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文創育成 才能與市場接軌? (IT 無限上綱? 為何?)
2009/12/28 23:10:40瀏覽1147|回應4|推薦2

文創育成 才能與市場接軌?  (IT 無限上綱? 為何?)

引用文章人脈當道勝於全民利益 悠遊卡不悠遊 無聲力量在空中 「以後還得再靠人脈當懂事長」 

惹議 盛治仁接文建會主委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2064979/IssueID/20091104


難以拒絕馬英九 盛治仁接文建會
2009-11-04 中國時報

文化首長豈能像是走馬燈
2009-11-04 中國時報


引用文章當心,文化與產業兩失! 

引用文章文化創意也需要人工需求化? 產業化? 偶然與產業相遇的緣分? 

回響/文創育成 才能與市場接軌 
【聯合報╱盛治仁/文建會主委(台北市)】 2009.12.28
 
針對聯合報昨天社論對於設置文創研究院的諸多建議,我們一定虛心檢討。在此也對一些需要進一步說明的地方做出回應。

社論中提及,「絕大多數的文化產業根本無所謂『育成』階段。既然如此,為什麼要東施效顰地去搞個文創產業研究院呢?」我們擔心這樣的看法,可能會阻礙文創產業的發展。一方面文創產業所界定的範圍,遠遠超過數位文化的範疇,在法案中即明訂有十五大類別;另一方面,文創產業和傳統產業、高科技產業容或在思維和研發、量產過程的流程有所不同,但是在產業化過程所需要經過的研發、集資、量產、行銷等階段的本質則無二致。文創產業也需要政府針對文創產業的需求,提供在推動其他產業發展時投資獎勵和組織協助(如工研院、商研院、外貿協會等),並協助整合目前分散各部會的權責與窗口。

至於文創產業需不需要「育成」?文化及創意雖為文創產業的重要源頭,但其往往不能直接成為商品,或經濟規模有限,而需經過轉化、設計及運用,以「商品」或「服務」作為載體,方能與消費市場接軌。

舉例而言,本會重點補助的藝拓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及清庭企業有限公司,前者結合書畫家,以花鳥繪畫開發岩飾,並研發特殊材質以呈現工筆畫之質感;後者則係為尋找台灣傳統竹藝及陶藝之新出路,結合頂尖設計師及工藝家共同研發符合當代美學及市場需求的產品。在這樣的研發過程中,涉及了材質測試、工法改進及結構力學等事項,並歷經多次失敗方致成功,若非發展已具規模的業者,往往難以自力負擔鉅大的研發成本。藝術產業尚且如此,與當代科技更為相關的數位內容產業、媒體產業及設計產業等,更是多所涉及研發事宜。

相對於英國、中國、韓國政府積極地投入文化創意產業,強烈感受國際競爭的文創業者多次呼籲政府正視問題,並期待文建會參考韓國政府作法。從一九九八年起韓國即成立一系列擔負育成任務的產業振興院,例如:遊戲產業振興中心IT業振興院,及二○○一年成立設有育成中心的文化產業振興院。

【2009/12/28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2009.12.27  文創研究院之議 要三思,人民可藉由 文創產業國家政策產生過程,看到官商多處的巧合,是不是貪腐或官商勾結,由您自己判斷。

政府於2009年3月數位內容首度納入文創產業範圍。
政府於2009年5月月宣布行政院六大新興產業(精緻農業、觀光、文創等六大新興產業)方案,隔幾天中華電信(2009/05/18 )對外宣佈表示,中華電信將扮演行政院推動6大新興產業的火車頭,中華電信已針對6大新興產業提出具體發展方針,表示中華電信資策會(今年初)分割獨立成立的新公司資拓科技,將積極扮演精緻農業、觀光、文創等六大新興產業「資源整合者」角色,有人認為時間點頗為巧合...

報載  轉型資通訊廠商 中華電信 跨足旅遊文創 中國時報 2009-05-19
http://tech.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Inc/2007cti-news-Tech-inc/Tech-Content/0,4703,12050905+112009051900326,00.html

報載 中華電要當新興產業火車頭 工商時報 2009-05-19
http://tech.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Inc/2007cti-news-Tech-inc/Tech-Content/0,4703,12050905+122009051900311,00.html

不管是巧合、貪腐或官商勾結,如果是錯誤的國家的錯誤政策,那就更加悲哀了!?

引用 錯誤國家政策: 由外商技術帶頭的舊瓶新裝雲端運算政策,看資策會及行政院科技顧問組,對得起懂得利益迴避、大公無私的創辦人李國鼎嗎?
http://blog.udn.com/glee/3477856

參考 行政院第29次科技顧問會議(2009-11-02~2009-11-05)
行政院第29次科技顧問組 專題報告:「ICT支援六大新興產業發展」(簡報資料)

行政院第29次科技顧問組,將非新技術的雲端運算,視為ICT新興技術,並討論如何導入,稱其為「科技化創新」政策。此簡報資料外表做得漂漂亮亮,其實做法只是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加上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或稱其"雲端運算"),將SAAS架在SOA上(或稱將雲端運算架在SOA上),透過SOA整合服務、系統等。

SAAS或雲端運算,只是軟體發展趨勢,將其加上軟體談及使用已非常久及非常老的技術(SOA),這叫「科技化創新」嗎?

政府需要將這種舊瓶新裝的雲端運算,由國際軟體大廠帶頭(用他們的技術),透過產業創新條例獎勵補助(劫貧濟富稅制),推動受惠的六大新興產業「科技化創新」? 不管是「軟帶硬」、「軟帶軟」、「硬帶軟」等做法,會提升台灣軟體產業嗎? 還是台灣軟體產業還是軟趴趴!

>>>>>>
不光是六大新興產業中的文創產業之文創研究院之議 要三思,連 ICT支援六大新興產業發展的作法可能也需要檢討!?

********
文創研究院之議 要三思 
【聯合報╱社論】 2009.12.27
 
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日前同意文建會的提案,要在未來設置「國家文化創意產業研究院」。這則新聞看起來是文創利多,但實質效果如何卻未可知。記者走訪藝文界人士,也聽到頗多質疑。據報載,這個提案是由民進黨立委管碧玲所提出,文建會即順水推舟貿然設置一個龐大的單位,是否過於操切,值得嚴肅批評、檢討。

台灣要推文化創意產業,從沒有人反對;但推產業有推產業的方法,一定要找到關鍵,對症下藥,而不是胡亂設立個單位就能成事。提案者說,成立文創產業研究院是要仿效工研院的設計,由該院成功的ICT工業推展模式,去比照推動文創產業。這樣的思維,可謂完全不了解文化創意與工業發展的模式差異,幾乎是囫圇吞棗既有架構,而沒有解決問題的深層構思。在此,不妨先為文建會與立法委員好好解釋一下工研院的運作實況。

台灣ICT產業的上游源頭是智慧財產的研發創新,在中游生產階段是品管要求的成本控制,下游則是市場。從研發技術的源頭往市場移動,通常要經過一個育成(incubating)的階段,一則測試技術穩定性,二則了解市場接受性,三則募集資金做初始階段的市場攻堅。等到大致情況運作圓熟了,這育成的團隊往往就可分生(spin-off)出去,成為一家獨立的公司。現在的晶圓大廠台積電,就是從工研院育成而分生出去的典型。當年張忠謀先生曾任工研院院長與董事長,分生出去後自己就做台積電的董事長。其他由工研院分生出去的實例非常多,不必一一列舉。簡單地說,工研院其實就像是一家超大型的工業研發育成中心。

工業產品項目為什麼要經過育成的過程呢?這是因為其技術研發是出自科學實驗室,既沒有現實環境檢測其可行性,又沒有市場接受性與獲利能力的數據資料。從研發技術到市場產品,本質上是一種由抽象到具象的跳躍,所以才要先經歷一個育成的階段。正是在這樣的運作理念下,才有設置工研院的必要。

但是文化產業是這樣的建構過程嗎?文化原本就來自於土地、社會、家庭、群體互動;文化從來就不是什麼實驗室裡的抽象歸納,而是人文社會的具象演繹。換言之,絕大多數的文化產業根本無所謂「育成」階段。既然如此,為什麼要東施效顰地去搞個文創產業研究院呢?如果真有與ICT技術相關連的文化呈現,那恐怕是文化內涵中的一小個區塊,也不應該專為此區塊大張旗鼓地成立個研究院。真要研究,頂多是由工研院的資訊所外包一個數位文化計畫,專案構思其推演,實在不必設立一個疊床架屋的單位。

如果拿一般的產業觀念來與文創產業類比,則大部分文創業最需要突破的面向,不在於上游的研發(因文化係自然天成,無所謂研發)、不在於中游的生產製造(因為此中沒有生產成本的競逐,亦無所謂成本優勢),而在於銜接市場。以國科會推動經年的數位典藏國家型計畫為例,其內涵包括所有的故宮典藏文化,豐富獨特舉世無匹,而國家型計畫原本就有推向產業的任務,無奈推動十年下來,耗費資源不貲,卻連個文化產業的影子都沒有。究其原因,不是因為少了研究計畫或研究經費,而是因為計畫主事者根本就是產業的門外漢,只曉得橫向統整學界,卻無法縱向下探產業,所以才會十年一事無成。請問文建會:如果數位典藏十年都研究不出個產業輪廓,如今還要再砸大錢成立個文創研究院,這是哪一門子的思考邏輯?

今年五月行政院提出文創產業發展行動方案起,行政院一下子說要文創業減稅、一下子又說文化支出該抵稅、東開一個會、西湊一個座談,最後把不同背景的人強拖去掌管文化建設,竟然就拋出成立文創研究院的粗糙構想。在過去半年之中,我們確實看到了當局的焦急與努力,卻看不到冷靜的思考與產業布局,真是令人遺憾。

【2009/12/27 聯合報】

**********
引用 人民睡著了? 官官相護的環環相扣》即將加上新環 文化創意策進會(或文化創意研究院)
http://blog.udn.com/glee/2939746

報載 劉兆玄領軍 推動文創產業 
經濟日報 2009.03.05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4770794.shtml 
 
行政院提升層級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由行政院長劉兆玄擔任推動小組召集人。

行政院昨(4)日成立文化創意產業推動小組,小組副召集人、文建會主委黃碧端說,政府將選出旗艦計畫集中全力推動,初步考慮有六個,包括設計、數位、影視、流行音樂、工藝和故宮的文創育成數位內容首度納入文創產業範圍。...
>>>>>>

數位內容首度納入文創產業範圍。...

數位內容產業,是行政院科技顧問組(資策會)長期輔導及推動的產業,台灣數位內容產業現在走入國際市場了嗎? 行政院科技顧問組及資策會輔導的那一家企業,走入國際市場了?

政府又將成立類似資策會的組織,專職推動文化創意產業。
*********
報載 文創產業 推手來了  
【經濟日報】 2009.05.11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4897813.shtml
 
 
行政院會周四(14日)將點火最後一波新興產業文化創意產業,規劃五年內投入300餘億元推動電影、電視、流行音樂、工藝、設計、數位內容六大旗艦計畫,讓台灣成為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匯流中心,102年時產值破兆元。

將成立類似資策會的組織,專職推動文化創意產業。

國發基金已編列的200億元投資文創產業的專款預算,將全數提撥成立「文化創投基金」,協助文創業者取得資金、創業。行政院官員透露,國發基金編列的200億元投資文創產業的專款預算,目前因門檻太高,文創業者「看得到,吃不到」,未來透過「文化創投基金」,落實投資文創產業。

此次將點火的文創產業,有關創意台灣行動方案,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環境、制度整備,包括人才培訓、法規鬆綁、市場開拓和協助文創業者取得資金,包括補助、獎勵、融資、投資等。第二部分是針對不同質性的文化產業,推動六大旗艦計畫,原規劃包括演藝團隊、影視、流行音樂、數位內容、設計和工藝。

但上周五行政院長劉兆玄在聽取簡報時,因新聞局長蘇俊賓反映電視和電影特性不一,應分別推動旗艦計畫,因此,文建會決定將演藝團隊相關輔導納入環境、制度整備,電影、電視則分別有旗艦計畫,鼓勵業者透過創投機制,與大陸合拍電視劇,搶攻大陸黃金時段增加演出機會等。

在設計產業方面,將協助傳統產業應用設計提升附加價值,拓展國內外市場,輔導高科技產業成為全球設計運籌,100 年時將舉辦世界設計大會。

【2009/05/11 經濟日報】
******************

引用 官商巧合? 或勾結?
http://blog.udn.com/glee/2965173

報載  轉型資通訊廠商 中華電信 跨足旅遊文創
中國時報 2009-05-19
http://tech.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Inc/2007cti-news-Tech-inc/Tech-Content/0,4703,12050905+112009051900326,00.html

     中華電信昨日宣布轉型為資通訊廠商,積極扮演精緻農業、觀光、文創等六大新興產業「資源整合者」角色,中華電信董事長呂學錦表示,除了HiNet旅遊網旅行社履約保證外,中華電信研究所也將把近紅外線技術,運用在產銷履歷認證,協助各縣市「十大伴手禮」透過網路販售。

     由於國內電信產業市場逐漸飽和,中華電信近年來積極拓展資通訊產業,今年初入股資策會分割獨立新公司資拓科技49%股權。

     由於該公司在資策會時代,承接許多政府專案計畫,如航空管理系統、防洪指揮系統、電子護照、運用RFID(無線射頻辨識系統)的生產履歷、智慧公車等服務,呂學錦認為,認為上述技術若能結合中華電信既有電信網路,將可幫助精緻農業等六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

     中華電信總經理張曉東表示,中華電信研究所在光電元件的研發能力很強,這些技術近年來已經應用在農業改良場等地,其中,研究所自行研發的糖質檢測儀器,可以用掃描方式不破壞果實,就能測得果實甜度。

     除了糖質檢測器,張曉東表示,中華電信自行研發的數位監測系統「千里眼」,目前已經廣泛運用在中南部漁塭、果園等地,結合中華電信ADSL等數據傳輸技術,農漁業養殖平常需要控制的變數,例如溫溼度、藥物殘留等檢測數據,都可儲存在中華電信資料庫,可以與農政單位目前推廣的產銷履歷認證制度,進行深度結合。

     另外,在觀光旅遊資源整合上,中華電信HiNet Travel,目前除了與國內六十多家旅遊業者組成旅遊平台,提供國內外旅遊履約保證外,未來也將配合觀光局,各縣市民宿與農特產資訊,放在中華電信自行研發衛星導航系統,方便民眾線上取得、訂購。由於行政院六大新興產業方案,上周四才完成宣布,中華電信此時響應政府政策,時間點頗為巧合,張曉東強調,中華電信協助六大新興產業,搭設資通訊資源整合平台,並不是大股東交通部指示,完全是認為資通訊整合商機出發。

************************
中華電要當新興產業火車頭
工商時報 2009-05-19
http://tech.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Inc/2007cti-news-Tech-inc/Tech-Content/0,4703,12050905+122009051900311,00.html
 
     中華電信將扮演行政院推動6大新興產業的火車頭,並藉此轉型為資通訊(ICT)公司!中華電信董事長呂學錦、總經理張曉東與7大副總經理昨(18)日聯袂宣佈該項訊息,呂學錦表示,公司已針對6大新興產業提出具體發展方針,未來並將負責串聯本土及國際上中下游廠商加入、建構完整產業鏈,長遠計畫並將把6大產業包套行銷國際市場。

     交通部目前持有中華電超過35%股權,中華電因此一直被外界視為半國營事業,加上明(20)日正值馬英九總統就職滿一週年,中華電昨天率先跳出來表達呼應行政院政策,時機令人玩味,市場人士分析認為,行政院、交通部有意藉由電信龍頭「登高一呼」,正式啟動政院推動6大新興產業,宣示意味濃厚。

     呂學錦昨日表示,中華電信擁有幾10年的產業經營經驗,串連的產業勢力龐大,未來會在6大新興產業發展過程、扮演資通訊平台整合商的角色,把相關企業引進、將6大產業一起帶起來。

     在綠能產業方面,張曉東表示,中華電信已經發展IENet省電燈炮,並與多家終端設備商合作,精緻產業部份,正由中華電信研究所結合廠商共同研發農產品的測糖機,並透過ICT平台、提供「原產地認證」後,將與農委會及各縣市農業局共同合作,「把神經網路系統串連起來」之後,外銷到國際市場。

     文創產業部份,則準備整合行動、Hinet及大電視(MOD)3個平台,提供一個整合性數位平台給本土內容服務供應商上架新創的內容,Hinet的Xuite平台未來也將扮演本土數位內容行銷全球的窗口。

     為了搶搭陸客來台商機,中華電信將在已開設1年多的Hinet Travel旅遊網站上面,擴大發展旅遊電子商務,中華電信副總經理陳祥義表示,該公司正積極建置「隨意遊」 (Xuite Yo)旅遊網站基礎平台,將結合中華電自有GIS地圖系統,以及中華黃頁店家資訊,提供來台旅遊觀光客及旅行社店家、節慶活動等資訊。

     另外,將建置旅遊網 HiNet Travel,提供飯店及旅行社等虛擬訂房、訂位,甚至實體商品團購、及電子商務購物。

     市場人士分析表示,國內的電信市場已呈飽和、成長不易,6大新興產業發展將是中華電信未來創造營收成長的新藍海,也是呂、張倆人上任後,最重要的業務發展重點。

****************
新聞分析-6大產業一網牽 中華電搭上線
工商時報 2009-05-19

     行政院推動的6大新興產業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利用無遠弗屆的網路技術提供有別於傳統產業的發展契機,而中華電信之所以能夠扮演領頭羊地位,除了掌握全台最豐富的固網、行動乃至於新一代光纖網路資源,更重要是,中華電信發展數10年以來,已經拉攏數百家企業靠攏、串連出相當可觀的產業鏈。

     例如行動電話、Hinet、MOD、光世代網路的往來客戶,包括從跨國企業的諾基亞、易利信、三星、LG、Google、Yahoo,到本土的鴻海、華碩、宏碁、合勤、友訊、正文等數百家合作廠商,未來在發展新興產業過程,串聯產業鏈速度相對較快。

     再者,中華電信集結最多公開平台,除了Hinet、MOD、emome、還有Xuite,有助於產品曝光機會及普及化速度。

     不過,儘管行政院針對6大新興產業,規畫成立生技創投基金、數位內容創投資基金、觀光發展基金,並拉攏民間企業投資,但中華電信目前尚未規畫參與投資。

     倒是為了全力推展6大新興產業,中華電信正規畫成立專案推動小組,集結所有公司資源、傾全力推展。

 >>>>>>

引用文章媒體社論不指出核心問題...無法解決問題...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lee&aid=3633170
 引用者清單(2)  
2011/01/03 20:36 【★★ 李深耕 虛擬世界的虛擬信賴 ★★】 【IT 及 人脈 無限上綱? 】施振榮 接掌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董事長
2009/12/29 08:03 【★★ 李深耕 虛擬世界的虛擬信賴 ★★】 《根源核心問題》不在要文創研究院 或 文創策進會

 回應文章

李深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師法中英韓 未必文創研究院
2009/12/29 08:42

師法中英韓 未必文創研究院 
【聯合報╱馮建三/政大新聞系教授(台北市)】 2009.12.29
 
 
文建會主委盛治仁昨天在「文創育成,才能與市場接軌」一文中說,任何文化產品都需要「育成」。很對,但主委所舉的「英國、中國、韓國」的文化產業若說成績不俗,卻剛好都與「文化創意研究院」沒有必然關係。

韓國對文化產業的定義與我差別很大,只有出版(含報紙、印刷、漫畫)、廣播電視(動畫、音樂、放送影帶、錄影帶、偶像)、電影(動畫、偶像)與電腦及線上遊戲四大類,盛主委提及「竹藝及陶藝」,明顯未能入列,雖然政府支持這些傳統技藝,應該是好事一樁。南韓近年來文創產品暢旺的根源,在於產業體質良好,表現在文化、廣電、電影與動畫各有基金,額度一年約在六十五、七十、四十與廿五億台幣左右,至其廣電產業,迄今仍由公營體制領銜。

中國是國有廣電體制,嚴格限縮進口影視產品質量,並擁有收視份額佔約三分之一的央視集團做為樞紐,所以還能宏觀調節市場競爭;英國的影視環境比較開放,卻有產值二千多億台幣的BBC做為中流砥柱。這三個國家的文化產業有此體質,自然在其機構內部就有相應的研究單位。

是否要創設文創研究院,要有多大規模,是單獨成立,還是放在更合適的相關機構使其更能有機成長而適應市場競爭,顯然不宜倉促決定。盛主委或許應該建議行政院,就文創、有線、無線與衛星與數位電視及電影與動畫及平面傳媒,一併提出短中長期的規畫,襄助文化市場的運行,真正師法中英韓,祈使後出轉精。

【2009/12/29 聯合報】


李深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堆政府高官: 除了……什麼都不會
2009/12/29 08:15

一堆政府高官: 除了……什麼都不會 

一堆政府高官除了執行幕僚提供的政策,政策的對錯與好壞都不會判斷!
********
除了……什麼都不會 
【聯合報╱黑白集】 2009.12.29
 
 
「除了打球什麼都不會」!國內召開棒球國是會議,想要救棒球,棒球界提出台灣棒球的根本問題:球員不念書,打球以外什麼都不會,甚至不識字,不會加減乘除。這樣的球員,是非判斷力薄弱,打球之外的謀生能力也差,難怪職棒簽賭案一再爆發。

棒球界這種現象,的確令人感慨。但相當程度上,也反映了國人急功近利,目光如豆、只顧眼前的景況。除了自己手上能獲利的事之外,其他什麼都不顧,什麼都不會,這情形不是只有棒球員吧?

大部分學生,除了念書,什麼都不會;花鳥路樹五榖雜糧,能識出幾種名字?一般的上班族,除了工作,什麼都不會;家裡修馬桶,開車換輪胎,能動手DIY嗎?社交紅人名媛貴婦,除了穿名牌跑趴,什麼都不會。電影「不能沒有你」裡的公務員,除了說「這不是我們的權責」,什麼都不會。當醫師、當律師的「專業人士」,除了滿口術語,只會醫病不會醫人,只當法匠不通法理,其他也是什麼都不會吧!

「除了……,什麼都不會」,其實是台灣的通病,體壇如此,整個教育界如此,說到底,社會風氣就是如此。爸媽只叫孩子把書念好,教練只叫球員把球打好,工程師只做工程師的事,公務員更是只會照章行事。

現代社會需要通識人才,從微軟到「咕勾」到臉書,都是在年紀輕輕就創意無窮的年輕人手裡,發揮創意立了大功。我們感嘆棒球員除了打球什麼都不會,其實連馬總統都被譏笑過「除了英文好……」。這個「什麼都不會」現象,真是台灣的大毛病啊!

【2009/12/29 聯合報】



李深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根源核心問題不在要文創研究院 或 文創策進會,也不在科技與產業的脫節!
2009/12/29 07:59

根源核心問題不在要文創研究院 或 文創策進會,也不在科技與產業的脫節!

請參考
接合科技與產業脫節現象的方法 【聯合報╱社論】 2009.12.18
文創研究院之議 要三思  【聯合報╱社論】 2009.12.27

文創研究院之議 要三思,文創育成 才能與市場接軌? (IT 無限上綱? 為何?)
http://blog.udn.com/glee/3633170

聯合報社論迷思! 科技與產業沒脫節,反使貪腐之環更緊密的環環相扣!!
http://blog.udn.com/glee/3599414

核心問題出在,無法利益不迴避制度下,產生一堆非主要核心問題的問題...

台灣需要「利益迴避制度」的科技部
http://blog.udn.com/glee/3482703



李深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國家重大科技政策的決策過程及高官的任命是否有缺失?
2009/12/29 07:48

國家重大科技政策的決策過程是否有缺失?
其實台灣需要「利益迴避制度」的科技部
http://blog.udn.com/glee/3482703

國家高官的任命是否出了問題?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院比起文化創意產業策進會,雖然沒有組織上利益迴避問題,但還是存在其他不少利益迴避問題。由六大新興產業產生過程及輔導推動,太多巧合,可以窺見問題的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