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3/02 08:36:30瀏覽540|回應3|推薦0 | |
【開放陸資及外資政策】:【當政商沒份際】 清廉 雪上加霜!? 2010/3/2 前次開放陸資,因為是第一次,政府自然顯得小心謹慎,卻也讓人不禁有「牛肉何在」之嘆。新一波開放投資的項目,除面板、半導體等高科技產業外,依現有資訊,尚包含部分機械、冶金、化工等製造業項目。整體而言,開放幅度仍然有限,但在循序漸進的原則指引下,這波的開放範圍已包含許多具有高度吸引力的產業,意味著未來將可出現有實質意義的陸資投資。這對於兩岸相互投資持續失衡的狀態而言,是一個正面的發展。 然而,第二波陸資開放最值得關注的,除了項目的性質或多寡,還包括管理機制的修正與改進。在2009年第一波開放陸資時,除「大陸地區人民來台投資許可辦法」相關審查規定外,對於納入開放範圍的行業項目,除二類電信等少數業別外,幾乎沒有設定任何投資限制條件,而是完全比照外資方式開放。在這種制度下,自然會壓縮如面板等敏感產業的開放空間。因此,我們一直呼籲主管部會,應秉持「廣開放、嚴管理」的精神,一方面加速陸資的鬆綁,另方面強化對投資個案的審查與管理。如今可能伴隨新一波開放而來的,正是符合此一精神的管理機制。 依據政府規劃,新一波開放項目中,對於陸資參股的持股比率,將依據產業的性質與敏感程度,分別訂出10%與20%的持股上限,並明定兩岸新組合資公司的持股比率(陸資投資上限不得超過50%)。除此之外,更規劃將投資與合作計畫之提出、不得成為單一最大股東、董事人事不得過半,以及任命經理人等事項納入規範。 這些透過股權及治理結構所建立的管理機制,其目的應在於確保開放投資、促進合作的同時,重要產業的關鍵技術與智財權不會因此外流。這確實是正確的思考,亦有助於降低各界對陸資來台的不安,為後續擴大開放奠定基礎。但這些目標能否達成,還需要搭配依投資個案的敏感程度,量身訂作投資許可條件,並持續追蹤考核實際營運狀況等措施;否則僅有一次性的審核管理,恐將無法達成政策目標。然而,這種涉及關鍵技術保存的追蹤考核,其專業性絕非單純的查帳核對所可比擬,而且有持續性,政府有必要儘早構思後續執行機制的建立。 此外,在新一波陸資開放的討論中,服務業的開放範圍並未受到太多重視。台灣服務業多以中小企業為主,有技術與市場敏銳度,但缺乏資金以供發展,遑論海外投資與布局。反觀中國大陸服務業雖以量取勝,但在服務質感與創意上,則仍略遜一籌。若能透過陸資開放,使兩岸業者能相互合作、借力使力,進軍大陸內需市場,無疑是提升台灣服務業競爭力與促進發展的良方。因此,期待政府第二波陸資開放的服務業名單,能展現這樣的精神。 必須強調的是,開放陸資固然是兩岸經貿正常化的一環,但相互投資的步調與方向,亦與產業發展的藍圖息息相關。目前在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下,雙方已成立產業合作小組,但具體的合作項目則仍不明朗。建議政府在構思、探索兩岸產業合作的整體及個別策略時,應將陸資開放政策,納入推動兩岸產業合作的工具之一,並透過相互投資項目的引導,強化產業合作的效果。 【2011/03/02 經濟日報】 參考文章政商沒份際、監督失衡、大權在握、難清廉 2011/2/11 >>>>>>>>>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