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遊學」利與弊
2009/02/16 00:06:21瀏覽507|回應1|推薦2

常言道:「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又說:百聞不如一見。由此可知,親身所見所聞對增長經歷的重要性。很幸運地,我的父母都熱衷旅遊,因此從我很小開始,就已經環遊台灣本島多次,並到過阿里山、北橫、中橫及南橫等地。國二學校合唱團的日、韓文化交流,高一暑期美西自費交換學生(這算是遊學的先鋒吧!)以至大學後出國留學,甚至在留學期間自助去歐洲或是美加各地遊玩,父母無不鼓勵我盡量參與。而旅遊中看到、吃到、感受到的風土人情,自然也成了我個人的人生經驗與財富。「遊學」的種種好處,讓我特別建議莘莘學子在學習空檔,要背起行囊到處旅行。

發現它「美中不足」的缺點,則是在出國第二年後,再見一位剛留美半年的大學學長。我陪他去銀行存錢,他對行員說:他要“save” money(存錢)。「存錢」的英文是save money,這是從小到大台灣的英文教育下,老師教我們的說法沒錯。可是在美國的銀行存款,大多人卻普遍會使用“deposit”這個動詞。我想我的解釋讓學長很沒面子,還記得當時他忿忿不平地對我說:說“save”有什麼錯?銀行行員還不是聽的懂?不是對或錯,而是學到「精髓」與否?一直以來,像這樣的小事常常發生在我的身上,所以我一直戰戰兢兢務求自己不要貽笑大方。

而這次的事件也讓我開始反省,留學生活是否真的讓這些年紀輕輕、滿載家人期望與自己理想而遠赴異鄉的學子,在求學其間完整通透地學習或經歷當地文化風俗;又將其利與弊分析總結,以作為日後返國貢獻自我時的資產(assets) 。也許是我在國外的時間較長,所以覺得真的不怪學長,因為大多數的留學生都是這樣。留學的花費不貲,為了減少父母的負擔,大家都希望縮短就讀時間。除了父母都會鼓勵的利用假日到各處看看以外,大部分台灣留學生生活重點都是唸書(主修學科),以期早日拿到文憑;哪還有時間注意這些小細節?可是這卻是「到不到位」的癥結。

以上所說已經是十多年前的留學生情況,我相信台灣近年的英文教學,以及學習環境早已有長足的進步(學生更是比我優秀)。但我卻發現,來自台灣的留學生越來越少了,反而是「遊學」的人潮不斷。和台灣的親友聊天,得知幾乎每個人的孩子都有「出國遊學」的經驗,足跡更遍及三大洋、五大洲。這原本是一件好事,卻不由得令我擔心起來。「留學」一年半載的生活,可能就只學到表面功夫;「遊學」幾個星期或幾個月的時間,是不是更是對所見所聞「一知半解」?

想到自己年少也曾有過的遊學經驗,如今回想起來,充其量只能當做是旅遊經歷。五官所感受到的任何新鮮事,都只算是個人的部分見聞,不敢說真是當地民情風俗的全部。就如同爺爺在我十幾歲時,曾告訴我的一個例子:他說許多遊美返台的人提到,在美國少有三代同堂的,年輕人多將年老的父母送往養老院,許多老人都想和兒孫同住但無法如願。其實在我留美求學及工作的五年之間,見過很多幾代同堂的白人家庭,而且他們彼此感情融洽,自然流露的親情也深深令我動容。所以我不得不有了這樣的疑惑:是時代不同、社會結構快速改變(就如同今天越來越多啃老族與父母同住)?還是觀察的人只是見到極小的部分,卻誇大其實?

諸如此類的事,比比皆是,所以這也是我向來不贊同官員們出國參訪幾天,就全盤抄襲地應用在本土的開發或建設模式上。也不鼓勵父母完全認同孩子的「遊學」經歷,而不在事後一起討論研究。畢竟,文化背景的異同之處,都需要謹慎思考、去蕪存菁後,取用最適合自己的部分,才會發揮最大的效益。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loriama&aid=2652768

 回應文章

反思
贊同
2009/02/26 09:06

文中提到不是對與錯的問題而是到不到位的問題.

這句話可以放諸四海而皆準,我們總流於只見表面而以為以經窺全貌,差不多就可以了

或是以不是是就是非來論功過,當然我會這樣說 是有感於對自身小孩的教育也限於此的

迷思 不過寬廣與長遠 所以藉此好好反省.

加油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