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4/11 23:12:03瀏覽354|回應1|推薦2 | |
參考文章台灣薪水低,別怪錯人 【誰的錯?】 假研發 可A錢;也可 A博士學位 當 創新可當研發 賺政府的補助 ,研發可當論文取得博士學位, 因此 創新成果可當論文取得博士學位,不足為奇! 【捨本逐末】 創新的假研發 還可取代論文,申請實用型博士學位... 創新的假研發 害產業無法升級;還害更多「博士滿街跑」.... 報載 教育部公布《人才培育白皮書》,增實用型博士學位,可用創新研發和專業實務等研究、專題製作或研發成果等取得博士學位,不一定要寫論文才能畢業。 想起政府政策... 創新當研發補助,研發有假....因為產業無法真正升級! 博士專家政客 讓台灣成立一堆大學,以實用但低階技術為主的技職學校反而變少了,讓台灣「博士滿街跑」,不易找工作,一堆學非所用,也因創新當研發補助,研發有假....產業無法真正升級,薪資反而創新低... 現在創新的假研發的研究、專題製作或研發成果等,可取代寫論文,也要搞個實用型 假博士。 ************ 人才白皮書 培育實用型碩博士 人間福報-2013/4/9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301187 教育部委託專家學者制定「人才培育白皮書」,昨天公布初稿,文中大聲疾呼,應打破現今高等教育獨尊研究型碩博士現象,增加實用型人才,如工商管理博士、理科博士等,讓高階人才培育走向多元化、提升學用合一的產業競爭力。 台灣碩博士人數持續成長,學者專家擔心供過於求,可能形成「博士滿街跑」窘況。白皮書初稿指出,應「調整」國內長年來過度培養研究型博士的失衡現象,要推動碩博士分流,增加實用型人才,如DSc(理學博士)、DBA (工商管理博士)、DEng(工程博士)等,避免人才培育流於單一化。白皮書認為,國內偏重培育研究型碩博士,出路有限,應隨著社會需要,推動碩博士分流,分為研究型與實用型兩種課程,研究型課程為從事學術研究作準備,實用型課程培養創新研發和專業實務方面的高階人才。 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長馬湘萍表示,就像國外將碩博士培育分為「研究型」和「實用型」,台灣應參考他山之石,強化專業實務與創新研發領域的人才培育,以滿足多元化人才需求。 為因應「人才危機」,白皮書除建議企業應投入人才培育機制,讓十年後培育的人才,比目前提高兩倍生產競爭力,亦提出「加值技職教育」行動方案,希望透過建教合作等多元方式,強化「學用合一」成效。 白皮書初稿建議調整現行大學、研究所招生規模及方式,強調目前研究所招考方式已影響到大學部學生學習績效,不少大學生為報考研究所,無法專注於應有的學習,白皮書建議將碩士班入學方式調整為「申請為主、筆試為輔」,名額比例由各校自訂。 白皮書初稿也建議檢討大學入學制度,延後學測的考試時間,讓高三正常教學;同時檢討高中職學制與定位,將大學學測與四技二專的統測整併成另一個考試,而升學制度也以甄選入學為主,一改過去考試分發為主的狀況。 白皮書指出,目前只有百分之八的高職生畢業後就業,大多數繼續升學,導致中級技術人力缺乏,建議重新重視產學合作的二專學制,推動高職、二專的「雙聯學制」,高職三年級時赴業界實習,畢業後成為合作企業的正式員工,同時在科大進修特別設計的學程,以取得二專學歷。 教育部綜合規畫司長王俊權表示,白皮書內容都還只是初稿、尚未定案,教育部將舉辦三場公聽會,廣聽各界看法與整合相關建議,預計五月底正式公布白皮書定案內容,藉此做為教育政策的重要依據。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