只有社區男性長老可以復活耶穌。
福音書記載耶穌在十字架上多次呼喊父親。
路加福音 23:46:「父啊,我將靈魂交到你的手裡。」
當時的社區男性長老是奮銳黨的西緬。

基督徒認為耶穌在十字架上被長槍刺心臟而死,
留下的血水就證明他死亡。
其實這個橋段是錯誤翻譯造成的天大誤會。
福音書的原始記載不應該翻成 pierced,
而是戳刺 pricked 或劃傷 scratched。
士兵用長槍刺耶穌並不是要致他於死地,
而只是測試耶穌還有沒有反應。

英國醫學會的外科醫師表示:傷口出血是不可能解釋的事情。
傷口出血代表傷患還活著而不是死亡。如果耶穌已經死亡,
要傷口是大面積的撕裂傷才會出血。按正確的記載耶穌存活下來了。
四福音之外的福音書明確記載這事實,甚至可蘭經也有明確的紀錄。

使徒行傳 1:9、10-11:
他們正在看的時候,他就被取上升,
就有一朵雲彩把他接去。有兩個人身穿白衣 …
你們為麼站著望天呢,這離開你們被接升天的耶穌,
你們見他怎樣往天上去,他還要怎樣來。
3:21:天必留他,等到萬物復興的時候。

根據出埃及記,流浪的以色列人跟隨雲的指引前往聖地。
雲就是朝聖者領袖的頭銜。用正確的觀點解讀使徒行傳,
就會明白耶穌是被朝聖者領袖帶到高等修道院。
穿白衣的天使祭司向使徒們說,
耶穌會在他婚姻重新開始之時回來。

保羅根據希伯來書,提到關於揚升事件的諸多細節。
保羅解釋耶穌是透過約瑟獲得大衛王的猶大王室血脈。
這支血脈的繼承人擁有合法的王權,但不得擔任神職。
當時只有亞倫家族和利未家族可以擔任神職人員。

猶太宗法規定,從王室繼承人出生的那一刻開始,
國王就必須和王后分居。如果是男孩就得分居 6 年;
如果是女孩得分居 3 年,才能重新開始婚姻。

公元 30 年耶穌和瑪利亞舉辦婚禮,33 年 9 月第一胎出生。
耶穌也按規定進入天堂––墨爾德的艾賽尼高等修道院。
耶穌在 3 年後回來,他們的頭一胎肯定是女兒。
根據使徒行傳,耶穌和瑪利亞的第二胎在公元 37 年出生;
第三胎在公元 44 年出生。第二胎和第三胎相隔長達 7 年,
所以可以推論第二胎是兒子。關於第三胎有加密文字。
透過解密,我們知道他們的第三胎也是兒子。

馬太福音「撒種的比喻」傳達關於生育和新生命的訊息,
他的種子結實並且增長。有耳的人立刻明白耶穌增長了。
耶穌有兒子了。使徒行傳有兩個關鍵詞。
時間剛好就是公元 37 年和公元 44 年。

按照死海古卷中破譯的加密經文,
新約聖經的加密經文都會預先加註其他的關鍵句。
好比說:有耳的人就應當聽。
明白這些代碼和比喻,它們在聖經中的意思都是一致的。
Thiering 博士指出:
舉例來說,耶穌在約翰福音中的形象是「神的話語」。
約翰福音 1:14:「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
神的話語在路加福音 5:1:「耶穌站在革尼撒勒湖邊,
眾人擁擠他,要聽神的道。」
使徒行傳 8:14:「使徒在耶路撒冷聽見撒瑪利亞人,
領受了神的道 Word of God。」

重新解讀啟示錄
新約中曲解程度最嚴重的就是約翰寫的啟示錄了。
啟示錄不僅被教會曲解,跟其他聖經典籍也有很大的差別。
啟示錄記載許多看似超自然現象。教會刻意曲解這些經文,
讓啟示錄看起來像一本警告世人的預言書。
但是書名叫啟示錄,不是預言書或警告錄。
啟示錄就是名符其實的「啟示 revelation」揭露的意思。

從年份來看,啟示錄記載發生在使徒行傳之後的故事。
其實啟示錄就是記載耶穌、抹大拉瑪利亞和他們孩子的故事。
特別是他們的大兒子–耶穌尤斯圖斯 Jesus Justus 的故事。

抹大拉瑪利亞在公元 44 年生下長子。她在分娩之前,
因為一樁政治騷動而被流放。她和菲利浦、拉撒路和幾名隨行人員,
依照希律亞基帕二世的安排從猶地亞搬家到高廬近里昂的希律宅邸。

帶孕逃亡的瑪利亞
許多古典、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手稿和藝術作品,
描繪了瑪利亞的遠行、瑪利亞在法國的生活和事蹟,
在普羅旺斯和隆格多克留下的紀錄不僅出現在歐洲的史書,
連羅馬教會的禮拜儀式也有所著墨。
不過後來梵諦岡下令查禁這些歷史紀錄。

啟示錄記載瑪利亞的流亡經文不僅記載她當時已經懷孕,
也記載羅馬政府對她和耶穌後代的迫害。
啟示錄第 12 章:他懷了孕,在生產的艱難中疼痛呼叫。
天上又現出異象來:
有一條大紅龍,七頭十角;七頭上戴著七個冠冕。
他的尾巴拖拉著天上星辰的三分之一,摔在地上。
龍就站在那將要生產的婦人面前,等他生產之後,
要吞吃他的孩子。婦人就逃到曠野…
龍向婦人發怒,去與他其餘的兒女爭戰,
這兒女就是那守神誡命、為耶穌作見證的。

瑪利亞把聖杯帶到高廬,耶穌和瑪利亞的嫡傳血脈,
在高廬開枝散葉,留下 300 多年的風華歲月。

公元 63 年,抹大拉瑪利亞在普羅旺斯辭世。
亞利馬太的約瑟為了緬懷這位彌賽亞之后,
就在這年於英國的格拉斯頓伯里興建一座教堂。
這座教堂是世界上第一座地表上的基督教教堂,
耶穌尤斯圖斯在竣工隔天將這座教堂獻給他的母親。

耶穌二世曾經在公元 49 年和他的叔叔亞利馬太的約瑟前往英國,
當時他只有 12 歲。他們的旅行啟發了英國詩人威廉布萊克,
寫下著名的耶路撒冷讚歌:
「那雙腳在久遠以前曾踏上英格蘭翠綠的群山。 」

亞利馬太的約瑟究竟是誰?
為何他可以在耶穌被釘十字架後全權處理後續事宜?
為何耶穌的母親、妻子和其他家屬毫不遲疑接受約瑟的安排?

公元 900 年拜占庭教會宣佈亞利馬太的約瑟是瑪莉亞的叔叔。
聖母瑪利亞在耶穌被釘十字架的時候是五十幾歲。
根據記載,約瑟在西元 82 年 7月 27 日去世,享年 80 歲。
按照這個紀錄,約瑟在耶穌被釘十字架的那一年才 32 歲。

其實亞利馬太的約瑟就是耶穌基督的胞弟–詹姆士。
「亞利馬太 Arimathea」是一個世襲的頭銜。
在希臘猶太文的書寫方法是 ha-Rama-Theo。
意思是神聖/高貴的殿下,而且使用的對象跟現代一樣。
耶穌是繼承彌賽亞地位的太子。他的胞弟則是儲君,
神聖/高貴的殿下。根據拿撒勒的典章制度,
儲君持有「約瑟」的王族封號。
耶穌的王族封號是大衛,王后的傳統封號就是瑪利亞。

公元 5 世紀初期,耶穌和瑪利亞的後代們,
藉由和西坎伯里的法蘭克人 Sicambrian Franks 聯姻,
齊聚一堂,並組成一個全新的法國的墨洛溫王朝。
墨洛溫王朝採用的百合花飾就成為法國皇室常用的符號。

墨洛溫王朝傳承的一個分支在法國南部成立一個猶太王國:
塞普提曼尼亞王國 the kingdom of Septimania,
也就是現在法國的隆格多克 。

土魯斯、阿基坦和普羅旺斯的早期王子們都出自彌賽亞血脈。
塞普提曼尼亞在公元 768年 分封給大衛王室。
塞普提曼尼亞的伯納德王子後來也迎娶了查理曼大帝的女兒。
墨洛溫王朝的國王繼承耶穌的父系血統。
另一個繼承瑪利亞的母系血統是 the House del Acqs
德阿科斯家族的女性勃艮第的阿瓦隆王后 Queens of Avallon。
德阿科斯家族的意思就是水的家族。
水代表瑪利亞搭船前往普羅旺斯。

耶穌的後代們對羅馬教會造成莫大的威脅,
因為他們是拿撒勒教會的正統傳人。說穿了,
羅馬教會的本質是把各種民間信仰跟猶太教、
基督教參雜在一起的混合宗教。根本不應該存在。

耶穌在西元前 7 年出生,他的生日換算成現代曆法是 3 月 1 日。
而羅馬教會在公元 4 世紀成立,當時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
將耶穌的生日訂為羅馬官員們熟悉的太陽節 12 月 25 日。

公元 664 年主教們在英國召開惠特比宗教會議,
吸納凱爾特文化的復活節 Eostre。
復活節原本是屬於厄俄斯特女神的節日,
把這個慶祝春天和生育的節日竄改成慶祝耶穌復活。
羅馬教會竄改復活節的時間,切斷它和逾越節的傳統關連。

現代基督教的兩大節日–聖誕節和復活節–
其實都是羅馬教會胡謅出來的節日,都跟耶穌沒有關係。
基督教從以前至現代已經演變成一個四不像的混合宗教。

基督教會應該宣說耶穌本人的教導:
以民為主,講求公平公正、包容開明的道德和社會規範。
但羅馬教會是基於主教的說詞,並非基於耶穌的教導。
兩者的教導天差地遠。
羅馬教會藉彼得和保羅的教導,巧妙迴避耶穌的教誨。
彼得曾被耶穌及詹姆士的拿撒勒教會稱為傻瓜的信仰。
教宗和大主教們必須把耶穌趕出信仰的第一線,
才能維持絕對的統治。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之後,
君士坦丁大帝宣佈他才是唯一的救世主,耶穌才不是!

羅馬的主教們謊稱自己的權柄來自彼得,
但其實耶穌及其胞弟們的正統彌賽亞地位,
還留在與羅馬教會平行運作的拿撒勒教會。

羅馬教會制約瑪利亞後人的方式就是抹黑她,
並否認她和耶穌的婚姻關係。

耶穌的胞弟詹姆斯、西門、約瑟 Joses 和猶大 Jude 呢?
他們也各自有自己的後代子嗣。

就算教會用盡全力偽造聖經故事,
羅馬教會終究離不開福音書記載的事實:
耶穌就是是聖母瑪利亞的長子。
主教們把聖母瑪利亞描繪成處女;
把抹大拉瑪利亞抹黑成娼妓。
原版的福音書根本就沒有這種紀載。

拿撒勒的女使徒們在凱爾特教會裡有眾多追隨者。
包括抹大拉瑪利亞、瑪莎、革羅罷之妻瑪莉亞,
和索羅門之妻海蓮娜。每一位都開辦學校,
並在地中海世界承擔社會上的各種任務。

根據福音書的記載:
這些女性都是耶穌的女門徒和耶穌母親的密友。
她們陪伴聖母度過耶穌被釘十字架的那一天。

教會唯一能扳回一城的辦法就是抹黑所有的女性。
不但拒絕女性參與教會事務的權力,
還否認她們擁有任何社會地位的權力。
羅馬教會宣告:所有女性都是異端…..全是女巫!

主教們引用彼得和保羅的話語,
把羅馬教會變成的偏激的性別歧視組織。
初代基督教神學家特土良曾針對瑪利亞的追隨者,
寫過一篇文章,足以表達羅馬教會的心態:
這些異端的女人竟敢如此囂張!竟敢為人師表、
參與議論和舉行施洗禮。任何女人都不准在教堂內發言,
也不得擔任男性擔當的職位,至少在神職方面不得放肆。

羅馬教會接著出版了令人瞠目結舌的一本書:使徒律令。
為了杜撰使徒律令,憑空捏造使徒們在最後晚餐後的對話。
使徒律令假設抹大拉瑪利亞有出席最後晚餐。
還宣稱耶穌不斟酒給抹大拉瑪利亞的原因是他看到她在笑!

主教們利用這個匪夷所思而且根本是杜撰的假文章宣告:
即便抹大拉瑪利亞可能是耶穌的親密伴侶,
也不可以在教會擔任任何職位。因為她們都不正經!

為何教會歧視女性的心態延續至今?
因為教會必須一直抹黑抹大拉瑪利亞,
才不會有人重視她的後代子孫。

儘管教會公然歧視女性,彌賽亞的繼承者依然保有自己的社會地位。
他們推動拿撒勒和凱爾特教會並在英國和歐洲建立德斯波西尼克王國
Desposynic kingdoms 由王者血脈建立的王國。

對羅馬教會以及由教會扶植的傀儡君主和附庸政府來說,
這些由耶穌後代建立的教會和王國猶如芒刺在背。
羅馬教會之所以要成立兇殘暴虐的宗教審判庭,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要追捕耶穌的後代。
因為耶穌後人的道德觀和社會規範跟羅馬教會的規定南轅北轍。
中世紀的聖殿騎士團的成立誓詞就包括騎士們要懂得尊重女性。
團員們要尊敬聖杯之母–瑪利亞王后。
所有中世紀以前的史書都會記載聖杯家族的每一個故事。
自從羅馬教會展開瘋狂迫害之後,
拿撒勒和德斯波西尼克的後裔都被迫要低調行事。

為何羅馬教會要在中世紀後展開怨毒的迫害?
因為聖殿騎士團不僅從聖地帶回足以推翻羅馬教會神學的文件,
還成立了反對羅馬教會的熙篤會 Cistercian churches,
他們打造了好幾座最偉大的宗教建築,包括巴黎聖母院。
儘管這些哥德式的大教堂不太符合傳統隱修會的形象,
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築跟基督教會沒有任何關連。

聖殿騎士團負責出資並和熙篤會的盟友合作興建這些宏偉的教堂。
這些教堂是獻給抹大拉瑪利亞的教堂。巴黎聖母院–Notre Dame,
是我們的夫人Our Lady。聖殿騎士團稱抹大拉瑪利亞是世界的聖杯 。

這種做法當然會一竿子打翻所有羅馬教會提倡的教義。
主教們的報復手段就是將其他的教堂改成獻給聖母瑪利亞。
雖然羅馬主教把教堂改成獻給聖母瑪利亞,卻嚴格規定聖母畫像,
只能穿藍色或白色衣裝。代表她在男性的神職圈沒有任何權力。

抹大拉瑪利亞則是由世界上幾位最偉大的藝術家為她繪製肖像。
她在肖像中穿著紅衣主教的深紅斗篷、拿撒勒高等女祭司的黑袍,
或象徵豐饒的綠色披風。羅馬教會完全拿這些肖像畫沒轍。

羅馬主教們唯一的做法就是宣稱這些肖像畫是邪惡的異端。
由於他們先前已經決定要忽略抹大拉的瑪利亞和她的後裔,
所有跟她有關的創作都不屬於羅馬教會的管轄範圍。

梵蒂岡在中世紀將聖杯傳說打壓成異端。
羅馬教會甚至透過大公會議要求查禁 6 世紀的梅林預言。
耶穌嫡傳的拿撒勒教會被迫秘密活動。
拿撒勒教會有好幾位知名的贊助人,其中包括達文西和波提且利。
當時的教會監控所有公眾領域的文獻。為了要規避嚴格的審查,
聖杯的傳統形象改成隱晦的比喻。它的訊息得透過秘密浮水印、
神秘學手稿、塔羅牌和符號藝術傳達。

為什麼聖杯傳說和梅林的預言會成為羅馬教會的眼中釘?
因為這些冒險故事透露了聖杯家族後裔的故事。
羅馬的主教篡奪聖杯後裔的統治地位,
並捏造使徒的傳承歷史來統固自身絕對的權力。

羅馬主教們宣稱的使徒傳承是源自第一代的主教彼得,
但是任何看過使徒憲典 Apostolic Constitutions 的人,
就知道這個說法根本就不對。

彼得從來就不是羅馬的主教,也不是任何地方的主教!
根據梵蒂岡的使徒憲典:羅馬的第一任主教是英國的林納斯王子
Prince Linus of Britain 卡拉克塔庫潘德拉剛之子。
聖保羅在公元 58 年冊封他為羅馬主教,而當時彼得也還活著。

自從 12 世紀以來,聖殿騎士團和他們的修道院,
一直想讓世人們關注耶穌和瑪利亞的後裔們。
這種舉動對男權至上的羅馬教會造成莫大的威脅。

羅馬教會知道如果彌賽亞的後代們取得優勢,他們的權勢會土崩瓦解。
為了根絕彌賽亞的後代,成立殘暴的宗教審判所。
任何反對主教統治的人都會遭受宗教審判所無情的迫害。
1209 年教宗諾森三世派遣 3 萬名士兵進入法國南部的隆格多克。
隆格多克是卡特里派的家鄉。據傳卡特里派守護一種重要的聖物。
這個聖物擁有足以推翻基督教的神祕力量。

教宗發起長達 36 年的阿爾比十字軍,在出征期間屠殺數萬名無辜百姓,
但寶物下落始終不明。1252 年額我略九世在隆格多克大屠殺期間,
成立宗教審判所追殺所有支持聖杯異端的民眾。
教會官方授權施加酷刑,接著用火刑處決。

異端邪說是很好用的罪名,因為只有羅馬教會可以決定甚麼是異端。
受害者會被施予虐刑直到他們懺悔。一旦他們懺悔就會被處決。
如果他們堅決不懺悔,就一直被施加酷刑直到他們死亡。

其中一種酷刑是把油脂抹在身上,把人架在火堆上炙烤。
這種酷刑持續超過 400 年。遭迫害的擴及猶太人、穆斯林及新教徒。

教會的宗教審判所從未瓦解。1965 年改制成禮儀及聖事部,
而且它在神學領域的權威依然保留至今。

拿撒勒教會無懼宗教審判所迫害,持續進行教會的活動。
聖杯血脈的故事也透過《偉大聖杯 Grand Saint Grail》和
《聖杯的偉大歷史 the High History of the Holy Grail》
等文學作品流傳於世。

這些書籍受到法國聖杯王族們香檳家族、安茹家族和其他王族的大力贊助。
聖殿騎士團和德斯波西尼克諸國也鼎力協助。由於這些人的努力,
亞瑟王的傳奇故事成了眾所周知的聖杯文學。

1307 年聖殿騎士團成為宗教審判所的重點目標。
教宗克勉五世和腓力四世聯手發起剿滅聖殿騎士團的行動。

教宗的軍隊在全歐洲查抄聖殿騎士團的文件和寶物,
但是結果跟他們查抄卡特里派遺物一樣,一無所獲。
不幸的是許多騎士慘遭凌遲處死。
儘管梵蒂岡的爪牙四處搜索寶物和文件,
這些物件安放在巴黎,由騎士團的會堂保管從未遺失。
騎士團是皇家秘密的守護王子 Guardian Princes。
聖殿騎士團趁夜將寶物裝上在拉羅歇爾的 18 艘帆船艦隊。
帆船在破曉時分出航到不同的目的地,包括葡萄牙和蘇格蘭。
船隊抵達蘇格蘭的時候,受到蘇格蘭國王羅伯特一世的歡迎。
羅伯特一世因挑戰信天主教的英王愛德華一世被教宗開除教籍。

聖殿騎士和他們的寶藏留在蘇格蘭。
1314 年聖殿騎士們參與班諾克本戰役鞏固了蘇格蘭的獨立地位。
戰役結束後,1317 年羅伯特一世和守護王子們創立
玫瑰十字長老兄弟騎士團 Order of the Elder Brothers of the Rosy Cross。
從那一年開始,每一任蘇格蘭國王都會成為騎士團的大團長;
每一任斯圖亞特王朝的國王享有聖哲曼王子 Prince Saint Germain 的榮銜。

為何活在 6 世紀的亞瑟王--凱爾特人的軍事指揮官,
對聖殿騎士團和歐洲的聖杯王室特別重要?
因為亞瑟王是融合彌賽亞父系和母系血統的國王。

很多人以為亞瑟王的故事只是傳說,
但其實他是真實存在過的歷史人物。
很多研究亞瑟王的人都找錯地方了。
許多學者被騎士浪漫文學虛構的地點誤導,
而在布列塔尼、威爾斯和西英格蘭的編年史中打轉。

亞瑟王的生平故事出現在蘇格蘭和愛爾蘭的紀年史。
他是凱爾特島的大君,也是6世紀晚期英軍元首級指揮官。

亞瑟生於 559 年,663 年戰死。他的母親是耶格娜德阿科斯
Ygerna del Acqs,阿瓦隆的薇薇安王后之女。
父親是蘇格蘭西部高地的 High King Aedan of Dalriada
達爾里阿達王國艾登大君烏瑟王。是英國 Pendragon
潘德拉剛-龍中之首、萬王之王,耶穌胞弟-詹姆斯的後裔。

這份血緣關係使亞瑟王和亞利馬太的約瑟在聖杯傳說中,
有千絲萬縷的關連。
艾登潘德拉剛的後代肯尼思一世的加冕紀錄,
特別記載了他的子嗣來自阿瓦隆的母系王室。

艾登王的血統來自英國最古老的高車士打王朝卡美洛
Camu-lot。這條血脈源自初代潘德拉剛辛白林,
他是每一位讀過莎翁作品的讀者都知道的國王。

公元 6 世紀之際,彌賽亞的後裔們在斯特拉斯克萊德、
威爾斯和英國坎布瑞安地區,建立德斯波西尼克王國。

574 年凱爾特教會的聖哥倫比亞為亞瑟王之父,
蘇格蘭艾登王舉辦膏抹儀式。
成為第一位由神職人員扶植的英國籍國王。

這種做法觸怒了羅馬教會。
主教們宣稱只有他們才可以舉辦膏抹儀式,
國王也只能由教宗加冕。

597 年聖哥倫比亞過世。
奧古斯丁從羅馬前往蘇格蘭解散凱爾特教會。
聖奧古斯丁在 3 年後自封坎特伯里大主教,
但是他派駐到蘇格蘭的主要任務宣告失敗。
拿撒勒的傳統繼續在蘇格蘭、愛爾蘭、
威爾斯和英國北部流傳。

讀者們必須牢記的重點是:耶穌是人民的守護者。
聖杯王朝從來就不是地區的統治者。
舉例來說:高盧的墨洛溫王朝只是法蘭克人的王。
他們從來都不是統治全法國的王。而羅伯特一世、
艾登王和斯圖亞特王朝的國王是蘇格蘭人的國王。
他們從來就不是統治蘇格蘭的王。

羅馬教會發現這種含蓄的社會概念十分難以動搖。
當時統治一方的國王需要獲得教宗的許可,
而主教們則有權管轄這些君主。

教會必須把持住對人類的精神領域的絕對控制權,
才能保有絕對的統治權。因而每當聖杯王儲登基,
新王都會遭到教會宣傳機器的猛烈抨擊。

751 年羅馬主教成功斷絕墨洛溫王朝在高盧的王室傳承,
扶植教宗認可和加冕的加洛林王朝查理曼大帝王朝。
即便英國古凱爾特王國在 6 世紀被日耳曼盎格魯薩克遜人攻陷,
羅馬教會都無法推翻德斯波西尼克王族在蘇格蘭留下的血脈。
即便到了離諾曼人征服英格蘭已經幾百年的中世紀,
拿撒勒教會和淵遠流長的抹大拉信仰依然在歐洲興盛發展。

凱爾特人的社會結構強調男女平權。
這種觀念對男性專權的羅馬教會是極大的威脅。

依照彌賽亞規章為民服務向來都是聖杯君主的處事原則。
他們在各自領地是君王和人民的共主,
但他們的身分從來就不是統治者。

許多童話故事和民間傳說都保留聖杯規章為民服務的核心理念。
從來沒有童話故事或民間傳說會記載某個英勇的大主教或主教,
騎著馬去解救受壓迫的臣民或遭遇危難的公主,
而只有聖杯王子和他們的騎士會去做這種事情。

聖杯規章允許人們藉由美德和群眾的認可,來提升社會地位,
但過程必須完全符合民主精神。不論是現實世界或精神世界,
聖杯只屬於符合聖杯規章的領導者和追隨者。

聖杯隸屬於土地和環境。
聖杯規章要求天地萬物都應相互服務,和諧共存。
數百年來各國的議會和政府在面對彌賽亞的聖杯規章時,
都有跟教會一樣的難處。他們理應代表人民,為民喉舌。
但他們真的為人民做事嗎?事實上他們多半附屬某個政黨,
藉由多數投票取得自己的權位。但並非人人都願意去投票。
久而久之,執政黨所代表的民眾可能不及全國人口的一半。

即便採用多數決的選舉制度也不能充分體現民主的真諦。
依靠這種方式上台執政的政府,充其量只是民有的政府,
不會成為民治和民享的政府。

耶穌在公元 1 世紀的處境跟現在非常類似。
當時的耶路撒冷和猶地亞都遭到羅馬占領。
希律王和彼拉多都是羅馬政府指派的統治者。
究竟誰代表當時的人民?
當時在耶路撒冷和猶地亞的民眾都不是羅馬人。
他們是來自聖地的猶太人,法利賽人、撒都該人、
艾賽尼人、撒馬利亞人、阿拉伯人和其他種族。 

當時有誰代表這些人民嗎?
答案是:
在耶穌出來為百姓服務之前,沒有任何人代表這些民眾。
聖杯規章開宗明義規定王室與人民之間沒有從屬,
而且是上對下的服務關係。這條規章在摩賽亞王朝中世代流傳,
並且要求王室成員當人民的守護者。

聖杯規章的根本準則是自由、友愛和平等。
它在美國獨立革命和法國大革命中嶄露無遺。
人民在兩次革命中揚棄了暴虐的專制政府。
但是革命之後,又是甚麼東西取代了先前的政府?

政黨政治和不能代表人民的政府取代了先前的專制政權。
許多人問過我:為何聖杯血脈中壓抑至今的訊息,
會在這個特殊的時刻公諸於世?
其實,相關人士從未打壓這些訊息。
只有追求權力的人才會打壓聖杯的真相。
這些人追求自己的利益,不為他們本應代表的大眾服務。

現在許多人對於主流的當權派更加失望。
我們進入一個探求的新時代。我們生活在衛星通訊、超音速飛行、
有電腦和網路的時代。世界變得比以前小得多。在這樣的環境下,
消息傳遞的非常快,並且真相的傳播更難被阻止。

男性專制的教會結構和政府體系也開始受到質疑。
人們普遍認為控制精神與管理領土的舊教條已經不適用。
越來越多人開始追尋信仰的根源,和他們生活的意義。
尋求更有效的管理方式,盡力防堵社會衰落和道德淪喪。

其實他們在尋求的正是聖杯。新千禧年大大增強對新啟蒙的追求。
許多人認為人類需要一次新的文藝復興。聖杯規章需要重現人間,
這是眾人依照規章行事的時代!是貫徹自由平等博愛理念的時代!

聖杯傳說至今仍在傳頌一個不滅的真理:
漁師國王的傷口得先癒合!荒原才能變回沃土!

 

原文:

http://prepareforchange.net/bloodline-holy-grail-hidden-lineage-jesus-revealed/






 






 

( 時事評論人物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race127&aid=108446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