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5/23 08:54:36瀏覽1692|回應0|推薦0 | |
參考 文章從會展產業看台灣問題 引用文章台灣 官逼民反的理由 充分嗎? "... 4. 官商勾結: 台灣稅制是劫貧濟富,金控賺錢還可退稅減稅,等於不用繳稅,甚至還可補助。高鐵BOT建置案,不是眾多官商勾結例子之一嗎? ETC BOT案、年掌千億科技預算分配 體制外 財團控制決策機制。 大財團藉文創會展進駐 國有地、公有博物館等等,收取暴利門票,還可減稅及補助。 ... 以政府極小化理由,多少 不以全民利益為主、無監督的外包 國家資源管理 給大財團?..." ****** 【會展產業 政策的腐?】中山足球場 變 旅館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may/21/today-taipei9.htm?Slots=TPhoto *********** 013-5-21 自由時報 《告別中山足球場》花博辦公室 改建青年旅館 中山足球場是北市首座獲國際認證的標準足球場地,如今北市產發局計畫改建為青年旅館 中山足球場曾舉辦過東亞盃足球錦標賽等國際賽事。 議員質疑公安問題及未評估經營效益 〔記者陳慰慈/台北報導〕興建於民國七十八年的中山足球場,將正式走入歷史!北市產發局預計將中山足球場的花博時期辦公室改建成青年旅館,ROT廠商預計須投入四至五億元資金,使用場地年限為二十到三十年,計畫興建一百七十個房間,每人收費壓低在一千元以下。但議員憂心改建舊建築有公安疑慮,會展產發基金會則表示,目前已找團隊進行評估,會謹慎規劃、不會貿然進行。 會展產發基金會副執行長陳文鑠說,中山足球場範圍包含目前的花博公園爭艷館與花博時期舊辦公室,爭艷館將保留做為展館,花博時期舊辦公室改建為青年旅館;一樓做交誼廳、二至四樓做客房,中山足球場使用年限為五十五年,要到一百三十三年九月才到期,因此目前朝改建目標努力。 陳文鑠表示,曾委託團隊做調查,結果顯示圓山、士林的觀光客多,目前北市的YH國際青年旅舍系統旅館數量不足,因此仍有市場利基。市府已申請將地目從體育用地變更為會展特定用地(准許營業項目包含文教、旅館業等),都發局四月十五日已公開展覽,目前居民並無意見,之後還要送到台北市都市計畫委員會,通過再送至內政部都委會審議,最快明年下半年會得知土地變更結果。 北市議員秦慧珠認為,將體育用地改做商業用途,需要從長計議,與其修補改建,不如全部拆掉蓋旅館,避免公安意外發生。北市議員吳思瑤也不滿表示,中山足球場是台灣唯一通過國際足球總會認證的足球場,當初台北市政府為了辦花博把足球團體趕走,花博結束後也不歸還場地,如今又要改建青年旅館;她批評會展基金會急就章、想到啥就做啥,加上鄰近還有劍潭青年活動中心,質疑產發局未妥善評估實際經營效益。 體育局則說,國際足球賽事現可在台北田徑場舉辦,練習場地則有百齡河濱公園與迎風河濱公園,中山足球場改建不會影響足球運動使用。 ************ 引用文章張大春:台灣文創產業來自一群寄生蟲 2010/11/17 >>>>>> 台北市民 不要 收費「會展」公園! 要樹多的免費公園!
台灣對會展產業的政策,用一堆政府資源,卻對產業的國際行銷幫助非常有限,反而國內行銷是重點,展覽內容的關鍵技術用的大部分也是國外的技術,根本無法提升台灣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再看看辦展覽的業者,不少是能深深影響國家政策及資源分配業者的關係企業。官商若不分,吃虧的是台灣絕大部分人民。"
台北市政府今年一月一日正式成立「財團法人台北市會展產業發展基金會」,並由市府產發局補助四億七千五百萬元,負責「花博公園」的營運。 依據會展基金會的補充資料,花博公園及基金會為了維持運作所需的固定開銷,每個月平均為一千七百七十七萬餘元,但花博公園今年一至三月的收益,包括場地使用費及權利金收入,合計一千五百五十一萬餘元,平均每個月只有五百一十七萬餘元,平均每個月虧損一千二百五十九萬餘元,一年虧損約一億五千萬。 江志銘說,最離譜的是,為了花博公園的營運,一年人事經費高達五千三百萬元,等於花博公園一年的收入差不多用來發薪水。 江志銘認為,現在一個大學畢業生起薪才兩萬出頭,而一年虧損一億五千萬的花博公園,仍然養了近一百個員工,平均每位員工每個月還可以領三萬六千元,如果民間有這種公司,絕對馬上破產倒閉。 江志銘批評郝市府的用人與花錢如此闊綽、浪費,完全與社會脫節,呼籲花博見好就收,不要歹戲拖棚,更不要打腫臉充胖子,一年就要燒掉台北市民一億五千萬的納稅錢,還不知道要燒多少年,花博公園已變成市府財政的超級大黑洞。 ******* 2010-8-30 自由時報 政媒曖昧 在花博園裡滋長 記者鄒景雯/特稿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aug/30/today-fo3.htm 這真是好一個花博,好一個現形的紀念品。怎麼「郝」法?市府標案得標廠商不是前黨營事業,就是親郝媒體;現形了什麼?古人說一文錢逼死英雄好漢,講的是現實迫人,但是今之文人無品,卻是把監督制衡關係放兩邊,涉嫌軟硬兩手牟利擺中間,如此瓜田李下的政媒關係,若是國民黨二度執政的價值,只能說真是令人嘆為觀止。 花博像什麼?像一串肉粽,抓個頭就能牽出一大串。例如小小的紀念品,即能接連勾搭出兩起風波,先是中國製爭議,現在連製作的廠商是怎麼來的?都引人無限想像。原本大家不太理解,市民既然屬意台灣製,郝團隊訓令廠商更換即是,何須曲辭辯解、百般維護?如今真相大白,原來這廠商來頭特殊,是一家報社開設的子公司。其承包的還不只是紀念品,從票務、宣傳到行銷,全都「幸運」由其得標,根據市議員公布總計金額達上億元。 花博花了人民上百億,媒體組一家小公司就能取得逾億標案,這是怎回事?我們不好說有些人藉花博包山包海,能賺就賺,但是若是一手拿筆的人,另一手又要算錢,腦袋會不會打結?其寫出來的白紙黑字是報導、廣告、抑或是宣傳?需不需要對讀者說明一下,哪個角色才是真的?媒體包攬政府生意是否適當?這起事件絕對可以成為新聞科系討論的案例,或許大家也應該請做過政大教授的金小刀來開講一下。 撇開媒體自律與道德的問題,更有另個層面的爭議尚待釐清,那就是花博的開標流程究竟是怎麼回事?公開透明度能否得到外界信服?市府官員所謂「沒有其他廠商願意參與」,因此均由特定媒體得標的說詞,又是否禁得起事實檢驗? 小小紀念品都疑雲重重,花博其他標案又如何?問號如滾雪球般,一個接著一個浮現市府治理問題,看來實在夠檢調忙的,不查個水落石出,恐怕台北市民都將為之蒙羞,又如何對花博賦予期待?如果不願講清楚,或無法講清楚,郝市長還能選嗎?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