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敬以此篇了義精彩『心經』心得呈獻給所有各宗教好朋友共享〈下篇〉
2007/02/06 13:21:03瀏覽604|回應4|推薦12

能到這階段的人,你知道那「能」,也能掌握的時候: 「空中無色。」,前面第一階段是: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與空是相等的。到了第二階段,當你知道本來面目以後,祂就可以跟你講實話了,那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裏面沒有色,因「色」是他去挑選某些「因緣條件」而產生的「有」〈聚〉,那個是可以掌握的。在「能」裏沒有色,但修行者必須要從「色」倒追到「覺」,而真「覺」的人,他不被「色」抓住。所以「空中無色」並不是無色,真正的「覺」裏沒有色。但是我們活在人間時,卻明明有個色身啊!這句話應該要如何運用?我們有色身的時候,有外面的「色」,有內面的「受想行識」。因你生活在人群當中,活在萬物當中,你當然有感受,有記憶,有衝動,有你的價值體系,自然有的。你真知道以後,「五蘊」照樣有,但是你不被「五蘊」所綁,可以應用它而不被它所綁。所以說「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如果我回到最後面「本來面目」裏面,它是「能」而已,哪有「眼耳鼻舌身意」,沒有!沒有「六根」、「六塵」、「六識」,可是這經典用在人間的時候,我們還在人間,我們仍然有。惠能大師〈壇經:定慧一體第三〉說:善知識!真如自性起念,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故云:「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所以這裡我們跟人家講解的時候,一定要說清楚,「了義法」裏面,在那「能」裏面沒有「眼耳鼻舌身意」,因為不同的生物不一定要有眼睛,螞蟻就沒有眼睛,可是人有「眼耳鼻舌身意」,所以這裡經文後面「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就是「五蘊」、「六根」,你這下子懂了「五蘊」,因這些都是「修行法」。後面這些都是在「破法執」。五蘊:「色、受、想、行、識」。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合為十八界。十二因緣:「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四聖諦: 「苦、集、滅、道」。祂「一一否決」。這些都是「方便法」也好,「究竟法」也好,其實等你發現「本來面目」時,這些都是「方便法」,「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所以祂說這些都是「無相」的。在我們的「覺」裏面。都不會被這些所「綁」。我們在人間,我們透過:五蘊、六根、六塵、六識、十八界、十二因緣、四聖諦、我們透過這些  釋迦牟尼佛教我們的種種法,其實應說是種種「方便法門」來「觀察」,不斷的來「觀察」,從「方便」裏面去發現「般若」,從「般若」裏面又產生「方便」,從「般若」裏面又產生「方便」的意思,輪到你去點燃別人的時候,你要發現他的特點是什麼?你要為他發現什麼「方便法門」;或發現自己的人身肉體有什麼缺點,或要用什麼「方便法門」來幫自己度過,所以從「般若」又產生「方便」。所以從: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一直到無苦集滅道。把一切法通通告訴我們,這些都是「方便法」,你不要被這個〈方便法〉所執着,不要被這個〈方便法〉所執着的時候,才能發現原來這些「法」是  釋迦牟尼佛發明的,而我們能不能發明其他的「法」呢?可以啊!因為,「心佛眾生三者一樣」,祂能,我們也能,  釋迦牟尼佛也是要我們有此氣魄,所以祂才講八萬四千「法門」,其實  釋迦牟尼佛哪有講八萬四千「法門」?祂說不定只講了一千「法門」,剩下八萬三千「法門」,留給讓我們慢慢去發覺。祂的意思是透過這些「法」,你要了解是誰產生這些「法」,「自性能生萬法」,從「法」到追求,倒證說,不錯,我能發現這些「方便法」,不是別人教的,而是我自己所能的,〈你終於掌握到那個了!〉所以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形容不在「外面」,不在「對立」,甚至也不在「法」當中,因「法」也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因「法也是自性流出的」,所以這時就能離開「外相」,離開「對立」,也能離開這些「法執」。所以  觀自在菩薩說:「無智亦無得」。那有岀來的智慧,因本來就有的,也沒有額外去得到個什麼。因所有的方便法,所有的成就,我們人間講的成就,是他發明的某些法,他修行,他累積了某些福德,累積了那麼多福德,累積了那麼多法,最後的目的是要我們回到對那個「覺」的認識,你如果認識「覺」了以後,後面的這些就不需要的。當你知道那個「覺」了以後,原來本來就是有,所以是無智,你現在把他弄出來的,也沒有超過原來的,也沒有從外面得到些什麼,因為那個「覺」也沒再增加些什麼,這個時候我們這些覺有情者〈菩提薩埵:依〉,這裡的依不是依靠,或依止,是住的意思,是住在這個生活方式裏面。

什麼生活方式?「般若波羅蜜多」:以智慧度彼岸,以智慧得成就。「般若波羅蜜多」是成就。那成就的意思是離開「這裡」到「那邊」。「以智慧得成就」就是住在智慧中,住在智慧裏。其實般若就是自己,自己就是般若,就是實相般若,而不是額外的東西。般若就是自己,你就是般若。就住在般若裏面。住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依「般若波羅蜜多」,其實講得白一點,就是住在「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你都是住在那裏面,沒有跑掉。

「心無罣礙」因為知道,因沒增加也無減少,也沒有額外的智慧,也沒有得到,因你徹底了解宇宙真理,你這個時候才會「心無罣礙」,但是我們剛初學的人,雖然知道這方法,但執行的過程中,會不會有罣礙?會啊!心中也會有罣礙,但慢慢在不斷的累積錯誤的經驗裏,慢慢修改,修改以後,你會發現原來如此,原來如此,越來越「如實知」,你就越來越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你就越不害怕,不會害怕你又丟掉了,因為「恐是恐慌、怖是懼怕」,如果發現本來就在,不管到什麼地步,總有一天他總會恢復的〈恢復那個「覺」的〉,何況就算落到地獄裏面,也有  地藏菩薩在旁邊等着,還要讓你的「覺」恢復。你會太感動了,你會很安心,這個時候你會很安心,這個時候你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

你會「遠離顛倒夢想」。什麼是最大的顛倒?成佛是最大的顛倒。因為有一個的佛可成,然後到了那裡就不來了,你如此想,那就錯了,你看,那尊佛不來?佛尊尊都來,原來我們對佛法裏面,佛的定義,很多定義都搞錯,「顛倒夢想」,可是我們慢慢的會遠離這些「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你真搞懂時,就如〈維摩詰所說經:菩薩行品第十一〉所說:如菩薩者,不盡有為註三,不住無為註三。你就了解:如果是一位大菩薩,祂就要做到,不滅盡〈不執着〉入世法,當還要倒駕慈航乘願再來,行慈濟世。〈意思是不捨輪迴的〉。在這個時候你真的懂了以後,你到了那裡,你到了三界〈註五〉的那一界,你都沒關係。

剛剛我忽然想到「究竟涅槃。」而想到一個故事,當  釋迦牟尼佛在世時代,迦毗羅衛國釋迦族要被滅亡的時候,  佛陀去擋了三次毗琉璃王的大軍隊伍,那時毗琉璃王在想,  佛陀再來擋一次,我就不滅釋迦族了,結果  佛陀不再擋了,為什麼?釋迦族滅掉的,只是外相的滅掉。  佛陀十大弟子神通第一的目键連尊者還沒看到此地步,用神通藏了五百人,也留不住,這才發現「真的」在裏面,你的覺下次要用什麼〈形象〉展示?有什麼關係呢?沒什麼關係嘛!所以真的知道這個時候「究竟涅槃」。他很安靜,他隨緣「究竟涅槃」,所以三世諸佛也是住在「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裏面,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依着住在智慧裏面,這智慧就是住在「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智慧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他就一直住在「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裏,所以能除一切苦。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智慧成就的法門,其實也不能說法門,其實就是一條路,這個「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大明咒。」清清楚楚的,是最重要的。「無上咒。」是最棒的。「無等等咒。」沒有比這個更好的。「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所以說這個咒語給我們: 「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揭諦揭諦」度呀! 度呀! 快快的度呀! 「波羅揭諦」度到彼岸去,「波羅僧揭諦」願與眾生同度直達涅槃彼岸,「菩提薩婆訶」息災增益無量福慧,成就無上菩提、無上正等正覺。〈意思是說:依照般若而修,能了解自性、自悟、明白真空實相的真理,直達究竟圓滿的彼岸,成就無上菩提、無上正等正覺。〉

我當時唸此咒的時候,有一天我突然覺得奇怪,所有的咒其實到某種層次,你都要了解其涵義,不能只有它的聲音,如果只有聲音的話,那豈不是正符合金剛經上所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一定是音聲後面告訴你某個真了義,「揭諦揭諦」度呀! 度呀! 快快的度呀!它到底真了義是什麼?我有一天終於搞懂,「心迷是此岸」,什麼是「揭諦」彼岸是心的悟,迷轉悟,誰產生作用才會迷轉悟?還是那裏面的「覺」嘛!用啊! 用啊! 用那個「覺」啊! 用那個「覺」的時候,一次不一定能夠度,每次都這樣度呀! 度呀!依般若智慧 「菩提薩婆訶」但願菩薩如此的成就,原來這成就是怎麼樣來的?你就用它嘛!智慧不用不開,你就這麼用啊!用哪!用的最基本就是觀照啊!觀啊! 觀啊!起觀啊!所以〈觀自在菩薩〉祂是這樣子告訴他〈告訴舍利子〉說: 觀! 觀!觀!你觀到有一天,你自然會起一個或到某一剎那的時候,你內外分開,外面是哭得希哩嘩啦,裏面是清清楚楚,那一剎那你就知道,真的二個,這時候你就抓到那能觀的,剩下來的是什麼?你到能觀的,那能觀的不在外面的對立之相上面,有感受就是有喜、怒、哀、樂,「喜怒哀樂」是對立相,如果「喜」你認為它是「法」的話,那「怒」就是「非法」,對立的。「哀」如果是這一面的話,「樂」就是那一面,也就是對立面是「樂」。「喜怒哀樂」其實就是一種對立。觀那個「觀」本身的能力,不在這個對立上面,那對立的世界是他觀的對象而已,你找到後面,你就曉得外面的那個不是,那就不會被外面的抓走,祂的意思是:真的找到這裏面,你就肯定知道外面的那個不是,當外面起來的時候,你就不會被外面的它抓走。那你就知道「這個」拿出來用,來度這個世間。我們既然被派到這個世間,那要怎麼度?那要怎樣過這個生活?那就是用這個「覺」嘛!因「覺」那我們這一輩子,用三十年、用四十年、用五十年…來回用這個「覺」,那要怎麼用?你在生活裏面慢慢的用,然後你就會發現真正的法,所謂真正的法就是指宇宙的天道。

我今天下午在想,什麼是真正的法?你會發現:天道不是以成敗來論英雄,祂〈上天〉論這個人不是論這個人的成敗,就算這個人是出家人或在家居士,祂第一標準是論什麼?不是論他這個人的外在事業有多大的成就,那祂論什麼?是論「悟」嗎!論他這個人發現「這個」沒有?因他〈這個人〉發現「這個」以後,在三界都通的。他〈這個人〉下次再來,才能負責任,他〈這個人〉才能在宇宙中產生作用,所以天是不以成敗來論英雄的,祂論你〈這個人〉「悟」了沒有?〈壇經:機緣品第七〉說:智隍禪師打坐二十年不得法要,經指點前往參謁惠能大師,經惠能大師開示而大悟,智隍禪師一開悟,其夜河北士庶聞空中有聲云:「隍禪師今日得道!」。智隍禪師多年修行,一定念了很多經典、佛號,這些事,天都不提,只提開悟得道。這裡就告訴我們,整個宇宙裏面比我們高的生命境界,上面不是以成敗來論的,上面是以你〈這個人〉的生命成熟了沒?有發現了沒有?發現了上來才有用,你〈這個人〉在底下,廟蓋得那麼多,人度得那麼多,但你〈這個人〉自己都不覺,你〈這個人〉下次再見以後,中陰身一迷糊,下輩子都不能覺,你〈這個人〉人不覺也帶不出覺的人,那你〈這個人〉有什麼用?沒有用啊!你〈這個人〉下輩子趕快再成為人,派一位「覺」的人來度你〈這個人〉「成覺」。所以你會發現,所有的天道,天來衡量人的標準,是以這個人發現了沒有?悟了沒有?然後你會在生活裏面、接觸裏面常常去發現,天怎麼衡量人的?有一次,我讀大世紀周報,報導有一位瀕死經驗的老阿巴桑〈老太太〉有一次她死而復活,在她昏迷的時候,她到天那裡,天問她:「今生最大的成就是什麼?」老太太講了很多,天都搖頭,說:「不對。」老太太被問急了,反問天:「那我今生最大的成就是什麼?」天給一幕景象,老太太在八歲的時候帶一位老阿嬤過馬路,以無所求、無所得之心,展現生命該展現的。因為那時只有妳與老阿嬤倆個人,老阿嬤走不穩,妳雖然只有八歲,你仍然牽着老阿嬤的手過馬路。天是以妳這個人能適確的:「以無所求、無所得之心,來展現生命該展現的。牽着老阿嬤的手過馬路來稱許妳。」你就會發現,我們在人間生活,有很多法則的,往往這些法則與世間法則不一樣,「覺」在世間的作用就是去發現這個法則,然後依這個法則去做。如果真懂得的時候,你所展現的是越恰當的行為,所以整個人在這一輩子,就是展現你的「覺」,運用你的「覺」,運用出來每個人所遇到的條件不一樣,在不一樣的結果下,你一定會發現天道,你所做所為合乎天道,那就對了!

如果像今天我們能夠知道心經裏面,前面是我們還沒有開悟的時候,一樣就開始用「觀」,用「觀照」的法門,來過這個,觀、觀、觀…、觀照到有一次,突然知道,那個「能觀者」就是你,那個就是你,那受想行識不是你,那就不一樣了,那就離開身見了,統統都會自動離開了,我見也離開了,連當你那個知道時,你會發現,你應用這些法,來離開身見、我見,連那個法執都落了。那什麼是那個時候的關鍵情形?就是你發現:「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這些字的意思是,你發現外在的一切對立不是,既然都不是,反過來講,那麼什麼才是?內在不對立,個個都具有的才是,所以發現那個「能觀者」,那個「能」是你自己,以後後面就有了,找到這個,就能讀懂「金剛經」了。所以要讀「金剛經」就是要先懂這個「諸法空相」。

心得報告者的祈願:

《不願聖教衰!不甘正法絕!》

 《不惟為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

《心懷感恩勤修習,早日自悟覺真如 。》

真如:○1真是真實不虛,如是如常不變,合真實與如常二義謂之真如。

2真是真相如是如此真相如此故名真如。

3真如就是萬法。

4真如是法界相性真實如此之本來面目:恆常如此,不變不異,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淨,即無為法。亦即一切眾生的自性清淨心。亦稱:佛性、法身、如來藏、實相、法界、法相、圓成實性、真諦、真空、真實、真相、真性、不二、聖智、涅槃、究竟、覺、無上正等正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等。

《參誰在唸佛的那個「誰」,能自見己過的「那個」「能」…》

5起信論說:「一切諸法,從本以來,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畢竟平等,無有變異,不可破壞,唯是一心,故名真如。」

【生命愛徒老師講述  940128  校正】

Paul小保羅恭聆於  940126  謄寫

             《祝您明心見性。感恩!》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odnews&aid=722270

 回應文章

平安書苑《Godnews》果願.溥化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誰在唸佛?
2007/03/11 23:15

俺在唸佛

您聽到否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法喜充滿
2007/03/07 14:54

禮敬明心師兄大菩薩:

精彩的微妙了義說『法』真讓人讚嘆,

雖未能到書院親近大善知識,也能在此複習,真的好幸福。

感謝恩師的精彩了義心得分享!

阿彌陀佛 平安快樂


四寶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2007/02/15 21:04

以無所求、無所得之心,展現生命該展現的。

受教了,感恩...


四寶貫三教^*^無欲保平安

妙音佛極樂老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誰在念佛?
2007/02/07 02:55

誰在念佛?


福至心靈開般若

樂見自性起妙用
平安書苑《Godnews》果願.溥化(godnews) 於 2007-07-20 22:56 回覆:

俺在唸佛

您聽到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