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9/07/10 08:35:17瀏覽1289|回應1|推薦0 | |
引用文章文化創意也需要人工需求化? 產業化? 偶然與產業相遇的緣分? 引用文章李國鼎錯了嗎? 報載三十年前,孫運璿、李國鼎等人堪稱台灣科技教父級的人物;他們親手規畫新竹科學園區、吸引外商進駐、派員赴海外吸收半導體經驗、最後再資助開創台灣的資訊產業,但是自己卻絕不與產業利益沾邊,不會介入人事權,均由專業經理人主導,以符公司治理。這樣的政商分際不但是國家扶持產業之所當為,也是政治人物操守與修為的實踐。 現具官股及民股的資策會,擔任行政院科技顧問小組秘書單位、行政院國家資訊通信發展推動小組秘書單位、不少政府部門CIO辦公室等等…因繁不及備載無法完全記載… 包山包海...上中下游利益不迴避...以前的經濟部長陳瑞隆是現資策會董事長。....
引用文章名家觀點/培育軟實力人才 李國鼎先生是這樣培育軟實力人才嗎? 法藍瓷總裁知道 有人問 李國鼎是否錯了嗎? ****************** CG動畫董事長施文祥先生在聊天時告訴我這樣一個故事,某日本知名企業家在演講時,問台下的聽眾:「誰可以完成我提出的任何要求,請舉手。」台下所有人都渴望進入這家有名望的公司,卻只有一位年輕人舉起手,企業家馬上對這位年輕人說:你明天就可以來上班。大多數的人或許會對這位年輕人投以欽羨的目光,但我希望大家思考的是:你為什麼不舉手? 不舉手,是害怕企業家的要求不合理、不合法、不合情,或想占自己便宜?企業家為什麼會馬上信任這位舉手的青年?其實我們很熟悉以上的邏輯,就像家長常會教育小朋友:「外面壞人很多、不要跟陌生人講話。」其實這樣的思維,會讓人與人之間失去互信。但是,信任感不正是服務業的精髓嗎?信任不是教條,而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態度,若能與「以客為尊」的服務業法則相輔,便能在服務中賦予關係的信任與善意,創造感動人心的服務價值。 大家都記得李國鼎先生對台灣經濟與科技的貢獻,但據載他晚年最遺憾的,是看到民主富裕後的社會道德沈淪,鮮少人知道他曾提出新六倫的主張,也就是傳統五倫再加上第六倫:個人與一般社會大眾的關係,我詮釋為個人與陌生他人的關係或個人跟天地萬物的關係。正因為每個人都不是獨善其身的個體,泯除對自身以外事物的不信任感,心中懷有利人利己的一把尺,對人群觀察體懷、不浪費自然資源、不謀取非法利益,若台灣同時擁有健全的司法、治安體系,就有希望培育出有教養的高素質國民。 台灣在經濟、社會轉型之際,想要提升軟實力,需要改造人文環境來栽培對的人才,而成敗關鍵不只在知識的增長,更在品德的涵養。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健全的司法與治安體制,為社會提供穩定的力量。希冀教育能夠讓我們的孩子懂得與人互動、無所謂好人壞人皆可安然以平常心相處,以互信作為人際關係的圭臬。如此一來,我們將能更有自信地教育下一代,以一個互信的社會為願景,為台灣打造更有理想的未來。 最後,引述蘇格拉底心目中完美城邦需要的四種德行:智慧、勇氣、道德與正義。在追求經濟的成長與科技的發達之時,祝願我們與下一代,永遠不要忘記美德的理想,以健全的治安與法治為基礎,加上道德與教育的長久耕耘,台灣才有機會創造心之所嚮的未來。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