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顏元叔─不要親美
2013/02/16 00:28:38瀏覽6608|回應25|推薦33

今天住在美國的華人很多,在美國成功的華人也有一些。但是,試問他們能做一個完完整整的美國人嗎﹖像美國人那樣的美國人﹖我看是很難很難。美國這個國家這個社會,表面看來很開放,其實它內藏許許多多的歧視玄機,不是親身經歷你是感覺不到的。那年我在北密西根大學教書,一位老教授的中年太太(也在同校教書,她弟弟還在台中東海大學教過書,所以對我特別親切)居然生了一個兒子,同事們大家很高興,湊了份子去她家給她慶祝。到了她家,她當然抱出新生兒展示,每個人都抱抱逗逗;可是,當一位同事把嬰兒傳到我手中時,幾乎是立即的,這位做媽媽的同事就從我手中把嬰兒抱了回去(大概是怕我有東方細菌會傳染給她的嬰兒!)而她平常對我那麼親切,叫我Leo,像兄弟一般,好像我們間有著一層 特別親密的關係。而且,她還是一位虔誠的耶和華教會的會員!(信神應該不歧視,信教就是為了歧視--你不懂此一矛盾命題的話,那你就不懂好了。)

在美國成功的華人,最著名的可能要數創立「王安電腦」的王安。可是,王安親自說過,他花了比美國人多十倍的努力,才有他今日的成就。這「十倍的努力」是花在什麼地方呢﹖大概不是花在電腦上、實驗室?吧--顯然是消耗在克服歧視上。我在台大外文系一位女學生到美國後嫁給一位台灣藉的生物化學教授。這位生化教授當時三十多歲,年寫論文二十篇以上,被認為有得諾貝爾獎的希望。我遇見他時,他在水牛城紐約州立大學任教。(我在水牛城紐大因吳大猷先生的安排做了一個學季的交換教授。)我那位女高足請我去她家吃飯,遇到她的傑出的丈夫。這位年輕人除了為二二八事件大吐苦水,就是說他在美國科學界如何遭受歧視迫害。他說他的論文經常被學術期刊拒絕,被學術會議壓制,就是勉強接受了,也不 讓他宣讀。這時,他說,他就得搶上發言台去,搶著麥克風發言。我很驚訝:我原以為科學界是無國界最開放最客觀的領域。他說:「那;跟其他領域一樣黑,有時更黑!」這位年輕的天才科學家可惜不久因鼻咽癌去世!

 千言萬語之後,美國畢竟是美國人的國家。你到了人家的國家,人家要歧視你,要孤立你,要壓制你,也是人情之常,也是自然之理。我們從這些經驗中應該汲取的教訓是:美國人有美國人的國家,中國人應該有中國人的國家。假使美國好,為什麼我們不把中國弄好?!自己把自己的國家弄好,是作為一個國族應盡本份;中國人作為人類的一部份,這麼做是為人類做了一件增進全人類福利的好事;對於美國或其他類似的國家言,你沒有權力去試圖不勞而獲(你沒有參加他的建國過程,卻想享受他的建國成果)或鳩佔鵲巢(假使你佔得了的話)!不嘗試留美滯美,也算是尊重人家的生存權吧。

 現在再複述一點我聽來的別人的經驗。任教美國長堤大學的葉先揚教授近日自美赴大陸又轉回台灣探親。會面時他說了一些經驗,令人感慨。他說華東水災時,他帶兩個兒子去募捐。他們在一家中國餐館前面向進出的食客勸募,多數美國人都望望然去之,其中有一個美國人甚至說:「你們中國人是野蠻人,我不救濟你們!」美國人對中國人的態度既然如此,可是葉教授說他到了廣州,只聽到一片親美崇美聲。不得已,他問一位大學生說,「你知道這次大陸水災,美國捐了多少錢﹖」那學生說:「至少幾千萬上億吧。」葉教授據實以告:「兩萬伍千元」。那學生甚表懷疑地說:「不可能吧,不可能吧。」從這個小事情就可以看出,大陸的中國人對美國抱持多少幻覺、幻想!不瞭解美國,不瞭解美國人,不知道他們把咱 們看成什麼人,而我們還卑微地對他們仰之唯高!

 就在捐兩萬伍千美元之同時,美國人為了關在北京牢?的兩個民運份子王軍濤等,卻大張旗鼓、大事撻伐!(葉教授說,美國大眾傳播幾乎不報導華中水災;而六四事件,還有民運份子,他們大幅報導。)甚至還跑來三個國會議員要求見這兩人,見不著便跑到人民英雄紀念碑前拉黑布條抗議!試問有沒有中國人敢或會跑到林肯紀念碑前為最近在美國監獄不明不白遇害的董桂森抗議,或者為其他華人或其他有色人種在美國遭受的不平與迫害抗議?!至於說過去,美國白人迫害與殺死的紅人、黑人、與築鐵路的華人,更是罄竹難書!

 美白至上

民族性是可以從各別的人看出。基於以上對美國的一些個人經驗,平日讀思之所得,我們大致可以對美國民族性做出一些看法。

 其一,理想性:「理想」這兩個字看來美好,其實很可怕,尤其是別人的「理想」要往你頭上硬套的時候;接受,則成被征服者;不接受,可能掉腦袋。美國這個國族的核心人群,原是十七世紀從英國逃出來,追求宗教自由的清教徒。清教徒在新基督徒?面是最激進的一派,他們在狹窄的教義所指引的道路上,有著狂熱的追求精神;而且,肯定他們所追求的是唯一真理,其他基督教派全是假理,至於非基督教之宗教或無神論者,更是離經叛道、大逆不道。他們反天主教,可是繼承了中古天主教之嚴酷排他性。他們認定只有自己的宗教教義昌行天下,人類才可得救,人間才能為天堂。所以,他們有狂熱的傳道精神,以為這是履行上帝的意志--替天行道。一個以清教徒教義為基礎的人間社會,是他們追求的理想,而且要 求別人,接受其理想,並共同促其實現。

 宗教的理想主義可以說是美國人立國的哲學基礎。在這之上,俗世的伸延便是他們的政治與經濟制度,即所謂民主與資本主義。美國人雖然自知民主與資本主義有其弊端缺憾,但是認為在人世間一切有缺憾不圓滿的制度中,這是最好的了。因此,他們同樣肯定他們的政經制度是理想的。既然理想,就要善與人同,要求別人別國,不管它是什麼歷史背景或什麼有形無形的條件,都得接受他們的那一道,才算孺子可教,可以得救。

美國人有所謂「美國之夢」(the American dream)。這個夢便是糾合其宗教信仰、政治經濟體制所擬構出來的一種美好的生活方式。這個夢便是他們的理想;理想一再提昇,高渺不可及,雖不能至,心嚮往之。另一方面,美國人在資本主義商業主義的浸淫中又非常現實,非常機會主義;以致美國人總是劇烈擺動於理想與現實之間。資本主義所造成的罪惡感,與理想生活之間存在著極大矛盾,兩者無從調和,乃以偽善掩飾罪孽,以偽善掩護良心;故美國人是世上最偽善的一種人--是以偽善是美國文學最大的主題之一。

 其二,排他性:由於處處肯定自己的優越性,人的本性之一是「擇善固執」,所以美國人固執自己所認定的善;而善,究其絕對本質,則是單一的,正如同基督教肯定他們的上帝是唯一之善。美國人秉持這種單一的絕對之善,走入紛擾多元的人世,他們企圖以這唯一之善橫掃千軍,而企圖以他們的原則一統天下。

 人們常說,美國是個多元社會,容許多元的思維與行動之存在。其實,這是極其表面的看法,也非常局限。美國的主流派是一元論的,無論在信仰、政治、經濟,皆堅持他們自己的那一套,不容許其他的體系的存在。為什麼自從美國伸張它的國際影響力以來,它總是要求他族他國接受它的價值觀與制度,甚至不惜以武力迫使他族他國接受,由此可知它的排他性之強。

 排他性植根於自信,自信越強就越排他。美國人正是自信心特強的一個國族。自信心也許不能說是美國人的天生性格,應是歷史因緣的產物。自十九世紀以來,美國是踏在成功的台階上,一個接一個,越升越高;於是,自信心就越來越高。這?面牽涉的因素很多,但是富足可能是最大的因素。美國人自覺握有世上最多的財富,富而傲便是他們普遍的心態;俗話說,「老子有錢」就是這個道理。傲就是自信的同義詞。驕傲使他們肯定自己的一切,所以美國人看似開放,卻不願接受別人的東西或嘗試瞭解別人。美國人學習外語之熱情奇低,能使用外語者奇少,就一個證明--他們覺得生活在自己的語言中己經圓滿自足了。

 其三,侵略性:在宗教或精神價值上,在政治社會制度上,美國人既然自認找到了人間最好的制度,這就促使它非向他族他國推廣不可--這就是侵略。而更強烈的一個侵略動力,便是它的資本主義制度。資本主義是一個龐大的理論體系,但是歸根結柢只有兩個字:牟利。牟利是資本主義的起點與終點,核心與外延。若不牟利,資本主義就不是資本主義。牟利若只在國內進行,收穫畢竟不大;牟利的活動必須擴張至國外,才能大量攫獲財富。於是,美國人或以暴力手段去佔據資源供應地,或以聽來悅耳實則比暴力更陰險詭詐的所謂「自由貿易」來搜刮他國他族的財富。「自由貿易」表面公平,實則他強你弱,強勢盡得自由貿易之好處,弱勢只得其壞處,自由乃形成強欺弱之藉口。就以台灣如此之親美,仍不能不對美 之自由貿易有所提防,否則台灣就會被美國榨乾--是以美國經常大呼台灣貿易應該更自由化,甚至以三○一條款相威脅。

 非常奇怪的,清教徒精神恰好又與此牟利的資本主義精神相結合,互相支撐。想必大家都讀過《魯濱遜漂流記》,這一部看來天真得如少年讀物的故事,實則可說深藏禍心。它正是清教徒精神結合資本主義之表徵。這個看法並不原於我,而是一般英美文學教授的共有看法。《魯濱遜漂流記》出自十七世紀英國清教徒迪佛之手,它寫的是一個征服與剝削的故事;魯濱遜征服了一個島,佔有這個島,征服了一個人--叫「星期五」的土著--並剝削這個人。他認定這一切作為,是上帝賦給他聰明才智之目的,他對土地對人的征服是上帝賦給他的使命之實現。迪佛的其他故事與當時其他作家的作品,都反映了類似的主題。美國人的精神就是英國十七世紀清教徒精神加資本主義之分支與茁壯。

「天生我才必『須』用」,這是清教徒的基本觀念,不如此不足以效忠於上帝(見另一著名清教徒及大詩人彌爾頓之諸作品)。而「用其才」最佳管道莫過於累積財富。在這個至高的認知與衝動下,中古天主教原本殘留在清教徒精神中的道德觀,則被推置一旁,被視為次要考慮;或者以各種似是而非的解說,予以化解遮飾。於是,十九世紀的英國人才能「理直氣壯」地賣鴉片煙,打鴉片戰爭以牟利--美國人亦步亦趨。鴉片戰爭打贏後,他們甚至宣稱,是鴉片煙為上帝敲開中國之門(見Fay著《鴉片戰爭》。)英帝國衰微了,這股精神完全被美帝國繼承下來!英國人向中國賣鴉片,而今日的美國則向亞洲特別是台灣傾銷香菸--美國處處禁菸,他們自己不抽,因為明知香菸是毒!他們以「毒菸」在國外牟利,顧不了人 家的生死,也顧不了自己的道德,一切在牟利的大前提下降服,這就是美國的資本帝國主義!--2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ocrane&aid=7306950

 回應文章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abcteddy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Part 1/2
2013/02/17 05:55

我到認為顏先生說的比較符合美國的實際情況。

“了解美國”和“在美國呆多久”沒有太直接的關系。有些人在美國呆了10-20多年,但你若問他和美國人交談超過20分鐘的次數,很多人可以說這樣的經歷屈指可數。更遑論一堆整天和中國同胞呆在一起連交談都用不上英語的那些所謂資深移民了。

仔細觀察美國企業高級管理階層種族的構成就會發現,亞洲人的比重是最低的,其中又以中日韓等東亞地區的人為代表,這些人甚至還沒有印度人的擔任高層所占的比重大!東亞移民最常做的就是技術性的職位。

另外,從政的議員中,黃種人的比例也偏低。


寄居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我同意底下Old Man的看法
2013/02/16 19:21

這篇文章太偏頗。

祇看美國人負面的事,不看正面的,這不是客觀分析,這是情緒發洩。

舉例來說,美國人收養了中國多少殘障兒童?

中國呢?



OldMan - 風景線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什麼時候寫的文章?
2013/02/16 10:42

? ???

寫了這麼多“美國人”如此,“美國人”這樣,只憑他個人的經驗,未免以偏概全,瞎子摸象? 

此文漏洞太多,不能因為是顏寫的就是真理。


江山改 : 七月七日夢醒時分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只見感性 沒有理性
2013/02/16 10:25
物競天擇 適者生存



中華文化最壞是禮運大同篇,

卻人人會信以為真!

卻不知,須先求自己生存與永續,

以致一落千丈!

joycelinlin愷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讀後感
2013/02/16 09:24

想這是美國的最大盲點,如果不醒覺,將是他的沒落傷,有似重蹈古羅馬的覆轍:

"-----中古天主教原本殘留在清教徒精神中的道德觀,則被推置一旁,被視為次要考慮------"

?X?B: 顏元叔─不要親美-g - 范蘭欽的部落格 - udn部落格 http://blog.udn.com/gocrane/7306950#ixzz2L171cCeZ

他們祖先重視的正直誠信誠實義勇榮譽辛勤仁慈等等,如今誰會再叮嚀後代?"寬容",他們敬重的歴史學者房龍,前瞻人類社會的心聲,更無多少人記起或能真正明白吧?顏先生點出的自視太高,也許就是他們分不出自信與過度自負的差線,便連帶也察不出一份"推己及人"的"恕道"精神,只以為我推介給你最好的,你得快快學習接受,卻忽畧了任何文化的溶入,即使自視為美好的推介,也需對方心理上的適應,和時間上與本身文化情景的交匯點打開以使觀念上有豁朗。看來,他們也乏耐性,顯得國際交誼上有粗糙;也許,資本世界和科技世界本身都太要求速度,慢不下來,以致身不由己了吧!
.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