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良師益友(8)
2009/03/24 11:05:08瀏覽535|回應0|推薦0
良師益友(8)   
  我靜靜地在最後排坐下,仔仔細細地打量著這陌生又熟悉的一切,心裡有著一種淡淡的惆悵。這是我在美國居住的十五年中,第幾次來教堂了?我低頭默想著,卻好像怎么也想不起來。過去的一切像是被悄悄的剪斷了,想接,也不知怎樣接起來似的。或許每一次來教堂,每一次走向主,都是一個新的開始。這一次,又是和一個朋友相約而來,那麼下一次呢?還來嗎?我不能給自己一個十分肯定的回答。我悄悄地抬眼看看講台上的吳牧師,想從他那裡找到一個答案。
  我之所以沒有答案,是因為我本來也不是一個基督徒。對於耶穌基督都沒什麼興趣,基本是那種不知道也不想知道的狀態。
  那一次的聖經學習,到底學了什麼,之後又作了哪些討論?我全都記不清了。但,至今讓我難以忘懷的是查經之後,我和吳牧師的一段單獨對話,今天回味起來,仍歷歷在目。
  先是吳牧師問我什麼時候來的美國,家鄉在那裡之類的問題。我便說了一些我自己,我出生在北京,我的成長史是以一系列驚心動魄的“運動”點綴而成的。按照先入為主的定律,我應該算一個唯物主義者。並非是我要強力地維護某一種思想和信念,而是在固有的思想基礎上,再去接受一種全新的東西,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吳牧師很真誠地望著我說,他很明白和理解我。但他又說,他對我有一個小小的建議,就是我既然有機會來到美國,既然有機會接觸到一種新的宗教思想,即使是很唯心的東西,也可以試著了解一下,最起碼可以從另一個角度看待世界和人生。我細細地品味著他的話,認為也有一定的道理,便答應了下次再來。沒想到,自此以後,我卻從未間斷過來聽吳牧師講道,直到我正式受洗,皈依基督。
  現下,再默默地回首,慢慢地追尋著我走過來的每一個腳印,靜靜地想來,我當時走上這條路,是有著許許多多的原素促成的。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吳牧師對神的無限崇拜和虔誠,以及他那堅忍不拔地、一心一意地追求和傳播聖經思想的精神深深地感動和激勵了我。
  吳牧師,六十出頭,人長得高碩挺拔,灰白的頭髮總是梳理得整整齊齊。一副素色眼鏡的後面,有著一雙知識淵博、又虛懷若谷的眼睛。吳牧師講話時,經常是不笑的;而笑的時候,又很少講話。換句話說,就是吳牧師在台上講道時,他的臉總是莊嚴得無以複加;如果有人在台上作見証時,人們又可以在觀眾席間,找到一個含笑不語的老先生。所以,吳牧師自始至終給我的印象就是既嚴格又溫和,既可當嚴師,又可扮良母的人。
  吳佩賢牧師的原籍是東北,是天下最實在、最老實的那種人。1949年前夕,他隨家人先到台灣,後又到美國定居。吳牧師受洗歸於主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從那時起,他便有志將終生奉獻給主,一生一世做主的忠實僕人。
  吳牧師在美國讀完大學後,由於種種原因,未能立即進入神學院學習。但這一點,並不能改變吳牧師傳道的初衷。
  當時,他腦子裡反覆出現的一個問題是,如何才能將散在美國的中國人集中起來,向他們傳播神的愛和神的道呢?
  為了能接觸到更多的中國人,吳牧師最終決定開一家雜貨店。中國雜貨店無論大小,在美國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在美國居家過日子,免不了要到雜貨店去尋些原汁原湯的中國鄉土味。而人們來時,多數都處於閒散的狀態,有的是下班後順路來的,有的是週末特意來的,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天南地北,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這是一個極好的聊天機會。吳牧師便是借著和來往的顧客聊家常的同時,向他們傳播了在基督裡得救的種種道理。
  吳牧師跨入神學院、再捧起書本的日子已是五十八歲了。那一年,他畢業於法學院的兒子,有了一份收入相當可觀的工作,便希望贊助老父重入學堂。吳牧師本來一直希望能進神學院,繼續深造。於是,父不負子望,重整旗鼓,再出征。這一次,吳牧師真的如愿以償了。吳牧師入神學院時,雖然是“超齡”學生,但憑著他對神的無限崇拜和愛戴,憑著他那不屈不撓的韌性,認真刻苦地攻讀神學,長達三年之久。神學院的學習,使吳牧師更加系統性地加深了對神的教導的領會,從而更堅定了他的信念。   
( 心情隨筆工作職場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osay&aid=2776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