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1/23 08:26:59瀏覽1067|回應1|推薦0 | |
【政府 大落後!】國內助減稅、劫貧濟富,國外藏錢不管(國庫 內外流失 數千億) 請參考 台灣稅制是不公不義: 劫貧濟富!! 20080615 http://blog.udn.com/glee/1962494 政府於 國內助減稅、劫貧濟富... 請參考 台商錢藏海外 避稅2800億 2014-1-23 自由時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4/new/jan/23/today-fo3.htm 全球追稅潮 台灣大落後—國庫10年流失3千億? 天下雜誌 台灣稅基遭到海外租稅天堂侵蝕,世界各國、甚至是中國,都已經在強力追稅,獨剩台灣無法可管?看全文: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5451 政府對於他們 國外藏錢不管... 【台灣大落後】政府國內助減稅、還補助(等同免稅),他們海外藏錢、國庫 內外流失 數千億!? ****** 台商錢藏海外 避稅2800億 2014-1-23 自由時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4/new/jan/23/today-fo3.htm 國際調查揭密 〔財經中心記者/綜合報導〕台灣企業濫用租稅天堂的程度,高於中國與香港!「天下雜誌」引述一項國際調查指出,台灣使用租稅天堂的客戶,有一萬五千八百五十六人,是香港的一.二五倍、中國的一.八倍。企業海外避稅,已成為台灣租稅的最大漏洞,造成國庫嚴重損失。 台灣12大富豪家族 擁境外財產 這份調查由國際調查記者聯盟(ICIJ)進行,預計今天將公布在避稅天堂成立境外公司的名單。根據「天下」取得的資料,台灣至少有十二個家族擁有境外財產,包括旺旺蔡家、富邦蔡家、頂新集團魏家、新光吳家、京城建設蔡家、台達電鄭家、佳格曹家、和信辜家、中信辜家、聯合報系王家、達芙妮陳家、全興精機吳家等。 據報導,為這十二個富豪家族設立境外公司或信託的中間人,涵蓋瑞士銀行香港與新加坡分行、匯豐銀行香港分行、台灣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德意志銀行香港分行、國際通商及理律律師事務所等。此外,ICIJ取得的機密資料,還包括一萬六千多名台灣投資者。ICIJ二十三日晚間七點將公布完整的大中華地區資料庫。 新光金控董事長吳東進昨天下午已經獲悉此事,沒有太大反應,也沒多說甚麼,只交代幕僚「去買一本來看一下」;富邦金控則指出,已轉知大董蔡明忠辦公室,但至截稿為止,均未獲蔡家回應。 頂新、旺旺等︰老闆個人理財行為 頂新、旺旺、台泥、佳格和達芙妮等公司表示,老闆是否在加勒比海成立境外公司,公司並不清楚,且該作法係屬老闆及其家族個人理財行為,公司無法評論。 中信辜家至昨晚均沒有回應。台達電表示,設置境外公司目的純為投資,金額也很小,一切均合法。京城建設回應,那是大股東個人理財行為,公司無法評論。 為何台灣富豪喜歡到租稅天堂?「天下」指出,除早年高達五十%的遺產與贈與稅率外,外匯管制、獨特的兩岸關係以及代工產業屬性等三大非租稅因素,也助長這股風氣。由於租稅天堂具有免稅與資訊保密特性,一直是海內外富豪的最愛。 台商愛用租稅天堂 比中、港商多 調查顯示,台商使用租稅天堂的人數,甚至還高於中國,但中國人口是台灣的五十八倍,經濟體規模逾台灣十七倍。 「天下」強調,台灣企業濫用租稅天堂的程度,在台港中等「大中華地區」居冠,國庫與全民都是租稅天堂的受害者! 依照現行法令,台商海外子或孫公司的獲利,必須分配給股東且匯回母公司後,才會予以課稅。換言之,台商未將海外獲利匯回,賺再多錢也無須繳稅。 台灣企業濫用租稅天堂,到底讓台灣的國庫與全民損失多少錢?據「天下」推算,過去十年,上市公司認列的中國獲利,實際匯回有繳稅的比率僅有三成;將獲利置於海外,亦即「遞延繳稅」,就高達一千六百二十八億元。而過去台商投資中國與非中國約一.四比一。按此推算,台商在中國與其他海外獲利遞延繳稅的金額,應接近二千八百億元。 ****** 跨國記者聯手 揭露大中華富豪海外帳戶 2014-01-22 天下雜誌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5512&page=2 “… 1. 全球追稅潮 台灣大落後—國庫10年流失3千億? 台灣稅基遭到海外租稅天堂侵蝕,世界各國、甚至是中國,都已經在強力追稅,獨剩台灣無法可管?看全文: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5451 2. 獨家揭露/台灣富豪如何運用海外租稅天堂? 台灣富豪常把錢留海外,是理財、還是避稅?《天下》從兩份ICIJ資料庫中,帶你一窺台灣富豪運用租稅天堂的手法。看全文: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5452 …” 中國高官 海外藏鉅款 2014-1-23 自由時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4/new/jan/23/today-t1.htm?Slots=Live 國際調查記者同盟揭露 美國獨立新聞組織「國際調查記者同盟」(ICIJ)與跨國媒體合作,經過兩年調查,揭露中國、香港、台灣的高官、富豪利用設於加勒比海英屬維京群島、薩摩亞等地的境外公司避稅或轉移鉅額財富。包括現任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前任國家主席胡錦濤、已故中共元老鄧小平,以及前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內,至少有十幾名中國黨政軍高層領導人的家人錢藏海外,都在這批二十一日起公布的文件中曝光。 這份調查報導取得的名單中,地址登記在中國和香港者有兩萬兩千人,至少有五名現任或前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親屬,在英屬維京群島(BVI)和庫克群島等離岸金融中心開設境外公司,其中包括:習近平姊夫鄧家貴,溫家寶之子溫雲松、女婿劉春航,胡錦濤堂侄胡翼時,前國務院總理李鵬之女李小琳,鄧小平女婿吳建常等。 10幾名中國高層上榜 其他紅色權貴還包括前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戴相龍的女婿車峰,中共元老王震之子王之、王軍、孫女王京京,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葉劍英侄子葉選基等。另有至少十五名中國富豪,如騰訊集團創辦人馬化騰、中國女首富楊惠妍等。 資料顯示,資誠(Pricewaterhouse Coopers)、瑞銀集團(UBS)和其他西方銀行、金融、會計服務公司扮演中間人,協助中國客戶在BVI、薩摩亞和其他境外金融中心設立信託或公司。發生多起貪腐醜聞的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等中國三大石油國營企業,也和這些機密檔案中的數十家境外公司有關。 鄧家貴是習近平大姊齊橋橋之夫,事業版圖包括地產開發、手機、金屬等產業。他二○○八年與李華、李曉平兄弟合夥在BVI設立「卓越通力地產發展有限公司」(Excellence Effort Property Development),雙方各佔股五十%;諷刺的是,習近平二○一二年出任中共總書記後高調打貪反腐,還強調「蒼蠅」、「老虎」一起打。胡翼時是胡錦濤堂弟胡錦星之子,二○○二年到○七年間在BVI成立三家投資公司。 上百兆資金移到境外 中國法律迄今並未規定政府官員公布個人財產,權貴利用「平行經濟」(parallel economy)避稅、隱藏交易,而這些境外金融小島的隱蔽、免稅和國際貿易便利性,日益受中國投資者青睞,通常藉以開設空殼公司以便設立銀行帳戶,掩蓋公司與真正開戶人之間的關係。據估計,二○○○年以來中國轉移到境外資金達一兆到四兆美元(約台幣三十兆至一百二十一兆元)之譜。 加州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政治學家裴敏欣指出,這些中國菁英增加中的境內外資產「不一定完全非法」,但通常與公眾利益衝突,並利用其所掌握的權力規避監控、審查而謀取自身利益,如果真的透明,「中國民眾將更清楚這套體系有多腐敗,政府官員透過非法手段已累積多少財富。」 ******台灣稅制是不公不義: 劫貧濟富!! 20080615 下為新聞資料總結 理由如下:
為什麼呢?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的建議:
小老百姓的心聲:
馬政府的作法: ?????? 中國時報 2008.06.15 會計師:台灣富豪繳稅不到收入1成 中華財政學會高級顧問、會計師黃春生十四日參加一場稅改座談會時,語出驚人地說:「台灣稅制是不公不義」,根據上市櫃公布資料,九十六年度,在一千零八家賺錢企業中,有九十三家根本不用繳稅,甚至部分企業還可退稅。 台積電賺九百多億只繳稅二億 黃春生舉例說,以九十四年度獲利為例,台灣最會賺錢的台積電,當年賺了九百三十四億元,但只繳了二億元的稅,平均稅率○.二六%。台灣企業經營之神王永慶,旗下的台塑集團中,台塑稅率為一二%;但台化賺了近四百億元,卻不用繳稅,稅率是零;還有南亞賺了四百一十億元,只繳十一億元的稅,稅率是二.七六%。 還有,現在台灣首富國泰金,九十四年賺了兩百四十九億元,只繳了兩億元的稅,稅率○.九一%;兆豐金賺了兩百二十二億元,卻退稅四億元;中信金,當年賺一百六十一億元,也有一.五二億元的退稅。 「講白一點,就是這些全台灣最有錢的前三十人,他們繳的稅還不到年收入的十%。」黃春生說。 企業享租稅減免政府課不到稅 為什麼這些企業賺那麼多錢,政府卻課不到稅?黃春生強調,不是要罵這些人,主因是過多租稅減免所造成。這些不公平稅賦的發生,是因累計稅率下的租稅減免而來,但實際實施結果,造成有錢人不用繳稅甚至是退稅。對此,財政部官員解釋,主要是指促產條例租稅減免、金控法連結稅制的母子公司合併申報所致,前者列為賦改會議題,但後者並不在賦改會議題之列。因為整體金控公司仍有繳稅,主因是金控公司事前扣繳稅款與暫繳稅款所致。 兆豐金副總林瑞雲則說,當年兆豐金暫繳稅款達十七億元,因子公司有虧損,因此退稅四億元,但還是有繳稅,絕無不繳稅而退稅情況。據她的了解,中信金等也有此類情形。 據財部統計,九十五年,促產條例租稅減免總金額遽增至一一九四億元,較九二年成長二.一八倍,占當年實徵數一八.五%。同時,九十四年有廿二家獲利一百億元以上大企業,因租稅減免,平均稅率僅約八.四%,遠低於營所稅率二五%;九十五年度非金融業的上市上櫃公司中,其中九○二家獲利公司,因享受租稅減免優惠,不用繳稅者達一四.三%。 學者建議調降稅率 以擴大稅基 政大財政學系教授曾巨威直言,台灣稅制本來就不公平,現在是稅改良機,雖然單一稅率是理想,只要把握一個重點,在稅基而不是稅率,也就是說,若要採單一稅率,用調降稅率換取稅基擴大。 但曾巨威說,他擔心的是,所得稅的稅率調降下來,但租稅減免優惠仍在,「這次稅改,是測試這些不願意繳稅的有錢人,怎麼拿出良心來。」 曾巨威說,回到政治現實,稅制改革,需要有相當政治地位的人,如賦改會召集人邱正雄,能抵擋或抗衡既得利益者,稅改才有希望。 ******** 中國時報 2008.06.15 富人增稅大老闆反應兩極 賦改會召開在際,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拋出富人增稅說,贏得部分大企業家支持,不過也嚇壞不少大老闆,有人私下嗆聲:「張忠謀他繳多少稅?」更有怕多講多錯的大老闆直接沈默以對。但一般小老百姓可不願沈默,反問:「靠著國家資源,大老闆賺了多少錢?」 搶在賦改會召開前,張忠謀兩度公開發言表示,隨著知識經濟世代的到來,美國及台灣都出現M型化社會,為了讓社會更和諧與公平,他支持贏者圈內的有錢人多繳一點稅,並具體建議政府復徵證券交易所得稅、促產條例應全面落日,財政部也應再堵住一點富豪節稅管道。 支持張忠謀的企業家不少。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表示,「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這也是所有科技界共同想努力的方向。」宏碁創辦人施振榮也持正面態度,他認為,這個議題及整個稅務的公平性,以及整體經濟發展,高所得者多付一點稅,也是應該的。 全球最大電源器供應商台達電董事長鄭崇華認為,這個問題不是他的專長,尤其稅制關係著經濟發展,各層面要考慮得很周到,不過有些稅收的確不公平,需要改。他指出:「有錢人多繳一些稅,也是應該的。」 全球最大晶片電阻廠國巨董事長陳泰銘指出,從社會公平、公義的角度來看,這是趨勢,也是縮小貧富差距方式之一,只是政府需要從長遠方向去思考,以避免稅基的流失。他舉例,所得稅可以增加,但是遺產稅則可以降,另外,針對中低收入的部分,級距可以拉大。 不過,不少大老闆卻選擇避談富人稅。集團總營業額破兩兆元的台塑總裁王文淵表示,他對張忠謀的主張,「沒有什麼特別的看法」;富邦集團總裁蔡萬才也不願多談,僅簡單表示「見仁見智」,要看課什麼稅而定。 事業版圖橫跨傳產與科技的聯華神通集團總裁苗豐強低調表示,「應該請教張忠謀比較好」;陽明海運董事長黃望修乾脆表示,自己不是富豪,「我沒有什麼多餘的所得可課。」 對張忠謀拋出的富人加稅主張,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曾不客氣直言,應該減稅才能吸引投資人,連美國都在減稅,相信稅制改革不是一句話就可以解決的。 某位重量級企業的高階主管直接嗆聲:「張忠謀對稅懂多少?他繳多少稅?」一位不願具名的大老闆也表示,政府要對富人開徵證所稅的難度非常高,「過去只要有政府碰觸證所稅議題,就會折損一個財政部長。」 對於贊成富人增稅的大老闆們,一般民眾多表肯定,不過對於沈默、避談、持保留態度的大老闆們,同樣辛勞工作的上班族們,可是忿忿不平。一位在手機零組件業的員工小蔡就說,全國最高收入三十人的平均稅率只有一○%,即便這些人繳稅的金額高,但稅率竟然比他的還低,這種相對剝奪感,不是「劫貧濟富」是什麼? 另一位在廣告業工作的小王則認為,這些大企業老闆除了自己的努力外,過去政府在稅制、獎勵措施上提供了許多國家資源,也是造就今日企業發達的重要原因,「憑什麼他們可以避稅避成這樣?」 ****** 深耕台灣 境外基金 拚育才 工商時報 2014年02月19日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219000136-260205 境外基金機構未來要符合「深耕計畫」的獎勵條件,必須有更強化人才培育。金管會昨(18)日公告,將修訂「鼓勵境外基金深耕計畫」內容,新增兩項評估指標,都與人才培育有關,希望藉此提升國內資產管理人才的實力。 證期局官員表示,目前想要符合「深耕計畫」獎勵條件的境外基金機構,必須通過三大面向、六個評估指標;未來評估指標變成八個,申請者要在三大面向都及格,且達成四個評估指標,才能取得政策優惠資格。 所謂三大面向,金管會指出,分別是「提高在台投資」、「增加資產管理規模」,以及「提升對資產管理人才培訓」。據悉,目前摩根資產管理已通過認可,可取得的政策優惠,包括放寬境外基金申請案每次送件檔數、加速審核境外基金申請案件、放寬總代理人最低應配置通路服務人員數量、允許引進優質新類型基金商品。 官員指出,這次修訂內容,主要是針對「提升對我國資產管理人才培訓」,除保留原有的辦理人才培訓計畫或建教合作評估指標,再新增兩項,第一是聘雇或培訓至少鎮三位國內員工至境外基金機構工作,為期一年以上,且有具體工作成果。 第二則是協助總代理人或在台據點,培育投資研究、風險控管、投資交易等核心技術人才。 官員認為,截至去年底,國人投資境外基金的餘額規模達2.7兆,比境內基金還高,顯示不少民眾都對境外基金有興趣,樂見境外基金業者深化在台灣的業務,但也希望業者可協助培育國內相關人才。 官員指出,除要求境外基金業者強化人才培育,「鼓勵境外基金深耕計畫」本次修訂,也有放寬的部分,其中在投資國內投信基金的認可標準,由最近一年平均達50億元,降為40億元,即可視為符合「增加資產管理規模」項目。 證期局昨天也針對外傳有銀行的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將引進RQFII基金、避險基金等產品提醒,OBU的交易對象僅限「非居住民」,若銀行對本國居民進行銷售,就算是違反規定。 ******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