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土耳其《伊斯坦堡》-五彩繽紛的鄂圖曼帝國老移民區 芬內爾和巴拉特Fener and Balat
2023/09/25 05:28:59瀏覽2637|回應0|推薦29

《芬內爾》Fener和《巴拉特》Balat是伊斯坦堡兩個歷史悠久的相鄰老區。《芬內爾》是往昔的希臘人區。《鄂圖曼帝國》Ottoman Empire在1453年征服了伊斯坦堡之後鼓勵東正教的移民,當時從希臘來的東正教移民很多就居住於此區。這裡最醒目的地標也正是一座在1454年以紅磚建成的學校Phanar Greek Orthodox College,這也是全伊斯坦堡現存最老的希臘東正教學校。和《芬內爾》相鄰的《巴拉特》則是往昔的猶太人區。西班牙天主教徒的《收復失地運動》Reconquista一戰從718年打到1492年,一口氣打了超過七百年,也打退了在伊比利亞半島信伊斯蘭教的摩爾人。在1492年打下《格拉納達》Granada正式結束《收復失地運動》的西班牙國王斐迪南二世Ferdinand II of Aragon和女王伊莎貝爾一世Isabella I of Castile(斐迪南二世是伊莎貝爾一世的丈夫,也是她的堂弟~這是什麼賈寶玉和林黛玉的結合?古人的優生學真的是會嚇到你吃手手)大興惡名昭彰的《宗教法庭》Spanish Inquisition強迫伊斯蘭教徒和猶太人改信天主教,並且大量驅逐異教徒。那時候的《鄂圖曼帝國》不僅張開雙臂歡迎西班牙的伊斯蘭敎徒,連同遭迫害的猶太人也一併歡迎。當時逃離西班牙的猶太人很多就在《巴拉特》這一區定居。

如今的《芬內爾》和《巴拉特》以它們歷史性的房子和蜿延的石板路而聞名。很多這裡的房子都被漆上了五顏六色的繽紛顏色,這也成了這裡的特色,吸引了不少觀光客特地前來體驗這兩個老區。這兩個區現在雖然吸引了很多網紅網美來將它當作背景牆,但是畢竟還是没有像《聖索菲亞》Hagia Sophia和《藍色清真寺》The Blue Mosque那一帶的老區一樣觀光客摩肩擦踵。在這裡的石板路上漫步,你仍然還可以看到小朋友在街上嘻戲,看到居民掛在外面曬衣的生活化一面。在表面上《芬內爾》和《巴拉特》是很吸睛的五顏六色,但是在這些色彩的張力之下我看到的其實更是伊斯坦堡長遠的歷史以及它的多元化。近年來土耳其政府右傾的政策,像是把《聖索菲亞》改回清真寺一改土耳其「國父」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圖克Mustafa Kemal Atatürk在《土耳其共和國》Republic of Türkiye建國之初為了政教分離所作的努力,也引發了宗教上的紛紛擾擾。歷史是一面明鏡,走在這兩區的街道上你才能看到往昔的《鄂圖曼帝國》對於非伊斯蘭教的異教徒其實還是頗為包容的。

《芬內爾》Fener的街道。

房舎上很有巧思的彩繪。

一隻長得比較像昨天晚上没睡好的熊貓抱著一支冰淇淋。

陽台上五彩繽紛的彩虹傘。

這個區域的色彩真的是飽和到爆表。

一家叫作Incir AgacI Kahvesi的餐廳。

有點魔法風格的大門。

這裡超流行這種彩虹階梯的!

連一般的民宅也要來上一段小彩虹。

Dimitrie Cantemir Müze Cafe也是每個觀光客都會來的景點。

這裡面有幾家店,也有茶座。

門口整組壞掉的地精gnome(嗯,跟哥一樣昨晚喝太鏘)。

在Dimitrie Cantemir Müze Cafe裡自拍的觀光客。

加菲貓站在彩虹樓梯上(不然咧)。

一幅汽球壁畫和兩盞顏色完全没有要跟你客氣的街燈。

一幢很有古意的民宅門面。

從窗裡探出頭來和我打招呼的一隻喵星人。

長得真像這位(笑)。

講到喵星人,這兩區是很好來跟喵星人玩耍的地方,大街小巷都是喵星人啊。(其實整個伊斯坦堡都是)。

在山坡上的學校Phanar Greek Orthodox College是這裡最醒目的地標。

這座在1454年以紅磚建成的建築也是全伊斯坦堡現存最老的希臘東正教學校。

學校美麗的碉堡。

附近一家建於1844年的小清真寺Mesnevîhâne Mosque。

再往下的轉角處是1281年重建的希臘東正教教堂《蒙古聖瑪利亞教堂》Church of Saint Mary of the Mongols (Meryem Rum Ortodoks Kilisesi (Kanlı Kilise))。它名字裡的「蒙古」是因為重建這座教堂的瑪麗亞·帕里奥洛吉娜Maria Palaiologina是《拜占庭帝國》Byzantine Empire (《東羅馬帝國》Eastern Roman Empire)的皇帝米海爾八世Michael VIII Palaiologos (1223-1282年)的女兒,曾經嫁給蒙古的阿巴卡汗Abaqa Khan (1234-1282年)。阿巴卡汗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姪子,也是成吉思汗的曾孫。當時蒙古帝國已經分裂成不同的汗國,其中阿巴卡汗的汗國領土便包括了當今的土耳其一部份。(來復習一下蒙古的家譜:成吉思汗Genghis Khan有4個兒子和3個女兒,其中第4個兒子是拖雷Tolui Khan。拖雷的兒子裡包括了同母兄弟元世祖忽必烈Kublai Khan和旭烈兀Hulagu Khan,阿巴卡汗Abaqa Khan是旭烈兀的兒子。)瑪麗亞·帕里奥洛吉娜是米海爾八世的私生女,被用來跟蒙古和親原是要嫁給旭烈兀的。但是她在1265年離開伊斯坦堡尚未抵達汗國之前旭烈兀便已去世,於是改嫁給旭烈兀的兒子阿巴卡汗。她嫁給阿巴卡汗之後成了在蒙古宣傳基督教的重要人物(當時中國稱為「景教」的基督教教派已在中東和蒙古汗國裡存在)。阿巴卡汗在1282年過世之後瑪麗亞·帕里奥洛吉娜回來伊斯坦堡重建了這座教堂和修道院繼續傳播她的基督教信仰。這座教堂在伊斯坦堡是少數從《拜占庭帝國》時代存留下來並且從未被改成清真寺的教堂之一。

又被哥騙進來讀歷史之後我們繼續來逛街(擦黑板)。

這附近有好多這種年代久遠的建築物。

石板路上的拼石拼得好漂亮。

一幢走現代畫路線的建築。

更(後)現代的一扇門。

一戶老建築的面門。

一排曬衣夾的光影。

有很多人喜歡在這一條街道上照相。

因為這裡有數幢相連的老房子顏色很漂亮,很像舊金山出名的六姐妹The Painted Ladies。

幾幢不甘示弱走更前衛電音路線的姐妹。

新舊之間的對比。

一路向上的彩虹階梯(喘)。

Hizir Cavus Mosque清真寺很可愛的叫拜樓,感覺就像里長作村里廣播的廣播台(喂)。

一幢年代久遠的樓房。

一扇殘破的門板也成了街頭的風景。

古巴革命領袖切·格瓦拉Che Guevara的肖像掛在地球另一頭的窗戶上。(我是誰?我在那裡?)

我喜歡《芬內爾》和《巴拉特》這兩區最大的原因之一還在於你在這裡還能嗅到一絲在地居民的生活味。

數百年來漂洋過海而來的希臘裔和猶太裔就在這裡繼續他們的傳統。

這也是當代每個國家,每座城市都要學習的不同族裔共生共存的一條漫長道路。

延伸閱讀:百年宗教熱的滄桑【世界文化遺産】 托雷多聖母大教堂Catedral Primada Santo María de Toledo

想追蹤文章按這裡就對了!

@AndyTsaiGB

更有男人騷味的大頭熊在GQ

來和大頭熊臉書換帖當個酒肉朋友啦!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loomybear&aid=177127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