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它不是危機 是腐敗!?】台灣雲端軟實力獲利 靠關係的腐敗!?
2012/07/17 09:37:16瀏覽296|回應0|推薦0
引用文章【媒體 不堅持監督之禍?】 造「雲」之道 10幾億 變成 240億的貪腐?

用軟實力 提高雲端獲利【經濟日報】2012.07.17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3/7229448.shtml

雲端運算是近年來的熱門名詞,但這不是新的概念,過去有許多類似應用,現在興起是與大環境的變動有關。在技術環境上,平板電腦的風行、寬頻網路的普及、分散運算資源和儲存空間技術的成長,都帶給雲端運算產業發展空間。

從國際經濟大勢來看,全球企業更傾向使用委外、能彈性調配、減少風險負擔的資訊科技(IT)資源。例如,不景氣造成信用緊縮、融資困難,企業減少IT資本支出預算;原物料價格變動迅速,自建電腦機房所承擔的維運風險太大;重大天災頻傳,災難備援服務更受重視。

雲端運算是資訊服務廠商建置大量、可擴充的網路資料中心,透過網際網路平台,以服務方式將運算資源提供給外部用戶,重點在於用戶可依其需求量彈性使用資源,並採「以租代買」、「購買服務而非設備」方式進行。

雲端可以開創新的產業鏈與營運模式,我們可將雲、端、運、算這4個字拆開解釋,「雲」就是相關的網路設備、資料中心等硬體設施;「端」是指終端的連網裝置;「運」是各種運算、內容、加值服務等;「算」則是相應的計價、商業模式。

雲端是由製造業向軟體服務的轉向,台灣如何運用這樣趨勢,扭轉利潤愈來愈薄的硬體代工角色,朝軟實力轉型,是重要的議題。台灣過去的資源、人才都在硬體,因此這種優勢也不能放棄,可以將擅長的硬體優勢,做為切入雲端產業鏈的方式。

雲端的3種主要營運模式包括:上游資料中心的IaaS(架構即是服務)、中游應用平台的PaaS(平台即是服務)、下游的SaaS(軟體即是服務)。現在PaaS被國際大廠掌控,台灣可以先從IaaS、SaaS兩端進攻。

以Iaas來說,台灣是全球伺服器輸出第1大國,可以發展資料中心的軟硬體設備整合輸出方案,開發開放式雲端作業系統技術,提供全球雲端營運商雲端資料中心系統軟體。

台灣業者會面臨的挑戰包括資金、人才與技術不足。在資金面,建構機房需要大量投資,才會有規模經濟;在技術面,許多技術仍仰賴外商支援,沒有自主技術,相對壓縮獲利的空間;至於人才方面,台灣相關基礎人才目前還是不足。政府應該塑造良好環境,提供機會,讓各種相關的應用實驗得以進行。另外,許多企業會有資安、隱私權的顧慮,政府若能營造完善的法規環境,就可減少許多阻力。

一旦產業鏈發展出完整的上中下游解決方案後,企業外銷就可搶攻新興市場越南、印度、印尼、大陸等地的商機。至於兩岸在雲端產業的合作上,大陸有較大的市場發揮,資金也較充沛;台廠在應用上則較有經驗,雙方可以互補。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資深產業顧問兼所長詹文男口述)

【2012/07/17 經濟日報】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lee&aid=6638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